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三大代表作
1、巴金的三大代表作小说有哪些
(1)、《春天里的秋天》讲述了一个凄楚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位姓林的中学教师在泉州和他的女学生郑佩瑢相爱,但是他们的爱情终难为封建礼教所容,最终在父母所包办的婚姻中郁郁而终。
(2)、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3)、瑞珏,具有当时社会里所有女性所具备的全部优良美德,贤良淑德,勤俭持家,是高觉新可遇而不可求的完美伴侣。她人生中最幸福最美好的时光与青春都奉献给了高家,最后却被自己所付出的对象背叛抛弃,她的死是旧制度旧礼教造成的,而她也沦为了当时社会下的牺牲品。
(4)、1935年3月,中篇小说《电》出版。1936年4月,《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出版。
(5)、为避军阀混战,梅被迫躲入高公馆,不期与觉新相遇,泪眼相对,两人心中的伤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6)、在这时候幸好有一个信念安慰我的疲劳的心,那就是诗人所说的:
(7)、瞭望台|耕耘更知韶光贵:春日的戏剧与艺术展
(8)、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目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1927年赴法国学习,第二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9)、今天是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1904年11月25日,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巴金出生。
(10)、巴金小说经常运用倒叙、插叙的叙述方法,有时甚至在一个短篇中,也往往是顺叙、插叙、倒叙交错运用,如《父亲买新皮鞋回来的时候》《发的故事》《还魂草》《窗下》等。但他十分注意叙述中的内在逻辑联系,使情节线索和条理简单明晰,避免让读者感到纷繁杂沓,像掉进迷宫中茫然不知所云。仅以《憩园》为例,故事叙述人“我”(黎先生)在老朋友姚国栋家客居写作的过程是顺序描述,中间引进杨家故事和“我”笔下描写的贫苦车夫与瞎女人的故事作为插叙,而这两个故事的插叙——杨家故事是以倒叙方式展开,贫苦车夫的故事则由顺序描写完成。整个作品的描述程序,呈现为顺序、插叙、倒叙三种方式交错运用,互为包容的形态,但因其内在逻辑的缜密谨严,情节头绪虽多却紧凑自然,作品显得条理十分清晰。
(11)、(10)巴金:《致马德兰·桑契(1926)》,罗炯光编选:《现代作家书信》,文心出版社1993年版,第582页。
(12)、萧珊的《初恋》译本,翻译于1953年下半年至1954年年初,平明出版社1954年5月初版。1953年,巴金再次赴朝鲜采访期间,萧珊开始《初恋》的翻译:“八月一日开始我译《初恋》了。”(萧珊1953年7月29日致巴金)到当年年底:“《初恋》到今天还没有译好。……其实只有最后两章了,两三天就可以完成。”(萧珊1953年12月20日致巴金)巴金是1954年1月下旬回到上海的,这部译稿应该完成在巴金回家之前的这段时间。
(13)、《海的梦》写于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作者用童话般的形式描述了一海岛上的奴隶,响应英雄“杨”的号召,浴血奋战抵抗入侵者的故事。
(14)、他唯一未了的心愿:建立“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15)、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16)、我还知道巴金有一身真功夫。从个人兴趣出发,我喜欢李白,不喜欢杜甫,喜欢古龙,不喜欢金庸,喜欢钱锺书沈从文,不喜欢茅盾巴金。但是作为写字的,我无法否认茅盾、巴金身上的真功夫,他们不行气如空,不行神如虹,他们隔山打牛、寥寥长风。真功夫的感觉还来自数量,巴金三四个三部曲,有没有人看,都是一种高度。真功夫的感觉还来自于创作的持续,三十岁之前喷出三四本长篇,四十岁之后还能写出他最好的作品《寒夜》,还能悟到文字上的伟大不是来自题材的宏大和叙事的雄伟,反而是来自小人物琐碎事里透出的恒久微光。
(17)、(7)巴金:《幸福的船》,开明书店1931年版,序第6页。
(18)、另:关于《家》《春》《秋》的版本情况,包括中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外文以及改变本等情况,我们在2008年曾编制过《〈家〉〈春〉〈秋〉版本图录、研究索引》(香港文汇出版社2008年10月版)一书,可以参考。
(19)、高老太爷做主,让觉民与冯乐山的孙女成婚。觉民公然违抗祖父的旨意,逃到同学家躲了起来,高老太爷勃然大怒,正在这时,传来梅去世的消息,觉新心如刀割,悲痛至极。
(20)、下面,是2007年6月24日,我为《巴金先生纪念集》(繁体字版)所写的编后记:
2、巴金的三大代表作散文集
