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的情人
1、罗丹的情人
(1)、1943年,卡蜜儿在法国一个疯人院去世,享年78岁。
(2)、1892年,在一次不情愿的流产后,28岁的卡米尔终止了同“与无数女人关系不断”的罗丹的关系。她喊到:“我不在乎穷和苦,可我要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这种不明不白的等待让我受够了!”
(3)、但这翻译恰恰违背了导演的初衷,导演拍这电影不是为了猎奇,而是让卡蜜尔的雕塑艺术获得应有的肯定;也违背了卡蜜尔的意愿,卡蜜尔后来巴不得她这辈子从来没认识过罗丹,罗丹成了她的梦魇。
(4)、保罗信教是一种妥协,做异端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5)、实际上,卡米尔师从罗丹,并不想模仿罗丹,她一直追求成功,追求自我实现。而且确切地说,她为罗丹干活,创造财富。甚至,罗丹的很多作品都是她完成的。但是为了所谓的爱情,她心甘情愿。
(6)、而在卡蜜儿的家庭中,母亲对她的嫉妒与怨恨,长期的羞辱,是导致天才成为异端的主要原因。
(7)、与罗丹在一起后,卡蜜儿身上透着一股世俗,她的服装也变得开放,有了血红色。红色的或者是蝴蝶结,或者是帽子,或者鞋子,总让人看着心酸。在爱情中的女人,却因为伴侣的俗气,而不那么纯洁了。
(8)、姐姐是家里唯一支持并资助他学艺术的亲人,罗丹在悲痛之下做了一个决定,进入修道院当修士,替姐姐侍奉天主。
(9)、母亲对她的辱骂,骂她是贱人,全家人都被她拖垮了,骂她不知羞耻和罗丹在一起,还因为她,他们的夫妻关系不好,这些对卡蜜儿人格羞辱的话,没有一句是正确的,更没有一句是作为一个母亲该对女儿说的。
(10)、在他们的作品中,各有一件双人组合作品,罗丹的《永恒的偶像》和卡米尔的《成熟年代》。罗丹在《永恒的偶像》中,将卡米尔塑造成一个至尊无上的女神,俯视着他身前的男子,男子双手被束,跪在她面前,倾倒于她,神情虔诚至极。
(11)、罗丹爱她吗?当然是爱的。就好像爱自己的作品一样。这种爱,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
(12)、影片非常值得一看,对我们是艺术的熏陶,男女主角演得很好,尤其是卡米尔的扮演者阿嘉妮,据说是多国血统,简直有一种"非法"的美。她的眼神能读出很多内容,纠结,无奈,孤独,激情,失落,呆滞,绝望。。。从清纯到沧桑,让人心疼,扼腕叹息。
(13)、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塑艺术家,主要作品《思想者》、《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巴尔扎克》。
(14)、即使疯了,她却仍对弟弟和母亲满怀希望,对生活满怀希望。希望母亲带她回家。
(15)、这种极不协调的家庭教育,让卡蜜儿存在着巨大的负罪感,慰藉她的只有艺术,她飞蛾扑火般的投入罗丹的生活,应该也有这个因素。
(16)、事实上,在现实历史里,卡蜜儿·克劳岱尔是唯一一位能在奥赛博物馆(巴黎三大艺术宝库之一)享有一席之地的女雕塑家,而更多人知道的却是她另一个身份——罗丹的情人。有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都为这位爱情失意、努力证明自己的人感到痛心,他们也不喜欢《罗丹的情人》这个译名,而更喜欢《卡蜜儿·克劳岱尔》这个名字。
(17)、而卡米尔的《罗丹像》,我们则看到了一个铿锵坚毅的男人,那分明是卡米尔心中伟大恋人的形象。
(18)、我让父母关系不好,我让弟弟不好。我不是好女人。
