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大门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94句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1、永结同心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1)、上联最后一字“满”三声,下联最后一字“兴”一声。这些就符合上面的区分法。

(2)、而这种顺序,自然就延伸在了春联上,所以以前的春联,都是右联在上,左联在下,横联从右往左。而现在的春联并不完全拘泥于这种形式,所以还是依照横联字的顺序来判断哪边是上联的好。

(3)、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

(4)、上联一般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声和四声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和二声)。

(5)、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政策英明方向正;城乡富裕画图新。——因为只有“政策英明”这个“因”,才会有“城乡富裕”这个“果”。

(6)、看时间先后。时间在前的是上联,时间在后的为下联。如“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

(7)、对联,也叫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体裁之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对联,出自古代诗歌,又属于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化表现形式。对联有上、下联和横批,具体类别分门联、春联、堂联、寿联、婚联、丧联和开业联等。

(8)、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9)、例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寿)

(10)、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11)、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即汉语发音的第四声),下联为平声(一般指第二声)。

(12)、要分清门口的上首和下首,面对大门右手方是上首,左手为下首。

(13)、看空间大小。空间维度大的是上联,空间维度小的为下联。如“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

(14)、一般来说,右手侧贴的是上联,左手侧贴下联。

(15)、背对大门,一致的方向的时候来说左右!此时左为上联,右为下联。

(16)、分辨上下联,可以按对联内容的时间,空间,范围,事件大小分辨,上联为大,下联为小,由大见小。

(17)、对联即为讲究平仄,押韵,对整。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这是对联分辨上下的一大特点。"仄声"指三四声,“平声”指一二声。

(18)、平仄方法区分: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如下联:兴xīng一声是上联,旺wàng四声是下联。

(19)、例如:多劳多得人人乐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因为劳动才得以丰收)

(20)、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大门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1)、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2)、张贴方法区分: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方法现在在观看对联时候很难区分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随意贴出来的。所以容易辨别错误。

(3)、清楚门口的上首与下首就很快知道怎么帖对联左右,不过也有人并不算知道怎么区分上下首。面对大门的方向,右手方向为上首,左边方向为下首。所以上首右手方向贴上联,下首左右方向贴下联。

(4)、比如,“虽……,却……”,“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5)、既然已经确定了哪边是上联所在位置,那就要把正确的上联放上去。可是对联本就是从骈文演变而来,又借鉴了诗歌传统,讲究的就是对仗工整,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要想分清,确实有点困难。

(6)、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对联要注意声律相对,判断上下联是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的,上联是仄声,下联为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悦耳动听。

(7)、现在对联左右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但在此处还要给大家提两个小建议;

(8)、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9)、 看平仄:对联要求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比如以上二联,分别是岁(仄声)和来(平声),意(仄声)和安(平声)。

(10)、“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11)、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12)、春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13)、对联怎么分左右?首先要看看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14)、含义方法区分: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15)、对联是汉字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上下联可不是随便写的,两者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表示“因”的为上联,也就是左联,“果”为下联也是右联。

(16)、如果横联是从左向右的现代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17)、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18)、但也有特例,主要是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普通话是没有的,但在粤语、闽南方言(包括潮州话)等方言是保留的,入声算仄声。

(19)、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0)、第分清上下联,到底是左为上还是右为上。(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先读的贴在哪边的问题)

3、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图片

(1)、以人面对门的位置来说,古人写字通常是从右往左的,因此横批的字也往往是从右向左,所以对应的右侧通常是贴上联,左侧通常贴下联。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家里都不是现写春联了,而是买现成制作好的,而这时为了符合现代人的书写习惯,横批的字的顺序也变成了从左向右写,这时候贴春联也就改为左侧贴上联,右侧贴下联了。

(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大部分的平仄可以用普通话的四声判断,一般来说,一二声多是平声,三四声多是仄声。

(4)、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扩展资料: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的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统一点要求,固定的格式。

(5)、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6)、看语言习惯。遵循常规说话区别上下,如江河奔流、湖海相连,不会说河江奔流、海湖相连。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7)、按左右方位分。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8)、按时序先后分。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9)、听着好像有点绕口,可以举个例子说一下。“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上联就是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事”是四声,即仄声。下联尾字“歌”是一声,即平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

(10)、(对联贴法)正确的做法是背对大门一致的方向时,来说左右!此时左为上联,右为下联。

(11)、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

(12)、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13)、按时序先后分。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14)、区分春联的上下联的方法:一是根据音调平仄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15)、按由大见小顺序分分辨上下联,可以按对联内容的时间,空间,范围,事件大小分辨,上联为大,下联为小,由大见小。

(16)、联尾是仄声的为上联,一般为三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

(17)、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18)、例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海峡三通乐,黎元一脉亲按日常语言习惯分人们在日常有着很多专属的语言习惯,如福禄寿,风调雨顺,很少会反过来读寿禄福,雨顺风调,为此部分对联可以遵循日常语言习惯分辨。

(19)、按左右方位分。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20)、所以,分清楚上下联之后,还要看横批的写作方向。如果横批是从左往右,那么就左上右下,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那么就右上左下——这是正确的方法。

4、古代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1)、至于,空间大小是否可分上下联,这个不一定,要看具体情况。

(2)、如果横联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3)、x x 都是错误解的了?

