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115句

培根名言读史使人明智原文

1、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全文

(1)、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2)、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3)、宝宝们需要的是有质量的阅读,保持一种耐得住寂寞的阅读习惯,培养敏锐的思维,日积月累沉淀智慧和素养,才能让灵魂真正丰盈起来。

(4)、但是,又有作家亦舒的名言在后面等着——“美则美矣,没有灵魂”。

(5)、论点:                                                                             

(6)、这句名言据说是形容获得“最美港姐”头衔的港姐冠军李嘉欣,尽管李嘉欣凭着美艳的外表风靡于演艺圈最后嫁入豪门,但至今仍未逃离名言的魔咒,只要提起这句名言,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7)、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that is, 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 others to be read, but not curiously; 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 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

(8)、读书破万卷,把书中义理都吸收为己用,借镜古今哲人的思想及智慧结晶,除了修养品格,知书识礼,更重要的是可以明白事理,成为知识渊博的贤明之士。

(9)、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主要论述读书的益处。

(10)、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11)、——选自《中国文化精神》/钱穆/九州出版社

(12)、出处:弗兰西斯·培根写的《培根随笔》中的《论读书》。

(13)、                                                                                 

(14)、“……使人……”是分述,后面的“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是在分述的基础上归纳的结论。

(15)、首先提出“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分论点,然后引用孔子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人要知畏惧”,接着阐述了“怕”的内涵,最后从反面举了一些人因无所畏惧而痛悔不已的例子,来论证“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道理。

(16)、 我在桌前坐下,向她述说了与吕克爸爸的会面。当我说完了我失利的出征经过后,妈妈把双手放在我的肩上,定定地望着我的眼睛。“你不能这样干涉别人的人生,就算是为了对方好。如果吕克知道你去见了他爸爸,说不定会怪你。这是他的人生,而只有他一个人能决定他的人生。你必须顺应事实,放手成长,你没有必要医治好在成长路上与你擦肩而过的每个人,即使你成为最顶尖的医生,也做不到这样。”

(17)、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 to use them too much for ornament, is affectation; to make judgment wholly by their rules, is the humor of a scholar.

(18)、⑴狡黠            ⑵伦理                                                   

(19)、Tospendtoomuchtimeinstudiesissloth;tousethemtoomuchforornament,isaffectation;tomakejudgmentwhollybytheirrules,isthehumorofascholar.Theyperfectnature,andareperfectedbyexperience:fornaturalabilitiesarelikenaturalplants,thatneedpruning,bystudy;andstudiesthemselves,dogiveforthdirectionstoomuchatlarge,excepttheybeboundedinbyexperience.

(20)、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2、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1)、“第四届水木书榜·清华学生喜爱的十本好书:《三体》《小王子》《白夜行》《人类简史》《万历十五年》《未来简史》《时间简史》《从一到无穷大》《理想国》《艺术的故事》

(2)、②对比论证。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论述了读书的三种偏向。正面与反面结合,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3)、培根归纳法的目的是要给人们带来新的知识,它是一种认识的工具,而不是议论的工具。培根强调:“我的逻辑对理解力的教导,宗旨不在使它以心灵的纤弱卷须去攫握一些抽象概念(像普通的逻辑那样),而在使它可以真正地解剖自然,可以真正地发现物体的性德和活动,连同其在物质中被规定下的法则。“我的解释方法不限于涉及心的活动或思论(如普通逻辑那样),而且还涉及事物的性质,所以我要对人心提供一种规则和指导,使它在每一情节都能恰当地把自己投在事物的性质上。”

(4)、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5)、下营村敬老奖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兼奖学评审委员会主任余国胜

(6)、 眉毛是身体的一部分,也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之一。五脏六腑的盛衰和病变都会通过精血津液等介质表现于体表,古人把眉毛叫做保寿官,认为拥有疏朗而整齐的眉毛者最长寿。《黄帝内经》:“美眉者,足太阳之脉血气多,恶眉者,血气少也。”由此可见,眉毛长粗、浓密、润泽,反映了人体足太阳经血气旺盛;如眉毛稀短、细淡、脱落,则是人体足太阳经血气不足的表现。

