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66句

道法自然

1、道法自然 如来

(1)、我们发现,树木的生长都是规规矩矩的,你把种子丢在哪里,它就在那个地方尽它的力去生存。植物是要丛生的,不能不同的东西种在一起。因为动物如果觉得此地不合适生存,它可以跑到别处,觉得那里没吃的,它可以跑到这里来。而植物不能跑,它只能扎根在那里,所以它的生存靠的是它的气。它用气传递信息:我在这里。需要蜜蜂,就用它的气把蜜蜂吸引过来;不管需要什么,植物都是靠它的一股气。可见,人要争气也从植物学来的。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

(3)、而马王堆帛书甲本的论述文字与王弼注本相同。两种版本的文字主要阐述的都是“道”的本原性质,“道”内含阴阳互动因素,矛盾统生发万物。

(4)、培养一个单独的观的意识,让所有意识都被观察到,潜意识自然没了

(5)、“道法自然”的基本原理落实于生态环境,即人类要维护世界生长变化过程的自然本性,而从不用人为的强制方式去破坏这个过程的本来面貌。面对自然,人类所要做的就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黄帝阴符经》说:“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符合自然规律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6)、要达到虚无的情怀,需要有高远而明达的目光,要以道观物,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要以宽阔之心包容他人,超越小我,融入大我,以达到无私、无欲、无我的境界。太上道祖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自古君子之心胸都宽大如山谷一般,以虚怀若谷的境界面对一切、包容一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一个人的气度、胸怀的大小往往决定了他所能成事的大小。大容纳小,小归于大,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古往今来众多英雄豪杰之所以能成就伟业,皆因为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

(7)、而在老子哲学中,作为道家的根本哲学范畴,“道”所指的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8)、“自然”从一般词义上看,指天然,非人为,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指自然界、客观对象等;指自由发展、自生自长;指理所当然、发展有据等。而老子使用“自然”这个词并不是专门指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也不是专指理所当然等。在《道德经》中,老子在多处谈到“自然”,其含义不完全一样,除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段话谈到“自然”之外,至少还有四处谈到:

(9)、“道法自然”的影响如此之大,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影响深远的命题,众所周知,这一命题是由老子提出来的,是《道德经》中的至关重要的命题,那么,这一命题在文本、语境和含义方面到底是怎样的呢?

(10)、要理解“道法自然”的含义,就必须完整理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1)、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法的意识里,就是自然法。当然,法制的概念尚未形成。不过,在治理国家时,他主张用自然法来治理天下。

(12)、我们的社会文化就出了问题。金钱至上、物质至上,提倡功利,提倡交易,功利文化就像食品添加剂一样,老是刺激人的心灵,让人做发财梦、成名梦。结果如何呢?社会出现了严重的诚信问题。蔬菜打激素,农药超标,有些蔬果还加了膨胀素。就连婴儿喝的奶粉里,都有三聚氰胺。猪肉里有瘦肉精,饮料里有糖精,鸡肉里有激素,鱼肉里除了激素,还可能有避孕药……总之,食物的安全卫生问题是五花八门的。到了现在,有些婴儿都早熟了,有些五六岁的小女孩乳房已经开始发育,像十五六岁的少女一样。还有些六七岁、七八岁的小女孩已经开始来例假了。所以,现在有好多人都不敢吃肉了。

(13)、老天也不鼓励竞争,你看植物各安其位,各长各的,不会竞争。有人说不对,动物也会竞争的,它们的食物链就证明了这一点,兔子会被狼吃掉,可见在与狼的竞争中,兔子失败了。我不认为是这样的,那是老天安排狼吃兔子的,并没有什么残酷竞争可言。因为兔子如果不被狼吃掉一部分,兔子就会大量地繁殖,而且它没有紧张感,贪吃不动,最后到处是兔子不说,还一只比一只胖,最终的结果是整个兔子这个物种都会被淘汰掉。

(14)、到了最后,农民的辣椒、菜籽哪怕烂在地里,也没有人收。还有一个农民养了猪,约了个屠户第二天来收猪,为了让猪重一些,他当天晚上就喂猪吃水泥,结果,第二天那屠户没来,他的猪却已经死了。这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类似的现象不是偶然,已经非常普遍了。

(15)、一是阳,二是阴。阳授阴,阴受阳。阳授阴受交合而生的旋转就是德能,这就是自然。阴阳是有限的,不平衡的,而阳则给予阴阳,接受正负。产生正负的旋转仍是德能,仍是自然。

(16)、而我们科技的每一次的进步都以为自己看清楚了这个世界,掌握了这个世界,是绝对的真理,然受制于自身所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再迈一步的时候,又自嘲自己停留在某种固定的思维中几百甚至上千年?

