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茅盾作者简介139句

茅盾

1、茅盾简介

(1)、作为旁观者,我们能从各种各样的情感纠葛中,看到当事人的自私和怯懦、不甘与激愤、无助与惘然,看到他们如何对待自己的“黑历史”和“白历史”,看到他们内心深处的贪婪与恐惧……而后,唯有一笑而已。

(2)、早些年,她参加了“中国少年学会”,寄住在《新蜀报》创始人家中。后来,她想去俄国学习,创始人就准备带她去找李大钊帮助。临行前,几个油腻中年男人为她践行,在酒桌上把她灌醉,同席的《新蜀报》编辑穆济波趁她喝醉以后,把她强奸了。

(3)、来到解密单位701后,黄依依很顺利便通过了培训。她在数学上有着卓越的天赋,常年无解的密码,她轻轻松松就破译了。破译“乌密”后,黄依依成为了701传说般的人物,也成了当之无愧的国民女神。

(4)、 《白杨礼赞》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d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d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5)、《夜读偶记》 文艺论著。茅盾参加20世纪50年代有关文艺问题讨论所写。作者采取漫谈方式,着重论述了现实主义的特质、产生和发展,以及世界观对文艺创作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6)、已经可以看到别人家爸爸在晒给娃包的书皮了!

(7)、都市文学和时代狂澜相结合,写出了大时代下的子民生活。

(8)、解放后,茅盾出任第一任文化部长,而此时他的弟弟沈泽民已牺牲,女儿沈霞死于人工流产,女婿萧逸后来也在战役中牺牲。

(9)、夹在三个女人中间,茅盾里外不是人,必须要做出他的选择了。

(10)、●1981年4月12日,刊发周而复的文章《永不殒落的巨星——痛悼茅盾同志》,其中写道:他平时躺在床上构思,想好了一段,便立即坐到椅子上,埋头一笔一笔仔细写出,累了,哮喘了,不得不躺到床上去休息,稍微好了一些,又起来继续写,一天一般只能写几百字。他杜门不出,虽然国内国外许多作家希望见他,他也很少接待一般宾客,用他晚年的精力锲而不舍地从事著述。

(11)、主要贡献有,改革老字号《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接着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d。下广州参加国名d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d中央宣传部秘书,同是宣传部代部长是毛主席。

(12)、茅盾同时代的作家、批评家中,像鲁迅、瞿秋白等,对茅盾的创作经验也是非常关注的。在致曹靖华的信中,鲁迅肯定茅盾《子夜》的现实主义成就。瞿秋白在《子夜》出版后,连续发表了《〈子夜〉与国货年》和《读〈子夜〉》,对茅盾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予以积极评价。这些评价,不只是声气相通的文学援助,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文学某些探索性尝试的鼓励和肯定。

(13)、1929年8月,秦德君怀孕了,回到上海做人流手术(那个年代上海繁华程度全亚洲第估计医疗水平也强于东京)。不过,她去上海还有一个目的,是找叶圣陶领茅盾的稿费。叶圣陶苦口婆心劝她不要当小还特意从茅盾的稿费中划出一部分交给了孔德沚。

(14)、之后,茅盾的母亲一手拉扯着孩子们长大,让他们识字上学。

(15)、晚年,衷心拥护并热烈赞颂d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文艺殚思竭力、鞠躬尽瘁。

(16)、王安忆的这部小说节奏非常的缓慢,但正是这一种缓慢,才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一个女人,渐渐衰老的过程,从这一点也同时说明,王安忆的文字功底,那是相当的扎实。

(17)、今天的人们讲起茅盾,可能并不知道他曾有过这样一段“黑历史”,但我们今天的这篇文章并不仅仅想爆名人的“黑料”。

(18)、《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19)、那么,今天我们又该如何重新看待茅盾和他的作品?

(20)、人与人之间,因为利害关系不能和平共处,而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充满了流血斗争,则更是凸显了“他人即地狱”这一荒诞主题。

2、茅盾作者简介

(1)、在别人戴着伪善的面具,一派道貌岸然之际,黄依依的内心却如水晶般纯粹,她是活在阳光下的,真实而坦荡。

(2)、大概是不敢面对婚外情那段“黑历史”,茅盾在回忆录中绝口不提秦德君。他的回忆录,只写到1943年,可见他不想再说那个年份以后发生的事儿了,因为有些话实在不太好说。只是,秦德君那一段,是发生在1943年以前的,他竟也只字未提。

