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简介
1、美国巴顿将军简介
(1)、虽然他非常希望领导盟军入侵诺曼底,但巳顿却被公开指派了一支虚构的部队,据称这部队正准备在英格兰东南部进行一次入侵。随着德国司令部对法国加莱海峡的幽灵入侵分心,盟军能够在D日(19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的海滩上实际登陆。在第一支军队打破德军阵线之后,巳顿的第三支军队通过突破进入法国北部追捕纳粹部队。那年晚些时候,它在挫败德国在阿登大爆炸战役期间的反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室外,艾尔格塔附近,阿拉伯骆驼队的帐蓬前的阿拉伯人,背景是帐蓬内的暗处,所以和前一个镜头是接的,镜头逐渐后拉成全景,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光进入镜头,骆驼卧在地上,有些动,好象有所感觉,同时突然一声驴叫,骆驼动得更强了。我们知道,动物的听觉频率和人不一样,所以它们可能听到什么动静,而人并没有听到,你们看,光和声,也就是视觉和听觉因素都开始逐渐加强。注意,是逐渐,你可以画出一个很缓的上升节奏曲线。帐蓬前的阿拉伯人开始动作起来,间歇出现的小鼓点的声音。最后一个镜头是阿拉伯人慌张地在收帐蓬。切。
(3)、从小就受尽冷落、歧视的巴顿,第一次享受到英雄般的礼遇,他内心狂热的求胜信念终于爆发了。在以后的战斗中,以及二战时期他都以勇往直前著称,最终成为美军中优秀的将领之一。
(4)、首批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的是当时美国陆军中职位最高的4人:马歇尔、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阿诺德。马歇尔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39年晋升上将)。艾森豪威尔时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1943年晋升上将)。麦克阿瑟时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最高司令(1942年晋升上将)。阿诺德时任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1943年晋升上将)。
(5)、司机和后排的盖伊毫发无损,盖伊身边的巴顿撞到玻璃隔断的钢架上,又弹回座位,头部受伤而流血不止。显然,那个年代没有安全带这一说。当时巴顿整个人呈半昏迷状态,他迷迷糊糊地嘟囔着,说自己“脖子以下没有知觉”,紧接着,又说了一句,“我想,这是极好的死法。”
(6)、美军的进攻稍歇之际,德军阵营中则在对梅斯的地位进行重新评估。按照此前的预想,德军将不在此地做过多纠缠,而是径直退入德国境内,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似乎值得在这里好好守上一守。梅斯所在的G集团军群司令布拉斯科维茨上将据此向柏林发电,请求固守梅斯。这个建议直接送到了希特勒手里,而这个独裁者的反应是:死守梅斯,战斗到最后一人!
(7)、据詹姆斯所说,“祖母试图揭开真相,调查人员发现相关材料奇缺。当他们在圣路易斯国家档案馆翻阅巴顿的军事人员档案时,在1300多页文件中,只有15页是关于车祸的。非常奇怪的是,事故发生后不久,陆军的事故报告就不见了。”
(8)、最令人赞叹的是,那个定音鼓怎么能和镜头的剪接点,镜头内的明显动作那么地合拍?
(9)、二战时,某夜巴顿正研究地图,一边的煤气灯突然爆炸,烧伤他半边脸,他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道:“我唯一害怕的是双眼失明,再也看不到你那张美丽的面庞。”
(10)、这里需要提请读者注意的,在不研究本体的人心目中,如果谈到电影音乐,那就是主题歌。主题歌是电影声音出现后,大家还不知道该怎样有效地来运用音乐,于是就借用歌剧中的主题歌的形式,尤其是华格纳的连每个人物都有主导动机的做法,所以电影的主题歌是相当陈旧的表现手段。欧洲有些电影大师不太喜欢用主题歌这一形式。但是从生意经来说,主题歌是一般观众容易接受的、可以哼唱的电影音乐。但是在影片中感染观众的却不一定是主题歌,而是观众没有有意识注意到的音乐。
(11)、1943年7月,英美联军分别在西西里岛南部和东部登陆。但由于德军防御主力的顽强抵抗,蒙哥马利部队无力攻破敌军防线,最高指挥部就命令巴顿管辖下的第二军让公路给英军前进,然而在德军猛烈炮火下让路,第二军伤亡很大,指挥部又命令停止前进,而巴顿还是全速行进,赶在蒙哥马利部队前面,攻克了敌军防线,后来巴顿在记者招待会上兴奋不已。
(1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aincDoWjiMdsS7rjoQ9Ww提取码:5pxb书名:巴顿将军
