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
1、道家经典书籍入门
(1)、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2)、大意: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
(3)、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5)、3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6)、(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7)、4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庄子•刻意》
(8)、(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11)、(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1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以地的法则运行,地是以天的法则运行,天是以道的法则运行,道是以自然为法则运行。
(13)、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1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16)、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
(17)、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18)、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19)、在这日益繁杂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变得浮躁不安,迷失了自我,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看不到世界的美好。
(20)、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2、道家经典禅语
(1)、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2)、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3)、说话的时候不可以想吹风一样。谈论事情的时候各持己见,他们所说的话,也不能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6)、暴风骤雨不会整日不停的,它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暴风骤雨)是由哪里产生的呢?当然是天地(自然界)。天地(产生的)尚且不能长久生存,更何况是人呢?
(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8)、赏析: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9)、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10)、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庄子.秋水》
(11)、《道德经》,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
(12)、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勇敢篇》。
(13)、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14)、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情沮丧到绝望地步了,身体死亡的悲哀与“心死”相比还小一些。庄子更重视人的心灵的健全和精神的自由,因而认为“心死”比“人死”还严重。
(1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6)、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17)、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18)、3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19)、能够准确看清别人思想言行的人,确实聪慧,但能够正确认知到自身优缺点的人,就更为明智了。
(20)、(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3、道家经典短句
(1)、大意: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安于四时变化,顺应天理,快乐和哀伤都不能进入心中,古代人称这种做法是自然解脱,能够解除倒悬之苦。
(4)、水要是积的不深,就没有载动大船的力量。一个人的胸襟气度、知识修养要是达不到,就难以成就大业,所以做人就要厚积而薄发,先培养好自己的气度、学问、修养、能力。
(5)、大意: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6)、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应化之道,平衡而止。《纪法·道法》。
(7)、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9)、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10)、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13)、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5)、大意: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16)、我们平常人看别人一般看的还是比较准的,尤其是别人身上的毛病,但是能够看到自身毛病和缺点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1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18)、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19)、1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2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道家经典书籍
(1)、义与利并非一定对立。取义兼利,明大义是真,取小利是假,是让世人敬畏,法不空法也。
(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3)、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4)、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5)、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6)、2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7)、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8)、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1)、赏析:道家认为,在自然面前,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各自按照各自的规律生存、进化、发展着。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看似冷漠,其实正是最好的态度。
(1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1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4)、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15)、“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大道顺应自然乃无为,顺应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
(16)、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1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18)、2量子能量袜——冬日的暖阳,脚上装了个暖宝宝!快让它温暖你,带它回家吧!
(19)、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20)、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5、道家经典网站
(1)、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2)、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七十七章。
(3)、大意:如果情绪上放纵自己悲伤或快乐,那么自身的德行就会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么就无法体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恶,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会缺失。
(4)、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5)、4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6)、39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8)、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9)、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10)、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1)、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2)、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道德经》
(13)、《道德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和《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道德经》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阐述了“道”和“德”的深刻含义,阐明了老子的宇宙观、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立体而多层次地剖析了宇宙万物和人类本身的种种内涵。《道德经》曾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着之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有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着。
(1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16)、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17)、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1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19)、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20)、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1)、大意: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2)、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自然过程,我如果把出生看作是好事,那就应该一样把死亡也看作是好事。春去春来,花谢花开,不留一点痕迹,更不知去往何方,所以,无常才是这个世界的根本,任何人和事都无法永恒。
(3)、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6道勤易医学员-手腕综合症的调理案例!(一次的效果)
(6)、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7)、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道家的经典名言名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8)、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9)、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10)、辉煌:汉朝建立后,由于长期战乱的破坏,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一个名为“文景之治”的盛世。阚泽记载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黄老之书升格为经在汉武帝尊六经之前。
(11)、4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12)、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1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15)、北宋:《悟真篇》、《黄庭经》、《乐育堂语录》,
(1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17)、(大意):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19)、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二十七章。
(20)、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1)、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淮南子·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