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关于鸡的成语故事20字98句

关于鸡的成语故事

1、关于鸡的成语故事50字

(1)、不久之后,匈奴入侵中原,祖逖向晋王建议,希望晋王能够亲自领兵赶跑匈奴。但是晋王没有打仗的想法,所以虽然任命了祖逖为将军,但只给了他够几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没有给他兵器,而且还让祖逖自己招募士兵。

(2)、蔡邕说:“我看边让这个人,真是才能超群呀,他聪明贤智,心通性达,非礼不动,非法不言,实在是难得的奇才啊。俗语说,‘用煮牛的大锅来煮一只小鸡,水放多了,味道没了,就不好吃了;水放少了,则煮不熟,更不能吃了。’这说的是大器小用,所以是不相宜的。我现在忧虑的是,这个煮牛的大锅没有用来煮牛,希望将军仔细考虑一下,给边让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

(3)、(牝鸡司旦):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同“牝鸡司晨”。

(4)、据传,周宣王爱好斗鸡,纪子是一个有名的斗鸡专家,被命去负责饲养斗鸡。10天后,宣王催问道:“训练成了吗?”纪子说:“还不行,它一看见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又过了10天,宣王问训练好了没有,纪子说:“还不行,心神还相当活跃,火气还没有消退。”再过了10天,宣王又说道:“怎么样?难道还没训练好吗?”纪子说:“现在差不多了,骄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虽然别的鸡叫,它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毫无反应,不论遇见什么突然的情况它都不动、不惊,看起来真像木鸡一样。这样的斗鸡,才算训练到家了,别的斗鸡一看见它,准会转身就逃,斗也不敢斗。”

(5)、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小汁则熬而不可熟。

(6)、鸡的嘴巴,牛的肛门。愿意当前者,还是后者?有一句成语就是"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简称"鸡口牛后"。这是战国时代苏秦的话。

(7)、(偷鸡摸狗):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8)、战国时,那时的贵族都供养门客。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普为齐国相,名声很大,他家的门客当然很多,号称“食客三千”。三千门客之中,有不少人有各种各样的本领和才学,为主人服务效劳。有一次,秦国国王昭王请孟尝君访问秦都咸阳。孟尝君到达秦国后,秦国的国相很嫉妒他,劝秦王把他杀掉,以免他在秦国了解情况回去后,对秦国不利。孟尝君得到这个消息后很着急,赶紧托人去向秦王的宠妃燕姬求救。燕姬提出条件,要孟尝君送她一件非常贵重的白狐裘。但孟尝君只有一件白狐裘,而且已送给秦王了。这时门客中有一个善于偷东西的人,象狗一样机灵。他在黑夜中潜入秦宫,偷出了那件白狐裘。孟尝君立刻把它献给了燕姬。燕姬向秦王求情,秦王答应放走孟尝君,让他们回国。孟尝君料知秦王事后会后悔,决定立即逃走。逃到函谷关时,正是半夜。关上规定,每天鸡鸣以后才能打开关门让商旅通过。这时门客中有一个善于模仿鸡叫的人,模仿起鸡叫来,如同真鸡叫一样,引起附近村中的鸡都叫了。守关的人听到鸡叫,便打开关门,让孟尝君一行人过关,从而逃出了秦国。等到秦王反悔派兵追来时,他们早已离境很远了。这两个鸡鸣狗盗的门客,虽然救了主人,但其它的门客仍然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既无高深的学问,也无堂皇的风度,只不过略施小技而已。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如果没有这两面三刀个略施小技的门客,孟尝群恐怕要在异乡做鬼了;而那些自恃学问高深、风度堂皇的人在危急时刻却一筹莫展,无计可施。相比之下,那两个鸡鸣狗盗的门客倒是不乏应急解危的能力。后来用“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9)、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10)、曹靖华《花》:“令须发霜白的人,闻鸡起舞。”

(11)、手无缚鸡之力——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12)、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为大家分享了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欢迎欣赏!

(13)、(鸡头鱼刺):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

(14)、鸡的嘴巴,牛的肛门。愿意当前者,还是后者?有一句成语就是“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简称“鸡口牛后”。这是战国时代苏秦的话。战国后期,秦国最为强大,各国围绕着与秦国的关系和态度,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连横就是以秦国为核心,联合各国为一体,这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合纵就是秦以外的各国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秦国。前都以张仪为代表,后者以苏秦为代表。张仪劝韩王倒向秦国,苏秦则劝韩王切不可上秦国的当。苏秦对韩王说:“韩国领土广大,地势险要,又有勇敢善战的军队,为什么要向秦国低头呢?韩国如果表示屈服,秦国一定首先要求割地给它。今年给这一块,明年它又会有背后的要求,韩国的领土有限而秦国的贪欲无限,您怎么也满足不了它。俗话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您要跟着秦国合作,那就是做牛后了,我真替大王您难为情啊!”韩王听了这一番话,又气又急,大叫道:“先生说的对,我死也不能向秦国屈服!”苏秦是劝韩国宁可作一自由独立的小国,而不要当秦国的附庸。鸡口虽小却是进食的地方,牛后虽大,却是出粪的地方。也有人认为“鸡口牛后”应为“鸡尸牛从”,鸡尸比喻独立作主,牛从比喻臣服于人。但“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已广为流传,并被人们以常使用。它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而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15)、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

