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语录体
1、孟子语录体散文
(1)、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文章大意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反一正,相辅相成地说明了同一人生哲理的两面。既不使人因正面说教而感沉闷,又不为邀人眷顾而故发惊人之谈;既娓娓动听,又给人警策;既不庸,又不妄。
(4)、师:我们再看看孟子所说的在女子出嫁上着墨较多,显然,他说公孙衍和张仪像妾妇一样,为什么要把公孙衍和张仪类比成“妾妇之道”?
(5)、师:这是语录体散文,以对话为主,读三个反问句,读出两个人各自的观点。
(6)、一个人要能控制自己,要有底线,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才能够真正有所作为。“无为”是碌碌虚度,“不为”是恪守底线、蓄力酝酿,“有为”则是最后傲骨凌人地绽放。
(7)、“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
(8)、前段时间有个人问我,“孟子为什么这么喜欢骂人?”我有些不解,他又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不是骂人是什么!”这里给大家澄清一下,孟子说“人之有四端,尤其有四肢”,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知心、是非之心。
(9)、《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这样,《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10)、诸葛亮隐居隆中,是士穷之时,“修身见于世”也,世称“卧龙”;到后来身居丞相高位,生活依旧俭朴,两袖清风,因此臣民也都没有失望,反而更得民心。
(11)、师:反问句再加上“焉”“得”这样的语气词叠加,强烈地否定了景春的看法。
(12)、①老子:春秋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尊称为“太上老君”
(13)、师:这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孟子被称为“亚圣”,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孟子的“仁”的思想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孔子的“仁”。
(14)、周“本周话题”的精彩留言会集锦“上墙”,并有机会获得64G优盘,期待你的故事!
(15)、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16)、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拿了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不义。
(17)、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8)、孟子的一生总在飘荡飘荡,一直不被统治者重用,孟子的“仁德”之举,他一生的抱负没有实现,但是他就像李太白所写的:“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因为现实的残酷,扶摇九万里的大鹏从高空摧落,孟子的悲愤与孤傲掩藏在字里行间,他著书立说,心怀仁德的孟子,在《孟子》的长河里安放下独一无二的魂灵,从此屹立天地,光耀千古,堪称大丈夫。
(19)、孟轲的思想来源于孔子而有所发展。他主张施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他提出的理想社会,是一种黎民不受饥寒之苦,老者能安享晚年之乐的小康景象。
(20)、选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构成排比的作用是什么?(3分)
2、孟子语录体 对话体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这是语录体散文,以对话为主,读三个反问句,读出两个人各自的观点。
(3)、(汉未央)原创丨新冠疫情,一场深谋远虑的连环计?
(4)、《孟子》一书里还说道,“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意思相近。孟子的这种思想,与《庄子》中所说的“内圣外王”以及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当为王”的思想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说,道德高的、有学识的圣贤应该掌握政治上的权利。
(5)、当孟子取代颜回升为亚圣,当《孟子》作为姗姗来迟的第十三经升格为经之后,“孔颜”变为“孔孟”,孟子成了整个道统谱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而惟孟子独不言“斯人”,未免格格不入。那么让“是人”稍变为“斯人”,无改其音义而补全“斯人”一环,有何不可?
(6)、风(各诸侯国的乐调):《关雎》《硕鼠》《蒹葭》
(7)、《近思录》是依朱熹、吕祖谦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8)、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设立“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请钱穆作了系列讲座。在讲演中钱穆指出有七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
(9)、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思想?
(10)、在明清两代,官方规定,科举考试的八股文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要“代圣人立言”。于是,《孟子》一书便成了明清两代士子们的必读书之一了。
(11)、于其文脉而言,“是人”无非“是人”而已,而“斯人”链通绵长的“斯人”传统,斯人之道一以贯之。
(12)、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13)、(汉未央)原创丨大禹治水:时代场景中的再解读
(14)、作为代词或指示性形容词,“兹”的用法最古老,“念兹在兹”即出《尚书》。今文《尚书》“兹”作近指代词凡46见。《论语》作指示性形容词的,“斯”字15例,“是”字5例。兹、斯、此等,在古人口语中几乎没有分别。音同此音,义同此义。无非着字记音,用字不同罢了。
(15)、为了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呢?
(16)、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也是说的一个伟大人物所必须经过的锻炼与修养的过程。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要有这种锻炼和修养。
(17)、简析: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1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9)、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0)、②孟子:战国中期儒家代表人物 尊称“亚圣”
3、孟子语录体向专题性
(1)、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他深感孟子的类似的话会动摇皇权,让人把《孟子》不利于皇权的章节都删掉,最后删了一百多处,成了一本《孟子节文》。各位看官,如果还有人说,《孟子》是讲封建专制的,就把这事告诉他。
(3)、相传孟子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但当时几个大国都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孟子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
(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仁政是统治者应有的浩然之气。
(6)、(汉未央)原创丨从批判到包容:七夕文化密码释解与汉未央实践探索
(7)、师:谈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左边的是公孙衍,右边的是孟子,说各自理由。
(8)、文本是相对闭合的、保守的。《孟子赵注》为“是人”,则《孟子集注》、《孟子正义》均沿不改。但《孟子》的流传过程则是开放的、动态的。从王安石诗看,至少自宋开始,人们在关于孟子的日常日用口耳相传中,或即常以“斯人”代“是人”,概不鲜见。
(9)、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宋 朱熹
(10)、关于战争如何取得胜利,孟子和君王有不同的看法。请联系文章,说说君王认为想要怎样,就会取得胜利?而目孟子认为想要取得胜利,就要怎样才行?
