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蔡元培的结局116句

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

1、陈寅恪的子女现状

(1)、他的大学数学成绩好得惊人,长年保持了康奈尔大学平均成绩的最高纪录。

(2)、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_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_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的身份!

(3)、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

(4)、胡适认为这些“纸上主义”是很危险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将“主义”当成了他们不负责任、自欺欺人的梦话。

(5)、1948年夏,胡思杜又离开了山大,来到了北平;八月底,胡适又安排儿子留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

(6)、胡适其人,乃中国近代煌煌钜子,若要谈论他,小编这寥寥千字,是说不完的。我们还是翻开《胡适思想录》绝版,走进大师中的大师吧!

(7)、众所周知,一代才子胡适之,他的夫人不是密斯王、苏菲玛丽之流,却是个裹小脚的旧时女子——江冬秀。

(8)、有些知识分子,看上去挺高,其实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

(9)、▲清华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

(10)、虽然胡适也说,分裂出来后的各政d,还是要尊崇蒋为最高领袖,但蒋不是傻瓜,在他的逻辑中,国民d本就是仓促间败退台湾的,d内和岛内情势复杂变数很多,一旦国民d和蒋自己革了自己的命,搞不好在台湾都没有容身之地。

(11)、早在新文化运动之初,胡适就下定决心“20年不谈政治”,要在思想文艺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的革新。我们心中伟大的“五四运动”,却被胡适视为“新文化运动不幸政治化”。

(12)、美籍华裔学者唐德刚:孙中山先生和胡适之先生都是开这个五百年中西文化新运的旗手。如果濂洛关闽后继有人,他们都是一代媳妇,万代祖宗。

(13)、胡适是倡导白话文的旗手,因此遭遇无数讥讽和谩骂,但胡适回击总是温文尔雅,从不进行人身攻击。羽戈说:“你看他,哪怕与政敌论战,都是和风细雨,平心静气,连一句刻薄话都罕见,更不必说粗口了。”

(14)、这与海峡这边政治批判运动中的某些奇文,也是可以比肩了。

(15)、陈寅恪因其学问广博,在史学界的地位如泰山北斗。

(16)、陈独秀看完这篇文章后深受震撼,力排众议将毛泽东的文章发表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

(17)、胡适的母亲对胡适的教育严而有宽,宽容不纵容。这种方法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让胡适有了是非意识,学会担当。有了过失就必须自己承担后果。

(18)、有碍人格尊严的事,母亲是绝不宽容的。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以身示范对胡适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让胡适懂得了自己什么事该做能做,什么事不该做也不能做。

(19)、死前未能见养子养女一眼,只留下一条满是血迹的裤子。

(20)、这套书尽量真实地从某一个角度描绘当年的历史,我们至今不能全面反思文革,令人尤为痛心。

2、蔡元培的结局

(1)、从冯友兰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读书,虽然可以使人有知识,但不一定能使人有胸怀;虽能使人知荣辱,但不一定使人有勇气,也不一定使人有骨气。

(2)、在美国待了10年后,1920年,赵元任决定回国。回国原因你肯定也想不到,他想回老家去退婚!

(3)、陈丹青说胡适:“完全是学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4)、1957年,蒋介石亲请胡适回台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离美赴台。

(5)、包括他和妻子,能相安无事,也是因为个性温柔,还有一层就是,江冬秀替他伺候妈妈很尽心,他有感激之情。胡适是君子。

(6)、不论历史真相如何,有一点没有争议:蒋当时肯定是看重并礼遇胡适的。

(7)、虽然徐志摩离开了,但是,她不愿意跟之前的女子那样,在家里相夫教子。更不愿意受到思想上的束缚,要是这样,她会感觉生不如死的。所以,陆小曼拒绝了胡适,也拒绝与胡适见面。有人说是因为胡适家里有悍妇,陆小曼惹不起。实际上不是!

(8)、当时的文人嘴里,张口闭口都是主义,什么无政府主义、民生主义、社会主义,即便是社会主义也是有好几种类别,什么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皇室中心的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等等,光是分清这些主义就弄得人头昏脑涨,所以对没上过几天书的工人和农民来说,这些主义完全就是“假大空”。

(9)、他这样说,是因为吴晗曾经是他的得意弟子,他不愿看着吴晗从此走上不归路。

(10)、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11)、不过,在北平围城时,共产d还是觉得胡适有可用价值,通过地下d向胡适秘密传话,希望他留在北平继续担任北大校长兼北平图书馆馆长。

(12)、一日三餐要自己照管,风雨冷暖要自己担心;做错了事,会有无数人扑过来恨不得吃掉你;接触越来越多人和事,越迷茫,失去了本心。

(13)、新文化运动后,因政见不同,鲁迅与胡适交恶。此后,鲁迅在报刊上多次挖苦、讽刺胡适。面对鲁迅痛骂,胡适从不应战。而对于鲁迅的文章,只要认为是好的,胡适就会大力推荐,比如鲁迅的《随感录》。

