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色戒里的一句话
1、张爱玲色戒里的一句话叫什么
(1)、影片末了,在处决王佳芝后,易先生独自坐在她的房间里,眼神柔和,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几丝泪光......
(2)、既然她的动机是借小说人物王佳芝和易先生跟真实生活中的张爱玲和胡兰成之间虚虚实实的对照,来表明她对胡兰成的态度,来了断他们的旧帐,对自己的过去进行辩护,因此,读《色戒》的关键在于看作者张爱玲对那个影射胡兰成的易先生的态度。来看以下几场戏:
(3)、胡兰成长张爱玲十五岁,才情洋溢,颇有风流自赏的名士做派,又经历人事沧桑,见多识广,阅历丰富。而且阅人无数,我觉得用“情场老手”来概括应该不为过,对当时才23岁的张爱玲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张爱玲曾在一次记者访谈会中说过自己理想中的丈夫“我一直想着,男人的年龄应当大十岁或是十岁以上,我总觉女人应当天真一点,男人应当有经验一点。”
(4)、当然,不愿意继续当“娼妓”,也算是一个易先生说服自己的理由吧。
(5)、尽管她不是很明确自己是否也爱对方,但张爱玲能够给出答案:对于大多数女人,爱的意思,就是被爱。
(6)、乔琪没有朝她看,就看也看不见,可是他知道她一定是哭了。他把自由的那只手摸出香烟夹子和打火机来,烟卷儿衔在嘴里,点上火。火光一亮,在那凛冽的寒夜里,他的嘴上仿佛开了一朵橙红色的花,花立时谢了,又是寒冷与黑暗……——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
(7)、最后写出来的,是一个藏的比露的多得多的作品。
(8)、 而且小说《色·戒》还是张爱玲众多作品中唯一有着真实事件背景改编而成的,文章一经发表,就有很多人指出这个故事取材自当年的“郑苹如刺杀丁默邨案”,并由此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因此极少写文章为自己作品辩护的张爱玲还专门在《中国时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文中清楚地说到“拙著短篇小说《色·戒》,这故事的来历说来话长。”,等于是默认了这个说法。
(9)、对照两人的内心戏,可以明显看出易先生的“自我陶醉”、“证明自己人到中年还有魅力”的得意之情,却让她误以为是“真爱”,这难道不是王佳芝的一厢情愿么?
(10)、因为在这之前郑苹如与她中统的队友们采取了两种方案,都被丁默邨这个狡猾的家伙逃脱了。最终设计了第三种绝佳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在上海静安寺路“西比利亚”皮草行杀死丁默邨。
(11)、嫉妒害死人,赖秀金从大处讲也算是一个爱国女青年,但对于王佳芝来讲却是一个典型的损友形象。就是妒火与嫉恨,害了王佳芝,也害了赖秀金自己——
(12)、近期,他带着新作《双子杀手》重返影坛,伴随着影片而来的,还有李安带来的新技术。
(13)、我觉得老师的上述分析和推断符合逻辑和我读《今生今世》时对胡兰成的感觉。胡兰成在这本书里写了和他有过关系的八个女子,所占篇幅大致均衡,用力如此平均,真符合他自言的“不做选择”。不知是否出于女人的敏感,我很反感胡兰成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沾沾自得之意,不过他的才情和文笔的确令人佩服,居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能大言不惭,把自己的滥情无耻写得这么纯情真诚。
(14)、这种性格的女性,因为太坚强,却常常有一种悲剧的宿命。
(15)、独唱一首歌,那是凄风苦雨的寂寞,独喝一杯酒,那是百无聊赖的孤独,独发一条短信,却是不轻易吐露的真情。独说一句话,表达我的心声:想你!
(16)、剧照显示的是这伙爱国青年在香港大学的剧团演出大获成功,几个人在双层巴士上的镜头。很显然,邝裕民爱慕并接近王佳芝,让坐在后面的赖秀金妒火中烧。
(17)、马太太就是易先生的后宫之一。其夫因工作原因不常在家,一来二去就和嗜色如命的易先生勾搭上了。这一切易太太全部看在眼里,时不时地就拿着正宫身份敲打马太太两句。
(18)、都要合作了,怎么可能还会继续执行刺杀计划?肯定已经被上级取消了。这就是为什么易先生后来明知王佳芝是重庆的情报员,却留在身边不加提防的主要原因!重庆根本没有刺杀易先生的必要和动机!
