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巴金的简介资料简单95句

巴金的简介资料

1、巴金的简介资料正确答案

(1)、关于老舍同志的死,我的看法是他用自杀抗争,也就是您举出的第三种说法,不过这抗争只是消极抵抗,并不是“勇敢的行为”(这里没有勇敢的问题),但在当时却是值得尊敬的行为,也可以说这是受过“士可杀不可辱”的教育的知识分子“有骨气”的表现,傅雷同志也有这样的表现,我佩服他们。

(2)、首先,巴金与萧珊在贵阳成婚后完成了《憩园》,自然成家后的巴金便不比从前那样专心写作且能“不食人间烟火”,别具洒脱气质。成家便意味着每日与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要为经济奔波,要为家庭操心。这样,来自自身世俗真实生活体验就不免带入作品中。

(3)、柯灵将巴金先生的生平归结于两个字:一个是真字,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笃实坦荡,表里如一;一个是爱字,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由,爱正义,爱一切美好和崇高的事业。

(4)、1945年11月初,巴金独自从重庆回到上海看望病重的三哥李尧林。从《幸福的梦》付印时间1946年2月20日来看,那时该书开始酝酿、甚至已开始编选。《茶房也是一个人》是巴金刚从法国回沪时翻译的,那时他住在索非介绍的上海世界语学会会所;译文很快发表在索非主编的《开明》一卷八号,那时他俩同住在宝光里14号。这次在上海的一个多月,他又与索非一家同住霞飞坊59号,并知道索非将去台湾;而《幸福的梦》出版时,索非已在台湾。因此,就像15年前“送”文给毛一波,巴金把《茶房也是一个人》“送”给索非收入集中,是为了纪念他俩20年笃厚的友谊。

(5)、《在厅子里》:一家人在孩子受洗后的时间里聚在一起聊天,房子的主人和祖母聊天时勾起了祖母对这栋房子和祖父曾经的回忆。祖父最早到祖母家时,祖母还是个小女孩,而祖父已经是个动人的年轻人了。八年过去,两人变成了一对新婚夫妇,二人办了婚礼又修建了如今的房子。祖母就在这样对过往的美好回忆中,追随已经去世多年的祖父去了。

(6)、容易确定的是,一切是巴金的笔名,泰伦、微明是索非的笔名。署一切译的《茶房也是一个人》,刊于《开明》一卷八号“儿童读物专号”;署微明译的《论嫉妒》,刊于《新女性》1929第十二期;署泰伦译的有四篇:《幸福的梦》刊于《中学生》1930年第七期,《小红帽》《红帽女郎与狼》分别刊于《学生杂志》1930年第八期、第十二期,《小国王》在《文华》月刊 1930年第十期开始连载,后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署索非译。

(7)、巴金1922年就曾翻译过迦尓洵的《信号》,他说:“三十年后(即五十年代初)我以同样激动的心情第二次翻译它。我爱它超过爱自己的作品。我在那里找到自己的思想。它是我的老师,我译出的作品都是我的老师,我翻译首先是为学习。”“那么翻译《信号》就是学习人道主义吧。我这一生很难摆脱迦尔洵的影响,我经常想起他写小说写到一半忽然埋头痛哭的事,我也常常在写作中和人物一同哭笑。”

(8)、这些小东西是我在学习世界语时的试译,有些是世界语的原作,有些却是世界语的译作,我根据译本转译的。

(9)、1940年七月始,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10)、俱往矣,距离此信六十年后的2014年,在傅雷夫妇忌日(9月3日)的前一夜,外面下着大雨,我在武康路巴金故居中整理资料,突然发现一个印着黑字的信封,打开看,里面是“举行傅雷先生骨灰安放仪式通告”,里面,还夹了一张代办花圈的通知。通告的内容简单,又冰冷:

(11)、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觉慧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大胆表现在:他受五四思想影响,以改造天下为己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半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中,和鸣凤恋爱,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他极端憎恨这个家庭,第一个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代表着青年人追求真理的道路。幼稚表现在:他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对封建家庭的认识是个逐渐的过程。觉慧是五四时期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知识青年形象,旧家庭礼教叛逆者的形象。

