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故事题目
1、孔子的故事题目及答案30道
(1)、孔子听到这里,厉声喝道:“子路!这是什么话?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之志。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称霸之心。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愿。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
(2)、“小孩,你们见马车来了,为什么还不让道?”子贡跳下车,没好气地说。
(3)、这个故事其实对于我们教育他人或者面对生话,都极有意义!
(4)、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呀!”他心想这人该不会要提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5)、这本书的作者李长之,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教授。李教授写这本书的时候,孔子已经去世2400多年。李长之不可能采访,也不可能对谈。2400多年遥远到事实都被隔离成传说,你何以相信这本书所说的是事实?
(6)、一次,孔子问漆雕马人道:“先生曾事奉过臧氏一家,三位做大夫的。您可不可以说说,哪个要更贤明一些呢。”
(7)、颜征在说:“你这么认真学习,难道学会了礼制,长大了去做管庙的官吗?”
(8)、“当然想了,母亲肯教我吗?”孔子显得很兴奋。
(9)、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10)、那个难倒孔圣人的小孩乃是项橐。《战国策•秦策》云:“甘罗曰: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俗文学作品《孔子项橐相问语》流传神州大地,也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俄罗斯等国。《三字经》中亦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好学。”
(11)、你总在和“你以为的他”交流,你知道“真正的他”的想法吗?
(12)、蒙克斯拿到挥霍一空,重新走上犯罪老路。( )
(13)、那人说:“另外那一边有个洞口,可以逃走。”
(14)、 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大概意思是说:这样还可以吧。不过还是不如身处贫穷也安然快乐,即使荣华富贵还能保持谦虚谨慎、礼贤下士、不破坏规矩的人啊”。
(15)、C.奥立弗的爸爸妈妈取的 D.奥立弗的爷爷奶奶取的
(16)、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17)、(4)也谈论语(我说“君子不器”,我谈“学而不厌”、我谈“中道而废”)
(18)、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
(1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20)、农夫说:“你看,天下哪儿都是一样的动荡不安,谁可以改变它呢?你与其跟着这种避人之人四处奔波,不如跟着我们这种避世之人还更安逸自在。”
2、关于孔子的故事名称有哪些
(1)、下列哪句话可以概括孔子对教育学习的态度。( )
(2)、孔子主张用“礼”来制约“仁”,同时主张礼教、礼治。( )
(3)、孔子的落后面主要是他还带有奴隶社会中的等级思想,甚而是氏族社会中所遗留的血统观念、狭隘地域观念,这就是表现在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正名,讲礼,讲君子、小人,讲天,讲命,讲内诸夏而外夷狄(对吴、楚就加以敌视),等等。这里很多东西是陈腐的,孔子在讲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也特别流露出留恋一些旧事物的感情。
(4)、小孩说道:“从来只有马车给城堡让路的,哪有城堡给马车让路的?”
(5)、×(宋国)√√√√√×(“仁”)√×(齐国)×(从事教育)
(6)、凯龙的上半身是 ,下半身是 ,即远古时代人们称作 的物种。
(7)、小孩说:“指教不敢,我现在正忙着呢,咱们后会有期。”
(8)、孔子说:“不先用孝道来教化就采用杀戮的方式,这是暴虐地杀害无辜。三军打了败仗,不可因此而杀掉军兵;诉讼之事处理得不正,不可因此而用刑罚进行惩罚。上级官员先行教化而能使百姓服从善政,那么,百姓就会顺风而从。自身行得端正,然而百姓不顺从善道,然后再设置刑罚来加以惩治,那么,百姓就能知罪了。几尺高的墙,百姓不能越过;几百尺高的山,即使是儿童也可以一步步地登上山顶。这是因为循序渐进。如今的情况是,仁义已经衰落很久很久了,百姓怎会不违背仁义呢?《诗经》中说:‘使民不会迷心性。’当初,君子引导百姓而使百姓不迷失心性,因此可以不用威严暴戾之法,设置了刑罚却可以不使用。”
(9)、下列文学作品哪一部不属于现实主义风格?( )
(10)、 孔子一生精进不怠,宣讲做人的道理。他注重从当下的小事做起,从解决现实的人生问题入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引导弟子们逐步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以下是《论语》、《孔子家语》等古书中记载的孔子身边的三则小故事,至今读来,朗朗上口,细细思索,受益良多啊。
(11)、因之,孔子与项橐对问系千古美谈。因湖北鄂东方言言某人喜欢巧舌争辩为磨嘴皮子故将孔项对问之地命名为磨嘴磐将孔子绕道修车的地方称为回车埠,以纪其事。孔子的著名故事:孔子使子路问津问津遗迹今尤在,
(12)、孔子想,我孔丘名闻天下,称圣华夏,今天还说服不了一个小孩,“是可忍,熟不可忍!”转念一想,“君子无所争”,我气度如海,有容乃大,不与小孩一般见识。便拿掉大儒的身价,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给我们借道。”
(13)、冉有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14)、连孔圣人也会对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况我们呢?
