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
1、孺子可教出自哪个历史人物
(1)、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好时间却迟到,怎么回事啊?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2)、这个年轻人认真上进,许多长辈都说他孺子可教。
(3)、甲骨文的“子”,是一个头囟未合的大脑袋、头上有毛发、两条腿向上翘起。金文表示的是一个襁褓里的孩儿的形象,强化了手臂摆动的样子。小篆承金文,稍有变化。楷书笔画化。
(4)、 杨时、游酢两人听说二程后便不远万里从南方北上求师。他们跑到河南颍(yǐng)昌拜程颢为师,对老师的学说钻研不懈,一学就是四年。可是好景不长,程颢老师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两位学生悲痛万分,他们永远的失去了一位好老师。
(5)、后来,“孺子可教”就被人们引用为成语,用來赞扬可以教导造就的年轻人。
(6)、张良很惊讶,想打那老头。但看到老人年纪很大,便忍住了。他下桥把鞋捡了起来,然后又恭敬地跪着替老人穿上。老人伸脚穿好鞋,然后笑着转身就走了。
(7)、才吩咐过一次,他就永志不忘,真是孺子可教。
(8)、孺子可教出处译文:老人伸脚穿好鞋,然后笑着转身就走了。张良更吃惊了,盯着老人离开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我指教。
(9)、宋仁宗嘉佑五年,苏轼被任命为河南福昌县今河南伊阳西主簿属正九品。苏轼未赴任,经欧阳修、杨畋等推荐,寓居怀远驿,精心准备制科考试。试前,苏轼上杨畋、富弼等人二十五篇《进策》、二十五篇《进论》,《留侯论》就是《进论》中的一篇。
(10)、《留侯世家》描述了张良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军事斗争中的超群才干,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不争权求利的出世思想和行为,生动地刻画了张良的为人及其性格特征,使这一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11)、老人把脚一伸,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心里想:这个老人真是得寸进尺啊。既然已经把鞋子拣上来了,就替他穿上吧,于是张良跪下来给他穿上鞋。老人穿上鞋子,站了起来,看了一眼张良就走了。
(12)、张良更吃惊了,盯着老人离开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13)、 最后程颐老师得知兄弟两人是为求学而来,便被他们的诚心深深地打动,他决定收下这两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兄弟二人的学业进步很快,最后杨时、游酢都成为了北宋有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14)、张良的敬老尊贤与持之以恒的态度,为自己赢得了信任与赏识,也正因为他怀着恭敬之心去研读老者所授之书,才能真正领悟书中精髓,并因此受益。想要成大器,就要学会忍耐,尤其是对比自己年长的人更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恭敬忍是人生永不败北的策略。
(15)、又过了五天,张良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16)、 但杨时、游酢并没有因此终止求学,他们又打听到程颐老师的住处,准备拜他为师。而这时的程颐老先生因为年岁已高,已经不再收学生了。兄弟二人还是准备试一试,他们来到老先生的住处,在经过书房的窗户时,发现程老先生正坐在椅子上闭目而睡。
(17)、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好时间却迟到,怎么回事啊?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18)、古代还用“子”来指称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如“孔子”、“孟子”等。又借用表示爵位,如“公、侯、伯、子、男”。还借用表示天干地支,如“子、丑、寅、卯”。
(19)、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20)、 中华成语故事,你我有约!尊师重道,以礼为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于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
2、孺子可教也怎么怼回去
(1)、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和发扬尊师重道,以礼为先的传统美德,让世界因中国而自豪!
(2)、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3)、孺子可教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4)、“孺子可教”就来自这个故事。“孺子”是指小孩子。这个成语后来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5)、张良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刘邦称赞张良有雄才大略,张良在小小的军帐之内做出的正确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
(6)、张良下定决心一定要比老人早到。半夜,月儿正挂在天上的时候,张良就来到了桥上等候。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老人高兴地说:“这样做才对啊!”老人从怀里掏出一部书,郑重地交到张良手上,并告诉张良,他叫黄石公。黄石公指着这部书说:“《太公兵法》是当年姜太公辅佐周武王灭商的时候用兵的策略,你好好地研读它,就可以辅佐未来的天子建功立业了。”
(7)、张良看见老人的举动有一点奇怪,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呆呆地看着他的背影。老人走了一段路,又转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还算懂事,是可以培养教育的,过五天后,你在天亮时,到这里来见我。"
(8)、意思:指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9)、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10)、在词义的发展中,“子”引申为幼小的、稚嫩的,如说“子鸡”(刚刚长到可以食用还没有打鸣或生蛋的鸡)、“子姜”(刚长成的生姜,还不老)。又用于表示细小的事物,如说“小石子”、“算盘珠子”。
(11)、(理解)孺子,小孩子;教,教诲。原指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谦虚好学,尊师重道,可以培养。
(12)、出处:清·金埴《不下带编》第一卷:“一架绳床共众同,坐虚使院仰清风。独惭三十无能立,难向程门度雪中。”
(13)、如唐代李白写下了《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的诗歌:
(14)、(解释)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15)、我相信你是一个聪明人,同时也是一个孺子可教的人才。
(16)、他非常聪明,什么都是一学就会,真是孺子可教。