(11)、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
(12)、2/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13)、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种植与生长的植物,将它曝晒一天,再冻它十天的话,也没有能够顺利地活下来的。
(14)、孟子其人及《孟子》其书的历史地位,宋以前一直远不及《论语》。
(15)、那么,《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的“斯人”又从何而来?这绝非随机偶得空穴来风,而是渊源有自。
(16)、“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17)、(汉未央)原创丨端午快乐?端午安康?——岁时问候背后的微言大义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被后人称为"亚圣"。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
(20)、首先举了6个人正面的例子,用大量的事实证明“生于忧患”的观点;接着又举了人在思想困顿时也能逆境奋起的例子,再次证明此观点;然后举了国家没有忧患最终亡国的例子,从反面证明“死于安乐”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既用了大量事实,又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述,层层深入,由小及大,由个人及国家,先“生于忧患”后“死于安乐”,论述层层推进,逻辑清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深入人心,极具说服力。这就是孟子“雄辩”语言的力量。
4、孟子语录体与论语区别
(1)、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合作QQ1511332864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上海市嘉定区南下塘街11号 021-69571606
(4)、儒家经典《孟子》是介绍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全书共七篇,261章。这部诞生于二千多年以前的经典,能够给我们带来精神层面的智慧,为人生注入活力和本真,给人以启迪。《孟子》精华15句,养正气,行正道。得天时、地利、人和:
(5)、师:只有讲究居天下之广居的“仁”,才能在得志时为民请命,心怀人民,在富贵权势面前才不能动摇心性。比如:文天祥,面对敌人的金钱物质的诱惑,拒不投降,这就是“仁”,这就是大丈夫。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7)、(汉未央)专题丨惟其牺牲 故成不朽——汉未央年度大剧《师旷传》,写给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故事
(8)、《孟子》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作家传户诵的书。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
(9)、①(纵横家)不是以危言耸听,就是以美词动听,于是夸大、装腔、撒谎,层出不穷。(鲁迅)
(10)、礼不得志,独行其道。 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
(11)、(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2)、眼睛耳朵这类器官不会思考,所以被外物所蒙蔽,一与外物相接触,便容易被引入迷途。在古希腊,有个哲学家为了专心思考,自己把眼睛刺瞎了。为的就是不受外界杂乱信息的干扰!
(13)、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14)、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
(15)、这样的人格境界未免不容于俗,因而往往“寂寥”、“憔悴”,以至惊鸿一瞥,溘然长逝。斯人长已矣,彼之逝犹我之逝,更加感同身受,命运与共。
(16)、无论穷、达处境如何,都应当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办事。
(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18)、这里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指的是一种至大至刚的气,而且必须用正义和道去配合它。善养浩然正气的人格追求,在后来逐渐扩展为骨气、英雄之气、爱国之气,以文天祥、辛弃疾等人为首的仁人志士,就是体内充盈着刚健雄风的浩然之气,坦荡地立足于天地之间。
(19)、如果说马恩列斯毛相当于古之五经,则《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大概相当于论孟,至少在一个历史时期内是可以这样讲的。
(20)、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5、孟子语录体散文审美特征
(1)、“斯人”乃近指,即这人。看上去在讲一个外于主体且为主体所追慕的他者,实际往往是主体自身的镜像。即中国士君子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格楷模与念兹在兹修齐治平的理想自我,是一帧自画像。
(2)、若抛开执见,那么“是人”虽为经典之正宗,但以“斯人”替“是人”亦无不可。两者音、义皆同,并不歪曲经典。
(3)、师:景春对这两位是大丈深信不疑的,很是羡慕。在景春的眼里公孙衍和张仪是非常厉害的人物。
(4)、这三版,无一例外,均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大丈夫?齐读这三组排比句,感受排比之美和排比之智慧。
(6)、称“诗三百”,共305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
(7)、天、地、人三者称为三才。《孟子》里面主要是从军事的角度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之的。天时地利,比不上人和。
(8)、(汉未央)专题丨汉未央推出原创红色微剧《晓钟剧团的青春之歌》
(9)、仰起头来看看天,心中无愧;低下头反思一下,觉得心中也无愧。若是做到了这两点,那就是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浩浩荡荡人生几十年,问心无愧地放怀一笑,平生足矣。
(10)、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11)、最后,由个人到国家,自然地引导出中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13)、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就像我本来就所具有的,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14)、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15)、 师: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但大丈夫的思想行为并不局限于此。世事纷纭,人间万象,可观大丈夫之思想行为处,多矣。圣人、哲人、英雄、名士,非人人可以做得,大丈夫却可以人人做得。
(16)、这句话的核心,可以说是推己及人,就是《论语》里面的忠恕之道。一些宗教将博爱,爱全人类。孟子这里并非不讲博爱,只是说,博爱要由近及远。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家人都不爱的人,会去爱别人!
(17)、 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请把“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分别用一个字替换。
(18)、师:两人均能位极人臣,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已经达到人生顶峰了,人生理想不就是“出将入相吗”?那孟子为什么对他们那么不屑?孟子所谓的“礼”是什么?
(19)、君王:想要 ,就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20)、《国语》: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相传为左丘明所作(详见文末链接《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
(1)、(汉未央)原创丨易卦视角看中美战略竞争:从阿拉斯加会谈说起
(2)、因此在文本流布上,《孟子》无法与《论语》相提并论。那么在概念传播上,孟子之“是人”也就无法与孔子之“斯人”相提并论。
(3)、往往急于求成的进步者他的退步的速度也是极快。张岱在《募修岳鄂王祠墓疏》中就写道:“余谓天下凡事必须量力为之。其进锐者其退速,其愿奢者其就小。”这就告诫我们做事情要尊重事物发展应有的规律,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要过分求高求快,否则往往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