(13)、1945年12月9日星期天,这天,是巴顿完成欧洲战区所有任务准备回国的前一天。也许是为了舒舒心中的闷气,又或许是想在离开欧洲前再听一下欧洲上空的枪声吧,他决定到司令部郊外打猎散散心心。于是,他与两名手下外加一只狗乘上一辆吉普直奔郊外去了。
(14)、虽然用意是“军方宣传片”,不过这部战争片要从归类来说却还是属于传记体,以二战为背景,传神地描绘出了美国历史上著名乔治·巴顿将军在二战期间的经历。影片有意把巴顿描绘成“一个与时代格格不入悲剧式的英雄”。
(15)、巴顿赢得了″血胆将军″的美誉,但由于他对蒙哥马利态度不友好,以及粗暴殴打士兵,引起各方不满。在艾森豪威尔严令下,巴顿无奈地向各方公开道歉。可他的检讨仍然得不到别人的谅解,他被解除了军职。
(16)、对进攻受挫感到吃惊的沃克军长又投入了生力军,他用第90师替下了第5师,但是这支部队一直打到24日都很难获得进展,沃克只得在那时暂时叫停了攻势。
(17)、就在这天上午,附近几处堡垒突然开始向德里安堡开炮,原来后者的守军担心难以为继,而在无线电中大呼“向我开炮”!面对这种不顾敌我的拼命打法,巴顿告诉沃克,“必须拿下德里安堡,哪怕是要动用这个军的最后一个人也在所不惜。”
(18)、他因为心情激动不平,把布彻中校苦心积存起来的哈瓦那雪茄烟都抽光了。当布彻为他送行时,他对布彻说:“布彻,谢谢你的雪茄烟。不用发愁,我一回到华盛顿,就给你送一些来。”
(19)、这是一个相当精彩的节奏段落,我感到这是导演精心设计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该片的编剧是初出茅庐的科波拉(《教父》、《现代启示录》的导演),从剧本段落的安排来看,编剧已经为导演提供了构成节奏的基础。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前面的几个段落。巴顿司令部在开会,空军司令来访。这是一个室内的静态的段落,德国飞机袭击司令部,是强烈的动作段落,以巴顿用手枪打飞机结束。巴顿和副官在坟场,大远景,没有特写,整个段落是灰蓝的极泠的色调,静,只听见远处传来那军号声,并以巴顿离开坟场的特大远影结束。德国司令部,地下室,参谋长要求隆美尔做出对付巴顿的决定。然后是阿尔格塔战斗,接着是完全静下来的巴顿为他的副官送葬的静场。你们看,是不是静-动-静-动-静,节奏曲线的基础已经形成。舞台剧可能吗?我们需要这样的编剧。
(20)、巴顿部队继续攻克墨西拿,但由于德炮火猛烈反击,也由于巴顿一意孤行的作战方案,部队推进迟缓,伤亡惨重。巴顿不得不亲自往前方侦查。在视察随军医院时,他动手打了一个懦弱的士兵,引起震惊,但士兵们还是服从命令,以惨重代价攻占了最后一个德军据点墨西拿。
2、巴顿将军生平简介
(1)、(注:2019年5月5日,巴顿的孙子詹姆斯·巴顿·托顿在捷克参加庆祝二战胜利七十四周年活动)
(2)、看来这位伟大的祖母搜集情报的本事不小,只可惜比阿特丽斯早于1953年9月30日死于一次坠马事故,享年六十七岁。
(3)、官方结论是——巴顿死于肺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4)、奥马尔.布莱德雷,二战期间担任欧洲美军主力第12集团军群司令,晋升五星上将时任美军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5)、于是巴顿发布将令,以第95师一部佯攻要塞堡垒,另以第90师和第5师分别在工事群的北面和南面渡过摩泽尔河,然后在梅斯城东面会师从而将其截断为孤城。新命令特别指出:“重点是夺取或摧毁梅斯,而不是攻取梅斯西面的堡垒体系。”美国人终于吃一堑长一智,不再纠缠于炮台和碉堡的得失,而是要通过侧翼大包抄来夺取城市本身。致于那些致命的堡垒,在梅斯陷落后也就失去了依托,就留待下一步再收拾吧。
(6)、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前陆军总参谋长,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战后任驻日盟军总司令
(7)、1943年7月,巴顿又被派往第7集团军担任司令。他决定从西西岛南部登陆进攻巴勒莫,让英军的蒙哥马利将军攻取赛罗可斯,以牵制该地的敌军。
(8)、1943年3月,巴顿(乔治·C·斯科特GeorgeC.Scott饰)率美军在法属摩洛哥登陆后临危受命,担任美军在北非的第二军团长,性格强势、钟情古典文化又熟稔战史相信灵魂转世的巴顿很快用铁血律令扭转了北非部队的散漫风格,连番激战后与蒙哥马利统率的英军合力将“沙漠之狐”隆美尔赶出了北非。
(9)、凡论及诺曼底登陆之后的西欧战事,通常呈现出一派盟军势如破竹高歌猛进的画面。而美军由巴顿将军指挥的第3集团军更是所向披靡、战功卓著。这些当然大体也都是事实,不过不太为人所知的是,就在1944年的9月至11月间,巴顿的部队曾在法德边境一个名叫梅斯的地方,遇到过大麻烦。
(10)、巴顿曾说,只要给他汽油和雪茄他就可以攻下整个欧洲。他做到了,巴顿咬着雪茄解放了欧洲。当年在奥玛哈海滩的那场二战中最惨烈的登陆战时,士兵们瞪着惊恐的双眼找不到生存的希望。乔治·巴顿站在死人堆里,一边抽着雪茄一边对聚在身边的惊恐万状的士兵们说:“在战场上只有两种士兵,死了的和即将死的。”