(17)、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
(18)、张良在年轻的时候,曾巧遇一位老人。老人的一只鞋掉到了桥下,他要张良帮他把鞋子捡上来。张良把老人的鞋捡上来之后,老人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张良恭敬地帮老人把鞋穿好。老人没说一句感谢的话,便向前走了。走了一里多路以后,老人又返回来找张良。他对张良说:“小伙子,看来你是很有前途的人,值得我来指教。五天之后的黎明,我们在这里再相见。”
(19)、这首诗赞扬世外隐者涉公孤傲不群、超脱高洁的情怀。
(20)、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3、孺子可教的典故
(1)、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2)、孺子可教(rúzǐkějiào),汉语成语。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3)、(例子)其实你要相信很多孩子都是孺子可教的人的,只要我们好好培养他们。
(4)、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
(5)、这个年轻人认真上进,许多长辈都说他孺子可教。
(6)、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7)、从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以清晰的历史朝代为脉络,精心遴选300余个成语;
(8)、张良悉心研究《太公兵法》,最终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显赫的功劳。
(9)、——本文选自《中国老故事:成语故事》(广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4月,亲近母语编写)
(10)、古时候有个人名叫张良,字子房。原姓姬,是韩国名门公子,他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宰相。后来,他的国家韩国被秦国灭掉,当时张良曾雇人刺杀秦始皇。但是刺杀失败了,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他,于是张良逃到下邳(pī)躲藏起来,才改名为张良。
(11)、(释义)“孺子可教”这则成语的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这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12)、那么,我们来看看“子”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变化过程。
(13)、2005年,还专门围绕张良这个人物拍了电影《孺子可教》。
(14)、我在跟着韩兆琦先生读《史记》时,总觉得,“邳桥纳履”这一段太过小说化,黄石公这个人物神神道道,行踪无定,授给张良的《太公兵法》,所指到底为何?谁能见之。
(15)、部件“子”,可以表示和孩子有关的意思。如“孕、孙、学、孟、孥、孳、孺”等。
(16)、有一天,张良闲暇时到下邳附近的圯(yí)水桥上散步,看见一位老人坐在那里。老人见张良走过来,把一只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年轻人,我的鞋子掉在桥下了,去把它给我拣上来。"张良先是一愣,他怎么用命令的口气呢?又一想,他这么大年龄了,就没有和他计较,马上到桥下,把鞋子给他拣了上来。
(17)、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
(18)、作部首时,俗称“子部”。“子”为《说文》部首第525个。在《汉字部首表》为第54个部首。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的“字表一”中,归于“子”部的字有:子、孔、孕、存、孙、学、孟、孤、孩。而“字表二”没有属于“子”部的字。
(19)、《说文》释为:“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象形。”意思是:子,代表十一月。(十一月)阳气开始活动,万物滋生,人们以“子”称呼十一月。古以十二辰纪月,“子”表示夏历的十一月,所以许慎解释“子”为“十一月”。这是“子”的借用义而不是“子”的本义。但是,标明是象形字,却是指“子”的本义。现在所见的大徐本《说文解字》中,徐铉补注时引述了李阳冰的话:“李阳冰曰:子在襁褓中,足并也。”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他对这个“子”的解释,是来源有自的。
(20)、孺子:小孩子。教:教诲。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4、孺子可教也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
(1)、又过了五天,张良这次起得更早了。公鸡喔喔啼的时候,他来到了桥边。老人已经站在桥上等他了。张良惭愧地看着老人,老人对他摆摆手:“你回去吧,五天之后再来。”
(2)、(感谢你的阅读。如喜欢,请点击顶行标题下方的蓝字“乡人农语”给予关注。)
(3)、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4)、(造句):我们班小红好学上进,许多老师都夸她孺子可教。
(5)、语法:孺子可教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6)、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7)、 (温馨提示:每天早起时,放放我们的国学录音,效果极佳!)
(8)、而“邳桥纳履”也被演绎成了“张良拜师”的故事。
(9)、成文用法:“孺子可教”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10)、示例:钱钟书《围城》:“你这话给我父亲听见,该说‘孺子可教’了。”
(11)、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应为良师益友。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12)、(解释)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13)、之后,他果然在济北谷城山下看到了一块黄色的石头,于是,张良死后,这块石头也跟着埋在了一起。
(14)、这个孩子聪明伶俐,简单的口算,谁也比不上他那么快,朋友们都高兴地拍着他的头说:孺子可教。
(15)、诗句里的“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可以见出李白的崇拜、向往之情。
(16)、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
(17)、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18)、又过五天,这一次张良不到半夜就来到桥头。这次老人还没有来。张良等了一会,老人才提着灯笼来。老人见张良感到满意,说:"年轻人就应该是这样。"
(19)、[典故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20)、 他们决定不打扰老师的休息,于是站在先生的门前静静等待。而当时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刺骨的北风无情地刮在兄弟二人的脸上。两人没站多久,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