(3)、1948年7月,参与《小说月刊》的编委工作,9月,主编《文汇报·文艺周刊》。年底,离香港。

(4)、后来,日本也开始肃清红色分子的行动,茅盾和秦德君只好又回到上海,两人还一起去拜会了鲁迅。

(5)、孔德沚也想出来工作,就跑去找了周,周给她安排的工作是:照顾好茅盾同志。

(6)、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

(7)、万念俱灰的她,服下200片安眠药自杀,所幸被救活。秦德君后来去了重庆,起初还多次与茅盾通信,茅盾起初也在信中跟她重申“四年之约”,可是后来却告诉她,他已经搬家了,却没告诉她新地址。

(8)、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开始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灭》。小说完成后沈德鸿开始投稿,可许多的报社却不敢登他的文章。这使得他内心十分矛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

(9)、所以说,基于以上这两点,村民没发生纠纷矛盾之后,应该以调解为主:

(10)、这个奖项不仅鼓励了小说家,还成为了年轻人迷茫时的指路灯,不知道读什么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读茅奖作品。

(11)、茅盾的文学作品在现文史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12)、我们只能说,茅盾小说的主题和他的写作手法,很符合那个时代的读者趣味。《子夜》是1933年“罕见”的畅销书,差不多卖掉了两三万册,这在十个人当中可能只有一个人识字的旧中国,已经算是很了不起的奇迹了。

(13)、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14)、男人无法面对自己的黑历史,就很容易对曾经的情人感到厌恶。这也算是一种“恨屋及乌”了吧?恨自己,会打破他的自恋感,那就只能恨“情人”了。通过“恨情人”,他才觉得自己是无辜的、情有可原的,一切都是逼不得已的。

(15)、《报施》《创造》《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 《大鼻子的故事》《林家铺子》《色盲》《诗与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烟云》《有志者》《自杀》。

(16)、1932年7月,发表《林家铺子》。11月,发表《春蚕》。

(17)、这部可以说是非常的厚重,陈忠实的文字功底,也是非常的深厚,他在这部小说里,把半个世纪的历史,都浓缩进了这部小说里。

(18)、还有好多,就不在一一解说了,还有想了解的点赞加关注加留言,谢谢

(19)、▲秦德君怀了刘伯坚的孩子后,因怀孕行动不便,曾由郭春涛扶着她上马,后来马受惊狂奔,秦德君坠马,好在母子平安,而这个扶马的郭春涛,后来竟成了秦德君的最后一任丈夫。

(20)、抗战时期写有,《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和《锻炼》等。

3、茅盾简介及代表作品

(1)、王嘉良认为:“萧乾先生告诉我,在二三十年代,都是公认鲁郭茅,不是建国后地位才被突然拔高。说政治文化需要他,这不符合事实。”

(2)、首先就是相互协商调解,也有的找自己家族里面比较有威望的老人来裁决。如果不是牵涉到很大利益的纠纷,一般的通过家庭内的和解都能解决,毕竟都是自家人也比较好说话。毕竟,在一个村子里边,低头不见抬头见,这样的和解,握手言和最好了!

(3)、茅盾的母亲也斥责茅盾说:“你自幼丧父,我含辛茹苦抚养你,教你诗书礼仪,现在你弃妻抛子,摧毁这个美满家庭,于心何忍!应该知道糟糠之妻不下堂。你应该回心转意,归家团聚,负起家庭责任,这才是正道。”

(4)、一直很想写写茅盾的婚恋,但一直有事儿耽搁了。从乌镇回来以后,这种心情就更加强烈了。

(5)、《春蚕》是茅盾写于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的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优秀短篇小说,通过描写老通宝一家人的悲剧命运,来展现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

(6)、而重新评价茅盾,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在于重新评价他的代表作《子夜》。有两位著名学者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位是夏志清,他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价《子夜》是“给上海画张社会百态图而已”。

(7)、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粟。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

(8)、此时,曾经赴法留学的早期D员刘伯坚出现了,秦德君更加坚定了要离开丈夫的决心。

(9)、秦德君虽然一辈子活得像个“小三专业户”,但她也是一个心怀革命主义理想的人。

(10)、抗战期间,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广泛团结国民d统治区的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战救亡工作;

(11)、此事虽然不是茅盾的爷爷的错,但他一直觉得愧对孔家人,因此,就给孙子定下来了这门亲事。

(12)、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充盈让孙少平的生活始终五味杂陈。面对歧视他忍辱负重,看到不平他拔刀相助,关键时刻不计前嫌等等,自身的物质穷困根本没有成为他道德修养的束缚,反倒映衬出他人格的完善。