(12)、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激流三部曲》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其思想内容为控诉封建大家庭的罪恶腐朽及其走向崩溃,表现了青年一代的民主主义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家》描写高家祖孙之间的矛盾,以三个女性的悲剧控诉封建家庭的罪恶,以觉明抗婚觉慧出走表现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和反抗,高老太爷在绝望中死去标志封建大家庭开始走向崩溃。《春》继续这一主题。惠和觉新相爱,但由于封建包办婚姻酿成了悲剧;淑英则在觉民等的帮助下,敢于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到上海,走上新生。《秋》写封建大家庭彻底崩溃。一方面一些年轻生命的悲剧在继续,另一方面败家子变本加厉的挥霍,最后把高公馆卖掉,大家族解体。

(13)、本套巴金译著推出后得到全国各地媒体,包括《文汇报》、《每日新报》、《劳动报》等的广泛关注。

(14)、《癞虾蟆和玫瑰花》被认为是一个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朵玫瑰逃过了癞虾蟆的捕食,被姐姐摘下献给早夭的弟弟的故事。这朵玫瑰虽然在凋谢前被摘了下来,但它却觉得这是充满意义的,因为它的采摘,凝聚着姐姐对弟弟深沉的爱意。

(15)、显而易见,限于条件,平明社的精装本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平明社的工作作风却给傅雷留下深刻印象,以致他对人文社的领导说:“将来倘重印《约翰·克利斯朵夫》而印精装本的话,希望注意一点:就是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我们国营的出版社成绩,决不能低于几年以前的私营出版社。这是有关原则性的问题,务盼赐予注意为幸。”他对重印《约翰·克利斯朵夫》直接提出硬性要求,第一条就是要保留平明社印本的“旧样式”:“封面装帧、题字、排印字体、书脊题字式样、各册颜色,希望全部维持原样,只改动出版社名称一项理由:倘没有充分理由肯定旧样式不美观,即无改头换面之必要;同时也可节约人力物力。”他甚至放出狠话,倘若达不到要求,宁可不印精装本,“希望郑重考虑承装工厂的技术水平;希望不要花了钱得不到效果,我们更不能忘了原来是私营出版社做过的工作,国营机构不能做得比他们差。倘无适当技术水平的装订,宁可不印精装本,以求节约。”

(16)、巴金(1904_2005),文学大师,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

(17)、《伊则吉尔老婆子》,作者树立了两个对立的形象:腊拉和丹柯。腊拉是一个“贪得无厌,又强壮,又残酷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暴徒。他把自己看作是世界上第一个人,而且除自己外,“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同个人主义者腊拉成鲜明对照的是丹柯的光辉形象。丹柯是一个勇敢、正直的青年,他为了大家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并且“不要一点报酬”。当大家面临困难,需要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来照亮道路,引导人民摆脱困境。

(18)、2018中文考研||武大华师中文专业课集训营报名须知

(19)、旁边一个车夫也不禁慨叹:“有这么狠的父亲!”但他十分倔强、坚强,不向生活低头、屈服,小小年纪,就已经会照顾自己,自己挣钱了。

(20)、在《家》中高老太爷作为封建家长制的代表,控制着全家的经济大权,掌握着每一个人的自由,他的话便是权威。其实,高老太爷只是封建礼教的发言者,巴金借助高老太爷所统治的“家”这一基本单位的特写来反映整个专制制度,从而借助对高老太爷的决然态度来抨击整个社会的封建腐朽与残忍,是对“家”的正面解构。

2、巴金的简介资料简单

(1)、1931年3月,毛一波留学回到上海后,与巴金的交往甚为密切。那时他住在贝勒路马来亚书店,巴金 “常来坐谈,或外出喝茶”。5月9日,他与巴金、索非夫妇同游苏州。就在这期间,毛一波编选好 《樱花时节》书稿,4月6日写好“后记”,即把书稿交付新时代书局,7月正式出版。

(2)、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3)、《散文诗》是屠格涅夫的文学绝唱,是最真诚的人生告白。有人说,“他的这些散文诗乃是俄罗斯文学中这一困难而独特的体裁的”完美的典范”。写作它们时,作者已经进入暮年,身受病痛折磨;远离故土,心含悲伤情绪.屠格涅夫在诗篇里回忆往事,谈论宏观的宇宙和自然,探究幽微的爱情与友谊,思考生死别离,感怀人情美丑。这些都化作忧郁的文字散布在每一篇的散文诗中。这是一个人生命的歌唱,虽然他们都是短章,然而真诚、自然、饱含深情。

(4)、作品结合抗战期间的社会现状,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控诉日寇的血腥暴行,赞扬了军民奋勇抗战的精神品质。

