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危行
1、危言危行 危行言孙
(1)、 一天,真宗皇帝问王旦:“古代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是真事吗?”王旦说:“这是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已,教导国君胸怀百姓,做感天动地的万世明君。”真宗皇帝对此心中很不踏实,把事情原委向王钦若倾述,王钦若绞尽脑汁的给真宗皇帝出主意,一熬就是半宿,要说为江山社稷可没有这么足的精力。
(2)、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3)、 几天后,欧阳修以第十四名的成绩中了进士,此前,欧阳修中了解元和省元,但主考官晏殊向真宗皇帝推选的状元卷里并没有欧阳修的。晏殊说:“欧阳修锋芒太锐,需要挫一挫锐气。”晏殊隐隐觉得这个欧阳修和范仲淹很像。
(4)、例子曰:“邦有道,________;邦无道,________。”许多单位为了树立自己的文明形象,频频设立“委屈奖”。似乎“委屈奖”已经成为处理各种人际矛盾的不二良方。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横线的是:
(5)、作为君子,本来应该是言行一致的。但孔子之前就说过,在政治黑暗的时候,君子也要懂得自保,避免无谓的灾祸才行。
(6)、(盗憎主人):主人:物主。盗贼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7)、(谠论侃侃):谠论:公正、正直的言论。对上敢于直言,谈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8)、(謇謇谔谔):謇謇:正直,诚实;谔谔:直言敢谏。形容忠正直言。
(9)、(以直报怨):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10)、用现代意思去解释古文的词义,就非常不合适的,因为从古至今,一个字的意思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成语的延续依旧会有古文的意思,那么在不了解真正词义或字义的时候,不要妄下断言。而且还有一些是通假字,比如上述说的“危行言孙”中的孙是通假字,通“逊",意思是谦逊。
(11)、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同逊)。”
(12)、(沽誉买直):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同“沽名卖直”。
(13)、夫子说:“国家有道,要敢于直言并且要行为端正;国家无道,还是要行为端正,而出言则需谦逊谨慎。”
(14)、(误用)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15)、下面加巳字,像个卷曲的人的样子,表示一种担心和害怕的心情。巳字有刚刚出生的意思,有人说是新生儿,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总是在哭,表现出一种害怕的心情。危字的本意是人站在高高的悬崖上,感到害怕恐惧的样子。《説文解字》:危,在高而懼也。我们常说高危、危险。
(16)、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17)、解析:第一空,根据“有心无力是________,有力无心是蛮干”可知,横线处与“蛮干”的意思相反,表达没有做的意思,B项“徒劳”指白白地耗费劳力,与文意不符,排除;
(18)、危言危行造句:中国人眼中,容得下小聪明,却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谀奉承,却容不下危言危行。
(19)、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20)、(君仁臣直):仁:仁义;直:正直。君主仁爱,臣下才能直言相谏。
2、危言危行的第一个危什么意思
(1)、(直言危行):危行:直行。正直的言论和行为。
(2)、(铮铮有声):铮铮:金属相击声。比喻为人正直,名声很好。
(3)、孙:即“逊”,谦逊、卑顺。钱穆:“言孙非畏祸,但召祸而无益,亦君子所不为。”
(4)、言孙:孙,谦顺义。言孙非畏祸,但召祸而无益,亦君子所不为。 ●自语5・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5)、(解释)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6)、东溪刘氏曰:有道之时,言不危则非所以忧治世而警明主,至于无道之时而危言以犯世之所忌则殆矣。
(7)、危字以前写作厃,甲骨文的描绘是一个尖底瓶的样子,这种瓶子主要在商代以前被使用,由于它的重点偏上,很容易仰着头伸下去,所以方便取水,也可以插在泥土中保持温度,还可以作为一种祭祀的礼器。到了篆文,演化为一个人站在山崖上先下仰视的样子。暗含小心、险峻之意。《説文解字》:厃,仰也。
(8)、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9)、(外方内圆):外方:外表有棱角,刚直;内圆:内心无棱角,圆滑。指人的外表正直,而内心圆滑。
(10)、(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直:公正、正直。以公道的态度对待自己怨恨的人,把恩惠施与对自己有恩的人。
(11)、(直言切谏):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同“直言极谏”。