(11)、1885年11月11日,乔治·巴顿诞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一个富裕的军人世家。巴顿家有个大牧场,深受父母双亲和姑母宠爱的巴顿在牧场度过了他欢乐的童年。他很小的时候就与其他男孩一样,喜欢拿着玩具武器冲杀,爬上树去“侦察敌情”。他在牧场里练就了精湛的骑术,培养出了粗鲁、豪放的性格。姑母安妮常给小巴顿阅读一些描写惊险军事战斗故事的作品,如《十字军故事》、《三个火枪手》等,不仅拓展了巴顿丰富的想象力,而且使巴顿养成了骑士气概和喜欢冒险的精神。他从小就渴望以后能成为一名冲锋陷阵的军人。
(12)、在校期间巴顿继承了百万美元的财产,但他并没有像其他的人那样遇到这种情况就立即退学。1909年巴顿从西点军校毕业,被任命为骑兵少尉。一年后他与马萨诸塞州一位富商的女儿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以后他们有了一子二女。
(13)、“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14)、到巴顿的部队逼近梅斯时,城西高地上一共分布着17处这样的防御支撑点。至于守军,则是由数支从前线败退下来的残兵和若干缺乏经验的补充单位构成的,梅斯城本身交由第462步兵师把守,而一些强悍的武装d卫队部队也投入到了城外的工事里,比如经历过好几场硬仗的第17SS“格茨·冯·伯利欣根”装甲掷弹兵师。
(15)、他不无醋意地说道:“哼,那个舞台上已经有一位明星了,在一场演出中只能有一位明星。”
(16)、从1945年12月21日巴顿去世,再到1953年9月30日她自己去世,整整八年时间,这位执拗的妻子从未停下对丈夫真正死因的调查。巴顿之死和他最后的时光
(17)、巴顿对自己非常严格,但吸雪茄烟的瘾却很重,他受不了烟草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的喉管发炎。他每天通常只吸三四支雪茄。他吸烟最多的时候就是在接受“火炬”计划的时候,当时他自己的雪茄吸没了,就一支接一支在吸着布彻的大哈瓦那雪茄烟,瘦削紧张的面孔四周白烟缭绕。
(18)、那段时间巴顿与华府密电往来不断,请求上峰将自己调往太平洋战场,建议很快被驳回,令他非常沮丧,于是又跟下属第三军指挥官詹姆斯·范弗利特少将发牢骚。
(19)、整个段落(包括战斗场面)的节奏型是阶梯式的
(20)、这简直一语成谶。十天后,巴顿于12月21日晚17点55分平静地去世,享年六十岁。
3、巴顿将军简历
(1)、疑问之一:事故混乱不堪,档案前后不符并有缺失。前来处理车祸事故的宪兵极其不专业,竟然草草录下大卡车司机汤普森的证词就让汤普森走了,而且此后不久,汤普森包括他的证词就人间蒸发了;只剩下给巴顿开车才4个月的司机伍德林的证词,却又被人们怀疑以伍德林的学历文化水平,根本没有可能得出这样一份遣词造句的证词,伍德林的证词是日后伪造的!
(2)、12月的一天,巴顿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他被华府召回履职。
(3)、1943年3月5日,巴顿临危受命,接任被隆美尔击败的美第二军军长,他从到达第二军的那天起,便全力以赴地整肃军纪。迅速改变了全军涣散的软弱状态。3月17日,面目一新的美第二军向德军发起进攻,一路猛攻猛打,进展迅速,很快与英军在突尼斯北部完成了对德军的合围。
(4)、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
(5)、1944年任第三集团军司令,作为第二梯队参加诺曼底登陆,指挥装甲兵团横扫欧洲,直至奥地利,9个月间,歼敌140万,解放大小城镇3万座,且相对伤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擢升四星上将,任巴伐利亚洲军事长官,15集团军司令。战争后期,巴顿因殴打士兵遭到媒体抨击(即“打耳光事件”),引起盟军总部的反感。战争结束不久,他又在正式场合出言不慎,被媒体加以利用,使他在军中的地位更受到影响。
(6)、注:尽管爱森斯坦和巴赞的理论是针锋相对的,可是他们二人在讨论到影片结构时,都只谈到段落为止。这是正确的。因为首先,电影的相对时空结构非常自由,没有一定之规。其次,光波声波的连续性使得影片的结构可以相对松散。所以我们对一部影片的分析总是侧重于段落分析,而不是什么小说式的、散文式的、诗的、或舞台剧式的结构分析。《巴顿》这部影片作为影片分析课中的一个范例,我们更侧重于对电影元素的读解。
(7)、巴顿应召出任第二装甲师旅长,1941年4月巴顿任第一装甲军第二装甲师师长,并晋升为少将。1942年初,巴顿升任第一装甲军军长,率部赴沙漠训练中心,模拟北非战场特点,组织训练为参战作好一切准备。1942年11月,巴顿率部在北非登陆成功。
(8)、主演:乔治·C·斯科特/卡尔·莫尔登/詹姆斯·爱德华兹
(9)、从现今保存的巴顿信件来看,他对这位妻子是一往情深的。
(10)、疑问之二:巴顿车祸后伤情一度好转,于是各方人士包括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竟然在车祸后第十天就急着让他回国治疗,而巴顿又是在决定回美前一天,伤情突然恶化,最后死亡。当时各方为何就急着让巴顿远渡重洋回国呢?