(5)、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开始写作《灭亡》。

(6)、就这样,找到的“周姚”就是巴金的挚友索非。“周姚”也有其特殊“含义”:索非原姓“周”,他妻子姓“姚”,“周姚”就是两人姓氏合成的名字。实际上,这也是笔者最初猜测“周姚”是索非的理由。遗憾的是,索非夫妇最终分开了,巴金为此感到非常难过,但他忘不了与“非兄”、“馨嫂”在一起的日子,一直珍藏着两册《幸福的梦》,到晚年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7)、2019最新版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正在火热预售中!(点击查看详情~)

(8)、《新女性》1929年第 7期刊有译自世界语的《家庭》一文,署保加利亚鲍莱诺夫著,鞠馨女士转译;《唐弢藏书·图书总录》收有四册《世界语汉译小丛书》,其中一册是《家》,署保尔耶诺夫著、索非译。经核查,《家》与《家庭》译文相同,应是收入时易名。由此可断定,鞠馨女士也是索非的笔名。很明显,这个笔名就是索非用了妻子的名。索非于1929年1月结婚,就在这一年,他在开明书店出版的杂志上至少发表了三篇署名鞠馨或鞠馨女士的世界语译文,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此笔名是为了纪念他俩的新婚而取。

(9)、《幸福的梦》书前刊有“编者献辞”,由主编索非亲撰;另有“前记”,全录于下:

(10)、金仲华很喜欢玉兰花,金立勤曾与笔者谈起过:原来他们住在上海的时候,后院也有玉兰树。现在每当花开时节,都会想起父亲,因为父亲非常喜欢玉兰花乳白色的纯贞花朵和芬芳四溢的花香。如今金仲华故居后院也栽种着玉兰,花香依然。

(11)、1935年,8月,从日本回国。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务,主编《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生活小丛刊》等。

(12)、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诗人,政论家。1868生于俄国下诺夫哥罗德。曾先后五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主要作品有散文诗《海燕》,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戏剧《小市民》《敌人》等。

(13)、简介:《木木集》收录屠格涅夫两部中篇小说《木木》《普宁与巴布林》,皆取材于现实。“木木”是一条小狗的名字,小说展示了聋哑农奴的悲剧性命运,小说的人物原型就是作者的母亲和她的看门人。《普宁与巴布林》是屠格涅夫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回忆。

(14)、《阿尔希普爷爷和廖恩卡》,因农村的破产沦为乞丐的阿尔希普祖孙二人,孤苦伶仃,贫病交加,流落异乡。他们预感到了自己的可怕命运,因而痛骂旧世界是一只吃人的“野兽”。果然他们很快就被这只野兽“一口吞下”了——一场暴风雨之后,祖孙俩都惨死在草原上。

(15)、新中国成立后,巴金和金仲华的交往就更密切了,巴金曾在文章中回忆:“我忘记不了一件事情:一九五○年十一月下旬一个夜晚,我和仲华在华沙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会场,这一天从早晨六点开会开到午夜,在闭幕之前我们到场外喝一杯咖啡休息,大家都很兴奋,谈到各人的感受和今后的工作,他说:‘我们互相帮助,共同前进吧。’然后脚步轻快地回到会场。一直到一九六六年他还表示过这样的意思。”

(16)、简介:《红花集》共收入俄国作家迦尓洵的8个短篇小说:《红花》《信号》《一件意外事》等。巴金1922年就曾翻译过迦尓洵的《信号》,他说:“我这一生很难摆脱迦尔洵的影响,我经常想起他写小说写到一半忽然埋头痛哭的事,我也常常在写作中和人物一同哭笑。”

(17)、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

(18)、《幸福的梦》收录了索非在世界语文学作品翻译方面的大部分译作,也记载了他为中国世界语运动所作的贡献。后列入万叶书店的“万叶儿童文库”,于1950年10月30日再版。在台湾的索非,自然无法知道老友钱君匋再版了该书,而他亲撰的“编者献辞”及主编名都是必须删除的。

(19)、《草原故事》这本小书唤起我对俄罗斯草原的渴望,对自由的渴望。每当我受到现实生活折磨的时候,我就想到俄罗斯草原沁人心脾的香气……——巴金

(20)、1928年12月,回上海。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3、巴金的简介资料20字正确答案