(12)、(误用)常被误用为能力强,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13)、(举直措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14)、 还有一个讲法当正字讲。这样一个地方,心理和身体都要正。稍微一偏恐怕就要掉下来。孔子说。邦有道。就是国家有道的时候,实际上是君主是有道之君。他来办政治,是为政以德。他的政治离不开道德。这样的国君和邦就有道,在这样的有道之国里面。言语要正,说话要正正当当的。佛法里面有正言。不正当的言语是引起别人的烦恼,或者有害于人的言语。
(15)、(众曲不容直):曲:弯曲,比喻邪恶;直:笔直,比喻正直。比喻在众多的坏人里不能容纳正直的人。
(16)、《论语稽》曰:邦无道,则当留有用之身匡济时变,故举动虽不可苟,而要不宜高谈以招祸也。汉之党锢、宋之元祐党、明之东林党,皆邦无道而言不孙者也。以此章言之,岂圣人之所许哉!
(17)、(鸣凤朝阳):正直敢言的贤士。比喻贤臣遇明君。
(18)、(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19)、(正人先正己):正:正直,公正。要让别人做到公平正直就必须自己先做到。
(20)、我们常说危言耸听,意思是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人耸着耳朵听了吃惊。危言指的是使人吃惊害怕的话。而涉及国家安危的言行,是正直的,是需要聆听和接纳的。回到论语,这里的危言危行,指的便是正直的言行,涉及安危的言行。
3、危言危行的反义词
(1)、刚正不阿是一个成语,读音是gāngzhèngbùē,指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和,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2)、(直言正谏):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
(3)、(小枉大直):在小的方面不妨有些枉曲,在大的方面必须保持正直。
(4)、唐文治曰:邦有道,当提倡天下之道德;邦无道,当自守其道德,而不随风气为转移(守正)。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祸福随之,故曰:“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5)、“危言危行”自不必说,历史上大凡盛世,君主多半比较开明,做臣子的可以“危言危行”,大胆一些。但是,当君主无道,君子必须做到“危行言孙”。如其不然,轻者会去官罢职,重者会有性命之忧。
(6)、孔子对先儒是十分推崇的,《论语.微子》记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也就是说,夫子对商纣时期的这三位亘古忠臣认可度非常高,甚至认为他们已经做到了“仁”,而夫子本人也从来不敢自诩做到了“仁”。而这三位孔子尊崇的圣贤,则都是不畏残暴昏君,正言以谏,而比干则更是以死相谏。
(7)、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孙言。”
(8)、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9)、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10)、(误用)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1)、C项“触目惊心”指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符合文意,当选。
(12)、(直道不容):按正直的道理行事而不被社会容纳。
(13)、例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大,微整形市场迅速膨胀,但乱象也随之而来。交几千元的培训费,上一天的“理论课”,零基础的学员就可以互相注射,四天就可以持证上岗或开店。没有医疗规范,没有真药,所谓的“培训”________。
(14)、(温恭直谅):温恭:温和谦恭;直谅:性格正直,能谅解人。指和气、谦恭、正直、诚信的高尚品德。
(15)、(清风峻节):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16)、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杜畿传》:"当官不挠贵势,执贫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17)、译文:济南的同知吴公,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无偏私。
(18)、(解释)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19)、A项“比比皆是”形容极其常见,文段并未强调微整形培训是很常见的,与文意不符,排除;
(20)、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4、危言危行的危什么意思
(1)、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杜畿传》:“当官不挠贵势,执贫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2)、出处:《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3)、(芒寒色正):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
