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孔子语录十则翻译注释138句

孔子语录十则翻译

1、孔子语录十则翻译及原文

(1)、·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出处)《中庸》(译文)道不离开人而存在。如果有人离开人去修道,那他修的就不是道了。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4)、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天下有道就出来做事;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9)、翻译: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0)、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1)、问2:没错。那大家看一下课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一二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形式是不是很不一样?(让学生回答形式是文言文)

(12)、AtfifteenIsetmyheartuponlearning.Atthirty,Iplantedmyfeetfirmupontheground.Atforty,Inolongersufferedfromperplexities.Atfifty,IknewwhatthebiddingsofHeavenwere.Atsixty,Iheardthemwithdocileear.Atseventy,Icouldfollowthedictatesofmyownheart;forwhatIdesirednolongeroversteppedtheboundariesofright.

(13)、翻译: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但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5)、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17)、孔子语录: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18)、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19)、Therearethreethingswhichthesuperiormanguardsagainst.Inyouth,whenthephysicalpowersarenotyetsettled,heguardsagainstlust.Whenheisstrongandthephysicalpowersarefullofvigor,heguardsagainstquarrelsomeness(n.喜吵架).Whenheisold,andtheanimalpowersaredecayed,heguardsagainstcovetousness.

(20)、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孔子语录十则翻译注释

(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6)、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孔子语录翻译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8)、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0)、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11)、这两句都包含了“学”和“思”两个字。“学”当然是指学习,“思”则是指思考。我们从孔子这句话必须认识到“学”与“思”的关系。我们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赶紧思考,然后想办法解决,千万不能越积越多,否则日子久了,想不迷惑都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

(12)、Confuciussaid,”WheneverIwalkwithtwoothermen,Icanalwaysfindteachersinthem.Icanlearnfromtheirgoodqualities,andcorrectthosefaultsinmewhichareliketheirs.

(13)、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4)、(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7)、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9)、(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20)、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品德),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的才能、品德)。

3、孔子语录及其翻译

(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2)、Confuciussaid,”Onecanfindwhatisnewinreviewingwhatisold.”

(3)、翻译: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4)、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

(5)、然后(古今词):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6)、译文: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7)、(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8)、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9)、(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0)、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13)、②“有朋自远方来”,为何而“乐”?(“乐”因:切磋学问和修养道德。)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团结大多数而不与少数人勾结,小人与少数人人勾结而不团结大众。

(17)、翻译: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18)、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专业教师亲自任教。)

(19)、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20)、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4、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1)、·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出处)《论语·八佾篇第三》(译文)君主按照礼来使用臣下,臣下用忠心来服侍君主。

(2)、(译文)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3)、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5)、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7)、翻译: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9)、翻译: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0)、(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1)、(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2)、译文:庶人没有资格受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

(13)、本文来源于百分网(http://www.oh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

(1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5)、·道不同,不相为谋。(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志向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谋划大事了。

(16)、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17)、·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18)、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1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0)、孔子语录: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5、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百度文库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2)、引申为:人生中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前进就会越努力。

(3)、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4)、“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6)、·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7)、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会,可以凭此做老师了。(1)”

(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9)、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10)、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1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15)、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6)、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7)、孔子语录: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

(18)、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19)、Nottomendthefaultonehasmadeistoerrindeed.

(20)、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1)、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2)、解读:品行端正的人,心胸守着正理,坦荡宽舒;品行不端的人,心怀鬼胎,一天到晚感到不安。

(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③“人不知而不愠”句中,怎样理解“君子”的内涵?(我们听过“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句话,由此可见君子有一个特点,那是什么呢?——有修养。问学生:什么样的人才会动手打架?孔子所说的“君子”很显然是有修养的,“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他,他也不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这种做人的态度,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7)、连云港市朝阳东路2号巨人教育(连云港日报社对面)

(8)、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10)、·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处)《论语·八佾篇第三》(译文)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

(11)、这十句是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及翻译。适用于“学习”的常考作文主题。

(12)、(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出自:孔子《大学》

(13)、子曰: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4)、Ishenotamanofcompletevirtue,whofeelsnodiscomposurethoughmenmaytakenonoteofhim?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17)、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18)、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上加错了。

(20)、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è,不应该读yuè。 

(1)、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泰伯》)

(2)、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3)、字词。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等自行理解、记忆。

(4)、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知,领悟。

(5)、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

(6)、 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8)、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带来的忧愁,颜回却依然保持自得其乐。

(10)、孔子说:对君子来说,吃食不要追求饱足,居住不要追求安逸,做事要勤敏,说话要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11)、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13)、·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如果父母心里不愿听劝谏,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5)、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16)、·小不忍则乱大谋。(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如果在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划。

(17)、(孔子语录)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孔子《论语》

(18)、(译文)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