(17)、我们人有七情六欲,不像物,静之,安之,一切顺之

(18)、“道”是个假设性的东西,因为到底什么叫做“道”,直至今天还没有人能够完全弄明白,完全讲清楚。所以,我们只能这么说,“道”是一个抽象的假设性的名词,它的范围非常广大,它可以包容所有具体的事物。就像X,它可以等于也可以等于还可以等于无穷大。“道”也是一样,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道”。可见,它的范围非常之广,可以包罗万象,把所有我们所能够说出来的最高价值都包含在里面。

(19)、人要有道德,才会得到老天的保佑。《易经》里面有一句话,叫做“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可惜大多数人都解释错了。我们都错误地把这句话理解为:这是老天保佑,我才会大吉大利。其实不是,老天不会保佑任何人的,否则它就不公正了。我们称老天为天公,就是说老天是公正的,我们之所以尊重老天,就是因为它很公正。

(20)、此外,陶渊明的诗,展子虔、荆浩的画,也都受到“道法自然”理念的影响。

2、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显而易见,南怀瑾先生对于“道法自然”的解释,所强调的是“道”的“自己当然如此”,是“他自己本身必然一定是如此”,没有原因,不可追问,本然如此。这指出了“道”的自因、自成、自本、自根的本性。

(2)、这句话出自《道德经》,“道法自然”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

(3)、“天法道”:宇宙运行的是以道的法则为法则。

(4)、“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勥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

(5)、“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

(6)、道教以仙道贵生为宗旨,贵生就要养生,养生就要知自然之理。就养生来说,《黄帝内经》有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养性延命录》所述:“养寿之法,但莫伤之而已。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调养身心,要法自然之道,顺应四时法则,不违常理,使自身阴阳和合,养寿延年。

(7)、人人各有其分,各尽其责,老子把它叫做道法自然。

(8)、可见,王弼把“法”视为是“不违”的顺应原则,人不违反地理、自然条件,便能平安安定;大地的运行变化,要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趋势,才能安全地承载事物;天的运行法则,要遵循大道的规律,才是“无为而无不为”,才能覆盖、统摄所有事物。而道不能违背自然本性,其性为无极、无形、无仪,顺其自然。

(9)、马王堆帛书乙本曰:“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萧(寂)呵漻(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逝),筮(逝)曰远,远曰反。”

(10)、古往今来,再伟大的人,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四个字就讲完了,叫做不了了之。老子很聪明,一写完《道德经》五千言,赶快归隐,不了了之,否则后面问题会很多,他会很麻烦。孔子也是不了了之,孟子同样不了了之……

(11)、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

(12)、不接受此时此刻,不活在当下,觉得现在的情况,与你想要的有差距,这就是不自然。我们无法超越自然,只能借助自然之力。当你想要的,与当前的有差距时,这意味着,你的意识频率与自然的频率,不是同频的,难以较好的共振,你也就难以真正的借助自然之力。

(13)、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14)、道法自然,语出老子《道德经》,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

(15)、《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16)、《道德经》中的“自然”一词,极少在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这一意义上使用,而是用其知其然而然,不加任何人为干预,任其自然的含义。而强调坚守顺其自然的法则,其实就是“无为”,而只有“无为”才是真正地让“道”的自化自成的本性得到全面发挥,才是“无不为”。有人说,《道德经》全书的中心思想,只是在阐述“无为”一词而已,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说,无论“自然”还是“无为”,都是“道”的本质规定性,都是在彰显着“道”幽远玄妙和深奥神秘的深刻涵义。

(17)、上述第一句,是结合上面所说的最好的君王,民众感觉不到他的;差点的君王,民众会接近他称赞他;再差一些的君王,民众会畏惧他;而更差的君王,民众会蔑视他,君王诚信不足,民众不会相信他,所以,最好的君王非常悠闲,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百姓会说他是通情达理,顺其自然。这“自然”是指顺其自然之意。

(18)、道是精神性的本体,它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自存在的最高原理,主张老子的道论是客观唯心主义。老子认为道生成天地万物。道生成万物之后,又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而蕴涵于天地万物自身之中。道是普遍存在的,无间不入,无所不包。

(19)、整部《易经》,旨在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很自然的阴阳变化。一切事物,不是阴消阳长,就是阳消阴长,如此而已。一个人头重脚轻,我们就知道他阴阳失调了。人一定要使脚底下的气比较足,能够支撑上面,身体才会健康。杯子倒满了水,它就没有用了,杯子只有保持空的,才可以装酱油,装醋,装蜜等等。可见,看不见的部分比看得见的部分更重要,功能更大。

(20)、郭店帛书楚简本甲本一组有一段话,是紧接着上述第四句之后说的,其中明确强调:“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知足,知以静,万物将自定。”这里的“自化”“自定”可以说是很深刻地阐述了“自然”一词在《道德经》中的主要含义。

3、道法自然的下一句或者前一句是啥

(1)、道法自然,语出老子《道德经》,指的是道的根本就是自然规律。对这个“自然”两字,我们的理解应该突破语言定义的枷锁,这里的“自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自然,而是指的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是人体内部和人体外部所有世界的总和。