(4)、上联:“落霞与孤鹜齐飞”,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5)、对联贴法:这要从古时候崇尚的方位说起。我们中国古代多以“左”为大位。所以对联的上联应当在“左”边。这里指的左边,是指背对门脸的时候,以对联自己的位置为标准。如果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标准,即面对门脸的时候,就是右边。这里以对联为方向暂称。你看。明清时期建成的北京故宫、颐和园的所有对联(门联、柱联、窗联)都是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全国许多名山大寺、名胜古迹、庵庙道观等处的对联也是如此。以“左”为大位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就是现在各级重大会议上领导者的座次安排也是以从左至右为序的(报纸上所标方位的“左”“右”是以读者为观点的)。我们现在贴对联也应该遵循这个顺序: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这里所说的上联联语中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比如“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中的“新年纳余庆”是上联,“佳节号长春”是下联。有个别用从诗词、文章中摘出来的对偶句子作对联的,平仄也有例外。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下联的位置就不同: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是上联,而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却作下联。这副联句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一副对偶句。同样在滕王阁,还有其他所有对联都是以古时的“左”为大位的。

(6)、如今人们写对联已经不是那么严谨,意思对了,大体工整即可!上下联也不严格执行平仄关系,以意思表达为主!

(7)、上联一般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声和四声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和二声)。

(8)、贴春联都是按古时候贴法,因为在古时候横批都是从右到左写的,所以在贴对联时上联要贴在右侧,下联贴在左侧,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到现在。

(9)、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2对联怎么贴

(10)、为此,对应到对联上、下联的区分左右来说,就是上联为右,下联为左。这个区分办法,主要是遵循人们面对对联时的读、写习惯,与左右哪个为尊没有直接关系。

(11)、早在秦汉之前,每逢过年,中国民间有在大门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写上传说中的“神荼”和“郁垒”两个神人的名字。

(12)、(编者按)抑扬顿挫,自己体会。因为古人很注意韵律、语感的!

(13)、选择春联一定要根据门的大小来选择,不要一味求大,就像人穿衣服,合身的才是最好的。

(14)、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15)、如今人们写对联已经不是那么严谨,意思对了,大体工整即可!上下联也不严格执行平仄关系,以意思表达为主!

(16)、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17)、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当然,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

(18)、古时候的对联,因为是从右向左书写,所以上联在门右边。现在,由于书写习惯从左向右,所以,也有把上联贴在门左边的。

(19)、看横批的写法:现代人的书写和阅读顺序,大都是从左到右(与古人相反),但是,对联的书写习惯仍然是右起竖写,只是横批常常是从左向右写了。因此,现在贴春联,要根据横批的写法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横批如果是从右向左写的(如:横批是“辞旧迎新”,写成“新迎旧辞”),那就还按照传统习惯,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 二是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写的(如:横批写成“辞旧迎新”),那就按照现在的阅读习惯,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

(20)、如果上下联尾字同平或同仄,或者不懂平仄,怎么办呢?

5、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贴门口

(1)、(个例)有些从诗词、文章中摘出来的对偶句子作对联的,平仄也有例外。如江西南昌市滕王阁毛泽东手书的柱联,出自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对偶句,上下联的位置就不同。

(2)、按场面范围分。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

(3)、看时间:如果对联上下联存在时间顺序,那么时间靠前的是上联,时间靠后的是下联。这个时间顺序,不单是"旧岁‘’、"新春‘’这样的,也包括"鼠‘’、"牛‘’这样的生肖排序。

(4)、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爱好文学,他每年都会命人写桃符。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5)、区分对联其实很简单,对联基本都是按照语言习惯来写的,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习惯来分,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人们常说“福寿双全”从来没有“寿福双全”的说法,所以就很容易区分出来了。

(6)、上下联之分: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为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

(7)、总的来说,对联分上下联比较简单,就相当于一句话以前,前半句和后半句要衔接。

(8)、例如:占天时地利人和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

(9)、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因为先有因后有果。

(10)、按语言习惯分。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11)、从时间上来说,年比月大;从空间上来说,城比院大,也就是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

(12)、联尾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是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

(13)、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14)、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可以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