(1)、《激流三部曲》内容、家族小说特点(与左拉《卢贡—卡家马尔家族的命运》及《红楼梦》相结合比较);《家》的思想成就、小说内容、主要人物形象(如觉新、觉慧性格特征等)及其之间的不同、艺术特点;《寒夜》的思想、艺术特点;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

(2)、移到人文社中,傅雷降低要求但是也力争自己的权利,关于校对,他致信出版社强调:

(3)、舒乙:“他说,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

(4)、本次推出的《巴金译文集》共十册,精选巴金先生翻译的已成经典的译本,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宁与巴布林》《散文诗》,高尔基的《草原故事》《文学写照》,迦尔洵的《红花集》,赫尔岑的《家庭的戏剧》等。这些译著的单行本1950年代以前曾多次重印,影响甚广。

(5)、一部现实主义杰出作品,以典型环境来塑造典型人物。《家》的不同在于巴金激越流畅、浪漫抒情的语言,是激越的“灵魂的呼号”的单纯情思,极具“青春型”特点。巴金长于剖析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心理史又是思想史,便也映射出特定时代下社会的状况。除典型人物外,还有其他生动鲜明的形象,尤以女性居多,且大多为悲剧命运,体现了巴金对女性这一群体境况特别的关注。《家》鼓荡着当时社会上青年群体的心,最是坦率热情、以情动人的冲击力能够穿透读者的血液,引起青年的共鸣。

(6)、简介:《文学写照》收录了高尔基对同时代多位作家的回忆录,包括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普利什文等……在高尔基笔下,这些俄罗斯文学大师复活了,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有力地抓住人物的日常谈吐、生活细节,充分写出他们的内心和思想感情,是后世了解他们的最宝贵的材料。

(7)、《马卡尔·楚德拉》,小说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了拉达与左巴尔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左巴尔酷爱自由,除了独立不羁的自由生活外,没有什么值得他珍惜的东西。即使是他的心,只要对人有好处,“他也会亲手把它从胸膛里挖出来给你。”女主人公拉达美丽而骄傲,对于她来说,同自由相比,金钱如同不屑一顾的泥土。当爱情走入这两个草原骄子心中时,他们被对方深深吸引并努力抗拒感情的力量。当爱情终于成为各自独立人格的桎梏,他们选择了死亡。他们用爱情、生命和信仰诠释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诗篇。

(8)、克鲁泡特金(1842—1921):俄国革命家、思想家、地理学家。著有《田野、工厂和工场》《互助论:进化的一种因素》《夺取面包》等。巴金曾引用他人的话赞美克鲁泡特金是“在人类中是最优美的精神,在革命家中有最伟大的良心”。

(9)、觉新是一个能够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是《家》中塑造最成功,最具思想讨论价值的形象。他的棱角已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下磨平,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成为性格的主导。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来妥协,而觉新又是对自己命运及其清醒的,因而他会陷入自我的矛盾中,对自我的谴责加深了精神上的痛苦,他是善良的。最后在瑞钰的死中觉醒,告别了“作揖主义”,支持觉慧出走。

(10)、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

(11)、《老板》译者“适夷”,即作家楼适夷。《幸福的梦》译者“周姚”,现代文学或现代翻译文学的词典均无著录。那么,“周姚”是谁?笔者为此进行了一番“寻找”。

(12)、为证实“周姚”就是索非,需查核清楚其他译文初刊时的署名与索非的关系。解读“周姚”的含义,还要确认“周姚”与巴金无关。

(13)、简析《寒夜》中曾树生的性格曾树生是个个人主义者。健康、漂亮、追求幸福和自由,她无法容忍丈夫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和婆婆的恶语中伤,整个家庭都笼罩着一股死亡的气息,她感到了压抑,并本能地企图摆脱这种压抑,于是她面临着道德的抉择和感情的折磨。最终因受不住生活希望的诱惑而离弃了丈夫和家庭。完全是一种个人意义上的追求幸福。因而也谈不上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只是一个困境中企图拯救自己的妇女,她靠自己的选择来确定自己的生活价值意义。因此,在这个人物身上产生出一种反道德、重自我的新型现代女性的道德特征。

(14)、1993年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

(15)、专题研讨||文研青年深度解析范本之鲁迅专辑

(16)、廖·抗夫(1881—1913):波兰作家,也是波兰社会d的一员。著有短篇小说《薇娜》、剧本《夜未央》等。二十五岁时廖·抗夫在柏林用德文写成剧本《夜未央》。该剧1907年底在巴黎公演,立即轰动,此后两年连演百余场。