(11)、德军司令部的最后一个镜头是隆美尔的中景,他身穿深色军服,光区是右上角到左下角的一道很弱的光,隆美尔的第一句话强,第二句弱下来,切。
(12)、突尼斯战役不久,巴顿晋获中将军衔,升任美第7集团军司令。1943年7月9日,盟军发起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巴顿率美第7集团军攻取巴勒莫,随后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了墨西拿城。盟军占领了西西里岛,德军退到意大利本土。
(13)、一战结束后,法国人收复了梅斯失地,法国在1940年向纳粹德国投降,于是此地又重新被德军占据。之后几年,鉴于“西线无战事”的德国人将梅斯防御工事中的部分装备和材料拆除,移去建设大西洋防线,而到了西线战局吃紧之后,才又对其紧急补强。总体上看,德军在梅斯城外的筑垒防御体系是由多个火力支撑点构成的,这些支撑点包括藏身于装甲炮塔内的火炮、混凝土构筑的兵营和仓库、连接炮塔和兵营的交通壕与地道,以及地雷场与铁丝网。
(14)、1945年12月9日上午9点整,二人乘坐一辆1939年75型号的凯迪拉克出行,中士乔·斯普鲁斯驾驶的吉普车紧随其后,车上装着枪支和一条猎犬。
(15)、是啊,就是这样一位刚烈的女子,怎么能允许自己的丈夫死得不明不白?
(16)、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
(17)、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战结束。巴顿被任命为巴伐利亚州军事长官。
(18)、这一段的配音译制本该是很容易的事,那是现成的东西。可是我们的译制喜欢在他人的创作上搞什么“再创作”,译制片的录音师把音乐,尤其是定音鼓敲击的轻重给破坏了(轻重是节奏因素,我的老弟!)因为我们的综合艺术论在电影中最强调的是“对话要听清楚”“人脸要看清楚”(大功告成!)。因为我们的剧本中的情节象舞台剧那样,只靠对话,不,在他们心目中不是对话,是台词。这一段只有巴顿的两句话,在原片中巴顿是用气声说话的,尤其是第二句,这样就和那主题音乐混成一体,在一条统一的节奏曲线上进行。译制片的全体创作人员显然没有读到这条节奏曲线,于是开始进行“再破坏”,给巴顿配音的那位配音演员是用打嗓子眼里蹩出来的字眼来念这两句话的。这样,整个段落的节奏就被他破坏了。真伟大啊。他们会说,我们为什么要照老外的呢?隆美尔的那两句配得还不错,也做到了第一句强,第二句弱。我发现,中国电影演员不会用气声说话。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还练吊噪子呢。为什么?综合艺术论说电影有戏剧性,电影象戏剧,所以我们银幕上的表演,最好的也象舞台剧。有一次我在班上说,我们的电影表演象舞台表演,一位留学生不同意,他说你到欧洲和美洲去看看,我们的舞台表演比你们的电影表演还要生活化。后来我到美国访问时,专门为此去看了一次他们的舞台剧。果真如此。
(19)、首先,潘兴将军通令全军嘉奖巴顿,然后,又召集新闻记者,将巴顿的英勇事迹讲述给他们。这样,巴顿的事迹上了美国各大报纸,成了美利坚民族的英雄,“巴顿神话”第一次在全国传开了。
(20)、这幢宅子的主人是什么人呢?就是希特勒自传《俺的奋斗》那个出版商麦克斯·阿曼。
4、巴顿将军轶事
(1)、与此同时,第2团也继续着他们的猛攻,他们召唤来了自己的炮兵,深信这些大炮能够敲掉德军的掩体和工事。可是当这个团在9日发起冲锋时,三个营的步兵全部都被藏在高地斜坡上的德军火力点所痛击。夜色降临时,团长鲁菲上校报告自己手下已经有14名军官和332名士兵阵亡,他断言用步兵去攻占这些“古老的碉堡”是根本不可能的,并强烈要求派飞机来解决问题。
(2)、6月,巴顿被华府紧急召回,在波士顿宣传战争债券!