(1)、五叔克定在外养小老婆的事传开了,高老太爷大发雷霆,前所未有的失落和悲哀突然袭击了这个每日做着“长宜子孙”的“发家梦”的老人,他一病不起。妖里妖气的陈姨太提出请巫师捉鬼给老太爷治病。众人怕担不孝的罪名,没人敢反对。只有觉慧坚决抵制这场无聊的闹剧。高老太爷死了,死前答应不再提觉民的婚事,觉民取得了抗婚的胜利。瑞珏即将临盆,陈姨太却说产妇的血会冲犯了死者,必须将其移到城外去生。四天后,在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瑞珏痛苦地死去了。死前喊着觉新的名字。夫妻最后也没能见上一面。
(2)、“那你还不快教我怎么玩。”她说。((美)爱德华·纽顿:《搜书之道:藏书之爱之三》第168页,陈建铭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
(3)、(含《木木集》《散文诗》《家庭的戏剧》《红花集》《草原故事》《文学写照》《夜未央》《狱中记》《迟开的蔷薇》《秋天里的春天》等十种)
(4)、短篇小说《砂丁》是巴金先生的一篇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矿工的悲惨故事。升义本来可以带着银心远走高飞,去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过幸福的生活。可为什么他偏要去一个“死城”,去挣所谓的五百块来赎取银心之身呢?银心一旦进了公馆,不但人身自由将完全丢失,而且其精神自由也将被彻底桎梏。世道的沦丧使下层人民连最起码的求生欲望也被剥夺;黑暗制度的长期约束夺走了人们追求自由的本能。
(5)、《家》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没落,其中以觉新、觉民、觉慧等几个年轻人为代表,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6)、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目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1927年赴法国学习,第二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7)、1932年5月23日,长篇小说《雾》出版。1933年1月,长篇小说《雨》出版;5月,长篇小说《家》出版。1935年3月,中篇小说《电》出版。1936年4月,《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出版。
(8)、《憩园》写战时回到故乡枣成都一作家,寓居友人的新置馆邸枣《憩园》写作。在那里他发现《憩园》主人夫妇有内忧,新婚的女主人,受前妻留下独生子小虎的困扰,前妻娘家是巨富,他们有意无意利用小虎折磨续弦的后母。随后他又发现憩园旧主人的悲剧,他因一桩婚外爱情,被长子和爱妻逐离家庭流落破庙中,可是爱他的小儿子则与他保持神秘的往来,并且常到憩园折花安慰他父亲。
(9)、(12)(明)胡应麟:《诗薮》,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1页。
(10)、另一方面,又往往在描写中流露出对于建立健康正常、温情脉脉的家庭伦理关系的希望。我们民族向来注重讲究伦理道德和血缘关系,对于家庭伦理关系的密切关注,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心理特点之一(历代文章缺乏对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家庭伦理道德的颂赞,《金瓶梅》《红楼梦》等作品某种程度上也寄寓着这种理想)。《激流三部曲》《憩园》等作品中涉及的父与子冲突的问题,似乎可以寻见西方文学中父子冲突主题的影响(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但巴金笔下的父子冲突,不管觉慧对祖父命令的违抗,觉民对叔父们的指斥,还是大儿子对其父杨梦痴的责骂,其重点和中心都集中在一点:做长辈当父亲的冷酷、自私、愚顽、堕落,根本不值得子女们尊重和孝敬。这里道德成分显然远远大于金钱成分(如巴尔扎克笔下金钱战胜血缘关系的描写),也远远大于心理成分(如20世纪30年代风靡欧洲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说对西方文学的影响)。它表明巴金用来评价父子冲突的是父慈子孝的伦理道德观念。因此,在写到高老太爷临终前后悔对孙儿的专制压迫时,巴金让觉慧流露出希望祖孙之间能在感情上沟通,对祖父带着隔膜死去感到悲痛的脉脉温情;写到杨梦痴堕落后对自己的荒唐感到悔恨时,又让寒儿从感情上给他安慰,让万昭华和黎先生给他同情。
(11)、出版社为这套书做了精心的设计,特意选择小开本,适合化整为零,方便携带和阅读。在普特精装本之外,还有另外一种仿皮面的西式设计的特装本,是为那些有藏书癖的朋友特意准备的。那些多年来为几代读者所熟悉的优美译文,再配上这样精美的装帧,我相信这套译文集一定会得到读者的喜欢。(2019年2月27日凌晨)
(12)、《山师学人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山师学报”论文选:1959—2009》
(13)、巴金的历史观总体上是乐观的,他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总结中获得了一种朴素的认识:坚信人类的未来是光明的,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前进的。这种历史信念支撑着巴金,他的作品不管画面多么阴暗沉重,总响彻着反抗斗争的激越主调,流贯着炽烈深沉促人进取的激情。政治观、历史观就是这样通过作品题材抒情内容内在地制约着创作风格。