(4)、(不吐不茹):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5)、 危行,做事情要正。邦无道。国君无道的事情。你要行为要端正的时候。在这样的国家里面,有坑蒙拐骗等行为。你不能够和他们一样,还是要正义的行为,你不能够和他学,行为要端正的。这里是有因果的,但是言语要逊。逊就是谦虚,要顺,就是不要和一般人其冲突的,但是这个顺不顺同流合污,人家要诈骗,你也要赞成,不是这样的顺法。你不要和他起冲突就好了。你不要表现也不要劝告他。那样你也会有灾难的。这样的人,你劝好劝不过来的。
(6)、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
(7)、容易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8)、危言危行:正言正行。“危”有三义:1严厉,2高峻、高特,3方正、端正、正直。此处“危”当为第三义“正”义。《广雅》:“危,正也。”钱穆:“高论时失于偏激,高行时亦失正。君子惟当正言正行,而世俗不免目之为厉,视之为高,君子不以高与厉为立言制行之准则。”
(9)、但是,夫子后面这一句却是值得我们推敲了。夫子说:国家昏乱无道之时,还是要品行端正,但出言则需谦逊谨慎了。无论什么时间和环境之下,保持端正的品行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然而,夫子不是一贯主张敢于直言、伸张正义的吗?这里又为何告诫弟子们要出言谦逊,恭敬谨慎了呢?这难道不是明哲保身的表现吗?这与夫子的一贯主张不是矛盾的吗?
(10)、(解释)比喻谣言或讹传经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听者信以为真。
(11)、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
(12)、(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13)、B项“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与文中正确的处事方式无关,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
(14)、孔子说:“国家清明,言行正直;国家黑暗,行为要正直,但言语应谦逊谨慎。”
(15)、(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6)、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17)、释义:原指说话、做事非常谨慎,现多指对一些事情过于小心谨慎。
(18)、(鶗鴂雕卉):比喻谗言伤害正直的人。鶗鴂,鸟名,杜鹃。
(19)、“危言危行”中的危是正直的意思,出自于《论语·宪问》,全句的话语是:“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具体的意思是:“国家治理清明,说话要正直,行为也要正直;国家治理黑暗,行为要正直,但是说话要谨慎。”这是一个为官之道的言论,细细想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古人的智慧博大精深,几个字就阐述了深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魅力。
(20)、成语出处:《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5、危言危行出处
(1)、 玉清昭应宫的建造缘于澶渊之役,“澶渊之盟”明明是一场战略上的胜利,硬生生的被战争中贪生怕死的王钦若说成是城下之盟,是帝国的耻辱。在王钦若的“谆谆”劝导下,真宗皇帝的内心羞愧难当,极度需要排解。他需要被认同,遗憾的是辽不会认同、西夏不会认同、大宋百姓不会认同,只有寄希望于不会说话的“天”认同了。装神弄鬼的弄出了一个贻笑后世的“天大”的笑话——天降天书以认同他这个皇帝以及这个盛世。天书已降,得有个地方存放,因此修建了大宋第一号大工程——玉清昭应宫。这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也变成了王钦若等人的排除异己的工具。为了修这个劳民伤财的工程,需要先把耿直的寇准赶走,这就免除了王钦若的心头大患。
(2)、君子惟当正言正行,而世俗不免目之为厉,视之为高,君子不以高与厉为立言制行之准则。
(3)、 危字有三个讲法。一个当高的意思讲,一个当厉害讲,一个当重字讲。危的上面是个人,中间代表地上很深的一个岩。下面是空的,下面是个节制的。当高字讲,人在很高的地方,心理有所畏惧的。厉害是指在这个高的地方有危机的感觉。
(4)、然而,在孔子看来,他并不主张比干这样视死如归,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义正言辞,丝毫没有恭顺谨慎之意。“孔子曰:‘谏有吾从于讽。’”(《孔子家语》)夫子说,劝谏的方式有五种(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而我赞同的是讽谏。(大家可以参阅《战国策.齐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这里就不做具体的解释了。)由此可见,夫子认为的正言,也是要有前提的,那就是国家有道,君臣有道;而国家昏乱,君臣昏乱,则是需要言逊的。也就是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徒生祸端。而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所谓的正言,夫子是断然不与认同的。