(3)、梅斯城区的战斗,到11月22日午后正式结束。接下来,一如巴顿所预料的那样,城西的那些仍然在坚持的堡垒成了无本之木,由于补给断绝,这些工事最迟到12月9日全部宣布投降。之后,美军工兵对曾困扰他们许久的德里安堡实施了爆破试验,结果发现连2000磅的炸弹都难奈它何。
(4)、不久,巴顿被任命为第三集团军司令。1944年6月6日,诺曼底战役打响。巴顿在阿登战役中,解除了巴斯托尼一地之围。正当他眼看就要取得个人和军事上的完全胜利之时,他的行动却受到了艾森豪威尔的约束。原来,艾森豪威尔出于政治上的压力,已决定优先照顾蒙哥马利的北方战线,并让俄国人进军占领布拉格,虽然巴顿已经深入到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了。
(5)、年逾50的巴顿,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了极严格的训练计划。经过雷厉风行的整顿,巴顿部下的官兵们,一扫悲观畏战的情绪,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骁勇善战的部队。
(6)、1903年,巴顿进入他祖父和父亲曾在那里学习过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一年后又被保送入著名的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
(7)、巴顿生于1885年11月11日。1909年6月毕业于西点军校。1917年11月9日巴顿负责组建美军第一个坦克营的命令。为此,他先后赴英,法等国的坦克学校见习。而后回国建立一个训练中心,招收学员,实施严格紧张的训练,后来,马歇尔将军说“他是美军真正的第一个坦克兵”。
(8)、1943年7月,英美联军分别在西西里岛南部和东部登陆。但由于德军防御主力的顽强抵抗,蒙哥马利部队无力攻破敌军防线,最高指挥部就命令巴顿管辖下的第二军让公路给英军前进,然而在德军猛烈炮火下让路,第二军伤亡很大,指挥部又命令停止前进,而巴顿还是全速行进,赶在蒙哥马利部队前面,攻克了敌军防线,后来巴顿在记者招待会上兴奋不已。
(9)、这样一来,守城德军已无退路而走,美军从19日清晨开始攻打梅斯城本身。由于大部分居民都未迁走,美军无法使用飞机和大炮,只能依靠步兵们的强攻。到这天中午,第377团率先突入城区,此后的巷战持续了两天,德军的抵抗基本被肃清。德国人最后据守的是穆德拉兵营,美国人调来了坦克,把那里炸为平地。战斗将尽时,美军在一处由烟草工厂改成的战地医院里发现了基特尔中将,他负了伤,拒绝向部属发出投降命令。他对美国人说,“这座城是被你们攻下的,而不是被我放弃的。”
(10)、而这个时候巴顿还只是个中将(1945年4月晋升上将),集团军司令,跟这帮战区司令以上的大人物之间还有集团军群司令这一级凭什么越级晋升五星?
(11)、《巴顿将军》是美国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1970年以真人真事为依据的军事传记片,根据迪斯拉斯·法拉戈所著的《巴顿:磨难与胜利》和奥马尔·N·布莱德雷所著的《一个士兵的故事》两书内容所创作。
(12)、巴顿在二战的时候留下很多影像资料,几乎可以看到他每时每刻都拿着雪茄。例如这张,他爬上舰艇的时候嘴上还咬着雪茄。
(13)、近年来,巴顿的孙女海伦·巴顿亦跳出来指证——“祖母曾说,最令人发指的阴谋论来自一位神秘的上校,他在二战时期曾是双重间谍,在诺曼底经营电台。上校亲口证实,130野战医院的护士或医疗护理受到上层指示——一旦我祖母离开病房,就打开爷爷房间的窗户,这样他就会感染肺炎。”
(14)、巴顿走下讲台后镜头淡出,接着就从远处传来军号声:533533533然后变成3343很象古罗马时代的军队所使用的那种和喇嘛用的法号相似的号角,于是片头字幕开始。画面上出现北非的古战场的远景和鹫。几声军号以后,出现由管风琴演奏的影片的主题1-123-1-5-655-2-3-123-5-1-765--,在这主题中还时时插入小鼓点。最后一支短笛和圆号引入了美国的军乐。在片头字幕结束时,那军号声又出现在远处的山谷里。
(15)、这样,战至10月9日上午,德里安堡的争夺仍然陷于胶着,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已令美国人吃足苦头,付出了21名军官和485名士兵伤亡的代价。午饭时,沃克召集他的军官们开会,最后的结论是:强攻此地代价太大。12日夜里,攻打德里安堡的美军部队全部撤退——这是第3集团军进入欧陆战场以来的第一次失利。
(16)、链接:https://pan.baidu.com/s/1_aLInggaQ_yvmzqTdmtP8A提取码:62jh书名:狗娘养的战争--巴顿将军自传
(17)、(图说影院)八月片单65部经典老电影邀您来欣赏!
(18)、作曲家杰瑞·戈德史密斯(J.GOLDSMITH)是好莱坞的多产作曲家,熟悉好莱坞影片的观众都比较熟悉他,他的路子,即风格手法比较宽,可以适应不同风格的导演。在这部影片里,他主要用了三种乐器,一是军号,二是管风琴,三是小鼓和短笛。这四件乐器和巴顿有着密切关系。片中那个奉命研究巴顿的德国尉官给巴顿的评语是浪漫主义气息的军人,因为他仿佛总是生活在古战场。我们至少有四次看见他不是在凭吊古战场,在餐桌上谈古战场,就是在和下僚介绍古战场。这正是作曲家用古代军号的根据。微弱的军号给人以遥远的历史感。庄严的主题用管风琴来演奏,因为巴顿是天主教徒。而管风琴最早是天主教教堂里使用的。
(19)、为了不使当面的德军察觉自己的动向,第95师师长特瓦德尔少将把师里的厨师、驾驶员和文员等全部留在原阵地上,自己则悄悄率领主力绕道而行。不久后,他的第33377团便依次渡过了摩泽尔河,到18日夜里与第90师会合,从而完成了对梅斯城的锁闭。
(20)、12月11日,他的妻子比阿特丽斯带着一名神经科名医从美国飞来,到了医院拿到病历,上面写着——“康复预后越来越严重”。巴顿也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见到妻子,他第一句话说道:“恐怕,Bea,这大概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
5、巴顿将军是什么人
(1)、在波士顿风光数天后,他又飞往好莱坞,当着上千名明星的面发表演讲,最后售出百万美元债券!