(14)、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15)、清朝;柳公权;威利斯•开利(WillisCarrier);《圣经》故事;绿茶。
(16)、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17)、“人民文学出版社获得的是‘激流三部曲’的专有出版权,而近年来,市场上不断出现各种版本的非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家》《春》《秋》,严重侵犯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侵犯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应红介绍,针对这些侵权行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曾以各种方式表示过不满,也曾告知部分出版单位应停止侵权行为,但收效甚微,各种形式的侵权行为愈演愈烈。
(18)、《第四病室》《寒夜》《死去的太阳》《海的梦》
(19)、好,我今后的奋斗目标有了,我一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加强思想修养,提高道德情操,有朝一日,一定要让我读过的书、用过的书都成为“呆子乐”
(20)、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3、巴金的三大代表作合称什么
(1)、记者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的名单采访了其中几家出版社,其中,天津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一向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会恶意侵犯他人的版权,目前还不了解具体情况,会去查看相关出版合同;吉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编办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她个人还没有收到相关信息,正在了解情况。
(2)、综观巴金的全部小说创作,我们基本可以用热烈、悲壮、明快、朴素来概括其主要的风格特征。这些特征首先是由他具体的生活实践所决定的,是他坦率诚挚的个性气质和热情敏感的精神禀赋在创作上的反映。
(3)、周作人还写过:“三十年前曾有《茆氏十种》一部,竹纸旧印,心甚喜之,惜久已失去,欲再买,终因循未果。前日有书估携此一部来,白纸而书品不佳,以价不昂,乃收得之。辑录古书,本多可喜,惟余所惓惓于此书者,殆有故友之思,如《毛诗品物图考》类耶。”(《题十种古逸书》,《知堂题记》第38页)品相不佳的,他都收了,价低之外,主要是“有故友之思”。这话说到我的心里去了,我买的书、师友赠送的书以及自己爱读的书,相处久了,重新捧起,都有“故友之思”,在我心目中,它们都是我的“珍本书”。我珍惜与它们相遇的机缘,珍惜一起走过的岁月,珍惜那些作者与我的情谊。即便不是从阅读、使用价值论,而是从珍藏、欣赏的角度而言,我也看重这些书,尽管它们大多是普通版本,只要它们与我有关,翻开它,如同翻阅自己人生的某个篇章,我对它们当然情意绵绵。相反,那些藏在三希堂、四宝阁、万卷楼的镶金嵌玉的什么珍本,就是价值连城又与我何干?就像别人家的汉子,威风潇洒,帝王将相,那又怎么样,能替你挑水砍柴?藏书和人生一样,不是摆阔、争胜负、逞浮华。那么,为了什么?喜欢。喜欢了才欢喜,欢喜胜过金山银山。当然啦,你完全可以理解这是穷人的葡萄酸,可是,有葡萄吃,我也得意洋洋、心满意足,酸点儿就酸点儿吧。
(4)、觉新是以巴金刚刚辞世的大哥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凝聚着作者对自己最亲爱的人的深切痛惜,对他的刻画涓滴无遗地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因而从艺术角度而言,这个人物堪称是全书中最成功的人物——最真实的往往也是最动人的。
(5)、(9)巴金:《探索之三》,《巴金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550页。
(6)、巴金于1931年发表了小说《家》,他自述:这本书是一部写实的小说,书中那些人物都是他爱过或者恨过的,书中有些场面还是他亲眼见过、亲身经历过的。写《家》就像在挖开回忆的坟墓。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常常被迫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得到悲惨的结局。所以巴金认为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仿佛在同这些年轻人一起受苦,一起在魔爪下面挣扎。
(7)、(责任编辑:崔静思蔡莹编辑:吕可珂实习编辑:曹雅晖)
(8)、Das Vaterland wird nie verderben.