(5)、(恶直丑正):使奸邪者改恶从善。亦指嫉害正直的人。
(6)、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7)、《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8)、 三山语文“一起阅读”栏目从今天起将陆续推出有关《论语》内容的解读,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感悟经典魅力,收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快乐。
(9)、 真宗皇帝从此毫无忌讳的任用王钦若、丁谓、林特等昧着良心、心狠手辣的一干人。玉清昭应宫高可插天,地基深一丈光是房间就有两千多间,成为古今道观之最。耗尽天下财力、人力的宫殿不比于万里长城,长城保卫农耕百姓尚有千年之久,但在千百万孟姜女眼中长城不过是一座巨大的坟墓。而这座巨大的玉清昭应宫就是一座彻彻底底的坟墓。最令人深恶痛绝的是计划工期15年的工程,在这些为了升迁急不可待的官员鞭挞下,只用了7年就完工了。这些建造“坟墓”的“功臣”都得到了提拔,而玉清昭应宫下埋葬的却是累累白骨。烧毁玉清昭应宫的大火是一次雷电引起的,这场雷火是对苛政下亡灵的祭奠。大宋的气节文官们再一次发挥了作用,阻止了刘太后重修宫殿对人民造成的二次伤害。
(10)、张栻曰:危者,高特之意。君子非故欲危其言行也,介然守道不徇于世,自世人视之,见其高且特耳。行有一定之操,故不以世之有道无道而改。若夫言则可孙矣,孙言所以辟祸也。其孙也,亦岂枉其理哉?特含蓄而不敢尽耳。
(11)、 朝堂上没有声音,晏殊一身冷汗。太后亦没有说话。太后大有学武则天的风范,称帝野心路人皆知。范仲淹此举是明知山有虎,偏要敲山震虎。范仲淹是晏殊推荐进馆阁的,当然晏殊紧张:“怎能如此轻率?是沽名钓誉吗?还要不要考虑自己的仕途?”晏殊也不想听他解释。范仲淹无奈之下给晏殊写了一封长信《上资政晏侍郎书》,向晏殊表明:“侍奉君主危言危行,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在所不惜!”信很长,看得晏殊直摇头。晏殊少年成名,久居官场实在懂得隐藏锋芒,范仲淹的这两谏让他的内心实在无法承受。
(12)、(正色直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13)、(正色危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14)、(心正气和):内心正直,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15)、第二空,用来修饰“惰性”,表达懒散懒惰的意思,A项“大而化之”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和惰性无关,排除;
(16)、(大直若屈):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亦作“大直若诎”。
(17)、 与冤死的岳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号“长乐老人”的冯道。此人品行颇具争议,但就“危行言孙”而言,能做得比他更出色的基本上找不到几个。冯道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匹朝十君,拜相20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如果是在太平盛世,倒也算不得什么,问题是他所处的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冯道“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在随军当书记时,住在草棚中,连床和卧具都不用,就直接睡在草上:领到的俸禄与随从、仆人一起花,与下属吃一样的伙食也毫不在意;将士抢来美女献给他,他往往会婉言谢绝,实在推却不了的,就另外找间屋子养着,找到她的家人后冉送回去。冯道不贪财、不好色、不受贿,没有落下任何把柄于他人之手,使人无法攻击他。更主要的是他的品格端正,说话做事谨慎小心,以致无懈可击。行为本身端正,在言语和态度上又有分寸,从不乱说话、乱发牢骚随意抱怨。可见,冯道能拜相四朝、历时数十年而不倒,关键在于做到了“危行言孙”。
(18)、(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19)、 “皇帝敬奉您的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哪能皇帝带着百官去跪拜她呢?有失君臣之纲常。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好。”范仲淹进谏道。
(20)、仗义执言——执言:说公道话。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1)、 此章孔子告诉我们,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我们的言语和行为都应该正直;当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时候,我们的行为要端正,但在言语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要谦虚谨慎,要有分寸。其实孔子是在教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宋朝的尹崞就曾说过一君子之持身不可变也,至于言则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