(14)、后来,李敖写了《播种者胡适》一文,充分肯定胡适对国家、民族的贡献。胡适读罢此文后,给李敖写了一封信:“说我在纽约‘以望七之年,亲自买菜做饭煮茶蛋吃’,其实我不会‘买菜做饭’。”

(15)、1926年,胡适和他的师父郭秉文等人在美国发起成立华美协进社。游历英国、法国、美国、日本诸国。

(16)、直到1958年,蒋介石出于种种目的,邀请胡适回去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这才结束了在美生涯,打算回到台湾叶落归根。

(17)、整个天下,哭声一片。梁实秋说:“但恨不见替人。”

(18)、蒋氏父子治下的国民d,与胡适本来就是两路人。

(19)、解放军进北平前,胡适乘坐飞机前往上海,搭威尔逊轮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自由美利坚”,胡适离开后,毛泽东叹息不已,无可奈何下令:“把他从统战名单中除名吧。”

(20)、《南渡北归》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及到的人物也几乎囊括了20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所有大师级人物。

3、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

(1)、胡适的一生基本都在演讲当中度过,他死亡的时候也依旧如此,62年中研会的一场酒会上,胡适刚刚在台上演讲完毕,没想到就成为了胡适一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在观众的瞩目下,胡适心脏病发作猝死,离开了这个世界。

(2)、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胡适当时的经济境况不佳。胡适晚年回台湾,并非心血来潮,早在1956年就有此打算。那年11月18日,他给赵元任写信说:“我老了,已到了退休年纪,我有一点小积蓄,在美国只够坐吃两三年,在台北或台中可以够我坐吃十年而有余。”

(3)、于是胡适当时虽然有早日离开美国的念头,依然不惜“行程三万五千里”,通过卖稿子、卖讲演,终于为他挣得几年学费。

(4)、1906年,鲁迅被母亲骗回老家完婚。新婚晚上,他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他从家中出走,去了日本。朱安独守空房41年,一生无子女。

(5)、合群,是要时时刻刻替别人着想,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做好真正的自己,如果彻底丢掉自我,前面就是万丈深渊。

(6)、据说,当时的他,月工资几乎是普通工薪阶层的一百多倍。他不仅有才有财有名有貌,还有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八卦”新闻。

(7)、但以蒋的个性,显然不可能喜欢这种民主政治下的美式幽默与调侃。至于要他做“三无”总统,在台湾当时的政治情势下,则更只会被解读为居心叵测的大不逆。

(8)、一是“君子好名,取之有道”。“不接受来历不明、言过其实的虚名。”

(9)、作家苏小和说,胡适可能是一名中国人走向现代性的起点。从已有的经验来看,如果你没有读懂胡适,很可能到现在为止,你依然是一名没有常识的中国人。

(10)、26日中午,江冬秀和胡适的长子胡祖望从美国赶回台北参加父亲的葬礼。江冬秀·胡适有两个儿子,胡祖望有一个弟弟叫胡思杜,生于1921年。他生性有趣,喜欢交朋友。因为学习不好,在美国两所大学读了八年,都没能毕业。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平金局势危急。蒋介石亲自打电话请北京大学校长兼北平图书馆馆长胡来南京。胡思杜不想和父母一起去南方旅行,所以他留在了大陆。

(11)、35岁时,陈寅恪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一起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2)、“那好吧,三儿。这里是妈给你留的金银细软,你留着,以后成家用。”

(13)、陈曾向北京方面提出两条要求:不宗奉马列主义,不参加学习政治;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这气势够强的,这骨头够硬的。

(14)、胡适在辩论中拒绝让步,认为只有民主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现代国家。“专制主义”——甚至是“开明的专制主义”——最终必将导致一个不受监督、不受制裁的强大政府。

(15)、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胡适彻底被蒋介石洗脑,从一个坚定的民主派逐渐转变为顽固的反动分子。

(16)、“素斐,梦中见你的面,一会儿就惊觉了。觉来终不忍睁开眼,明知梦境不会重到了。睁开眼来,双眼迸堕。一半想你,一半怪我。想你可怜,想我罪过。......素斐,不要叫我忘了,永久留作人们痛苦的记号。”

(17)、1958年,蒋介石邀请胡适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8)、知识分子得蒋公护佑,难则难矣,但多为生活之难,而非心灵之难,思想之难。