(19)、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剧本评论,其中以小说成就最高。张爱玲小说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她的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20)、对于上海极司菲尔路的76号,来到上海的人都谈虎色变,因为这个在汉奸政府领导下的特务组织不但残忍的刺杀国民d的军统、中通、更是对我地下d组织进行残忍杀害。
2、张爱玲色戒里的一句话
(1)、不管是张爱玲的小说还是散文都是描述那个时代的人们和生活,如《倾城之恋》描写了白流苏在离婚后,因为受不了家里人的不停给她闲气受想通过嫁给范柳原改变现状,最终如愿以偿的故事。《红玫瑰与白玫瑰》通过讲述振保的情史来展示两性之间对恋爱和婚姻的差别。《色戒》是关于王佳芝通过美人计意图杀害汉奸易先生,最后却发现自己爱上了易先生,而放走了他自己却惨遭杀害。
(2)、这是张爱玲一生中唯一参与过的两次笔仗之一。“汉奸”之说,实在是张爱玲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蔡登山认为,张爱玲迟迟不愿发表《色·戒》,就是因为她曾因感情问题被舆论安上“女汉奸”的罪名,这使她对“汉奸”的指责极为敏感。“《色.戒》的敏感题材容易在敏感时刻成为敏感话题,所以她对小说一改再改,一拖再拖。”
(3)、她以为大概最后不过就是她出演过的那些历史剧,终有好的结果。
(4)、别以为糟蹋自己就可以报复得了你的仇人,你只能报复那些关心你的人们。为你伤心的只会是爱你的人,伤害你的人现在不知道躲在哪儿大牙都笑掉了。
(5)、更可悲的是,王佳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天(也是上海刺杀易先生失败当日)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在约等易先生取钻戒,独自喝咖啡的时候,又不小心把唇印留在了咖啡杯上(如上图)。李安再次不客气地给了一个特写。
(6)、从她假扮麦夫人的一刻起,就注定了她要与魔鬼般的易先生纠缠至死。
(7)、“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
(8)、彼此都有意而不说出来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因为这个时候两人都在尽情享受媚眼,尽情的享受目光相对时的火热心理,尽情的享受手指相碰时的惊心动魄。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张爱玲的经典语录,希望大家喜欢!
(9)、给我一个支点,让我重新撬动你的心好吗?可令我难过的是,直到你离去,也始终不肯给我这个支点。
(10)、诺言的"诺"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无心的。
(11)、有人认为,王佳芝最后功亏一篑,放走易先生,是被一枚鸽子蛋所收买。事实上,她并不是这么肤浅的女人。也不是因为每次在一起就像洗了个热水澡似的感觉。只是就在那一刻,彼此沉默中等待着的那一刻,她看到他不带丝毫讽刺又有点悲哀的微笑,看到像米色飞蛾翅膀的睫毛落在消瘦面颊上,那一刻,没有来由似的,觉得这个男人真爱自己。
(12)、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讨王佳芝欢心,特地找人定制了一枚鸽子蛋送她。
(13)、 郑苹如被扣后,并没有被关入76号那令人恐怖的牢房,而是被软禁在忆定盘路(今江苏路)37号的特工总部第一行动大队(一说是软禁在汉奸潘省三家中)。在审讯中,郑苹如很干脆地承认了收买杀手狙杀丁默邨,但却始终咬定是出于情感纠纷,为了报复丁默邨始乱终弃而买凶杀人——她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保护那些协助她行动的中统人员。李士群抓郑苹如,起初不过是利用这个契机搞臭丁默邨,从而在特工总部主任的争斗中压过丁默邨。