(17)、巴金说:“我平常最爱看一般人不看的书,因此我也爱译一般人不愿译的书。”《狱中记》应当属于此类。作者亚历山大·柏克曼是著名的安那其主义者,巴金早年曾与他有过交往,他的重要经历在这本《狱中记》中有详细的描述。翻译这样的书,对于巴金来说,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原因,而且,还能让他感受到一个纯洁的心灵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养成,能够感受到人类的基本精神价值的护持。巴金曾赞扬道:“14年的监狱生活都不能改变他的信仰,却反而使他写出叫远在英国的老加本特也惊叹赞扬的《人类心灵之记录》了。”《人类心灵之记录》便是这本《狱中记》。

(18)、赫尔岑(1812—1870),俄国著名的哲学家、作家、革命家。赫尔岑出生于俄国贵族家庭,青年时代誓言要为社会的平等和正义奉献一生,后遭受流放,又流亡欧洲进行革命宣传活动。英国学者以塞亚•伯林认为赫尔岑也许是当时“最伟大的欧洲政论家”。赫尔岑在欧洲创立的第一家自由出版社。主要作品有《谁之罪》《克鲁波夫医生》《偷东西的喜鹊》等。

(19)、《不贞之花》《遗产》分别刊于《新女性》1929第十期、第十二期,均署“无名”。巴金1931年写的《秋天里的春天》译者序中说到索非翻译了匈牙利尤利·巴基的短篇小说《遗产》,而《世界语汉译小丛书》第三种就是署索非汉译的《遗产》。因此,用在《新女性》杂志上的“无名”,可以确认是索非。

(20)、傅雷的要求处处以平明社的书和做法为标准,由此返观,可以想象,他和巴金的合作之默契和满意度。至于他一再提到的“一九五三年平明出《约翰·克利斯朵夫》精装本,我与出版社都集中精力,才有那么一点儿成绩,虽距世界水平尚远,但到了国内水平(以技术及材料而论)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的确,这套书的印装在今天看来也是难得的精品。四大卷,开本近乎方型,书封有外函套,封面简洁、经典。在普通本之外,平明社还有给作者加印特装本的传统,让作者送人,也体现书的尊贵。黄裳、穆旦、萧珊的书,都见过这种特装本。傅雷在另外的信中称这算是开风气之举:“又《约翰·克利斯朵夫》,北京有指示要上海印精装本二千部,平明自己另外加印了一百本圣经纸本的,算是替中国出版界开开风气。但成绩因条件限制,不能完全合乎理想。”我在1955年12月编印的《平明出版社图书目录》中看到:《约翰·克利斯朵夫》(重译本)有四卷本的书籍纸精装本,定价是50元;另有上下两册的字典纸精装本,定价是16元。这种两卷本的字典纸精装本,我未见过,大概就是傅雷所说的“平明自己另外加印了一百本圣经纸本的”。

4、巴金的简介资料,的作品

(1)、而在台湾的索非,一直念念不忘留在大陆的发妻和一双儿女,70岁所作《家乘前言》中还留下一句“鞠馨何辜”?!故纸中的“周姚”以及鞠馨、鞠馨女士等名字,从而成了他俩曾经的美好时光最好的纪念。

(2)、第十二章:1937年-1949年的文学创作

(3)、今年,我国现代声誉卓著的新闻工作者、国际问题专家和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人民外交家金仲华先生(1907-1968)诞辰115周年,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位卓有成就的乡贤,传承和弘扬其毕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即日起,桐乡市图书馆(金仲华纪念馆)将相继推出怀念和研究金仲华的文章,邀君共赏。

(4)、亚历山大·柏克曼(1870—1936),著名的安那其主义者。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的维尔纽斯,1888年移居美国,居住在纽约。1891年柏克曼谋划暗杀亨利·克雷·弗里克,借以作为行动宣传。但弗里克从这次行动中幸存,而贝克曼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之后,他根据自己的服刑经历写下了监狱文学的经典之作《狱中记》。