(19)、为了打这份在大学里微不足道的工,时年六十的胡适,每天必须从曼哈顿东81街的寓所与普林斯顿大学之间来回奔波。今年我在纽约时,本想去趟普林斯顿,因嫌远而放弃了。据《角色与命运》的作者杨金荣先生的实地体验,即使在如今,这一趟每天来回至少需三个小时以上,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20)、正是这样一个温暾的谦谦君子,才能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现,不世故。以这样一个平和的态度,在那样污浊的世界里特立独行60年。小编特精选了《胡适思想录》(全10册),带大家走进这位谦谦君子。

4、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知乎

(1)、这与几年前的情况恰恰相反——从1954年开始,经最高领袖授意,大陆发动了浩浩荡荡的“批判胡适运动”。中国科学院与中国作协共举办了21次批判讨论会,全国各地发表的批判文章,总字数超过300万。高压之下,绝大多数他昔日的友朋同事、门生故旧都不得不公开发表违心之论。

(2)、胡适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的实现。他反对暴力革命,坚持渐进的改革。他从“五四”时期提倡“德先生”(民主)到晚年在台湾领导《自由中国》。

(3)、江冬秀,小脚不识字,胡适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才貌双全的才子,胡适自然不满意江冬秀,况且还有一美国美女与他相爱。

(4)、谁也没想到,轮到胡适发言时,这位新任院长却毫不客气地说:“总统”刚才的说法不免有些错误,至少,总统对我的夸奖是错误的,中央研究院的主要任务还是学术……

(5)、大洋彼岸胡适在日记中尽量保持平淡反应,“儿子思杜留在北平,昨日忽然成了新闻人物。”

(6)、1962年2月24日,胡适突然心脏病猝发,这位伟大的谦谦君子与世长辞。整个天下,哭声一片。梁实秋说:“但恨不见替人。”但蒋介石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他在日记中写道:“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7)、除了这两个儿子,胡适还有一个女儿,名叫胡,生于1920年,但在6岁时就夭折了。

(8)、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领袖。

(9)、在这篇文章中有写作秘诀,再进一步探索会发现,在写母亲对胡适的影响时作者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事或情景来表达的,这就是细节。

(10)、当你问起二十多岁的毛泽东他最爱看的书籍报刊是什么,他一定会回答《新青年》,再问他最仰慕的人是谁,他同样会毫不迟疑回答——胡适、陈独秀。

(11)、1948年11月底,时为清华教授,秘密潜入解放区等待出任高官的吴晗,派人找到胡适,让胡适留下,不要跟着国民d乱跑找死。

(12)、毛泽东和d中央三番五次给胡适机会,争取胡适投入人民阵营怀抱,可胡适不仅拒绝,还与人民越走越远。

(13)、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

(14)、就这样,他加入了学生会,对别人的要求也都来者不拒,整天忙于应付各种杂乱的事务,结果期末的时候成了全班最后一名。

(15)、与海峡两岸的当政者都不对路,胡适的晚年就可想而知了。

(16)、作者的文笔也很好,很好看,可以学习历史,政治家可以更好地治国,我们老百姓最起码可以做个明白人。

(17)、不得不说,蒋介石真是一个擅长将“感情”变成“筹码”的人,他派傅斯年去延安,就是因为傅斯年和毛泽东在北大时曾是故交。

(18)、胡适学术上的伟大,不在于他的著作,而在于他的治学之方法——“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19)、史学家唐德刚说:“这位小脚、眼有翳、爱打麻将的女人,成了传统中国社会最后一位福人。”婚后,胡适写了一首诗自我宽解:

(20)、王庚百般无奈之下,与陆小曼结束了婚姻。陆小曼要嫁给徐志摩,其中受到了陆父的阻挠,但是,陆小曼认定了徐志摩。在胡适的帮助下,她嫁给了徐志摩,自此,她一直以徐家人自居。哪怕是徐志摩死后!

5、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什么意思

(1)、眼看一个泱泱大国即将窒息,两个年轻人宛如一道惊雷,撕破了这片混沌,他们便是36岁的陈独秀与24岁的胡适。

(2)、陈丹青说胡适:“完全是学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3)、客观来说,作为最高统治者,蒋介石对知识分子算是相当友好的。

(4)、有人说,这世上有三种人,上等人、中等人和下等人。

(5)、世人知道梁思成和林徽因,大多是因为林与徐志摩,与金岳霖的种种传说和绯闻。

(6)、次子胡思杜,太贪玩。最典型的是不听爸爸妈妈的话,胡适让他去台湾,坚决不去,一心要留在大陆,最后惨死在运动中。

(7)、“在决心背叛自己阶级的今日,我感受了在父亲问题上有划分敌我的必要。”

(8)、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9)、赵、胡两人关系密切。胡适多次不吝赞誉赵元任,说“每与人评论留美人物,辄推常州赵君元任为第其人深思好学,心细密而行笃实,和蔼可亲,以学以行,两无其俦”。简单说吧,就是认为赵元任天下无敌。也许是鉴于这层关系,北大一再力邀赵元任加盟。