(16)、陶犬瓦鸡——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鸡。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

(17)、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

(18)、“闻鸡起舞”的鸡是指鸡鸣,舞是舞剑、习武。它说的是晋代人祖逖的故事。

(19)、(英译)when a man gets to the top, all his friends and relations get there with him

(20)、三国时,曹植有一子名曹冲,年岁尚幼,已聪明无比,有成人之智。一日,南方遣人送来一珍禽名“山鸡”。

2、关于鸡的成语故事20字

(1)、不久之后,匈奴入侵中原,祖逖向晋王建议,希望晋王能够亲自领兵赶跑匈奴。但是晋王没有打仗的想法,所以虽然任命了祖逖为将军,但只给了他够几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没有给他兵器,而且还让祖逖自己招募士兵。

(2)、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像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

(3)、雄鸡断尾:断尾:断去尾巴。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4)、这两位有志之士,怀抱着天下大志,不敢浪费大好青春和大好时光,大早听到鸡鸣就起来练习武艺,以备国家将来之用,后来二人果然都成大才,祖逖在南方组织大军北伐,一度恢复江北;刘琨也在北方组织力量抵抗外敌,力图匡复河山,也曾威震一时。

(5)、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小汁则熬而不可熟。

(6)、从此之后每天大清早,天色还没亮,只要公鸡一叫,祖逖和刘坤就开始练剑,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都没有偷过懒。

(7)、 它说的是晋代人祖逖的故事。祖逖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愤攻读,学问大有长进,他与刘琨一道担任过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夜里经常同盖一床被子谈论国家大事,谈到激动的地方,即使是半夜也要坐起来。一次半夜里忽然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是吉祥的声音呀!”边说边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剑来。

(8)、(戴鸡佩豚):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9)、(鸡鸣而起):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10)、成语出处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11)、鸡犬升天——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12)、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13)、指鸡骂狗: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14)、又过了10天,宣王问训练好了没有,纪子说:“还不行,心神还相当活跃,火气还没有消退。”

(15)、祖逖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愤攻读,学问大有长进,他与刘琨一道担任过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夜里经常同盖一床被子谈论国家大事,谈到激动的地方,即使是半夜也要坐起来。

(16)、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17)、“闻鸡起舞”的鸡是指鸡鸣,舞是舞剑、习武。它说的是晋代人祖逖的故事。

(18)、(杀鸡取蛋):比喻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久的利益。亦作“杀鸡取卵”。

(19)、杀鸡抹脖——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20)、(小肚鸡肠):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3、关于鸡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1)、鸡虫得丧: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同“鸡虫得失”。

(2)、可是,当年玉帝封生肖的标准只要走兽,不要飞禽,六畜中的马、牛、羊、狗都有份,唯独没有鸡。这下可急坏了鸡王,它怨、急红了脸,喊粗了脖子,可是毫无结果。

(3)、“闻鸡起舞”的鸡是指鸡鸣,舞是舞剑、习武。它说的是晋代人祖逖的故事。

(4)、(偷鸡不着蚀把米):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5)、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6)、2017年是鸡年,那么下面我就为大家分享两个与鸡有关的成语故事吧,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成语故事一:鸡口牛后(释义)

(7)、成语出处曲波《林海雪原》:“日寇投降后,这个大佐特务,被人们撵的鸡飞狗窜,他的党羽,纷纷落网。” 

(8)、打鸡骂狗:比喻旁敲侧击地漫骂,以发泄对某人的不满。

(9)、当然,母鸡司晨的说法主要是用在人事上,例如《尚书·牧誓》当中,周武王讽刺纣王重用妇人,于是说“牝鸡司晨,唯家之索”,母鸡报晓,是妖异,是灾难;唐太宗有一次向长孙皇后咨询政事,长孙皇后马上跪下来说:“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就是说我是妇人,不适合提建议。

(10)、鹤代表高雅,鸡意谓平庸。鹤立鸡群,当然超乎脱俗了。这说的是晋代嵇绍的事。

(11)、(范张鸡黍):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12)、此“山鸡”喜在清澈之水旁,见水中自影而起舞。曹操无法使之在殿上表演。年仅五六岁之幼童曹冲思得一法,命人取来大镜,置于山鸡之前。

(13)、(鸡肠狗肚):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

(14)、(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15)、10天后,宣王催问道:“训练成了吗?”纪子说:“还不行,它一看见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

(16)、“闻鸡起舞”,后来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自励。

(17)、(宰鸡教猴):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18)、鹤代表高雅,鸡意谓平庸。鹤立鸡群,当然超乎脱俗了。这说的是晋代嵇绍的事。

(19)、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正面临“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

