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名言以人为镜
1、魏征的名言以人为镜
(1)、当然,唐太宗李世民听闻此论也是大为光火,当即质问魏征:“你为什么要宣扬不愿意做忠臣的言论呢?”魏征毫无惧色,娓娓道来:“希望陛下能够让我做一个良臣,而不要逼我不得已做一个忠臣。”
(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4)、郑文贞公②魏征寝疾,上③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④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⑤其子叔玉。戊辰⑥,征薨⑦,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⑧,陪葬昭陵⑨,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⑩,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这就话的意思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现在这句话已经成了一个八字成语。
(8)、魏征在当谏臣之时,说出了很多警世名言。如:“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
(9)、格言大意:一根枝条成不了树,一棵树成不了树林。后人引用这两句诗,说明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善于团结人,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1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格言大意:尺虽比寸长,但也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2)、魏征,我国唐朝时伟大的政治家,不仅如此,他还是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名言警句震动古今。
(1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16)、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8)、格言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这句话强调,我们在求知、求学中不要弄虚作假,不懂装懂。
(19)、格言大意:不自我表现,所以高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能够长久。这段话告诫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20)、某集团公司征地建房时,与相邻的建材商因土地边界问题发生了纠纷。由于建材商有社会背景,并有与政府相关部门签订的场地租赁合同,不肯相让。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与政府相关部门交涉结果,让企业等到合同期满之后再收回土地。老板处理问题心切,命令办公室主任请社会人来处理此事。假如你是办公室主任会怎么处理?
2、魏征以人为镜皮肤怎么获得
(1)、从“蜜月”到“分手”,那些模范CP都经历了啥?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
(3)、“一是如果我们以暴力解决问题,对方也有可能以牙还牙。我们在明处,人家在暗处,斗来斗去,最终吃大亏的是我们。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6)、格言大意:人一定要自爱,而后才能被他人所爱;人一定要自尊,而后才能被他人尊敬。这句话强调了人要自尊自爱。自尊自爱,就是在品格、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8)、格言大意:做好事要积极参与,对坏事要避而不做。这句话强调,做人不仅要是非分明,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尽力做好事,永远不做坏事。
(9)、网上有个流传甚广的笑话:农场主抓住了一头猪,猪大声哀嚎,奋力挣扎,绵羊和奶牛看不顺眼,批评猪说,我们经常被抓,不像你这样大惊小怪。猪回答说,他们只要剪你的毛,挤你的奶,可是却要吃我的肉呢。
(10)、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有幸得一魏徵,但的确,所有人都需要一面自省的镜子。它可以是有形的,可以是无形的,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目的只有一个:自省,并持之以恒。
(11)、每年,他这封致股东的信都会受到全球投资者的极大关注。他会在信中分析行业、总结得失、分享心得,当然也少不了自省。
(12)、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13)、“股神”巴菲特有一个习惯,每年都会发布一份致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的公开信。到今年,已经是第53封。
(1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16)、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17)、镜子,是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生活用品,它有客观地反映现实的功能,是人类为了看清自己,修饰自己,从而提高社交自信心而发明的。随着科技进步,镜子制作工艺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水为镜,以铜为镜,以玻璃为镜。同时,随着镜子反映客观事物的清晰度越来越高,反而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据外国专家实验结果表明,如果照镜子时间超过10分钟,大部分人都会出现焦虑倾向,对自己的相貌或者某一器官不够自信。人的相貌是父母给的,是你与他人的区别的标志,没有必要为此自卑。人最重要的心灵美,只要你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其实你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尊重!