(10)、钱钟书说胡适:“统言之,胡适之品格绝高于蔡元培等。”

(11)、长子:胡祖望。1919年出生,取名”祖望”有光宗耀祖的意思。年仅十岁就独自外出求学,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工学院学习机械知识,后进入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机械工程继续深造。毕业后陆续担任了美国斯都德贝克汽车厂的工程师以及中国航空公司的工程师。2005年在华盛顿去世,终年86岁。

(12)、为了对民国及1949年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我们选择一些具体的人和事,更能把历史的真实面目看得更加清楚。

(13)、胡适在《自由中国》的同仁殷海光曾有一段总结:“共产主义是权威主义的,胡适思想是非权威主义的;共产思想是理想主义的,胡适思想是试验主义的;共产思想是集体主义的,胡适思想是个人主义的;共产思想认为历史底发展是必然的,胡适认为历史发展中也有偶然的因素;共产d要求一切的绝对信仰他们底信条,胡适则一直提倡怀疑;共产思想唯‘主义’是尚,胡适认为我们应少谈主义,多谈问题。”

(14)、通才对通才,罗素演讲唾沫横飞,赵元任翻译游刃有余。这对搭档,完美!

(15)、胡思杜就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后,没过多久,解放战争进入后期。

(16)、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对新青年文学改革的看法,陈独秀提出了“文学革命”的旗帜,使他们成为文学革命的领袖。在崇尚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胡适是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大革命之父”。胡适发起的文学革命包括诗歌、戏剧和小说。

(17)、陆小曼觉得,胡适这种做法,将她跟普通的家庭妇女等同,这是对她的侮辱,她不愿意接受胡适的那个提议,也不愿意与胡适见面。因为她觉得,胡适在物化她。而陆小曼是一位有独立思想的女子!

(18)、突然就想起一句诗来: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9)、那就是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来华巡回演讲,急需一名现场翻译。

(20)、吴晗将这句话原封不动告诉胡适,胡适却不以为然,还警告吴晗:“不要相信他们那一套。”

(1)、两年前,当蒋庆祝七十大寿时,胡适也受邀写了一篇祝寿文章。在文章中,胡适主要讲了关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很有意思,值得转述一下。

(2)、这一年,胡适68岁。一切准备停当后,魏廉思在胡适12月17日的生日信中发来了这段话:

(3)、胡适和徐志摩的关系很好,他看到徐志摩的遗孀生活困顿,想要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一下陆小曼。知道陆小曼和翁瑞午在一起,也觉得不好。因为翁瑞午是有妇之夫,而陆小曼是徐志摩的遗孀,两个人在一起,对徐志摩的名声不大好。

(4)、胡适对待孩子一向开明又宽容,这回,他还是像过去对待儿子的学业那样,尊重儿子自己的意愿。

(5)、季羡林曾这样评价过胡适:“他总是带着笑容,对人亲切随和,对教授、职员、学生、哪怕是工友,都是这样,从未见他摆出教授架子。那时北大经常会召开教授会,学生与胡适共坐一桌,却没有任何局促之感,反而如沐春风。”

(6)、此前,胡适与鲁迅兄弟谈《西游记》时,说第八十一难应该这样改最合佛教精神:

(7)、而在生活上,江冬秀完完全全尽到了妻子的责任,全心全意侍候胡适,使胡适可以专心一意干他自己的事业而无后顾之忧。

(8)、就职典礼上,蒋介石提出明确要求:“应担负起复兴民族文化之艰巨任务”,要配合当局“早日完成反共抗俄使命”。

(9)、胡适南行之后,曾多次对人说,吴晗可惜,走错了路。

(10)、“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世间有一种最流行的迷信,叫做‘服从多数的迷信’。人都以为多数人的公论总是不错的。”所以胡适觉得应该“大胆的假设”,不大胆地假设、怀疑,就不会有进步和创新。

(11)、例如吴晗、冯友兰、陶孟和及后来大批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只是没过几年,梦想就被击得粉碎。

(12)、1962年2月24日下午,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馆正在举行新老院士欢迎酒会,参加酒会的,是学术界的最顶尖一群人物。

(13)、杨步伟:《杂记赵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14)、1912年正月,郭沫若屏住呼吸揭开盖头,发现新娘竟长着“一对露天的猩猩鼻孔”,他立马奋身奔出洞房,五天后离家出走。使得张琼华独守空房68年,一生无子女。

(15)、那时,胡适是国内最年轻的北大教授,身为青年的他,却做了全国青年的导师,在他的影响下,一代中国青年成长起来,在五四运动中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16)、吴晗随后以接收大员的身份,掌控了北大、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