(14)、张爱玲越来越看透胡兰成的为人,对他更多的是反感和鄙视,后来终于心灰意冷。但在胡兰成各地逃亡躲避抓捕汉奸之风的途中,张爱玲依然因他有难不时接济帮助他。直至47年6月胡已脱险,她才写信给他,彻底了断和他的关系,“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惟以小吉故(“小吉”为“小劫”的隐语,指胡兰成有难),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此等仁至义尽,恩怨分明,是张爱玲的作派。
(15)、第三次行动的失败也是最后一次郑苹如无法逃脱所谓的“易先生”即丁默邨的怀疑,无论郑苹如怎样狡辩和煽情都无法打破“丁默邨”对郑苹如的怀疑,于是郑苹如被投入了监狱乃至失踪。
(16)、一贯不太搭理批评的张爱玲,面对如此严厉的指责,终于在11月27日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一文,予以强烈反驳。
(17)、做人做了个女人,就得做个规矩的女人,规矩的女人偶尔放肆一点,便有寻常的坏女人梦想不到的好处可得、
(18)、在《金锁记》里,她写道:“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样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肩上,清甜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缝里去了,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这是人物处于阴沉压抑的环境中,爱情终归破灭的情境。没有大段的铺张描写和渲染,文字精练动人,却将那种伤感表现的非常深入,自然灵动。(10)
(19)、没有经过特工训练的郑苹如开始行动了。首先是郑苹如利用她流利的日语通过日本人接近丁默邨,通过丁默邨的行动规律而接近丁默邨。
(20)、此时此刻,他们彼此了解、知心,那些敌我身份统统不复存在,他们只是陷入了恋爱的男女罢了。
3、张爱玲色戒里的一句话是什么
(1)、横额式大镜,上画彩凤牡丹。阁楼屋顶坡斜,板壁上没处挂,倚在墙根。
(2)、故事的结尾,易太太跟几个女眷打着麻将商量着谁请客的事,在一片喧嚣声中,易先生独自走了出去。
(3)、直到前不久听到老师解析《色戒》的这个讲座,又经过之后的一番查阅思考,才了解其背后作者的用意,而且解答了我之前一个疑问,这些都和那个曾和张爱玲有过姻缘的男人胡兰成有关。
(4)、但上述老师借角色分析张爱玲自身的情感,对于回答我的这个问题,毕竟不够全面和深入。经过此番查阅思考,我自己终于找到了清晰的答案。
(5)、电影相对小说,易先生对王佳芝的用情明显更深,这大概也是李安的人性温暖之处,为王佳芝感到不值的女性观众们可以稍感安慰一点了。
(6)、抱定了牺牲的决心,献出自己的童贞之后,局势发生变化,她发现被大家抛弃了。
(7)、1978年,《色戒》出版于台湾,终于打破了三十年来的沉默。《色戒》起笔于1953年,之后反复修改一直未见于世,那么问题来了:
(8)、人到中年,一场惊心动魄的艳遇,不仅如此,还他妈的几乎成了爱情故事,有爱情么?该不该杀王佳芝?太快了点吧?再考虑一下会不会留下她?
(9)、她从小缺爱,母亲早逝,父亲把弟弟带到英国,只留下她,家里的姑妈卖了父亲给她的房子。
(10)、无非就是上世纪40年代,一群话剧大学生,出于爱国心去暗杀汉奸的故事。
(11)、只是我想,如若当年在台上时,再给予她一次选择的机会,她还会不会走到那个命运的旋涡中去。
(12)、虽然郑苹如的母亲是日本人,但是这位刚烈的美女的父亲郑钺却拒绝了汪精卫汉奸政府的请求,并且在郑苹如面前流露出了对汪精卫汉奸政府的憎恨。
(13)、看到有人论备胎的等级,说低级的备胎是男人心中的一张床,高级的备胎是紫霞仙子留在至尊宝心里的一滴泪。
(14)、“邝裕民给了她一小瓶,叫她最好不要吃,万一上午有什么事发生,需要脑子清醒点。但是不吃就睡不着,她是从来不闹失眠症的人。”
(15)、且听老师的讲解——“张爱玲想通过《色戒》传达什么信息?”