(19)、家里虽然有三个孩子,但父亲把所有的关注和爱都给卡蜜儿,他为了给女儿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不辞辛劳地在外地工作,这让母亲很不满。
(20)、在卡蜜儿和罗丹分手后,音乐家德彪西也非常仰慕她。
2、
(1)、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这些肆意批评她的人里,竟然还有罗丹,罗丹一出手把一顶“抄袭”的帽子扣到了卡米尔头上,这无疑给了她最致命的一击。
(2)、卡蜜儿渴望成功,她以已负盛名的罗丹作为自己的偶像。有一日机遇从天而降,罗丹出现了,并且对卡蜜儿的作品感到震惊。他意识到自己面前的这位少女具有极高的才情,将成为他的灵感之源。而卡蜜儿也为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罗丹弄得神魂颠倒,并迅速堕入爱河。
(3)、可是对于这样光明正大的爱,卡蜜儿却并不向往,她偏偏就要去找有无数情人的情感错综复杂的罗丹。
(4)、1905年11月的一天,模特如约而至,却发现卡米尔失魂落魄地打开门,浑身因为恐惧而颤抖,手里还抓着一把布满铁钉的扫帚做武器。她坚持相信看见了两个人企图破窗而入,而他们正是罗丹派来结果她性命的。
(5)、一起来看一下,卡蜜儿母亲怎样一点点伤害她,在她生活的几十年里,怎样把一个天才变成疯子的吧。
(6)、这段感情对卡蜜儿造成的伤害无疑使毁灭性的,卡蜜儿逐渐失去了创作的灵动性,失去爱情的痛苦已经折磨得她失去了她曾引以为傲的才情。也是因为她的才情带来的骄傲,让她与爱人离心。
(7)、卡蜜儿虽然借玩泥巴来排解内心苦闷,她也极度渴望有人理解与赞美,渴望逃离这个令人窒息和痛苦的环境。
(8)、1862年,姐姐玛利亚因为感情原因,抑郁而死。罗丹备受打击,进入修道院一年。
(9)、因为她的原生家庭中,母亲一直将她视为异端。
(10)、电影原名《卡蜜尔·克洛岱尔》,是一部传记电影,国内翻译成《罗丹的情人》,也许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卡蜜尔比起罗丹来知名度不是一个级别的,虽然卡蜜儿的才华让罗丹折服;二是“情人”这个暧昧的字眼更会激发观众的窥探欲。
(11)、面对这些,我们只能说,当他们相爱的时候,爱情是真实的;当他们分开之后,痛楚也同样是真实的。爱与恨交织在一起无法分割,也许这就是真正的人生。
(12)、我想写点什么,来警示也像她这样有才华、善良、美丽却没有感情安全感的女人。
(13)、她忍受罗丹一生众多情人,像一条忠诚的狗在他身边。
(14)、卡蜜儿悲惨的结局,罗丹一如既往的风光,两相对比,甚是讽刺,或是讽刺爱情,抑或是男权与女权的差异。
(15)、不久后,卡米尔搬进了巴黎近郊罗丹新买下的佩安园,在这个更像工场的临时家里,她没日没夜地雕塑着,疏远了家人和朋友,几乎与外界隔绝。
(16)、当她创作了一座一男两女的雕像之时,罗丹却怀疑这是在影射自己,两人关系彻底结束。卡蜜儿精神慢慢失常,在她疯癫之后,她的作品开始被人们发现,但这些作品已经沦为人们嗤笑她的话柄了。
(17)、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白日梦想家》
(18)、至于爱情,罗丹和她相爱的时候,并没有结婚,她和露丝一样有权利竞争罗丹。她一生只爱罗丹一个人。
(19)、18岁,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虽然第一次见到42岁的罗丹并没对他留下好印象,但是后来,卡米尔疯狂地爱上了他。18岁,42岁,小女生和老男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本就是一场悬殊的较量。卡米尔想学雕塑,想成名,她是个有梦想的年轻人,而罗丹,在当时的法国已经有了显赫的地位,但非议也多。好色又好财,因此他除了创作,更热衷社交,以及由此带来的效益。说起来卡米尔是他的学生,师从于他,实际上她是他的创作灵感来源。