(1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9)、格言大意:不一小步一小步地积累起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没有一条条小河汇聚在一起,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这句话不仅强调了积累的可贵,还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追求。
(20)、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3、魏征名言以人为镜的故事
(1)、格言大意: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这句话提倡见善就学、知错就改的美好品德。不断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进步。
(2)、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策林》
(3)、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4)、走在奋斗的路上,不要过分在意一些荣辱,平常心便好。
(5)、格言大意:(莲花)虽生长于淤泥之间,却能保持洁净不污;虽洗涤于清水之中,却风姿天然,不显得妖媚。这是歌咏莲花高洁清白的名句。我们做人也要有莲花一样的品格,那就是在任何环境中,都坚守美好的情操,不随波逐流。
(6)、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河北巨鹿县人,生于隋朝官宦人家,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他喜欢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朝末年,他任瓦岗寨李密元帅府文学参军,就是掌管文书卷宗的。李密失败后,魏征降唐,被太子李建成收为东宫僚属。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任命魏征为谏议大夫,就是专门挑皇帝决策和行为毛病的人。
(7)、大部分作家都是如此,我心里稍微有些安慰,但是发表的作品没有瑕疵才是我的追求,我这时感到“东方邮都”是我的贵人,因为他指不指出作品的问题,我的作品的问题就在那里,我不知道就永远无法去改正。我想,与其让他在发表后指出毛病,还不如在发表前让他过目,呈献在读者面前的是无瑕疵的作品不是更好吗?于是我加“东方邮都”为好友,并不断地麻烦他审稿,从而提高了我的作品质量。
(8)、格言大意:年少时不努力学习,长大后就只能徒然地悲伤了。这句话提醒我们,光阴似箭,岁月如流,要珍惜青春年华,奋发有为。
(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11)、格言大意: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方形和圆形。这句话用工匠需要靠一定的工具才能画出方形和圆形的事实,比喻我们在生活中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12)、有一回,唐太宗带着魏徵一同登楼,让魏徵眺望,魏徵仔细看了很久后说:“我老眼昏花,怎么看都看不见啊。”唐太宗抬手,指向了昭陵的方向。
(13)、格言大意: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这句话指出,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间接的,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完善,而实践本身又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
(14)、格言大意:谁说小草的心意,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呢?这两句诗既表现了母爱的温暖与伟大,又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15)、格言大意: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懂得“礼”啊。后人常用这句话说明“礼”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讲究“礼”,是有修养、有道德的表现。
(16)、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2)——家有大瓮度岁月
(17)、或许有人会说,作为一朝重臣,不但屡屡冒犯皇帝,竟然连皇帝纳妃、公主出嫁这等小事都要管,是不是有些多管闲事了。殊不知这正是魏征的大忠所在,正所谓“逆命而利君为之忠”,“以德覆君而化之,大忠也”。真正的忠直之士,胸怀的是天下苍生,他们又何曾只愚忠于君主一人。
(18)、格言大意:做好事要积极参与,对坏事要避而不做。这句话强调,做人不仅要是非分明,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尽力做好事,永远不做坏事。
(1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0)、有学者把魏征归为“谏臣”之列,但我更愿意把他定义为“铮臣”。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谏”与“诤”还是有所区别的。正如《说苑·臣术》所言:“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很显然,总是为了纠正皇帝过失,而“逆龙鳞”、“拔虎须”、以死相谏的魏征毫无疑问配得上“铮臣”的名号。而且,纵观整个中国谏诤史,罕有出其右者,委实不负“千古第一铮臣”的名号。
4、魏征以人为镜皮肤兑换码百度知道
(1)、正所谓,为人臣者尽忠之不易,“铮臣”是一个高危职业,夏有关龙逄赴火,商有比干剖心,即使贤明如太宗者,亦时有杀魏征而后快之心。一天,太宗皇帝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边走边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要杀谁?”太宗憋屈的吐槽,魏征经常在朝堂上使他难堪,必欲除之而后快。长孙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明君有贤臣,欢喜还来不及,怎能妄开杀戒呢?太宗听后恍然大悟,怒气全消。此后更是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对魏征倍加敬重,魏征也进谏如故,“思竭其用、知无不言”,从不畏龙颜之怒。
(2)、格言大意:不登到高山顶上,不会了解天有多高;不来到深溪旁边,不会知道地有多厚。这句话原意是比喻不读圣人的书,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精深。后人常用以说明不经过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3)、一次,唐太宗车驾齐备,准备出门游玩。蓦然见到回家扫墓归来的魏征,即刻下令将车马驱回。魏征不解,问道:“听说陛下要驾幸南山,外面都已整装待发,却又突然不去了,这是何因呢?”太宗李世民笑着说:“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您责怪我,所以就半路取消了。”
(4)、“所谓良臣,应该像唐虞时代的后稷、契、皋陶那样,一心为民,不仅自己身获美名,还能彰显君主的圣明;而所谓的忠臣,只能像夏桀时期的关龙逄、商纣时期的比干那样,自己白白丢了性命,不但于事无补,还使君主陷于大恶之名,最终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的区别大了!”反过来说,只有君主圣明,臣下才有成为良臣的机会;而君主昏聩,忠直之士只有遗恨苍天,空落一个“忠臣”的虚名了。
(5)、格言大意: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这句诗多用来说明,胸襟开阔,善于取他人之长,是提高自己、发展自己的好办法。
(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7)、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8)、然而,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的魏征。竟然有不愿为“忠臣”的言论。作为封建王朝著名的“谏诤之臣”,竟然直言自己不想做“忠臣”,这岂不是大逆不道吗?