(13)、说真的,越是在当代享有盛名的民国名人越是不大好写,主要是因为找资料困难。

(14)、秦德君想请茅盾证实自己的D员身份,茅盾也没理她。后来,秦德君恼羞成怒,又写一封信来,威胁说要揭发茅盾,茅盾将此信给夫人看后撕毁。

(15)、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被推举为文协为委员长。

(16)、上世纪30年代,与鲁迅一起担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领导工作;

(17)、后来,“孔德沚”这个名字,还是茅盾给她取的。

(18)、《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最为知名的作品,这部作品很好地传递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人们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可以明白很多的道理,尤其是一些人生的大道理。

(19)、书中有一位特立独行的女性,她就是解密天才黄依依。在那个时代,她是一个异类,似乎单是流言蜚语的唾沫星子就能将她淹死。但黄依依不在乎,她照样活得热烈,活得潇洒。

(20)、1947年4月,归国到达上海。年末,再赴香港。

4、茅盾作品有哪些

(1)、1920年初,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编务工作。同年11月,茅盾正式接编《小说月报》。

(2)、秦德君回到老家后,又嫁了两次。在重庆期间,她曾做过川军统帅刘湘的女参议官,后与刘湘的参谋长王心卫结了婚。婚礼举行得极为隆重、豪奢,轰动了整个重庆,像是故意做给茅盾看的。

(3)、1923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转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工作。

(4)、1927年,革命形势发生变化。茅盾赴武汉工作,任军事学校教官和汉口《民国日报》主编。南昌起义前,茅盾想参加来着,为此他还将再一次生产的妻子送回上海,但后来因为他病倒了,没能去成南昌。

(5)、1916年,茅盾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后来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先就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同年,他和孔德沚完婚。

(6)、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白杨礼赞》,《霜叶红似二月花》等,以及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7)、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8)、不久以后,茅盾对秦德君说,孔德沚要2000元做离婚费,两个孩子亦要归茅盾抚养,但是他现在手头拮据,希望秦德君能把孩子打掉,同时跟自己暂时分开四年,等他挣到钱后,再跟她结婚。

(9)、夜读偶记,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所著的一本书。

(10)、作家胡风在其回忆录《回忆参加左联前后》中,也对茅盾的这段婚外情作过简略的描述,也算是对秦德君的一个佐证了。

(11)、70多岁的茅盾只好跑前跑后侍候夫人。据说某天夜里,孔德沚翻个身就从床上跌落下来,茅盾想扶起她却扶不动,只好陪她坐着等天亮。

(12)、在描绘人物关系时,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和文学思考,触及关键

(13)、▲刘伯坚后来于1935年在保护红&军长征时,死于流弹

(14)、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15)、茅盾在上海“发展”了四年,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可以在外租住一套房子了,就把母亲和妻子接到上海去居住,茅盾还把孔德沚送去上海爱国女校读文科。

(16)、若是将复杂多变的人心放到感情这片汪洋中,便能催生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海面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暴风骤雨。

(17)、《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

(18)、后来,为了能让丈夫安心写作,她回家做了家庭主妇。

(19)、今年是茅盾逝世36周年,“文学史视野中的中国现代作家茅盾”2017年乌镇论坛暨《起步的十年——茅盾在商务印书馆》首发式于3月27日在茅盾的故乡桐乡乌镇举行。

(20)、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5、茅盾原名是什么

(1)、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

(2)、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儿,一想到原来那些被供在纪念馆里让人们瞻仰的人,其实也会犯错,也会成为“狗血剧”的主角,你就不会将他们无限“神化”。

(3)、1921年1月,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并改革《小说余月报》。7月,中国共产d成立,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d员。

(4)、1938年1-2月,在香港、广州、武汉等地活动。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编香港《立报·言林》。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赴新疆迪化。

(5)、1930年茅盾归国,这时正是左联刚刚成立不久的时候,茅盾积极地参加左联的活动。此后直到抗战爆发,是茅盾创作的高峰期。长篇小说《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展示了茅盾作为一位革命现实主义作家强大的创作生命力,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6)、20世纪60年代,茅盾助推“中间人物”论,小说创作中产生一批独具性格特征的“中间人物”。他们与当时文坛流行的“英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后来文学史的影响看,类似茹志鹃、陆文夫笔下的“中间人物”以及柳青《创业史》中带有“中间人物”性格特征的梁三老汉等小说形象,都经得住时间考验,至今还为读者所喜爱。这又从创作经验上证明了茅盾的创作影响。