(20)、卡蜜尔幡然醒悟,但爱彻底地转变了怨恨,以前的爱从现在来看都成了欺骗和掠夺。
3、
(1)、卡米尔想要的是罗丹全部的爱,可是罗丹给不了,横在卡米尔与罗丹之间的,不只是因为洛茜,更多的,是罗丹的自私。他们在一起的八年,有过短暂的幸福,更多的是无尽的纠结。洛茜,是罗丹没有婚约的妻子。刚开始,卡米尔说:"你不爱我,你爱的是她,你的妻子。"罗丹说:"不,我们没有结婚。"后来卡米尔要求罗丹跟自己结婚,罗丹说:"如果我没有孩子我一定娶你。"再后来罗丹明确拒绝:"不,我不能,我做不到。别逼我。"这样的桥段是不是耳熟能详呢?原来,这样的谎言说了上百年,甚至更久。他只是想占有,并不想付出。
(2)、即使没有得到完整的完美的爱情,即使世上的人对她的作品毁誉参半,她也是可以把情感和作品分开看待的。更何况她已经被公认为那个年代最有天赋的女雕塑家。
(3)、来聊聊法式穿搭,这些你一定要知道的法国女装品牌
(4)、因为接收系统不完善。尽管医生直到卡米尔才得病。但因为她所有的权利都被法院剥夺了。她的家人一直拒绝她出院。她只能被关在疯人院。这不是卡米尔的个人悲剧。这是时代的悲剧。更糟糕的是缺乏社会意识。法院经常随意合并家庭,把公民送到精神病院。
(5)、而罗丹敏感细腻,非常理解女人,(影片开头就说他和每个女学生都有情感故事)细腻的就像一个理想的母亲。
(6)、罗丹对他的手下说:她的泥塑比肉体还有生命力,卡蜜儿小姐根本不需要老师教,她可以边作边学。那年卡蜜儿才19岁。
(7)、在爸爸周末回巴黎的时候,妈妈又开始当全家面羞辱卡蜜儿。
(8)、当然,对卡米尔来说,这些闲言算不得什么。她像一团火,燃烧着激情,虽然最终烧掉了自己。她全身心地爱着罗丹,她要他也同样爱她,只属于自己。可是,罗丹情人无数,几乎所有的模特都跟他有一腿。诚实地说,罗丹是爱卡米尔的,但无法做到如卡米尔般的纯粹。更何况激情爱只能是一时,爱是真的,不爱也是真的。
(9)、但是感情这种事儿,并不像水龙头,说开就开说关就能关掉,她人虽然离开了罗丹,但是爱和思念却一直没有停止,为此她铸造了青铜的《罗丹胸像》,并参加了美术展览,获得了“黑白银质纪念章”,也被提名为国家艺术协会会员。
(10)、为什么普通没有才华,而且是昨日黄花的洛茜能够胜出,不管罗丹私生活有多么混乱,在外面有过多少劈腿的情人,洛茜一直在他身边。大约是因为洛茜无欲无求,就是对他全盘接纳,她给了罗丹舒适感和安全感。而其他的女人,有才华也漂亮迷人,一如卡米尔,爱的热烈,却只想独占这份感情,这让罗丹承受不起。不管是爱还是恨,罗丹都承受不起。
(11)、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卡米尔在雕刻艺术史上的地位才被正名。
(12)、而父亲对她的态度又在另一个极端,女儿的任何表现好像都是天才的征兆。
(13)、卡蜜儿的爱成全了罗丹,在他们相恋的十多年时间里,罗丹的作品有了显著的变化,本来已快枯竭的他重新获得了灵感,著名的《吻》就是那时的杰作。
(14)、爸爸是爱她的,爸爸每周回家一次的时候,也是卡蜜儿最幸福的时刻。她会去车站接爸爸,而爸爸会把很大一部分收入偷偷给卡蜜儿,给她用于购买雕塑的材料,请模特的花费。
(15)、1913年,卡蜜儿被母亲和弟弟送入精神病院。1943年,她去世于巴黎郊外的蒙特维尔疯人院。
(16)、让卡蜜儿疯掉的或许是她自认为的卓越才情带来的骄傲和痛彻心扉的与情人的分离,也或许是她不符合时代的自我独立、脱于世俗的反抗精神。
(17)、其他的女人疯了,不会让人如此惋惜,她的故事,比电影更让人难以接受。
(18)、罗丹是一个有妻子的男人,虽然只是法律意义上的妻子,卡蜜儿在做了罗丹十几年的地下情人后,她怀孕了,她质问罗丹,选原配还是选她?罗丹的回答让卡蜜儿失望之极,他说他的妻子有病,不能和她离婚,但是这和他继续与卡蜜儿在一起有什么关系呢?这当然有关系,谁都会想跟自己的爱人光明正大的一起生活啊。