(9)、格言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这句话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讲的道理是相通的,都强调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享乐。
(10)、这35句励志名言,哪一句你印象最为深刻?请在评论区告诉河大卫吧!
(11)、格言大意: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金子那样宝贵,而一寸金子也无法买回一寸的光阴啊。这句话常被用于强调时光容易流逝,我们在生活中要惜时如金。
(12)、格言大意:学业由于勤奋而精进,由于嬉游而荒废。这句话警示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有所成就,都必须勤勉努力,不要虚度光阴。
(13)、稻盛和夫说: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能够基于理性,从利他角度作出判断的话,那么就自然会永远确保采取正确的行动。只是实际中,这一点很难办到,我们更多的是根据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心来进行判断,并做出行动。而“反省”,正是为了净化我们充盈着利己之念的心。
(14)、“以人为镜”的典故,出自《旧唐书•魏征传》。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强调的是社交场合要注重仪表,不能歪戴帽子衣着不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讲的是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现实中少犯错误,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大有作为,也与他以史为鉴有很大的关系。
(15)、魏征答道:良臣是为社稷负责任的大臣,看到君主的决策和行为影响到社稷安危的时候就劝阻,让皇帝成为明主;而忠臣是不顾及社稷安危的,盲从君主的指令,让干啥就干啥,使皇帝成为暴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忠臣随着朝代的更迭而灭亡了,只有良臣随着朝代的昌盛经久不衰!
(16)、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17)、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19)、格言大意: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总是忧虑不安。这句话表明,道德高尚的人心底无私,自然生活得坦荡;品格低下的人被各种私心牵绊着,就不可能过得轻松愉快。
(20)、格言大意: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守信。这句话强调,讲究信用,才能得到别人的依赖,从而结交下真正的朋友。
5、魏征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2)、格言大意: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
(3)、魏征何许人也,能让一代明君李世民如此器重?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5)、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6)、稻盛和夫认为,正是因为自省的习惯,使得他的头脑更为清醒,渐渐做到了可以避免错误的判断或潜在的危机。
(7)、格言大意:雕刻如果半途而废,那么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断不了;如果不停的雕刻,那么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刻出花纹来。这句话以雕刻为喻,说明做事情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
(8)、贞观六年,太宗与长孙皇后所钟爱的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授意有关部门准备了比长公主还多一倍的嫁妆,魏征认为这样不合礼法,极力谏止。唐太宗下朝后将这件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感叹道:“以前我只是听说陛下倚重魏征,但是不知道个中原因,通过今天这件事,我明白了魏征果然是国家社稷的肱股之臣啊,魏征作为臣下能够秉公直谏,这份品行实在是难能可贵啊!”太宗于是改正了错误,并特意嘱咐魏征:“我希望郑公能够一直将这份敢于直谏之心保持下去,认为不对的就直说,不要因为君臣之礼而有所讳言。”
(9)、一代明君李世民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请魏征天天守在自己身边数落他的不是。有一次上朝,李世民被魏征批评得实在是挂不住脸了,下朝后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马上杀了魏征,多亏了长孙皇后劝说才作罢。长孙皇后说:“我听说天子英明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李世民的满腔怒火浇熄了。
(10)、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11)、魏征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很穷,但他却喜欢读书,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后来又出家当过道士。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先后参加李密瓦岗军和窦建德起义军,李建成被杀后,他又因直言敢谏,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12)、一般来说,自负的老板用“忠臣”,自信的老板用“良臣”。《现代话语词典》这样解释“自负”的:自负就是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体验。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负;有的人过低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卑。自负往往以语言、行动等方式表现出来。自负实质是无知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不自知。俗话说:“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自负有时表现为狂妄,容易造成对方的反感。