(5)、《夜未央》是波兰人廖•抗夫创作的三幕剧,以1905年的俄国某大城市为背景,表现从事秘密活动的革命者反抗沙皇专制的生活。主人公桦西里在秘密印刷所工作期间与联络员安娥产生爱情,被情感与义务的矛盾、现实压迫与行动乏力的焦虑所困扰,离开印刷所希望寻找别一种使命。面对印刷所被破坏和新的镇压升级,革命者筹划刺杀巡抚,桦西里承担了刺杀任务,最终在安娥的配合下牺牲个人完成使命。不仅忠实地写出了俄国虚无主义者的精神面貌,重要的是写出了青年一代感情与义务之斗争,爱与死之角逐,为信仰献出一切的殉道精神。

(6)、简介:《家庭的戏剧》是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中的一个独立部分。作品从1848年法国革命的失败及其对作者信仰和信念上的沉重打击开始,追忆了在阴郁沉闷的时代氛围中发生在他自己家庭的“戏剧”。屠格涅夫称:“这是用血和泪写成的。”

(7)、1926年,索非任职开明书店后,仍在上海世界语学会兼职,致力于世界语的推广普及。他编写的《世界语入门》,多次再版,影响较广,是他在世界语著译方面的代表作;他还翻译并发表了不少世界语译作,如 《幸福的梦》《小红帽》《红帽女郎与狼》和《小国王》等。

(8)、《鹰之歌》《伊则吉尔老婆子》两篇插图(托依则绘)

(9)、如此看来,“周姚”应与索非和巴金有关。但据“前记”由“我”写成,笔者推测“周姚”系索非的化名。

(10)、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一家人从上海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总管理处当一个管校对的小职员,曾树生在一个商业银行任职,名为行员,实则是“花瓶”。母亲在家料理家务,儿子小宣在一所“贵族学校”读书。因为物价飞涨,法币贬值,以文宣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四口之家,要靠树生补贴家用。又因为树生与母亲不和,婆媳之间争吵不休,使得文宣无论在工作、生活和精神上都备受煎熬,以至得了肺病,被公司辞退。而树生对这个家也心灰意冷,明白善良软弱的丈夫无法给自己幸福,他们的共同理想成了泡影。

(11)、《鹰之歌》,作者刻画了两类截然不同的形象:革命者的英雄形象(鹰的形象)和自私保守的市侩形象(黄颔蛇的形象)。他们代表了两种人生哲学:黄颔蛇在生活中只求个人享乐,卑微、庸俗,充分地享受目前的“又暖和又滋润”的生活,它不需要生活有任何的变革,更不需要什么斗争。与蛇相反,鹰却是积极向往行动,渴望改变现状的革命者,他认为生活就是战斗,为自由而战,就是最大的幸福。

(12)、傅雷与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的合作是比较愉快的,这基于作为文化人的巴金对文人个性、习惯的尊重,他放手让傅雷按照自己的标准、个性去译书和处理稿件,从排版、校对到装帧设计,作者都享有极大的权力和自由。这一点,傅雷跟朋友们提起甚至不无得意,他说是“为所欲为”:“问题到了我的‘行内’,自不免指手画脚,吹毛求疵。好在我老脾气你全知道,决不嗔怪我故意挑眼儿。——在这方面我是国内最严格的作译者。一本书从发排到封面设计到封面颜色,无不由我亲自决定。五四年以前大部分书均由巴金办的‘平明’出版,我可为所欲为。后来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就鞭长莫及,只好对自己的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傅雷说,他在装帧、版式乃至书的校对上的讲究,“我是国内最严格的作译者”,此言不虚。他有一封信中谈到工作状况:“这一年来从头至尾只零零星星有点儿休息,工作之忙之紧张,可说平生未有。……除重译《约翰·克利斯朵夫》外,同时做校对工作,而校对时又须改文章,挑旧字(不光是坏字。故印刷所被我搞得头疼之极!),初二三四校,连梅馥也跟着做书记生,常常整个星期日都没歇。这一下我需要透一口气了。但第三四册的校对工作仍须继续。至此为止,每部稿子,从发排到装订,没有一件事不是我亲自经手的。印封面时(封面的设计当然归我负责)还得跑印刷所看颜色,一忽儿嫌太深,一忽儿嫌太浅,同工友们商量。” 