(19)、母亲一直嫉恨卡蜜儿天分,因为这天分让卡蜜儿离经叛道,让她觉得有失体面,也让丈夫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到了女儿身上。
(20)、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艺术商布罗发现卡蜜儿喝得酩酊大醉,鼓励卡蜜儿振作起来,卡蜜儿像一个孩子一样抽噎着说“我害怕,我害怕妨碍了别人,我害怕别人嫉妒我的天分。”
4、
(1)、在她原生家庭里面,爸爸对她很好。妈妈和她关系不好,父母的关系也不好。
(2)、1915年,卡米尔被转到一所名声很糟糕的疯人院,尽管她曾不断动情地哀求,但还是没能从那里出来。不论是她母亲还是她妹妹都从未去看望过她,她在“可怕的洞穴”里被关了整整30年!
(3)、1881年,卡米尔的父亲转调,带领全家来到巴黎,克洛岱尔进入巴黎克罗拉西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雕塑。一年之后,也就是1882年,卡米尔和其他三位女闺蜜,成立了自己的雕塑工作室,老师布歇偶尔回来监督他们的工作,但自从赢得了巴黎沙龙奖之后,他不得不在1882年前往意大利。由于布歇曾经在前几年的事件中对罗丹有恩,因此布歇将他的学生们都托付给了罗丹。
(4)、他一直呵护她,甚至为他准备了一个本子,里面贴满了搜集来的关于她活动的简报,参与展出的消息。
(5)、深爱她的弟弟保罗眼睁睁地看着姐姐被关进疯人院,此时的保罗已功成名就,是著名的诗人和外交官,“我成功了,但你成了空”。小时的姐姐是如何的得宠和风光,想不到是这样的结局。
(6)、大家好。《罗丹的情人》这部电影获奖无数,分别获得1989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和金熊奖,法国凯撒奖的最佳影奖、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配乐、最佳男演员等12项奖项,1990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外语片,以及1990年美国金球奖。这部电影没有在中国上映。
(7)、她终于清醒地发现,在别人眼里,她不仅是罗丹的情人,连她的作品都是抄袭罗丹的,她多年的付出收获的竟是相反的结果。
(8)、这么多年来,好强的卡蜜儿一直心存害怕。却再无人能理解与安慰。
(9)、有一阵子,他们如胶似漆,不管不顾,法国本来就是开放浪漫的国度。不过上流社会的太太小姐们,出于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好,嫉妒也罢,依旧看不起这伤风败俗的可耻行径。上流社会对男人总是宽容的,对女人却是苛责的。
(10)、多年后卡米尔和罗丹共同的朋友欧仁·布洛在给卡米尔的信中说道:“有一天,罗丹来我的画廊,我看见他突然停在这件作品前,长久地注视着,用手温柔地抚摩那青铜的像。然后哭了。是的,哭了。像个孩子一样。他已经死了十五年。他一生只爱过您,卡米尔,我现在可以说了。”
(11)、事实上,卡蜜儿不能阻止爸爸爱她,也不能去做什么让父母关系变好。因为父母的感情不是因为孩子变差的。
(12)、好在父亲支持卡米尔的选择,还亲自为女儿的艺术发展寻求各种大师的点拨。阿尔佛雷德·布歇便是其中的一位,他是当时著名的雕塑家,作品风格饱满醇厚。在名师的点拨下,少女时代的卡米尔已然成为一位天资聪颖的雕刻家,其才能受到其他艺术家的认可。
(13)、罗丹的登门拜访,使卡米尔心中的怨恨和委屈烟消云散。接下来的故事可谓是十分俗套,老师与学生,艺术家与模特,两个人天雷勾地火,很快就双双坠入爱河。他称她为“晨曦”,“我的晨曦”。她则热情地耳语:“罗丹先生,我疯狂地爱您!”
