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
1、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经历简介
(1)、 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了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追求与梦想,是俄罗斯精神活的化身。透过他的秘书瓦·费·布尔加科夫留下的日记《垂暮之年》,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都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探索,他为自己的理想而痛苦,他的精神和创造力依然没有枯竭。他虽然属于贵族特权阶层,但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底层社会的立场,为千千万万无权无势的平民说话,毫不含糊地谴责沙皇、谴责既定的社会秩序。他的思想、他的作品、他的喜怒哀乐都浸透着他对俄罗斯这片大地和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苦难人民的挚爱,惟独没有的是对统治者、对他所处的特权集团的留恋与赞美。这些因素甚至成了他和亲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2)、由于小说篇幅很长,自己只梳理了故事梗概,看了一下重点章节。对个体命运的同情、对腐朽农奴俄国的深刻抨击是作品的魅力所在。同样的,雨果《悲惨世界》也是如此,冉·阿让被腐朽的社会折磨,被逼无奈行窃,在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下,灵魂得到复活,也成为了拯救他人的灵魂的人。
(3)、今夜,让我们一同穿越文字,走近这位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4)、0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
(5)、1862年托尔斯泰与17岁的索菲亚·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СофьяАндреевнаТолстая)结婚,索妮娅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他和妻子的关系至今仍有争论,可以确认的是大部分时光他们过得不错,他妻子帮助他管理庄园,这使得托尔斯泰可以将全部时间用于文学作品的精雕细刻,在这里,托尔斯泰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之作。他每一部作品都要修改很多次,他妻子也进行誊清和保存文稿的工作。
(6)、 年轻的公爵安德烈为了辉煌与荣耀,在法俄开战的时候,满腔热情地从军出征。但是,事情并不如同他所想象的那么美好。他于一次战役中受了重伤,伤愈后侥幸回到家里时,妻子又不幸难产去世,这给他以巨大的打击,从此他消极处世。在他的好友比埃尔劝导下,他才重拾生活的信心。当俄国卫国战争爆发时,为了民族的尊严,他毅然重返前线。最终为国捐躯,展现了俄国人不屈的民族意志……
(7)、 没有人想到,承认与是非标准不相符合的伟大,不过是承认他自己没有价值和无限的卑劣。
(8)、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9)、他是一个十分有容忍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在很多事情上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各人性格特征。列夫·托尔斯泰面对着民生疾苦有着十分强烈的洞悉感,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中,也能够看出,列夫·托尔斯泰对于民众生活有着十分敏锐的触摸感,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索之后,列夫·托尔斯泰的性格中也体现出了十分激进的特点。
(10)、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11)、他也改变了文艺观,指斥自己过去的艺术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巨著为“老爷式的游戏”,并把创作重点转移到论文和政论上去,以直接宣传自己的社会、哲学、宗教观点,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罪恶。当时写的剧本、中短篇小说以及民间故事,同样为了这一目的。他还从事广泛的社会活动:1881年因子女求学全家迁居莫斯科,他访问贫民窟,参加1882年莫斯科人口调查,深入了解城市下层生活;1881年他上书亚历山大三世,请求赦免行刺亚历山大二世的革命者。
(12)、托尔斯泰的《复活》是其晚年的代表作品,一方面,在对当时社会的罪恶和腐朽反动的国家、法律、教会制度的揭露上,很难找出另一部作品有这样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13)、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14)、从普世意义上审视《复活》,可将它与《九三年》相类比。它们并非出色的文学艺术,但一定共同源于高贵的心灵。青年时的托尔斯泰极度纵欲,中年世界观的剧变使他陷入极大地精神危机之中,他要为年少气盛时的荒淫赎罪,以实现灵魂的复活。从这个角度说,《复活》的意义与价值要远超《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15)、这个决定引起举世的抗议,托尔斯泰却处之泰然。同年他因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而写《致沙皇及其助手们一文》;次年致函尼古拉二世要求给人民自由并废除土地私有制;1904年撰文反对日俄战争。他同情革命者,也曾对革命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却不了解并回避1905年革命。而在革命失败后,他又反对沙皇政府残酷杀害革命者,写出《我不能沉默》一文。
(16)、列夫托尔斯泰于1910年10月28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11月7日(阳历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17)、“我不想睡,妈妈。”我蒙蒙眬眬地叨念,我心里装的都是那些迷幻而幸福的梦想。还是小孩的我抵挡不住那浓浓的睡意,眼皮慢慢合了起来,刹那间就来到了沉沉的梦乡,直到最终被人唤醒。蒙眬间,我觉得有人用手在轻轻地抚摩我,这种触摸的感觉告诉我,是妈妈的手。睡梦中的我情不自禁地拉住那只手,把它牢牢地按在嘴唇上。所有的人都已经离开,客厅里只剩下一根燃烧的蜡烛。妈妈说,她要自己叫醒我。妈妈坐在我睡的那张椅子扶手上,用她那温暖的手抚摩着我的头发,用我熟悉的、暖人的声音在我耳边说:“起来吧,我的乖宝贝,该去睡觉了。”
(18)、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9)、不隐讳心爱人物的缺点,也不窒息所揭露的人物心中闪现的微光。不粉饰,不夸张,不理想化或漫画化,总是借助真实客观的描写,展示其本来面目,从而于平凡中见伟大,或者相反,于平凡的现象中显示其可怕。描绘性格的发展和变化,自然浑成而不露斤斧痕迹。
