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最经典的十句话
1、孔子的论语10大名句
(1)、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儿子犯了错,父亲为他隐瞒;父亲犯了错,儿子为他隐瞒,虽然看上去好像不那么正能量,但这已经体现出人性的耿直来了。
(3)、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4)、此句是学而第一(也是《论语》)的第一句,能做到前两句不是难事,人之常情嘛!最后一句着实不易,‘人不知’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人知道你,二是知道你而不理解你。无论那种情况,做到心如止水都要些境界。
(5)、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6)、(孔子语录)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出自:孔子《论语》
(7)、(译文)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8)、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9)、(孔子语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孔子《论语》
(10)、孔子经典语录之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12)、理屈辞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辞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13)、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本身差的或者官位比本身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
(15)、(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16)、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7)、干任何一门行业,都需要知识,读书,正是来学习知识的。但是,孔子说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他说,知道怎么去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最大乐趣的人。后面这样一种人,可能天生愚钝,但历经时间长河,慢慢积累,到最后铁定会有大成的。
(18)、礼,在社会道德中更多的是起着一种约束的作用。做任何事情,是为人处世也好,待人接物也罢,如果不讲礼貌,不受礼的约束,就会变得失控,不文明,不道德,甚至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破坏了人际之间的和谐。由此可见,人都应该知礼,有礼可使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发展有序。
(19)、孔子在匡地被围困,危难之际仍然坚信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道”的载体,斯文在兹!这种“天命所归”的自信和担当精神,是后世“道统”说的滥觞,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始终不曾断绝的重要原因。
(20)、(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2、孔子论语最经典的十句话是什么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论语·卫灵公》
(4)、(讲解)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5)、不要去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去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多去了解别人,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6)、树上卧只猴,树下蹲条狗。猴跳下来撞了狗,狗翻起来咬住猴,不知是猴咬狗,还是狗咬猴。
(7)、(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指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
(8)、上文中说孔子认为生而知之是上等,当时就有人认为孔子就是生而知之的。但孔子自己却不这样认为,所以在这里就直截了当地说明:他是爱好古代文化而勤奋敏捷地去求得来的。也就是说他应当是学而知之。
(9)、(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出自:孔子《大学》
(10)、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学而》。礼仪的作用是要与人们和平相处。就是告诉我们人为设置这些礼仪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之间和谐的状态,并不是把人约束起来。
(11)、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1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做一个“仁者”并不难,只要坚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推己及人”的原则就可以了,孟子把这一原则概括为“仁者爱人”。
(14)、四和十和十四和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四十四。
(15)、(孔子语录)有教无类。--出自:孔子《论语》
(16)、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味,就可以做老师了。
(17)、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论语十则中的成语见义勇为:语本《论语·卫灵公》“见义勇为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厥后泛用“见义勇为”暗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该该推委。
(18)、(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19)、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将学习作为乐趣的人。
(20)、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3、孔子论语最经典的十句话是
(1)、(讲解)在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2)、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5)、乡原,就是老好人,这种人善于伪装,看上去是善人,其实是和稀泥,与坏人同流合。这种人很容易乱德惑众,贼害道德。
(6)、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7)、孔老夫子是咱们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即便是放眼全球,这也是极为著名的文化名人,备受人们尊崇。我们敬仰他,为大中国有了一个孔老夫子,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但我们更要学习老夫子文化中的精髓,学习他深刻的人生语录,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8)、(讲解)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9)、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
(10)、孔子经典语录之九: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12)、无高远的志向,人就难免俗气平庸;没有相当的德行修养,人就无根,最终也不能成熟;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有安顿的地方;没有对于“艺”的学习,知识不渊博,人生就会枯燥,对他人也不会有大的贡献。
(13)、即使所有人都厌恶一个人,或者所有人都喜欢一个人,我们都要仔细观察,不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14)、每天都能知道一些新的知识学问,并且能够时时温习,不至于忘记,这就算是好学之人了。
(15)、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译文)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7)、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18)、(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0)、这话,对于老师来说是个很好的建议,可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呢?我们万千大众,芸芸众生,该怎样呢?我觉得吧,我们得有一种求知的欲望,时刻去探索,不然,老师都不好教你了。比如说,能考上清华大学,与老师离不开关系,但更多是自己啊!你自己不想去学习,即便是国内顶级教师给你一对一辅导,又有何用呢?
4、孔子论语经典语录
(1)、⑤《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有的人说,拿善行来回报恶行,怎么样呢?孔子就说了,那又拿什么来回报善行?拿公正无私、大公无私来回报恶行,拿善行再来回报善行吧。
(3)、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4)、孔子经典语录之十:或曰:“以德报怨”。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5)、君子?大人物?你看看孔子是怎么说的,芝兰生长在偏僻的山林,可它却不因为没人欣赏就停止绽放它的芬芳;品德高尚的君子呢,并不会因为贫穷潦倒就改变自己的气节。
(6)、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7)、(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8)、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卫灵公》)
(9)、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0)、⑥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2)、(讲解)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13)、闲言少叙,直奔主题,本文来聊聊孔子的经典语录,笔者精选了十条,条条精辟,答应我,一定看到最后,那一条可谓是成大事者必备。
(14)、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说,认为诗歌可以激发情志,观察社会,交往朋友,怨刺不平……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以寥寥数语将诗歌的审美作用、教育作用、认识作用概括无余,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和美学。
(15)、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因其年迈而有所担忧。
(16)、(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出自:孔子《论语》
(1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8)、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1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为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思量那方面的工作,语出《论语·泰伯》
(20)、墙上一个窗,窗上一支枪,窗下一箩糠。枪落进了糠,糠埋住了枪。窗要糠让枪,糠要枪上墙,墙要枪上窗。互相不退让,糠赶不走枪,枪也上不了窗和墙。
5、孔子论语最经典的十句话和翻译
(1)、对待别人,不要求全责备。只要大的方面能把持住,就算在细节上有些瑕疵,这人也是可以的。
(2)、估计念过中学的人都会知道这句话,光学习不爱思考,会越学越迷糊;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钻牛角尖,死磕。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5)、(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6)、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8)、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10)、(讲解)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2)、少年老成: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搭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她们是值患上尊敬畏的。《论语·子罕》:“少年老成,焉知来者之不比今也。”后多用此奖饰有志气有为的年轻人。
(13)、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14)、“孝”的原则扩展开来,继承和发扬先人的美德,就可以形成家教、家风、家道,而这要靠子女对父母家教、家风、家道的一代代的继承,也就是孔子说的“慎终追远”,进而由家庭扩展到整个社会,使得社会风气良好,“民德归厚矣”!
(15)、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16)、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8)、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0)、(译文)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1)、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2)、也教导我们,干一行爱一行,做好自己的手头工作吧,一步一步来,强行干预反而对彼此都不好的。
(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4)、(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出自:孔子《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