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生如夏花泰戈尔简介68句

泰戈尔简介

1、泰戈尔简介及作品名句

(1)、http://lasedu.gensee.com/training/site/v/72728308

(2)、泰戈尔的演讲是即兴的,但他的内心就好像有始终畅流不息的泉水,只要有一个出口,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所以他的演讲就像是在把一棵小树苗在听众面前慢慢催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那样神秘,而听众也就在他变魔术一样的语言的急流中沉醉于这棵大树的绿荫的阴凉,忘记了自己周围喧闹的世界。实际上,他的很多作品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他不是像一些作家那样在开始创作之前都有很详细的规划,至少要打好腹稿,而是至多抓住一点点灵魂的火花,或心灵里一朵云彩飘过时投下的阴影,他就可以用诗神给他的“灵感”,变幻术般变出一首小诗或一段故事或一出戏剧。 担任他的翻译的徐志摩有一次奇怪地问他:“你这样永远受创作的冲动的驱使究竟是苦还是乐?”听徐志摩这样问,老诗人笑着反问道:“你去问那夜莺,他呕尽他的心血还要唱,他究竟是苦还是乐?你再去问问那深山的瀑布,他终年把他洁白的身体向深谷里摔个粉碎,他究竟是苦还是乐?”(同前)

(3)、你明白你自己的心吗?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吗?你们史乘里最完善最永久的是什么?你们必得知道,如其你们想要自免于最大的侮辱,遭受蔑视,遭受弃却的侮辱。拿出你们的光亮来,加入这伟大的灯会,你们要来参与这世界文化的展览。

(4)、她是一个十分美丽聪慧的女孩,一直在英国生活,不仅英语十分的优秀,而且对于英国地区的风俗和习惯都有着很好的了解。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一见如故,本来学习的过程是十分顺利的,可是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泰戈尔却陷入了忧郁之中。

(5)、你们正可以自负,同时也应得知道你们的责任,如今你们生长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时期里,我们从我们的苦恼与痛楚的火焰里隐隐地辩论出这时代的伟大。这苦痛是普遍的,我们还不十分知道前途是何等的光景。保持着生命的全部的种子,并不知道他包含着的完全的真理,就在那茎箨豁裂的俄顷我们也不能断定这里面生命将会滋长成什么方式,更无从知道他将来结成什么果实。现在时代的茎箨已经豁裂了,这是全在你们。在你们各个青年的身上,给这个新生的生命需要的发长的动力。在人类的历史里,创作的力量虽则有甚分明,但这是人类的特权给他活动的方向,参与他们自己命运的发展。

(6)、长日尽处,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将看到我的疤痕,知道我曾经受伤,也曾经痊愈。

(7)、我的心申(伸——编者注)展到你们的心,你们有我的祝福。我羡慕你们。我做小孩的时候,那时仿佛是东方不曾露白,宇宙暗森森的,我们不曾充分的明白我们是已经出世在一个伟大的时期里。

(8)、在人类的历史里,创作的力量虽则是不甚分明,但这是人类的特权给他活动的方向,参与他们自己运命的发展。

(9)、4月12日上午9时15分,泰戈尔一行抵达上海。当时上海文化界的代表及一些知名人士都到黄浦江码头欢迎泰戈尔。在泰戈尔到来之前,中国的报刊杂志就开始介绍泰戈尔及其作品了,所以中国的文化界对他已经有所了解。当时中国正处在大革命时期,学术界正值科学与玄学的论争中,因此,对于泰戈尔的来华访问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持欢迎的态度,另一种是持怀疑批评的态度。持欢迎态度的主要是新月派等一大批文学家,如郑振锋、王统照、徐志摩等人,他们大都是泰戈尔的崇拜者和他作品的翻译介绍者;持怀疑批评态度的主要是当时中国的左翼文学家和革命的政治家(典型的代表为鲁迅),在他们看来,泰戈尔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和落后保守部分,对于中国的革命青年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然而,泰戈尔本人并不知道这一切。  

(10)、他是谁,又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和如此高的成就?