(14)、就好像父亲从小给她的爱一样,让她感觉羞耻。
(15)、卡蜜儿与弟弟的感情非常好。她的弟弟普洛斯珀.克劳戴尔是法国著名诗人,一战之前曾经作为美国大使在中国福建工作。
(16)、卡米耶背叛了她的老师、爱人,背叛了罗丹的古典,让雕塑像支离破碎的身体,满满都是伤痕。在精神病院经历两次世界大战,1943年逝世的卡米耶,扬弃了罗丹美学,树立了新雕塑的废墟形式,从青春到老妇,遍体鳞伤,然而真是动人。
(17)、这样的原生家庭长大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如果是女孩子,长大找的伴侣也会像爸爸,有才华,但不那么有力量。
(18)、故事都是事实,但引导的方式太过简单平庸,连续剧式的情节,把卡米耶塑造成受害小引发廉价同情,让观众厌恶罗丹。看完电影,没有机会深刻思考罗丹,也没有机会深刻思考卡米耶。
(19)、他们互相启发,成就了彼此的艺术杰作。他们的风格也惊人的相似,大多数艺术史学家认为是罗丹鼓舞并启发了卡米尔。然而,卡米尔绝对不仅仅是罗丹的影子,她有自己的风格和态度。
(20)、(小厨成长日记)简简单单的早餐——鸡蛋汉堡
5、
(1)、缺乏学习动力:《幸福终点站》、《风雨哈佛路》
(2)、卡米尔自小对雕塑有着无师自通的天赋,她痴迷于粘土,喜欢用粘土制造出各种形状。但当时的法国男权主义盛行,从事艺术的女人被看作道德败坏的娼妇,高等艺术学院均拒绝女学生的申请。
(3)、这部讲述真人真事的影片情节并不复杂。故事发生在1887年的法国巴黎。17岁的少女卡蜜儿从小对雕塑感兴趣,父亲支持和理解她的兴趣,为了她能接受良好的雕塑学习而举家移居巴黎。
(4)、1884年,她19岁,走进罗丹的世界。那年,罗丹43岁,是老师,是雕塑上享盛名的创作者。卡米耶在狂热的爱里,打开了自己原来拘谨的身体。
(5)、卡米尔成熟年代TheMatureAge,1895
(6)、而卡蜜儿一门心思在艺术之路上狂奔,她爱罗丹也是艺术的,而非功利的。
(7)、当他们关系破裂的时候,罗丹把卡蜜儿当作竞争对手羞辱她。
(8)、他从卡蜜儿为他塑的像里知道卡蜜儿是他真正的知音,她还给他很多灵感,他感叹他所失去的真是她所拥有的。
(9)、大众对她的作品毁誉参半,赞誉全都属于罗丹,因为她是他的学生,是他指点她找到了金子。诋毁与批评则全指向了她,面对作品中表现的情欲,保守人士进行了体无完肤的批判,认为它们有伤风化。
(10)、卡蜜儿雕塑的大部分作品,都被她亲手砸碎了。留下来的作品的几张图片,献给罗丹的雕像格外有血有肉:
(11)、1913年,她被送进精神病院,1943年秋天,她死于巴黎远郊的蒙特维尔戈疯人院中。
(12)、从这年起,每年夏天,卡米尔就会歇斯底里地挥动锤子,把当年所有的作品砸烂,以便她的“敌人”不能占有这些作品。
(13)、母女俩的关系极其恶劣,这给卡蜜儿的心理造成很大的阴影。
(14)、她总是穿粉色的衣服,做菜好吃,生活节俭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