(13)、日前,煌煌十卷本的《巴金译文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套书收入了巴金先生一生翻译的经典译作。《巴金译文集》选取的有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木木集》,赫尔岑的《家庭戏剧》,迦尔洵的《红花集》,高尔基的《草原故事》《文学写照》,抗夫与克鲁泡特金的《夜未央》,柏克曼的《狱中记》,斯托姆的《迟开的蔷薇》,巴基的《秋天里的春天》,共分为10册。这些译著的单行本1950年代以前曾多次重印,影响甚广。译文集根据巴金生前亲自校订的最后版本排印。每册文末“附录”汇集了巴金与译文相关的注述,以使读者深入理解作品,扩宽了读者对巴金的认识。

(14)、《蜂湖》:(斯托姆的《茵梦湖》,本书译作《蜂湖》)伊丽莎白和来因哈德是一对儿青梅竹马的小伙伴,他们从小便在一起玩耍,在野餐会时结伴去找草莓……后来来因哈德要出门去上学,伊丽莎白还会给他寄去信和圣诞甜饼。来因哈德在求学时曾经回家一次,临走前同伊丽莎白做出了等他回来的约定。可后来伊丽莎白还是嫁给了别人。多年后,伊丽莎白的丈夫邀请来因哈德去他的庄园做客,来因哈德才知道伊丽莎白是在母亲的要求下才另嫁他人。可两个人的感情已经永远的错过了。

(15)、简析《家》的艺术特点《家》是一部具有很浓的主观情感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再现了五四时期内地四川封建势力浓重但五四时代浪潮已冲击着古老土地的典型环境,作品中的祖孙间的矛盾冲突也正是当时典型的社会矛盾冲突,塑造了高老太爷、觉新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许多生活细节也具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作者极端憎恨就制度旧家庭,热情歌颂敢于反抗旧势力的新生力量。强烈的爱憎感情渗透于《家》中,使《家》具有很浓的抒情色彩。或通过作品中人物抒发对旧制度的愤懑;或通过人物的心灵描写来倾诉旧制度的黑暗,如鸣凤投湖前的心理描写。

(16)、作为一个具有巨大文学成就的作家,巴金不能创作是痛苦的,他现在走了,我感觉很平静——邱华栋

(17)、《幸福的梦》共收13篇世界语译作:《家》《遗产》《四个音乐家》《小弟妹》《小红帽》《红帽女郎与狼》《一朵超自然的玫瑰花》《逃亡》《不贞之花》《幸福的梦》《小国王》《茶房也是一个人》《论嫉妒》。这些译作大多发表过,但译者署名不有泰伦、鞠馨、无名、一切、微明等。要找到“周姚”,就必须查核清楚这些笔名的使用者。

(18)、 巴金把友情看得比生命还重,对待朋友“充满了真诚”。他曾说:“友情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离开它生命就没了光彩,离开它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巴金有很多朋友,也有说不完的友情故事。本文介绍的是巴金为友情“送”文的故事。

(19)、他甚至为书名中的书法题词中,改用繁体字和简化字,而与出版社争辩:“在此全国上下提倡百花齐放之际,不知贵社能否考虑封面手写字体可由书写者自由,一方面为我国留此一朵‘花’,一方面也不必再在此时此刻立下清规戒律。”

(20)、分析评价《家》的思想成就《家》的思想成就有三方面:揭露和控诉的封建大家庭罪恶。这集中表现在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中。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她是旧式才女,与觉新青梅竹马。但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使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最终抑郁而死。鸣凤死于封建家奴制。高老太爷把她送给六十来岁的冯乐三为妾,她最终以投湖自尽的方式来抗议黑暗的社会。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她温柔贤淑,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对梅也是感情真纯。但封建伦理和迷信导致瑞珏难产而死。这一切的悲剧都是由于封建家长制。三位女性的悲剧及高家的一切罪恶,都和封建家长制及其代表人物高老太爷有关。家长制使高家这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成为一个罪恶的深渊和黑暗的王国。《家》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高家的第三代中的觉民、觉慧就是觉醒青年的代表。觉慧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半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并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觉民是个个性主义者。他和琴的自由恋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决然离家抗婚。觉慧、觉民代表着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对封建的叛逆力量。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高家是官僚地主家庭,成都北门首富,书香门第。表面上很融洽,内里却极其腐朽。第二代克安、克定便是高家腐朽的败家子的代表。克定在外面吃喝嫖赌。克安和他狼狈为奸。这个大家庭经济上挥霍亏空,精神上腐朽分裂。高老太爷一死,克定等在灵堂前就把家分了个彻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崩溃解体了。内部的腐败导致大家庭彻底崩溃,时代潮流冲击下产生的新生代进一步敲响了封建家庭的丧钟,使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5、巴金的简介资料主要作品