(2)、枯庭园的沙,无水却似有水,奔流不止之水,笔直延伸的线,表示着江河、大海的平静水面。四周都是不同形式的枯山水,看似简单,单纯,实为意义深远。

(3)、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4)、枯庭园的沙,无水却似有水,奔流不止之水,笔直延伸的线,表示着江河、大海的平静水面。四周都是不同形式的枯山水,看似简单,单纯,实为意义深远。

(5)、汉代的河上公,亦称河上真人,他注释《道德经》的《河上公章句》是成书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注本。河上公对“道法自然”一段话的解释广为流传。

(6)、“地法天”:地球运行的法则是以这整个宇宙运行的规则为法则。

(7)、可惜,较早的关于《老子》的注释本,比如《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道家)》记录的《老子邻氏经传》《老子傅氏经说》和《老子徐氏经说》等,都已经失传了。

(8)、个人认为这句话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这个“法”字,我们自身的“道”究竟是要效法自然,还是要按着自然的脚步去走,就要看将“我命由我不由天”中的“天”字当成是自然,是否会感觉到矛盾。矛盾本身就是对立和统我们不妨这样想,道法自然就是要效法自然,就是按照自然的规律走,但最终的目的是让自己变得和“自然”一样自然而然,从而成为另一个独立于自然之外的“自然”,这整个过程不就是在与“天”斗?最终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我命由我”?

(9)、《道德经》三十七章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王弼对其中的“道常无为”的解释是“顺自然”。王弼深刻地指出了“无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以此观之,“无为”是“道”的运行方式,而“自然”是“道”的本原状态,“道法自然”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其内在涵义是统一的,既是“道”的自我本性,也是“万物”的基本属性。

(10)、因此,我们提出一个标准,面对知识爆炸,资讯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定要用是否合乎自然去检验。合乎自然的,大概不会错;不合乎自然的,就要小心了。自然是最好的检验标准——合乎自然的可以放心,就算当时没有成效,长期之后一定会有效;不合乎自然的,就算眼前很受益,也不会持久,很快就消亡了。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就是自然,江山依旧在,自然是永远不变的,只不过物是人非罢了。自然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易经》告诉我们的。慢慢地,全世界都会向这个标准靠拢。

(11)、我们人有七情六欲,不像物,静之,安之,一切顺之

(12)、可是现在的人类自作聪明,觉得这个地方没有某种植物,就一定要种。更离谱的是,人类还改变了植物的食用时间,比如冬天吃西瓜。这都只是表示人类有花样而已!有的东西之所以那里有,这里没有,就是因为那个地方需要,这个地方不需要。热带有热带的植物,寒带有寒带的植物,这是老天很巧妙的安排,现在的人类把它全搞乱掉了。

(13)、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看不到问题。也就是,你从来不认为那是个问题。你只是自然的观察着,一切自然的发生。复归自然,所有的问题,同时消失。在此时此刻就消失。上面列举的几个为什么,只要你做到真正的自然,时间火候一到,那些现象会自动消失。而要做到真正的自然,得从你完全不认为那些现象是个问题开始。

(1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5)、汉朝以来,我们太重视“道”,而忽略了“器”。西方人之所以这段时间兴盛起来,就是因为它专门从“器”求发展,用现代的话来讲,叫做科技。西方科技发展了四百年,把中国人整个的自信心都压垮了。但是,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只有回归“道”才能救人类,而“道”是包括“器”在内的。

(16)、这句话出自《道德经》,“道法自然”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

(17)、在一般词义上,“道”的本义为道路,并由道路之义引申为动词化的取道、经过等,进而再引申出方法、技艺、规律、原则等。

(18)、老子有他的道理。无论用圣智、仁义和巧利来治国,还是治心、治身,都是远远不够的。

(19)、老天给人类三种与动物不一样的特性,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的。

(20)、道家的思想在那个时候的影响是很深的,它的思想起源可以从黄帝时期说起,所以后来有老子就做出了一个总结性的评语,称为黄老思想。其实它已经不单纯是一种思想,这样说的话也是不全面的,在悠久的历史沉淀中,他已经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文化。

4、道法自然是谁提出来的

(1)、后来,人们发现了汉代注释家河上公的《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在其中,河上公对上述文字中的“道法自然”解释为“道性自然,無所法也”(《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卷二《象元》第二十五)。河上公的这一注释对汉以后的老子研究影响很大,后来许多《道德经》注释者都按照这一思路去对老子的“道法自然”这一命题进行释解。河上公的解释容后再分析。

(2)、你只要不与自然同频合拍,不论你干什么,你都很难感受到自然之力,你会长期不在点子上,你会总是觉得不对,你会一直有很多问题,你永远感受不到一切都是刚刚好。

(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第二十三章)

(4)、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5)、“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

(6)、显然,上述四句话中,除了第二句的“自然”用的是“自我发展、自我演变”之义外,其它三句,其含义皆是指“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是老子《道德经》中“自然”一词的主要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