(16)、王佳芝的英文“不大通”vs.张爱玲英文水平很高。
(17)、他们两个人棋不逢对手,但是又偏偏在时局的推动中,从香港辗转到上海在一场谋杀案中狭路相逢了。
(18)、多年前读张爱玲文集时《色戒》我是读过的,但只是走马观花就匆匆埋头于下一个故事了,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后来看完电影又找出来重看了一遍,但也只是对故事本身和王佳芝这个角色多了一点了解,为她的死感到不甘与痛惜,仅此而已。
(19)、然而,到了电影里,王佳芝被老易绑赴刑场后,仍然像易先生所希望的那样,认定自己“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另外,原著中王佳芝离开珠宝店,上了一辆三轮车后,和车夫说的是“去愚园路”(一个亲戚家暂时躲避),电影却改编成说“去福开森路”(她和老易曾经的爱巢)。王佳芝被杀以后易先生坐在她床上睹物思人,好像是为了没来得及救她而伤心欲碎。读懂了原著,再来看这些改编,就觉得挺扯的,至于导演为什么要做此修改,肯定有他的理由,咱们不去猜测,也非本文讨论范围。
(20)、女人在爱情里,永远都是一 个没有长大的孩子而已,是需要 个男人,去照顾,安慰,所以,在生活中,要多对女生说一些情话来哄她 让他知道你随时都在惦记着她 ,
4、
(1)、以年轻的名义,奢侈地干够这几桩桩坏事,然后在三十岁之前,及时回头,改正。从此褪下幼稚的外衣,将智慧带走。然后,要做一个合格的人,开始担负,开始顽强地爱着生活,爱着世界。 ——张爱玲《趁年轻,将坏事干够》
(2)、下面,就让小文带着大家,循着几个主要人物的脉络,探查一下隐藏在易先生、张秘书(汪伪特工骨干)、老吴(重庆特工/刺杀设局者)、易太太、赖秀金(行刺青年之一/王佳芝的女同学)内心深处的秘密吧。
(3)、所有这些与事实有关的叙事,尊重历史,意在提醒相关人等包括胡兰成,上述巧妙的化妆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暗示。所以,张爱玲写得可谓是机关算尽、煞费苦心。因此,《色戒》不是简单的纯粹虚构的作品,而是有大量纪实性的因素。但无论虚构还是纪实,最后都指向张爱玲必须了断她和胡兰成30年前的这笔旧帐。正如她在《金锁记》的结尾所言,“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4)、《色戒》的公认原型是1939年的中统女特务郑苹如“刺丁案”,关键时刻丁默邨逃走是出于职业特工人员的机敏,而《色戒》却把它改写成是出于王佳芝对他的爱被放走了。两起事件性质完全不同,张爱玲为何要做此改编?这是张爱玲惯常的“反高潮”手法,出于女性“爱情至上”的心理——女人可以为她爱的男人献出一切,而男人却不会如此,这也是她和胡兰成的现实爱情。读懂了这里的无奈,我们也就理解了《色戒》一名的含义,情之戒,情之不可戒,都是女人的宿命。
(5)、生逢乱世,一个可信的人都没有,所有她投入了感情的人全都背弃了她。
(6)、接着,在与王佳芝的对话中,易先生把这么做的动机也坦露了出来(对太平洋战事悲观)。对于易先生这样一个机会主义者,日本人得势,他会不顾家国大义贴过去做走狗,日本人行将败亡,他怎么样都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美援武器就是他与重庆方面谈判的筹码和见面礼。
(7)、守一颗心,别像守一只猫。它冷了,来偎依你;它饿了,来叫你;它痒了,来摩你;它厌了,便偷偷地走掉。守一颗心,多么希望像守一只狗,不是你守它,而是它守你!
(8)、“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太晚了。”
(9)、这会儿,店主在写收据,她和他并肩坐在那里,等待着,沉默着,也许时而还微笑着。事实上,在这份貌合神离的背后是两个心猿意马的世界。就在这样一种情景之下,王佳芝,忘记了自己肩负的性命攸关的任务,从女人的角度生发了一些思绪。
(10)、她喜欢演戏,享受那种万众瞩目的光环,就像文中写的:
(11)、据蔡登山的材料印证,张爱玲写作《色·戒》耗费了整整25年。1978年4月11日,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在《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发表。后来张爱玲在1988年皇冠出版的《续集》自序中说,《色·戒》是在1953年开始构思的。
(12)、书房是易先生在家里的机密重地。电影交代,他经常在书房里干一些秘密的勾当。有一次王佳芝到书房去找他,看见易正在烧毁一些文件。电影还特意给了一个书房墙面挂像的镜头。
(13)、究竟是通过了阴道就能到女人的心里去,还是到女人心里去必须要通过阴道?张爱玲并没有使用“只要”、“就”等词语明确地进行说明。事实上,一千个女人有一千个答案,从来就没有标准解释。
(14)、因此《色·戒》在1953年开始构思,到1978年发表,其间历经了二十五个寒暑。而张爱玲提及“最初获得材料的惊喜”也就意味着小说确有原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