(9)、《秋》为巴金“激流三部曲”的末部,是《家》和《春》的继续,描写高公馆这个黑暗亡国的最终崩溃。封建大家庭的寄生虫克安、克定卖掉了高公馆,觉新逐渐卸掉了因袭的重担,淑贞被逼自杀,觉民和琴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淑华在新的生活激流中茁壮成长,成为一名崭新的女性。秋天快要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10)、巴金作品(尤其是中后期作品)的结构方式,千变万化,不追随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不必掩饰,巴金前期的短篇小说在结构方式上给人一种单调感。但稍后不久,便有了长足发展。他的中长篇,几乎每篇一种结构方式,《激流三部曲》是主线纵向发展,衍生出许多枝枝蔓蔓。《海的梦》前后两篇,同形异构,在时间上前篇包容后篇,后篇补充说明前篇。《憩园》呈现出明写直叙法与草蛇灰线法交融的结构特点,明暗相辅,虚实互映。《第四病室》采用了横向扫瞄,镜头慢慢推移,从左到右进行横断面的全位观照。《火》《寒夜》的结构方式则是多层次的,如同剥笋,层层深入渐及中心。这种叙述方式和结构方式的特点反映在风格中,一方面呈现出自然朴素的特点,一方面又在自然朴素中见出灵活新鲜,显示着风格的丰富性。
(11)、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2)、他是封建社会的富二代,有着海归背景,却走上了反封建的路。
(13)、2003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14)、@读者03:《春》历经八天把它看完,旧社会的思想礼教刻板无情,整文满满的哀伤愤懑,情绪几乎都是郁闷的,只有在结尾我才放松下来,感受着重生的愉悦。正如结尾淑英说的那句:春天是我们的……
(15)、“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之是指用朴实明快的线条勾勒画面,画幅中除却线条本身的墨色,别无彩饰。用于文学,则是讲求文字的简练朴素,在平易中见奇崛,于质朴中显功力。其要领即如鲁迅所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11)巴金的小说,追求朴素自然的美学境界。在语言上,他始终坚持用汉语白话写作,在朴素晓畅的白话语言根基上,适当地嫁接某些外来词、语法结构和修辞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热烈明快,灵活爽健,清新自然,富有跳跃性和旋律节奏感。下笔神行意驰轻松自如,文字淡而笔意不淡,熔叙事、描写、议论为一炉,显示出对我国古典散文章法技法的融会贯通,继承发展。这几方面的因素交汇在作品中,有力地证明着巴金风格可贵的独创性。
(16)、觉慧是一个冲动,对社会充满激情的年青人。他具有人人平等的思想,充满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他敢于怒斥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反对把瑞珏搬到城外分娩。他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他的信念很单纯,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最后,通过“孔教会”的事,鸣凤的死,他看到了这个家族的丑恶与不堪,因此决定离家出走。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子投河自尽,他的痛苦可想而知,也正是因为这些事,才增强了他追求自由与平等的信念,朝着自己所想的方向走出。
(17)、“激流三部曲”的第二部,继续讲述发生在破败的高家大院中的故事。主要描写两个少女淑英和惠在相似的环境下的不同遭遇和结局。同时通过另一组人物即琴、觉民与觉新的对比,鼓吹觉民、琴的斗争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怎样影响淑英走上叛逆的道路。对于惠和觉新,作者在显示深厚同情的同时,也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18)、萧珊的翻译是在巴金先生的鼓励和帮助下完成的,在本书翻译期间,巴金先生曾致信萧珊:“你的文字有一种好处,就是清新气息。但你容易犯生硬晦涩的毛病,这应当避免。我介绍你读点白居易的诗、赵树理的文章、李季的诗。这些文字平易明白,生动,读读这类文字可以治你生硬晦涩的毛病。家宝的戏也可以再念念,你不会去摹仿别人,因此也不会失掉自己好的风格。多读别人作品只有好处。你译《初恋》多花点功夫,初稿写清楚一点,以便自己随时修改,将来出版一定要比《阿西亚》更好。”(巴金1953年11月5日致萧珊)在《怀念萧珊》一文中,巴金先生说:“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此次,我们印行《初恋》手稿本,除了为研究者参考之外,还注重珍藏性和欣赏性,更是对两位前辈的纪念。