(20)、刘琨和祖逖能成为东晋著名将领,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国仇家恨和爱国精神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另外,他们勤奋刻苦,为实现梦想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成功之路并不平坦,只有持之以恒、永不放弃,才有可能享受胜利的喜悦和荣光。

4、关于鸡的成语故事简短幼儿园

(1)、也有人认为"鸡口牛后"应为"鸡尸牛从",鸡尸比喻独立作主,牛从比喻臣服于人。但"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已广为流传,并被人们以常使用。它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而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2)、鸡虫得失:象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

(3)、没过多久,天就完全亮了起来,这时两人都练出了一身汗,但他们觉得可舒服了。

(4)、山鸡自镜中见其美丽之身影,仿佛身临水旁,得意忘形而翩翩起舞。越舞越有劲,不肯休止,终于精疲力竭而死。

(5)、鸡的嘴巴,牛的肛门。愿意当前者,还是后者?有一句成语就是"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简称"鸡口牛后"。这是战国时代苏秦的话。

(6)、“牛鼎烹鸡”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对有才的人使用不当,大材小用。

(7)、鸡犬不惊: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

(8)、偷鸡摸狗——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9)、此“山鸡”喜在清澈之水旁,见水中自影而起舞。曹操无法使之在殿上表演。年仅五六岁之幼童曹冲思得一法,命人取来大镜,置于山鸡之前。

(10)、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模样,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

(11)、晋代的祖逖年轻时候就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他喜欢读书,而且从书中学到了大量的知识。认识祖逖的人都说他有才华,今后肯定会大有作为。

(12)、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13)、这两个鸡鸣狗盗的门客,虽然救了主人,但其他的门客仍然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既无高深的学问,也无堂皇的风度,只不过略施小技而已。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如果没有这两个略施小技的门客,孟尝君恐怕要在异乡做鬼了;而那些自恃学问高深、风度堂皇的人在危急时刻却一筹莫展,无计可施。相比之下,那两个鸡鸣狗盗的门客倒是不乏应急解危的能力。

(14)、此“山鸡”喜在清澈之水旁,见水中自影而起舞。曹操无法使之在殿上表演。年仅五六岁之幼童曹冲思得一法,命人取来大镜,置于山鸡之前。

(15)、关于鸡的成语,有一些充满了负能量,如“鸡飞狗跳”、“鸡犬升天”等等,当然,也不全是这样,例如《老子》里的“鸡犬之声相闻”,《桃花源记》里的“鸡犬相闻”,都勾勒出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画面,安静优雅,令人向往。

(16)、鸡口牛后: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17)、(山鸡舞镜):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18)、可见鸡这种家禽,既可以出现在励志的故事里,也可以反映先秦思想家的精神面貌,确实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山鸡自镜中见其美丽之身影,仿佛身临水旁,得意忘形而翩翩起舞。越舞越有劲,不肯休止,终于精疲力竭而死。

(20)、后来,皇上还把他们封为大将军,他们勇猛的带兵打仗终于将匈奴人赶跑了!闻鸡起舞成语故事5故事讲的是在西晋时期,有一个叫祖逖的青年和好友刘琨,半夜起来练剑的故事。当时他们住在一起,整天面对着暗无天日的社会,心里很苦闷。有一个晚上,祖逖睡不着,他在想怎么样才能练好本领,为国家效力。然而,半夜的鸡叫唤醒了他,使他感受了到希望和曙光,从而刻苦练剑,当上了大将军。深受百姓的爱戴。

5、关于鸡的成语故事的名称

(1)、(鹤发鸡皮):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2)、晋代的祖逖年轻时候就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他喜欢读书,而且从书中学到了大量的知识。认识祖逖的人都说他有才华,今后肯定会大有作为。

(3)、马回答道:“我平时耕田运物,战时冲锋陷阵,给人类立下功劳,当然就应该受到爱戴。”

(4)、012岁前限制孩子看电视,好处居然这么多!

(5)、(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6)、鹤代表高雅,鸡意谓平庸。鹤立鸡群,当然超乎脱俗了。这说的是晋朝嵇绍的事。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镁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7)、鸡犬不安: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同“鸡犬不宁”。

(8)、(鸡骨支床):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9)、能不能养鸡,吃不吃得起鸡肉,是物质生活是否充裕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延伸,以鸡尾菜肴待客,成了中国人交往的一个重要环节。

(10)、(鸡不及凤):鸡赶不上凤凰。比喻儿子不如父亲。

(11)、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小汁则熬而不可熟。

(12)、(牛刀割鸡):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13)、《论语》中这句话已成为非常大众化的成语了,引申为办小事不必浪费大才。

(14)、(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15)、便亲自到何进家里去,劝说他把边让推荐出去,让他担任再大些的官。蔡邕说:“我看边让这个人,真是才能超群呀,他聪明贤智,心通性达,非礼不动,非法不言,实在是难得的奇才啊。

(16)、0(国家正式出台汉字书写笔顺规则!为孩子收藏

(17)、又过了10天,宣王问训练好了没有,纪子说:“还不行,心神还相当活跃,火气还没有消退。”

(18)、祖逖(266~321),字士雅。河北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有传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汉族。中国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