(2)、孔子说:“国家有道,应该正言正行;国家无道,应该正行但说话要卑逊。”
(3)、(解释)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4)、解析: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许多单位为了树立自己的文明形象,频频设立‘委屈奖’”可知,这种做法很普遍,即大环境如此。根据“单位设立‘委屈奖’似乎已经成为处理各种人际矛盾的不二良方”可知,作者对这种做法呈批判态度。故首句的古语应该是介绍一种处事之道,能够指导“单位”做正确的事的警句。
(5)、(据义履方):义:义理;履:遵循;方:方法。依据道义,遵循理法。指为人正直不苟。
(6)、(朝阳鸣凤):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
(7)、今天我们继续来读论语的第十四篇《宪问篇》。
(8)、危言危行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9)、藕益大师曰:言逊,不是避祸,正是挽回世运之妙用耳。
(10)、(解释)危:正直。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1)、(误用)常误用为褒义词,指某种新制度的开创者。
(12)、(一介之士):一个微末的士人。指忠心正直的人。
(13)、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14)、(举直错枉):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15)、“危言危行”从字眼来看,很难马上知道它的具体意思,单单拿出“危”这个字,现代意思就是危险,那么很多人就会混淆词义,就会觉得是危险的言论和危险的行为,那从“危”这个字延伸下来就是不好的、谨慎的,所以有可能将“危言危行”理解为不好的话不好的行为,或者谨慎的话和谨慎的行为。事实上,“危”是正直的意思,那么形容的就是人需要说正直的话和做正直的事。
(16)、译文:君子用言语告诉别人,用行动引导别人,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所以说话时一定要顾忌到最终的结果,行动时一定考虑到后果,那么民众就会谨言慎行。
(17)、(盗怨主人):比喻奸恶的人怨恨正直的人。同“盗憎主人”。
(18)、(襟怀坦白):襟怀:胸怀;坦白:正直无私。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19)、(不宾之士):宾:客人。不以客人自居的人士。形容以主人翁的面目出现的人,敢于提意见,提建议。现多指实事求是,不客气、不虚伪的正直人士。
(20)、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杜畿传》:“当官不挠贵势,执贫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1)、(举直厝枉):起用正直者而罢黜奸邪者。同“举直错枉”。
(2)、(退食从容):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
(3)、(逆耳利行):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4)、(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5)、(解释)差,程度副词,勉强。大体上使人满意。
(6)、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7)、(直而不挺):指作事按正直之道而行,但有变通。
(8)、(守正不挠):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9)、译文: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10)、 成语造句: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11)、 拼音发音:wēi yán wēi xíng
(12)、 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13)、D项“危言危行”指正直的言论,与浮躁无关,排除。
(14)、(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5)、(挠直为曲):将直的拗成弯的。比喻变刚强正直为阿世取容。
(16)、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17)、 朝廷里走了寇准还有王旦,王旦和寇准一样是朝廷的忠直之士,但性格不同于寇准那么刚烈,真宗皇帝和王钦若打算“智取”王旦。可真宗皇帝对王旦的态度时常变得很犹豫,因为他很不希望在王旦那里失了面子。可见皇帝和奸臣总是可以交心的,酒杯一举什么伦理、纲常统统一边去了,而皇帝和忠臣之间一定隔着道义。
(18)、(胸中正,眸子瞭):为人正直,眼睛就明亮。
(19)、(恃直不戒):恃:倚仗;戒:戒备。自恃正直,不加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