(2)、人物与情节基本上忠实于历史。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毁誉参半的经历,包括殴打士兵、发表不慎重的政治言论等都得到了如实的反映。它把巴顿将军塑造成一个既高大雄伟、又具体实在的艺术形象,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点”;不仅功勋垂世,而且“劣迹”昭彰。
(3)、1944年12月,巴顿率第3集团军在阿登地区击退德军的大反扑,解救了被围的盟军部队。1945年3月,巴顿再次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了莱茵河。1945年5月初,巴顿的第3集团军一直推进到奥地利边境方才住脚。在9个月的推进过程中,巴顿部队歼敌140余万,取得了惊人的战果。4月16日,巴顿被晋升为四星上将。
(4)、在学校他认真攻读军事、战略和战术等方面的书籍,并一丝不苟地苦练队列操练的要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而且他还擅长田径和击剑,凡是能够提高军事技术并使身体健美的体育活动,巴顿都乐意参加。这时他已暗暗立下宏愿,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
(5)、该影片一部史诗式传记片,讲述了巴顿将军一生的经历,影片中大自然的优美景致和战争的氛围交织成一幅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6)、他的父亲是一名中产律师,母亲则是一个英国没落贵族后代。
(7)、收藏!25部中外经典怀旧电视连续剧,等你来欣赏!
(8)、日本袭击珍珠港后不久1941年12月,巳顿被指派第一和第二装甲师,并在加利福尼亚沙漠组织了一个训练中心。1942年底,巳顿在美国部队的领导下前往北非,在摩洛哥大西洋沿岸最初着陆之前,他向部队表达了他现在具有传奇色彩的战斗哲学:“我们要攻击和攻击,直到我们筋疲力尽,然后我们再次攻击。”巳顿对战斗的渴望会赚取他在他的部队中拥有丰富多彩的绰号“老血与胆量”,他用铁拳统治了他。凭借这种强大的侵略和无情的纪律,这位将军在1943年3月的一系列失败之后成功地让美国军队重新回到了攻势之中,赢得了战争对抗纳粹领导的部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9)、不知道该片传达的是不是一种悲观,但巴顿将军的浪漫主义、他的一点点大嘴巴甚至是对于世界和政治的冷嘲热讽,都和他的复古主义情怀一样,从来都不属于20世纪。一个属于16世纪的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却能够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世界大战中享受荣誉和成就,这本身就是上帝赐予的。
(10)、战争末期,巴顿因作战有功,胸前挂满勋章。德国投降后,在美、苏军队庆祝胜利的宴会上,巴顿竟然冷漠、仇视俄国人,并宣称希望和俄国人打仗,因为他认为美国人绝不能向俄国人示弱!
(11)、巴顿将军在1945年12月9日因车祸受伤,同年12月21日,巴顿将军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被葬在卢森堡哈姆的一座美军公墓中,爱犬威利被送回美国,和巴顿将军的妻子、女儿共度余生
(12)、在西点军校接受教育,乔治·S·巴顿(George S. Patton,1885-1945)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领导骑兵部队反对墨西哥军队,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分配给美国陆军坦克军的第一任军官。数十年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高峰期,当时他领导美国第7集团军侵入西西里岛,并于1944年夏天在第3集团军的头部横扫法国北部。同年底,巳顿的部队在击败德国在突出战役中的反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之后他带领他们横跨莱茵河和德国,夺取了10,000英里的领土并将该国从纳粹政权中解放出来。巳顿于1945年12月在德国因车祸而受伤。
(13)、第7装甲师派出一批坦克试图从城西高地的南面攻击前进,结果被猛烈的炮火打得同样寸步难行。打向美国坦克的火力来自一处名叫德里安的堡垒,这里正是梅斯城外防御体系的核心,是十余处支撑点中配置最强的所在。不服输的第7装甲师又采取了几次进攻,但全都被d卫队发起的猛烈的反击打退,当然,德里安堡的大炮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14)、1885年11月11日,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出生于美国加州。
(15)、巴顿在美国历史上是非常具有个性的一个将军,美国人把他叫做血胆将军,他是一个缺点优点都突出的人。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你有的时候根本分不清什么是他的缺点,什么是他的优点。比如他热爱战争,熟读兵书,热爱军事历史,对新技术新兵器在战争中的运用,简直是了如指掌。但是,他生活非常考究,他走到哪里,都要叼着一根雪茄,就连他的司令部就是一个上流社会的沙龙,简直跟军人是不一样的。