(7)、培根认为,古希腊哲人仅有的一点自然哲学研究,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研究也是不得门径的。培根批判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认为亚里士多德把对自然的认识从属于无用的思辨、逻辑和辩证法,以潜能和现实等逻辑范畴构筑世界,这就使他的自然哲学富于思辨而无实际用途。在他看来,古希腊有一些哲学家如赫拉克利特、德漠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以及恩培多柯勒等,尚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味道,因为他们的学说涉及到经验和事物的性质本身。而亚里士多德则不同,在他的《物理学》、关于动物学著作以及其他自然哲学著作中,虽然常常涉及经验,但他的结论却并不是从经验得来的,而是先验的,因而经验常常被裁减得适合先验的结论。而且,他也经常人为地给事物增加一些性质,这从根本上是对自然哲学的败坏。

(8)、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

(9)、Readingmakethafullman;conferenceareadyman;andwritinganexactman.Andtherefore,ifamanwritelittle,hehadneedhaveagreatmemory;ifheconferlittle,hehadneedhaveapresentwit:andifhereadlittle,hehadneedhavemuchcunning,toseemtoknow,thathedothnot.

(10)、在历史上,除了培根,很少有哲学家曾担任这么高的官职的。1621年以后因受贿被解职。此后培根脱离了政治,专心从事学术研究与著述。他的主要著作有:《新大西岛》、《伟大的复兴》、《论说随笔文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等。

(11)、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1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13)、⑴读有用之书,或许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需求。(句中“或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4)、1582年,21岁的培根取得了律师资格,此时,培根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并且把经验和实践引入认识论。这是他“复兴科学”的伟大抱负,也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5)、⑶诘难:诘问,为难。        ⑷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16)、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ViscountSt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所以尽管他的哲学有许多地方欠圆满(如带有神学色彩和旧思想的残余),他仍旧占有永久不倒的重要地位。培根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实验哲学之父”,“是近代自然科学直接的或感性的缔造者”,也是现代生活精神的伟大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17)、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ViscountSt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18)、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19)、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20)、①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3、培根论读书读史使人明智

(1)、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

(2)、D.“某些人”指贪官污吏,“大众”指少部分有文化的群众。

(3)、甘阳针对清华大学学生学习、阅读现状,结合自身所思所感,分享了关于阅读的三点感悟。首先重温了清华三个“更”的目标——“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清华实现“更创新”、“更国际”有着许多的实际条件助其完成,相较之下,“更人文”则由于其难以衡量从而实现难度更大,“水木书榜”的评选有利于帮助同学们实现“更人文”。

(4)、⑶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推求。

(5)、不特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

(6)、原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7)、——选自《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出版:商务印书馆

(8)、讲了读书的目的(开头部分);读书的方法(中间部分);读书的作用(结尾部分)。

(9)、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主要论述读书的方法,指出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读法。

(10)、这一段以未经人工培育的“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以对于野花草的“修剪移栽”比喻人的“求知学习”,两个比喻句配合得恰当而巧妙。

(11)、                                                                                                         

(12)、                                                                                            

(13)、最近,阅读了培根先生的《谈读书》一文,有很大的收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新认识了读书的作用。这一点,在文章中,培根先生有许多精彩的名言。

(14)、形象、通俗易懂地论证了只读书不思考,思维能力就会弱化,精神就会麻痹。

(15)、“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16)、作者认为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对“不求甚解”持肯定态度。他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书一读就懂;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17)、 让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不迫地度过每一天,不让任何一片落在铁轨上的坚果壳或蚊子翅膀把我们抛出轨道。

(18)、①道理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名词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②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一味地咬文嚼字,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③对比论证。将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构成正反对比。

(19)、而碎片化、快餐化、功利化的“浅阅读”是没有办法到达培根所言的理想彼岸,也就没有办法打破“美则美矣,没有灵魂”的魔咒。

(20)、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4、培根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

(1)、(解析)首先要读懂第①段的大意,并分析其语言特点。“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是相同的。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力压迫,会失去弹性”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通俗易懂地论证了如果我们读书不思考,“我们的精种也一样,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的观点。

(2)、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易娇,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建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也。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明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通顺,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3)、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句。圈点批注课文论述的不同内容,并尝试划分段落层次,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4)、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甘阳,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有强,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部长白本锋,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书记邴浩,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副部长王前等师生、校友共200余人,见证了第四届“水木书榜·清华学生喜爱的十本好书”评选活动揭榜及“好读书”奖学金颁奖仪式。

(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具有鲜明杂文语言色彩的一句是(  )(2分)