(20)、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待它,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这是我将要做的。
2、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吗
(1)、1844年,他进入喀山大学学习法律与东方语言,但是未取得学位。1847年,他回到亚斯纳亚-博利尔纳“晴园”,希望经营“晴园”同时自行安排学业。他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但随后就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的社交场所中,终于欠下了一大笔赌债。
(2)、 批判一个失宠的人,把别人的错误都算在他头上,这很容易。
(3)、新婚之后,革命形势逐渐转入低潮,他也逐渐克服了思想上的危机。他脱离社交,安居庄园,购置产业,过着俭朴、宁静、和睦而幸福的生活。从1863年起他以6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年他出席军事法庭为士兵希布宁辩护。希布宁因不堪军官的虐待打了军官的耳光,虽经托尔斯泰为之奔走,希布宁却终被枪决。这一事件使他开始形成反对法庭和死刑的看法。
(4)、对人类而言,尤其是对俄罗斯这个苦难民族而言,他的意义不仅仅是文学上的,诚然他为人类贡献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样的巨著,但他一生都为千百万俄国农民的悲惨命运而痛苦、而忧虑,他深切关注底层人民的命运,把他们的苦难当作自己的苦难,他的整个精神追求也由此而来。所以他的一生都在思考俄国当时极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是颠倒反常、荒唐可笑的,有权有势者把巨额的钱财耗费在无聊的演出、庆典、宴会上,同时又有多少人食不裹腹、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无休止的战争、屠杀,强迫人们抛下和平的劳动,去为那些无意义的争斗毁灭自己的生命。一面是花天酒地、骄奢淫逸,一面是饥饿与贫困,是奴役和压迫,这是一个不合乎道德的世界。在这样荒谬的制度下,极少数人占有了全部的财富,享受着一切科学与文明的成果,而大多数人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精神和肉体都备受奴役。他把这种不平等的状态称为人类的“疯狂状态”。他以整个生命,以他无与伦比的文学天才,以宗教的虔诚说出真相,谴责罪恶,虽然罪恶依旧,虽然他主张不以恶抗恶,他是个和平主义者,毕生信奉非暴力主义,天然地反对一切暴力,但他从来没有停止他的反抗,他的呼吁,他的关怀。他所身体力行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并不是要人们苟且偷生、逆来顺受,等待青天和救世主。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停止批判不公正的社会制度,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关系,抨击沙皇所犯下的一切罪行。在他发表过的许多论文、书信、日记中,他都向这一“极大的罪恶”提出了抗议,发出了《我不能沉默》的声音。
(5)、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6)、“对于我们,托尔斯泰还是一个精神高尚、勇敢和仁爱不可及的榜样。他以一种英雄的沉着、一种可畏的仁慈心揭露了社会的罪恶……”
(7)、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年)、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年),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年)等。
(8)、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9)、1865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完成划时代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完成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0)、 在奴才的心目中不可能有伟人,因为奴才对伟大这个词有奴才的理解。
(11)、爱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
(12)、此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年)、《哈泽•穆拉特》(1904年)、《舞会之后》(1911年)、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年)、《活尸》(1911年)等。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
(13)、大量的日记和书信,几乎占他的文学遗产的二分之一。日记是他朝夕反省和不断进行探索的心灵的纪录,也是锻炼写作、通过自身研究人的内心生活秘密的手段。象《昨天的故事》(1851)那样的早期作品,就是由日记扩充和艺术加工而成的。
(14)、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5)、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还在于刻画微观世界。在世界文学中空前地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并且深入人的下意识,把它表现在同意识相互和谐的联系之中。托尔斯泰的艺术力量是真实的,它突出表现在性格塑造上。如实地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只写其突出的一面或占优势的一种精神状态。
(16)、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17)、谁都不满足自己的财产,谁都满足自己的聪明。
(18)、 爱情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只有用生活、用生活的全部来表达它。
(19)、早期(1851~1862)这是他的探索、实验和成长的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在发展和变化,个别作品带有模仿的痕迹。他后来作品中的一些基调和特色也已初具雏型;中期(1863~1880)这是托尔斯泰才华得到充分发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期,也是思想上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酝酿转变的时期;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