(16)、一九四三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为了扭转战场形势,重振美军力量,美国当局派乔治.巴顿将军前往第二军任司令官,有才华的布雷德利少将为他的助手。
(17)、来说说巴顿将军和狗的故事,巴顿将军是一位典型的BullDog爱好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他买了第一只斗牛犬,这只狗叫坦克,但很遗憾,并没有找到这只狗的照片
(18)、但老师却非常喜欢这个有韧性的孩子。每当巴顿能够清楚地读出一个单词或正确地写出一句话,老师都要在课堂上表扬他、鼓励他。老师的支持使巴顿更加勤奋地学习。
(19)、巴顿赢得了″血胆将军″的美誉,但由于他对蒙哥马利态度不友好,以及粗暴殴打士兵,引起各方不满。在艾森豪威尔严令下,巴顿无奈地向各方公开道歉。可他的检讨仍然得不到别人的谅解,他被解除了军职。
(20)、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
(1)、巴顿将军脾气率直,性格浪漫,以敢说敢做闻名。在欧洲战场上巴顿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糗事”就是在战场上纵容部队“偷油”。
(2)、本来这只是一次小小的遭遇战,并无特别之处。但是,事后查明,巴顿击毙的匪首竟是赫赫有名的大土匪卡德纳斯。于是,潘兴将军决定要重奖巴顿。因为,他觉得巴顿是一员虎将,他要将巴顿内心那无比强烈的求胜欲望彻底激发出来。
(3)、下一场进攻在10月3日到来,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支援下,2个步兵连一度冲过了德里安堡的外围战壕,可是正当携带着炸弹和火焰喷射器的工兵准备对堡垒内部实施爆破时,却被德军狙击手挨个打倒。接下来便是一场拉锯式混战,一直打到5日拂晓都未分胜负。
(4)、9月下旬,全线盟军都饱受后勤乏力之苦,第3集团军被“限制行动”,最多只能实施“最低限度的试探性进攻”。对此,巴顿将“试探性进攻”定义为攻下德里安堡,确实,这个堡垒的火力笼罩着大部分战场,是德军工事群的重中之重。
(5)、然而,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辆军用大卡车突然向他们冲来,撞上巴顿乘坐的吉普车,巴顿脑袋被撞开了一个大口子,血流如注,巴顿立时昏死过去......经过军医们的努力抢救,但还是没有挽回巴顿的性命,10天后,巴顿离世。
(6)、就在他即将动身的前两天,12月8日夜里,盖伊向巴顿建议,第二天他们应该在总部西南约一百英里的一个众所周知的盛产野鸡的地区狩猎。巴顿热情地接受了。他想不出比和一位值得信赖的老朋友打猎更好的方式来度过他在欧洲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了。
(7)、这场车祸确实疑点重重,同车的霍普·盖伊将军、还有司机霍勒斯·伍德林几乎连个擦伤都没有,拍拍身上的灰尘,自行走路回家去了,为何单单后排的巴顿重伤不治?
(8)、收藏!130部古今中外好看的电影都在这里!
(9)、年逾50的巴顿,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了极严格的训练计划。经过雷厉风行的整顿,巴顿部下的官兵们,一扫悲观畏战的情绪,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骁勇善战的部队。
(10)、再有,巴顿将军的孙子詹姆斯·巴顿·托顿对于爷爷的死,到底是怎么说的?
(11)、巴顿的后半生,脾气暴躁,人所共知,无论是下属还是他的上司,都惧他三分。但是,对于潘兴,巴顿是毕恭毕敬,从来没有冒犯过他。
(12)、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巴顿将军的另一只狗:威利,它是巴顿将军在二战指挥作战期间所购买,威利这个名字是“征服者威廉”的缩写
(13)、巴顿每天军容严整,不管战争多么艰苦,他都展现出军人风纪,一丝不苟。钢盔、高筒马靴、作战服,屁股后面的左轮手枪,还有一支不离嘴的哈瓦那雪茄,这些简直成了巴顿的外部典型特征,像是一个典型的西部牛仔,又是一名典型的军人。
(14)、在巴顿将军死后,威利就一直这样,守在巴顿将军的遗物身边,直到回到美国......
(15)、美军在9月7日对梅斯以西的德军阵地发起了第一次进攻,沃克投入了第5步兵师和第7装甲师的部分兵力,而把第90步兵师做预备队。
(16)、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著名军事家,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
(17)、疑问之三:巴顿会是被谋杀的吗?巴顿与当时的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不和是公开的秘密,有人认为当时艾森豪威尔就有意参选新一届美国总统,而巴顿对艾森豪威尔在欧洲的许多政策不以为然、颇多指责。艾森豪威尔因为担心巴顿回国后又大放厥词,影响他选情,故想办法除去了巴顿。当然,这只是人们的猜测而已。
(18)、巴顿本想显摆一下,但妻子不解其意,顿时花容失色,怒不可遏,拎着这把骑士佩剑满军营追打丈夫——“好哇!你居然叫老娘自己拆箱?!”