(7)、用比喻的写法,就把比较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易于人们感知、理解。

(8)、 良心是社会为自保而向个人派驻的卫兵,是驻扎在所有人心里的警察,让我们守规矩不犯法。它是潜入自我堡垒最深处的密探,人类太渴望同类的认可、太恐惧同类的谴责,以致亲自把敌人迎进大门,任它严密监视自己,维护敌首利益,将任何离群之意摧毁于无形。它是把个人捆绑于整体的强韧纽带,逼你把社会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常人哄自己吃这一套,卑躬屈膝沦为奴隶,自以为登上荣耀之椅。最后,像臣子赞颂打在他肩头的御仗,他为自己良心大好而骄傲,对不服规矩者怎么骂都嫌不够狠,因为作为集体成员,他清楚意识到自己拿对方没办法。

(9)、作者将“医愚”与“善读”结合起来论述,从论述的重点来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                      ,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10)、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11)、“水木书榜”活动陪伴清华人走过了四届,清华学生会也陪伴我们跨越了百年。恰逢学生会百年之际,第四届水木书榜采取了有纪念意义的揭榜仪式。

(12)、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

(13)、③对比论证: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这样就全面有力,使人信服。

(14)、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培根

(15)、⑶诘难:诘问,为难。 ⑷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16)、那么,问题来了:阅读真的可以改变容颜进而改变灵魂么?

(17)、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

(18)、“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为什么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你举一例证明“不求甚解不好”不尽然对。

(19)、  写乐府很难,手边的资料多是生涩的。那些诗句简短,简单,自在,清淡。那些年少时的记忆亦不复能够负担我现在文字的重量。常常就写得很长,因为有太纷乱的历史需要去援引,去整理,消化在文中。南北朝的历史光怪陆离,大一统之前的年代荒诞华美不可尽言。而那些简单的歌章,则必须有历史加以映衬,否则就轻浮浅薄,看不出其间的思想动荡。    

(20)、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5、培根的名言读史

(1)、So every defect of the mind, may have a special receipt.

(2)、 ①我们不假思索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而事实上我们的头脑已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这样,读书愈多,思维能力反而弱化,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是相同的。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一样,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

(3)、⑵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4)、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培根

(5)、只读书不思考的弊端;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禀赋才可学到作者的优点;读书要慎重选择,多读思想家原著,要读名著,书买来要读,重要的书还要多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6)、培根的《论读书》老成炼达,王佐良的译文信达雅兼备,水天同的译文流畅可读。

(7)、                                                                                      

(8)、读书,其实是和书籍作者进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灵魂碰撞和思想交流,犹如良师益友常伴左右,作者们毕其一生进行曲意、思辨、寄情、咏志之文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让我们解惑、明理、立意、自律。

(9)、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10)、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对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对“不求甚解”持否定态度。

(11)、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12)、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九上15课——英国作家培根的《谈读书》。

(13)、以上两文中都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

(14)、 落水的人不管泳技好坏都要游,不游出来就会淹死。

(15)、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盖人的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他们需要学问的修剪;而学问的本身,若不受经验的限制,则其所指示的未免过于笼统。

(16)、⑵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17)、活动现场,教师代表甘阳分享了阅读感受,并为清华学子送去寄语,勉励同学们养成读书习惯,读“有分量”的书。活动现场气氛活跃,甘阳老师发人深省的话语收获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18)、 ⑨可以益智。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看似“无用之书”,实际上最有用。通过读它,可以彻悟人生道理,可以洞晓世事沧桑,可以广济天下民众,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你得到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20)、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1)、⑴批驳:“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①谈到读书,有不少人认为,要么不读,要读就读有用的书。我倒觉得,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工作,在读有用之书的同时,还应多读点无用的书,否则,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读书。

(3)、论点:                   

(4)、 ③人要生存,必然要学谋生的技能和手段,就得读“有用之书”,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但若把读有用之书当成读书的全部,或对“无用的书”心存芥蒂,就有失偏颇了。读有用之书,或许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需求,但如果读书只关注物质的获取,而忽略精神的需求,就可能被名利所牵引控制,变成一个精神空虚、了无情趣的人。

(5)、 眉毛是健康的晴雨表,眉毛不仅仅是脸上的一处风景,还和身体健康紧密相关,甚至可以反映出身体疾病,通过简单的观察,也许你就能知道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信息。

(6)、在本文里选出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抄到书P127“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空白处,并说你喜欢的理由。

(7)、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是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8)、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9)、C.“某些人”指有一定权势而又行为不端的人,“大众”指人民群众。

(10)、文章第⑤段与⑥⑦⑧⑨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3分)

(11)、①读史使人充实,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②凡有报学,皆成性格。③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④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⑤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⑥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⑦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⑧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根据你阅读议论文的经验,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一论点的?

(13)、                                                                                                                                                                     

(14)、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15)、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