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原文
1、论语十则原文
(1)、本章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孔子希望“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见孔子的博爱精神。
(2)、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逐渐兴起,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国学较少;如果不在青年人中大力宣扬国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传承,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象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一样灭亡,就是因为文化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
(5)、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6)、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7)、曾子说:“有雄心壮志的人必须坚强勇敢,因为他们有伟大的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促进“仁爱”视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要吗?难道这场斗争直到死都没有停止吗?它离我们很远吗?
(8)、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9)、现在重提国学教育,宣扬儒家文化,就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虽然今天我们不可能把儒家思想和著作作为教育的主要部分,但至少要了解,相信通过了解,我们一定有所收获。
(10)、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2)很鲜明的包容性;——“礼之用,和为贵”
(13)、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14)、写作素材推送第六期(2月6日)——历史名人(1-10)
(15)、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16)、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17)、这一则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安贫乐道”思想。《论语》里还有这么一则:“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极力赞扬颜回的安贫乐道,说他是真正的贤者。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孔子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没有关系,但同内心有关。而且孔子也认为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不会接受的。
(18)、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19)、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0)、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2、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1)、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在不断的学习感悟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
(2)、译文:先生说:“吃粗粮,喝水,弯起胳膊枕着睡,快乐也在里头啊。不合乎“义”而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㈡学生根据注释,依此翻译节选各则,并思考每一则所反映的儒家的思想是什么,体会孔子思想的博大与深邃。
(5)、(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6)、⑦第七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9)、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孔子的乐学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渊明也曾“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便会甘之如饴;不喜欢读书,便味同嚼蜡。孔子正是因为乐读书,才会一生勤学不倦。
(10)、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1)、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12)、孔子说:“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时,一定有值得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去学习,如果你发现你和他们有同样的弱点,你应该及时纠正他们。
(13)、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4)、A.人能弘道 B.过而不改
(15)、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6)、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17)、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9)、“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20)、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及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学说成了被打倒的对象,但是国学作为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
3、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拼音
(1)、译文: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之为乐。”
(2)、③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4)、智者乐(yaò)山,仁者乐(yaò)水 知者乐(lè),仁者寿。
(5)、然后(古今词):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6)、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8)、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9)、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故:①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第九则:修身做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4)、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④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18)、《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19)、1895年——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海军覆没。
(20)、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
4、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大学语文
(1)、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4)、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5)、写作素材推送第五期(2月5日)——科学巨匠(11-20)
(6)、A.杀鸡为黍而食之 B.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C.必不得已而去 D.夫子莞尔而笑
(7)、译: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10)、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11)、(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12)、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
(13)、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14)、写作素材推送第二期(2月2日) ——时代先锋(16-32)
(15)、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1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17)、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情:少年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落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20)、(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