(7)、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

(8)、为了抵债,梁家将奇珍斋转给落井下石的汇远斋老板,韩子奇则为了报仇潜伏到“汇远斋”当了学徒。

(9)、在日本同居期间,茅盾亲切地称秦德君是挽救他的“北欧命运女神”。他甚至跟她说,自己不爱妻子,要与妻子离婚,和她“永远在一起”。

(10)、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11)、两人到了异地他乡后,同病相怜,走动得频繁了起来。没过多久,两人就同居了。

(12)、在书中,孙少平是一个贫困的农村青年,然而他有文化、务实。勇于听从精神的召唤。无论是吃着高粱面馍、喝着剩菜汤的高中生活,还是下地务农、进城打工,孙少平身上都昂扬着精神的高傲、挥洒着灵魂的矜持。

(13)、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14)、●2017年1月3日,刊发孙郁的文章《关于茅盾的文学批评》,文章写道,茅盾大约借鉴了前人的思想,《小说月报》时期的文章,旧气已脱,新姿渐出,他写《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等文章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自己通脱的、自然的、属于自己个性表达式的批评语言。他对郁达夫文本的肯定,对冰心文本的欣赏,特别是对鲁迅文本的咀嚼和把握,鲜活而有质感,理论与诗意浑然一体,这时候茅盾的批评观有了西方同时代批评家的风采。

(15)、来源 / 、“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

(16)、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17)、为了躲她,茅盾很快搬了两次家,她根本找不到他的身影,两人彻底失去了联系。秦德君一怒之下烧掉了茅盾的所有来信以及跟他的合影。

(18)、60年代初,她大概是过得并不好,想托人找茅盾和好并给茅盾写信,但茅盾没有理睬,还把信拿给孔德沚看了后,当面撕毁。

(19)、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和妻子孔德沚都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两家人还是世交,所以他们俩从小就被父辈定了“娃娃亲”。

(20)、茅盾之所以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很大程度要上归功于他的母亲。茅盾的外公是乌镇上有名的老中医,把茅盾母亲视为“掌上明珠”,所以茅盾母亲有机会好好读了几年书,明事理、有才干。

(1)、呼吁文学创作者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感受和体验普通百姓的生活

(2)、1928年7月,东渡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从牯岭到东京》等。

(3)、《秦腔》并非写戏台上唱的秦腔,而是以凝重的笔触,讲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新时期农民的生存状态,解读中国农村20年历史。

(4)、●1997年9月28日,刊发魏泉琪的文章《走近茅盾故居》,文章写道:半个世纪过去了,但茅公留给我的印象至今不泯:一套很普通的西装,一双很普通的皮鞋。五短身材,谈不上胖,但可以说是结实,近乎圆形的脸,不戴眼镜,目光睿智而有神,一张不算小的嘴棱角分明。他没有讲稿,似乎也没有吸过一支烟……

(5)、茅盾这边呢?抗战开始后,他们一家躲去了香港。香港也不安全以后,他们又逃去了新疆,后来又离开新疆去了延安。

(6)、茅盾是文学世界近年来公认的中国社会剖析小说的坛主。

(7)、茅盾后来对他的孙女说:“依照你奶奶青年时的工作能力和上进心,她是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但她放弃了,为了我们这个家,而放弃了。这么无私的奉献,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爷爷、奶奶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是我们有共同的信念和追求,我们互敬互爱,始终如一。”

(8)、茅盾结婚后,先是独居在上海,住在职工宿舍里,孔德沚则在家里跟着婆婆学习识字,后又在婆婆的支持下去到一所女塾读书(真是“中国好婆婆”),渐渐的也有了些文化基础。

(9)、这些年来,相比于张爱玲、沈从文等现代作家的热门,茅盾无疑被冷遇了。参加会议的学者普遍感叹,现在很少见到研究茅盾的论文。茅盾研究也面临断代的尴尬,青年学者里研究茅盾的很少。为什么这样一个大家,受到学术界的冷遇?