(13)、格言大意:两只手臂和起来才能抱住的大树是由细小的嫩芽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一筐的土堆积而成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这段话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事物都是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
(14)、636年,长孙皇后去世,葬于昭陵。唐太宗对她无限思念,遂在宫中建起了一座高楼,用来眺望亡妻陵墓。
(1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6)、 ——魏征
(17)、格言大意: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讲的是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那就是要将心比心,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18)、人告知以(己)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19)、“忠臣和良臣有什么区别吗?”太宗李世民疑惑地反问。
(20)、太宗对梁公说:“用铜当作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我把这三种镜子当作宝贝,用来防止自己犯错。现在魏徵去世了,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2)、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4)、原文: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子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5)、格言大意: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句话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坚定的志向能给人无穷的动力。
(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
(7)、心思澄澈,安定有力,摒除诱惑,才可成就大事业。
(8)、译文: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
(9)、格言大意:不登到高山顶上,不会了解天有多高;不来到深溪旁边,不会知道地有多厚。这句话原意是比喻不读圣人的书,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精深。后人常用以说明不经过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10)、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4)——圆圆蔓菁味道鲜
(11)、格言大意:年少时不努力学习,长大后就只能徒然地悲伤了。这句话提醒我们,光阴似箭,岁月如流,要珍惜青春年华,奋发有为。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格言大意: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这是鼓励人奋发有为,努力进取的警句。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就要不畏困难,时刻自我激励,永远自强奋进。
(14)、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5)、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形势解》
(16)、格言大意:聪明而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不以为羞耻。这句话表明,要想获得真知,好学和善问缺一不可,而要做到这两点为,都需要有谦虚的态度。
(17)、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18)、格言大意:人一定要懂得“礼”以后才能产生恭敬之心,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这句话表述了“知礼”的重要性,指出它与“恭敬”和“尊让”的关系。“知礼”是前提,“恭敬”是内心产生的反应,“尊让”则变而为行动。
(1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0)、格言大意:尽管道路漫长而遥远,我还是要为追求真理上天如地去探求。这是屈原表明自己决心的诗句。后人经常以用这两句诗,表达对真理和对事业不懈探索和追求的决心。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魏征说:“兼听者明,偏听者暗。”他还说自己只当良臣,不当忠臣。
(3)、|5S|标准化|单件流|安东|TPM|CELL|看板|现场管理|目视化|价值流程图|供应链|精益案例|少人化|平准化|快速换模|搬运|动作分析|时间分析|7大浪费|5WHY|漫画精益|拉动式生产|POKAYOKE|现地现物|绩效管理|在职培训|自働化|QC7工具|新QC7工具|JIT|OPL|自主保养|小集团活动|PMC|SOP|质量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战略管理|计划保全|备件管理|PM分析法|个别改善|品质保全|OJD|TBP|PDCA|先入先出|头脑风暴|8D管理|4M管理|三不原则|线平衡|自工序完结|仓库规划与布局|入职培训|精益生产|丰田|精益工厂评估|稻盛和夫|工业0|layout|改善|品质管理|IE|模特法|职场故事|TPS理论|TWI|HR|中层管理|仓库布局|方针管理|生产主管|
(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5)、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6)、格言大意:人一定要懂得“礼”以后才能产生恭敬之心,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这句话表述了“知礼”的重要性,指出它与“恭敬”和“尊让”的关系。“知礼”是前提,“恭敬”是内心产生的反应,“尊让”则变而为行动。
(7)、格言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这句话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讲的道理是相通的,都强调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享乐。
(8)、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