(19)、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先后指挥美国陆军第7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而闻名。
(20)、第5师的第2步兵团沿着指向梅斯的公路向前推进,他们很快就在地雷场、铁丝网和火力点的阻击下寸步难行,而这些还只是德军防御支撑点的外围设施而已。
(1)、1943年7月,巴顿又被派往第7集团军担任司令。他决定从西西岛南部登陆进攻巴勒莫,让英军的蒙哥马利将军攻取赛罗可斯,以牵制该地的敌军。但计划遭到蒙哥马利的反对。于是美英联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出于双方面子的维护,其中包括蒙哥马利的情绪,就采纳了英方的作战计划,巴顿气愤异常,他不愿作英军部队的配角,但作为军人,他不得不服从命令。
(2)、妻子比阿特丽斯在日记里写道:“我一路上根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吐出每一个字母都是艰难的。”
(3)、推荐理由:电影的取景方面很有巧思,在北非的沙漠里,在遍地砂砾、怪石嶙峋的古战场上,在阿登地区银装素裹的雪原上,战争的气氛、炮火、士兵和车辆的运动与大自然的优美景观,交织成一幅幅秀丽动人的画面,常常使观众陶醉在这种奇异的美色之中而忘却了战争的残酷。70毫米的宽胶片和150度的广角则更加强了彩色摄影的壮美感和深度感。
(4)、美军这边则在酝酿着打法变化。在德里安堡磕掉了牙齿之后,巴顿才正视到,从正面强攻梅斯要塞绝非上上之选,现在办法唯有从其两侧包围才有可能解决问题。绕行侧翼,意味着部队要走很长的冤枉路,而且得承受“攻不下德军工事”的指责,不过所谓“绕”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的绕行能够减少伤亡,更能够达成战役目的,很快就会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妙招。
(5)、我在这里特别从乐器来谈影片的音乐,那是因为作曲家对这部影片的音乐处理有一些不寻常。
(6)、巴顿部队继续攻克墨西拿,但由于德炮火猛烈反击,也由于巴顿一意孤行的作战方案,部队推进迟缓,伤亡惨重。巴顿不得不亲自往前方侦查。在视察随军医院时,他动手打了一个懦弱的士兵,引起震惊,但士兵们还是服从命令,以惨重代价攻占了最后一个德军据点墨西拿。
(7)、巴顿从1944年1月开始在欧洲指挥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解放法国和进攻德国本土的一系列作战行动,占领德国以后,出任巴伐利亚州军事行政长官,后因政见不和辞职。
(8)、城西高地是抵挡自西面来犯之敌的理想位置,这片高地从梅斯以西的小城格拉维罗特开始一路走高,到梅斯城西形成一处树木茂盛的高地,德国人的主要工事也就建在那里。而在高地的背面,地势迅速走低直入摩泽尔河谷,那里密布多处深沟构成对敌军开进的天然障碍。
(9)、1919年5月巴顿奉调回国,任米德堡坦克训练中心少校营长,同时兼任陆军坦克咨询委员会委员。而直到二次大战之前,这许多年年他先后担任过10多种职务,虽无卓著的业绩,但对坦克兵事业的兴趣丝毫未减。通过讲演和撰稿为组建独立的坦克部队大声疾呼,鸣锣开道。
(10)、1944年3月4日,巴顿将军把威利买回家,从那天开始,巴顿到哪,威利就到哪,巴顿将军甚至还为它举办过生日派对,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
(11)、巴顿在幼年时,就患了“阅读失常症”,因此学习非常吃力,不得不付出比别的孩子几倍的努力。即便如此,他的成绩也非常糟糕。他不仅要克服在阅读和拼写上的生理缺陷,而且还要忍受同学们的羞辱和嘲笑。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模仿他发音不准的朗读,有些同学则在黑板上模仿他不规则的拼写,这让巴顿感到非常愤怒。
(12)、双方家境悬殊,女方的父亲是波士顿羊毛大王弗雷德里克·艾耶,富甲一方,而巴顿除了母亲的贵族姓氏,几乎一无所有。
(13)、一位军旅作家曾肯定地告诉詹姆斯,他的祖父由于大嘴巴,想将美国拖入另一场战争被上峰密裁,一位叫巴扎特的神枪手近距离向其射击,这就是巴顿为何折颈的原因。
(14)、该片于1970年上映,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15)、他不是一个好人,但绝对是一名好将军,也是一个迷失在现代的浪漫战士。人们常常在众多角色中分身不暇,最后疲惫不堪。而他从始自终贯彻自己的原则于一个目标,无悔更无怨。他可以在战场上永远进攻,永不防守,在政治里却连连败退应接不暇,他是活在上个世纪的传奇,一个尴尬的从中世纪穿越而来的文艺将军。和成长太快的世界无法接轨是他晚年的尴尬,跪地祈祷的同时满口脏话。纯粹到让人忍不住笑,从未见过如此心口合一之人。如果我是一名士兵,我希望碰到这样的将军,不是为了流血杀人的狂热,而是为了身为军人的荣耀,更重要的是,只有他可以最快的结束战争。他的荣耀已随古罗马的将领一起随风而逝,不知他又会投生于哪一朝的乱世,于征戮中寻求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