(1)、《普宁与巴布林》是屠格涅夫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回忆。小说中祖母的形象,专横,反复无常,不能容忍一点反对的意见,这跟作者母亲有许多相似之处。男孩和普宁的友谊,以及他们朗诵《罗西阿达》诗的事都是根据真事描写的。普宁就是屠格涅夫母亲的秘书、家奴费尔多·伊凡诺维奇·洛巴诺夫。屠格涅夫后来说,他是“第一个唤起我对于俄罗斯文学作品的兴趣的老师”。英国作家爱德华·加尔奈特认为,理想主义者普宁这个人物可以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擅长的绘像相比。巴布林,据作者自己说,也是“照活人摹写的”,这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中平民知识分子的全新形象;小说中的穆莎也是一位新型的女性。

(2)、我翻译外国前辈的作品,也不过是借别人的口讲自己的心里话。所以我只介绍我喜欢的文章。别人的文章打动了我的心,我也想用我的译文打动更多人的心。我像进行创作那样把我的感情倾注在这些作品上面。”——巴金

(3)、WENHUI BOOKREVIEWSINCE1985

(4)、遗憾的是,平明出版社只在出版史上存留了短短的五六年,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也提到了它的结束,虽未置一词,但我隐约能读出几分惋惜:“平明出版社年底归并公家,与‘新文艺’合。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与《嘉尔曼》则移交‘人文’,楼伯伯来信,说钱伯母,必姨的两本小书也要向平明讨过去。”

(5)、    大厅的一角,设有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主题书展。周立民先生潜心巴金研究,他在我校4月19日的读书节开幕式上作了题为《“不必读书”谈》的讲座,与听众探讨哪些书是不必读的,进而弄清读书的目的和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书。具体到巴金,他推荐了《随想录》。趁周立民先生来校,请他将展览的他的著作全变成了签名本。

(6)、展览还引用了大量巴金所著文章中的片段,在他的讲述中能真切感受到巴金与书的关系、对书的感情,观众可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书的力量。

(7)、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语汉译小丛书》共出版六种,另三种为:泰伦译《小红帽》、胡愈之译《钟》和索非译《家》。“小丛书”均未署出版时间。胡愈之于1928年1月开始流亡,直到1931年初回国,所以,这套书是由索非操作的。索非之子鞠躬先生对笔者说“家里储藏室里堆了许多世界语和中文对照的小册子”,应该就是这套“小丛书”。

(8)、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鲁迅

(9)、这是一部轰动一时的剧本和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启蒙书。收录本书的两部作品《夜未央》《告青年》曾深深打动过少年时代的巴金,并对他信仰的选择和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10)、简介:《秋天里的春天》是匈牙利作家尤利·巴基创作的一部世界语中篇小说。小说以中学生亚当·拉伯采为主人公,叙述了老卖艺人巴达查尔师傅带领的杂耍队在一个小镇停留时,杂耍队中的小女孩夏娃与亚当·拉伯采的爱情故事。

(11)、扉页上是巴金的英文签名,巴金正是在日本开始翻译《散文诗》

(12)、关于 《世界语汉译小丛书》,1930年 7月 10日出版的 《小说月报》第二十一卷第七号的《介绍世界语汉译小丛书》说:

(13)、《寒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巴金创作史上的地位。

(14)、斯托姆的作品被誉为“德语诗文之明珠”。诗与青春是作者吟咏的永恒主题,怀念往昔是作品忧郁的情调,这些感情在各篇作品中回旋盘桓,让读者读后也千肠百转。译者巴金说,“对一些劳瘁的心灵,这清丽的文笔,简单的结构,纯真的感情也许可以给少许安慰罢”。

(15)、分析《家》中觉新的形象觉新是一个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是一个清醒认识到自己悲剧命运的懦夫。自愿的牺牲自己。因为受到过五四新思潮和反封建的新空气的影响,他切身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但他受到的封建教育和封建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太深,作为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使他自愿地挑起家庭的担子。他自愿为家庭牺牲自己,不敢反抗。他是一个自觉的懦夫,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甚至做帮凶。他牺牲了梅、瑞珏,还劝说觉民接受高老太爷定的冯家的亲事。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自己和亲人的惨重代价。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剧。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命运,由此产生了绝望、悲观等心态。这一形象对现代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具有很大概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