(20)、这段时间他继续分析自己的成长历程,写成《少年》和《青年》成为研究他思想成长的重要资料。并将自己的战争经历写成《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发表之后很受欢迎,他开始在文学界小有名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都对他抱有很高希望。
3、列夫托尔斯泰
(1)、“他(托尔斯泰)的书启发我们说,每个人既是野兽又是天使,既愚昧无知又英明贤达。”
(2)、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包尔康斯基、别素号夫、罗斯托夫、库拉金4个贵族家庭的纪事为情节线索,从战争与和平两个方面来表现俄罗斯民族同拿破仑侵略者、俄国社会制度同人民意愿之间的矛盾,肯定了俄国人民在战争中的伟大历史作用。他努力写人民的历史,把卫国战争写成是为人民的正义之战,高度赞扬了人民群众高涨的爱国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审美地运用和描写历史材料,在历史事变中描写人,是《战争与和平》的一条基本的创作原则,也是使小说产生宏伟的史诗风格的重要原因。
(3)、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4)、0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5)、0爱情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只有用生活、用生活的全部来表达它。
(6)、快乐的,快乐的,不再回来的童年时代啊!怎能不让我珍视对你的回忆呢?这些回忆让我精神亢奋、心灵愉悦,是我无限乐趣的源泉。
(7)、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还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托尔斯泰于1902年至1906年间每年均获得多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于1901年、1902年和1909年多次获得诺贝和平奖提名,而他从未获奖也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的巨大争议之一。
(8)、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麦粒是否有一颗曾落在你心里
(9)、当在爱的纯洁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时候,这种爱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
(10)、呼兰河读书会会长、龙江读书联盟会长章海宁携众多俄罗斯文学爱好者,通过赵先捷教授翻译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一书向我们叙述托尔斯泰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11)、0我们活在世界上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以为我们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这显然是荒谬的。要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界上来,那是出于某人的意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是我们断定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显然,我们不会有好下场,就像那不执行园主意志的园户那样。主人的意志就表现在那些戒律里。只要人们执行那些戒律,人间就会建立起天堂,人们就能获得至高无上的幸福。
(12)、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透过小主人翁单纯的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位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13)、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雅斯纳亚•波里亚纳。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又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
(14)、托尔斯泰在50至60年代就曾写戏剧,其中《一个受传染的家庭》(1862~1864)是反对“虚无主义者”即革命民主派的。80年代起又对剧作发生兴趣。
(15)、作者通过玛丝洛娃体现了俄罗斯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对整个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她在拒绝聂赫留朵夫的“善行”时,一再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屈辱、瘸苦和按耐不住的愤怒。正是这种感情触动了她麻木不仁的灵魂,并最后使她觉醒过来。由于她的灵魂深处始终保存着善良的天性和与聂赫留朵夫初恋时的美好回亿,“悔罪”的聂赫留朵夫才能获得她的宽恕,井使她重新“爱”上他。玛丝洛娃最终拒绝聂赫留朵夫要求和他结婚的建议,表现出玛丝洛娃的崇高品质,也是她为了爱他而做出的自我牺牲。玛丝洛娃的“宽恕”精神使她的灵魂获得了“复活”。
(16)、 哪里有法庭,哪里就有伤天害理的事。
(17)、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他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千头万绪,衔接得天衣无缝;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波澜壮阔,像生活那样无始无终。
(18)、安娜•卡列尼娜(上下)(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19)、列夫托尔斯泰一生撰写了很多名篇巨著,著名长篇小说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其中,《战争与和平》共有559个人物,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托尔斯泰为写这部书几乎用了7年时间。
(20)、“《战争与和平》在我看来就像无边无际的生活,灵魂的海洋:你感觉到,你自己变成了神灵在那波涛上空飞翔。”
4、列夫托尔斯泰作品集
(1)、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一个人在社会的阶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关系的人愈多,他对于别人的权力愈大,他在每个行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显。
(2)、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3)、聂赫留朵夫——一个善良、诚实且充满活力的青年,
