知句子网

关于学习的成语50个【文案85句】

关于学习的成语50个

1、

(1)、释义: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2)、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3)、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4)、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5)、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6)、造句:爸爸每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非常辛苦。

(7)、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论语·学而》(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8)、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9)、造句:相隔数十年后,他们虽然破镜重圆,但恍如隔世。

(10)、造句:我知道真象,但又不能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11)、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2)、(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13)、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14)、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15)、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论语·为政》“子游问孝”(7)、“子夏问孝”(8).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16)、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17)、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8)、日以继夜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19)、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0)、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2、

(1)、释义: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2)、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3)、(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模仿、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4)、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5)、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6)、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7)、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8)、释义: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9)、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10)、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11)、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12)、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3)、(百无聊赖)依赖,指生活或感情上的依托。精神上没有依托,形容非常无聊。

(14)、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5)、(妙笔征文)“我的暑假生活”征文活动开始啦~~把握展示机会,获得惊喜大奖~

(16)、造句: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7)、顿学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18)、 (示例):青春作赋,~;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19)、(安分守己)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也比喻保持自身的规矩。

(20)、(官样文章)指有固定套式的例行公文。引申为没有实际意义的虚文滥调。

3、

(1)、造句:官吏廉明,上行下效,这个地方确实已经达到路不拾遗的境界。

(2)、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3)、释义: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4)、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5)、(如蚁附膻)就像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比喻臭味相投的人追逐某种丑恶、污秽的事物。也用来指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卑劣行径。。

(6)、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梦笔生花(李白)

(7)、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8)、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9)、释义: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10)、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成竹在胸(文与可)

(11)、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12)、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13)、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14)、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5)、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16)、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17)、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8)、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20)、造句: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4、

(1)、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2)、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3)、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4)、释义: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5)、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6)、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7)、(鼎力相助)敬辞,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8)、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嗟来之食(黔敖)

(9)、(正襟危坐)的确是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但由于它的字面意思是正衣襟,端正地坐着,因而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坐着的人,不能形容人的站相或者走相。

(10)、鸿鹄将至  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11)、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12)、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1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4)、(相濡以沫)比喻人在困境之中以微薄的力量竭力相互救助。

(15)、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16)、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17)、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黄袍加身(赵匡胤)

(18)、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19)、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20)、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5、

(1)、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2)、造句:虽然谣言止于智者,但是三人成虎,亦能混淆视听。

(3)、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4)、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5)、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