(15)、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16)、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17)、子路、子贡进屋。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
(18)、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细听。
(19)、幻想国里相当罕见的情况是有一团迷了路的 ,远远地光球中央,可以看见一个活蹦乱跳的 ,小家伙既不是 的,也不是 的,而是一名 。
(20)、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3、关于孔子的故事的题目
(1)、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我平常对颜回已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2)、孔子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的故事》是李长之先生的经典代表作,是写给青少年的名家故事。李长之先生以简约而深刻的文字、睿智而风趣的语言,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串联起孔子上下求索的坎坷一生,让小读者认识了孔子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着的,以及当时的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
(3)、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4)、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5)、以后孔子出门,就谦逊很多了,之后还说了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三个人,指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三个小孩。
(6)、“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怎么数得过来呢?”孔子为难地说。
(7)、这个问题其实在提醒我们,伟人也是有缺点的。比方说,孔子对于做官似乎太过强烈的兴趣。他的一生除了当老师收弟子外,主要是在奔走做官。其实也在训练弟子怎么做官?有时为了达到做官的目的,他会发表一些前后矛盾的言论。比如鲁国的公山不狃,邀请孔子辅助他。孔子原来讲过君王要像君王,臣子要像臣子这样的话,而公山不狃犯上作乱,臣子不像臣子,按理说要严词拒绝,但是孔子动摇了,而且用想建设一个新的东周王朝这样的话来作为借口。再例如,孔子非常轻视劳作,樊迟想和孔子学种田,学习种蔬菜。换做现在,一个人想成为一个农业专家,想过一种农民的生活,是值得欣赏、鼓励、敬佩的,但孔子直接骂樊迟下贱,骂得还挺难听。
(8)、露丝小姐得了一种热症,后来经过修养慢慢恢复。( )
(9)、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孔子在拜访完老子后,思想逐渐走向成熟。( )
(11)、名师领读:和蒋军晶一起读《我的妈妈是精灵》
(12)、看看现在的社会上一些现象,现在的说一套做一套,也是孔夫子留下来的呀。
(13)、13主人公奥立弗被杰克带到贼窝后,他怎么做的?( )
(14)、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15)、孔子答曰:“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16)、( )告诉巴斯蒂安说阿特雷耀想弄走他的天童女皇徽记。
(17)、子路来到那两人的身旁,恭敬地揖揖手,问道:“先生,请问这条河流的渡口在何处?”
(18)、当然,孔子不仅是个教育家,他还是个思想家。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但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这是孔子进步的一面。但是,孔子又主张用“礼”来制约“仁”,同时主张礼教、礼治,这就是说,孔子主张人跟人还是要按一定的等级、一定的规矩相处,也就是他说的: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所以他说的仁——爱人,便又被等级秩序削弱了。在这一点上,孔子始终没有完全突破阶级限制,始终没有突破旧的思想意识的限制,始终没有突破那时社会还处在过渡期的最初阶段的历史限制。在对当时的政治态度上,也有类似情况。孔子对当时各国诸侯、大夫的互相兼并很不满意,他主张天下和平统这是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也是符合中国后来成为一个大的封建国家的历史要求的;但是他所主张的统是要像西周初期那样,在以周天子为首的旧贵族统治下的统这就虽然含有新的因素但始终和当时社会变革的现实相矛盾,这也就是孔子在当时不能不碰壁,政治活动不能不失败的根本原因。进步和落后,改革和妥协,孔子兼而有之。这是孔子的矛盾,也是时代的矛盾。
(19)、当你要对一个人下结论的时候,想想: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实吗?还是你只从一个面,一个点,去观察一个人呢?
(20)、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
4、关于孔子的故事800字作文
(1)、曾晳说:"那您为什么要冷冷一笑呢?"
(2)、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3)、“变变屋”的水果是从艾沃拉夫人的( )长出来的。
(4)、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5)、《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