(4)、0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5)、(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上海三联书店
(6)、两个相爱的人不应该有隔阂,因为他们的敌人是整个世界,一旦他们产生隔阂,世界会立即将其征服。
(7)、0“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8)、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引导大家“道德自我完善”、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在俄罗斯,其世界观所倡导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基督教人道主义,神人性和上帝的内在性。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写道:“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寻求的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是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为此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在托尔斯泰看来,道德的自我完善便是抛弃利己主义,投身到利他主义中来。一个人,如果仅仅为自己而活,为了自己而不惜牺牲其它人幸福的权利,那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还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的人,而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为了他人牺牲自己。如果想做一个道德完善的人,需要经受很多考验,因为在人心中那个兽性的人会不断站出来试图掩盖每个人温良的本质,诱惑人要及时享乐。所以,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内心的这种二重性,就不得不经常要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这里或许可以看作利他主义的另一个表现: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博爱博爱是基督教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托尔斯泰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托尔斯泰认为,既然人人心中都是有罪孽的,因此人是不能通过惩罚和报复别人来消灭恶从而寻求自己的安宁,人人都没有这个权力。但是愤恨占据的人的内心而无法使其平静,那么获得安宁的另一个手段只能反其道而行,那就是“宽恕”。一旦宽恕别人,人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面对一切不平等和不公正。
(9)、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10)、托尔斯泰在读过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后,开始逐渐转向该书所宣扬的苦行禁欲的生活。
(11)、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这在《哈泽—穆拉特》等作品中有所反映。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至此又因《复活》的发表,指责他反对上帝,不信来世,于1901年以俄国东正教至圣宗教院的名义革除他的教籍。
(12)、0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13)、0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别的人来拯救我们自己。
(14)、忽然,妈妈的身影逐渐变小,她的面孔缩小成了一个小黑点;可是,我依然可以看到她,她笑眯眯地瞥了我一眼。不知什么缘故,我喜欢看见妈妈变得这么小的样子。我眨了眨双眼,她的样子变得和瞳人里的小孩儿一样大了。后来我被惊醒了,画面也不见了。我眨眨眼睛,举目四望,努力想使梦中的景象再现,却一点也想不起来了。我本想站起来,却又马上惬意地靠在安乐椅上。
(15)、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创作是多方面的,有戏剧、中短篇和长篇小说、民间故事,而占重要位置的则是政论和论文。
(16)、 假装同意是避免争论的最简单方法,快乐地含笑听他说话。
(17)、 我知道,生活上只有两种真正的不幸:良心的谴责和疾病,只要没有这两大祸患,就是幸福。为自己而生活,只有避免这两大祸患,而今这就是我的全部哲理。
(18)、这时他加强了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19)、“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20)、0人性中可怕的存在着兽性,如果这种兽性没有袒露出来,而是深藏在所谓的诗意外表之下时,则更加可怕
5、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
(1)、0如果爱一个人,那就爱整个的他,实事求是地照他本来的面目去爱他,而不是脱离实际希望他这样那样的。
(2)、托尔斯泰的风格主要特点是朴素。力求最充分最确切地反映生活的真实或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虽然在艺术上要求严格,却不单纯以技巧取胜,不追求形式上的精致,也不回避冗长的复合句,而只寻求最大的表现力。
(3)、 小说以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主线,歌颂了俄罗斯民族的英雄品质和坚强性格,从多方面反映了俄国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面貌。
(4)、人物简介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世袭伯爵,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返回雅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农庄后致力于农民教育。1862年结婚后,创作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1879年经历了一次信仰危机后信奉和平主义,主张以勿抗恶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改革。并否定自己以前的作品。因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使家庭关系恶化,死于出奔途中。其作品多达45卷。名著还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和若干短篇小说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