(19)、《雾》中,周如水的性格优柔寡断,一直受“良心”迷惑,最终爱情失败;
(20)、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巨制。
4、巴金的三大代表作家
(1)、鸣凤,高家的一个小丫鬟,在家中地位低下,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她暗恋三少爷觉慧,对觉慧的爱情,她并没有因主仆差异而感到不可能。虽然觉慧也爱她,但不合理的制度不允许他们相爱。然而她被迫嫁给冯老太爷,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为了维护自己的贞洁,忠于自己所爱的人,她选择了投河自尽,因为这是唯一的出路。鸣凤的投湖,是一次令人扼腕的悲剧,然而《家》中的悲剧又何止这一出,她只是用生命的全部做了最激烈的诠释。
(2)、我很早就声明过,我不是一个冷静的作者,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我也说过:“书中人物都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的确,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我好像在挖开我的记忆的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的心灵激动的一切。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以至于得到悲惨的结局。那个时候我的心由于爱怜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憎恨和诅咒。我有过觉慧在他的死去的表姐(梅)的灵前所起的那种感情,我甚至说过觉慧在他哥哥面前所说的话:“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吧。”一直到我在一九三一年年底写完了《家》,我对于不合理的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愤恨才有机会倾吐出来。
(3)、@读者01: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在不到一周的时间拜读了这本书,读完后只觉得自己心头也有一把火在燃烧,深深被巴金先生的强有力的文风所震撼,思想也在激烈的碰撞着,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4)、多年来,尽管他的很多译作从未停歇、一直在不断重印,有的还为海外某些出版社盗印,但是,大都是零散出版,直到垂暮之年,才作为翻译家系统整理他的译文集。巴金第一个译文集,是由范用先生促动和规划,经董秀玉女士之手编辑出版的。那就是《巴金译文选集》,这套书收了十册小书,选目是《门槛》《木木集》《散文诗》《夜未央》《红花集》《家庭的戏剧》《迟开的蔷薇》《童话与散文诗》《秋天里的春天》《草原故事及其他》等,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和台湾东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月同时出版。它的简体字版,改装两册精装本,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12月初版。在这一次编辑过程中,巴金先生精心校改了译文。第二次编辑出版的是《巴金译文全集》,共十大卷,囊括巴金结集出版的译作(仍有单篇零散译作未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这是巴金在编辑完成《巴金全集》之后,为自己编辑的第二部全集,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件文学工作。巴金在友人、责任编辑王仰晨的协助下,亲自编辑这部译文全集,自己和通过友人的帮助再一次审慎地校改了全部译文,并为每卷写下《代跋》,这部译文集的译文可以视作译者的定稿本。
(5)、们争抢的珍本。谁叫这个世界上“呆子”那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