(10)、与茅盾作品的历史价值相比,王嘉良认为对他作品的美学关注不够。“茅盾对小说艺术的贡献,他作品的艺术经验,需要好好研究。他是文学批评家,论技巧,很多作家都比不上他。而且茅盾学养很深,他是科班出身作家。”

(11)、四年之后,王心卫病逝,秦德君遇到了当初她怀了刘伯坚的孩子时,扶她上马的郭春涛。

(12)、在命运的网里,人们的努力是不一定有怎样多的成效如所预期。可是这命运观又和自然派的命运论有些不同。这命运观里很含着奋斗不懈的精神。

(13)、孔德沚是缠过小脚的女人,但她也受不了茅盾和秦德君的关系。她三天两头到茅盾“家”里哭闹,骂小三。秦德君呢,也逼茅盾离婚,并谎称孔德沚在外有情人。

(14)、秦德君跟刘伯坚谈恋爱时,一直有名无分;跟茅盾在一起时,也是如此。

(15)、另外,像20世纪50年代成长起来的小说家茹志鹃、陆文夫等一批实力派作家,都得到过茅盾的大力推荐。茹志鹃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曾说:“我读茅盾先生的《春蚕》,我在这里看到的,仅仅是养蚕人的忧患辛勤和希望?是老通宝的忧恨、迷信、无情?是那河湾后面驰出来的轮船?还是那大门关得紧洞洞的茧厂?……我想,我看到帝国主义吸血的针尖,怎样伸入中国的每根静脉里,我看到那个时代的忧患。我不知道这是以小见大的手法,还是以大见大的手法,总之,我觉得一个数千言的短篇,竟能包含这样多、这样深的社会内容,这是我所羡慕,我想追求的。”

(16)、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17)、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18)、这一次,她又一次当了郭春涛的婚外情人。直到1943年,郭春涛才和她正式结婚。

(19)、南昌起义失败后,茅盾失去了与D的联系。当时,他听闻妻子孔德沚因为摔了一跤而流产了,火速赶回了上海(据说当时一个地下Dang员躲在茅盾家避难,但他不照顾孕妇也就罢了,还让孕妇帮他挂蚊帐,结果孕妇就不慎摔跤了)。

(20)、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1)、《起步的十年——茅盾在商务印书馆》首发式于3月27日在茅盾的故乡桐乡乌镇举行。

(2)、比如说,我喜欢金庸的小说,但不怎么喜欢金庸这个人。人和作品,我是分开来看的。一个名人“拼”的一面和“渣”的一面,我都是分开来看的。

(3)、1945年4月开始创作剧本《清明前后》,6月,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

(4)、这部用血与泪的激情写成的三部曲是由三个系列的中篇组成:《幻灭》(1927年)、《动摇》(1928年)、《追求》(1928年)。 整个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揭示了革命阵营中林林总总的矛盾斗争。

(5)、《茶人三部曲》是王旭烽的所著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作者的文字非常的特别,让人读了之后回味无穷。

(6)、一家人决定在延安长住,但茅盾后来被组织派去了重庆。

(7)、1981年3月27日,茅盾逝世于北京。3月31日,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的请求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dd籍,d龄从1921年算起。

(8)、俗语说,一念一惊心。善恶有时候只是一念之间的事儿,每个人都有动善念和动恶念的时候,因此,人心才如此复杂多变。

(9)、《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10)、小说讲述了一个声势显赫的藏族老麦其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然而就是这个傻子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不以常理出牌,在其余土司遍种罂粟时突然建议改种麦子,结果鸦片供过于求,无人问津,阿坝地区笼罩在饥荒和残废的阴影下。

(11)、来源:麦家陪你读书(ID:mai1964)

(12)、傻子少爷回麦其土司官寨,受到英雄般的待遇,也遭到大少爷的嫉妒和打击,一场家庭内部关于继承权的腥风血雨悄然拉开了帷幕。最后在解放军进剿国民d残部的隆隆炮声中,麦其家的官寨坍塌了。纷争、仇杀消失了,一个旧的世界终于尘埃落定。

(13)、据说,茅盾后来曾公开抱怨:“哪里是个德君,简直是个暴君。”

(14)、1933年,《子夜》正式出版发行。4-7月创作《秋收》、《残冬》并发表。

(15)、作品意在表现当时青年在革命大潮中必经三个时期:革命前夕的亢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一年后茅盾东渡扶桑,在日期间他完成了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和长篇小说《虹》的创作。

(16)、这部小说讲述了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读这样的小说,总是能够让人有着意外的收获。

(17)、《夜读偶记》 文艺论著。茅盾参加20世纪50年代有关文艺问题讨论所写。作者采取漫谈方式,着重论述了现实主义的特质、产生和发展,以及世界观对文艺创作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18)、古华说,芙蓉镇是一部“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的作品,在那个斗来斗去的年代,他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所见所闻缩成了这本书,每一个人物都如此真实丰满。

(19)、我觉得消除苦痛的唯一的方法是在从根本上消灭痛苦的来源。如果想借一件旁的东西以为慰安而仍让痛苦之根存在,那就好像是喝酒图一个醉,暂时把苦痛忘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