(11)、有—天黄昏,他俩在郊外散步,泰戈尔随口作了—首咏景诗,安娜称赞地说:“写得漂亮极了,跟你的人—样。唉,要是你能经常在我身边写诗,那该有多好啊!”这几句话明确地表达了姑娘爱慕的心情。泰戈尔听了,内心—阵激动,他情不自禁地握住姑娘的双手,很想对她倾吐自己的爱意。然而,他—想到自己将远离祖国,—去就得好几年,便怕因此耽误姑娘的青春。同时,他还听二歌说起过,这几天安娜的父亲正为她准备订婚而忙碌着。他迟疑了,终于失去了向姑娘求爱的勇气,给自己留下了—个苦涩的果子。

(12)、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那就让自己尽量地快乐吧。那和谐完美的乐曲,正是因为末了的戛然而止才会产生绵绵不尽的意境。要想永远沉浸在夕阳温暖柔和的光芒里,那就只有追随着夕阳,跟它一同沉落到地平线以下。难道非要把爱情从两个人欢娱的嬉闹中拽回来,让他尝尽苦涩的滋味,让她的眼里充满烦恼苦涩的泪水吗?

(13)、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

(14)、清华与泰戈尔的结缘,始于1917年4月26日、5月31日出版的《清华周刊》(第101111期)开始连载《印度诗人塔果尔传》。虽然在这之前,欧阳仲涛于1916年2月在梁启超等主办的《大中华杂志》发表了《介绍太阿儿》,且文末注明“未完”,但直到该杂志终刊,未见后续。所以,《清华周刊》上这篇文章,应是国内较早最全面介绍泰戈尔生平与思想的传记。文章将泰戈尔一生分三个阶段,即“幼年时期”、“办学时期”、“学说”。文章介绍了泰戈尔关于东西方文明的观点:“一言以蔽之,西洋文化为都市文化,东洋文化为森林文化。西洋之格致,仅及于物质形下之格致也,以此征服天然界,不綦难哉。东洋之格致,直将吾心灵扦外物,外物不必皆为有形之物。”文章也指出了泰戈尔以印度文明代表东方文明。但作者认为,最古老的东亚哲学,“莫古于易,今之通儒”。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文化并不相悖:“咸谓易理与佛经多相通。”文章持论客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文化的比较,也中肯有据。1918年夏,《清华周刊·第四次临时增刊》(第4期)又发表了宋春舫的《国运与文学》,其中将泰戈尔的作品与“国运”相联系:“对于唤起人民爱国之天良,而慰其琐尾流离之困;对于世界使吾人油然而生民胞物与之心,而祝其有恢复自由之一日也。”他希望中国也出现泰戈尔这样能以文学拯救国运与衰颓之势的作家。

(15)、3日晚,学生会开全体学生大会欢迎泰戈尔。这次欢迎会原定10日举行,因为泰戈尔原定在清华园驻留23天(4月28日至5月20日),但因泰戈尔“不日离校,恐不克亲受欢迎”,所以才提前至3日(泰戈尔在清华园的实际停留时间为6夜5天)。

(16)、“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

(17)、《新月集》《新月集》(TheCrescentMoon,1903)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创作的诗集,主要译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创作的。诗集里着力描绘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诗人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

(18)、然而,上帝似乎为了考验新信徒的虔诚和力量,又把巨大的痛苦降临在泰戈尔的头上:妻子默勒纳莉妮·黛维患了重病,19O2年11月23日辞世。在回忆那个悲痛的事件时,他的长子罗梯德拉纳特写道:“在医生丧失希望之前,母亲心里已经明白,她的死期将临。当我最后—次到她的床边时,她已经不能说话,但看到我,泪珠突然从她的眼眶里滚了出来。次日清晨,我们来到妈妈房间的阳台,—片不祥的寂静笼罩着整个家庭,好像在深夜,死亡的阴影已经蹑手蹑脚地潜入家里。傍晚,为了保存温馨的缅怀,父亲给我妈妈穿上—双拖鞋。父亲心里的平衡,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的沉浮、痛苦和惶惑而被破坏过,任何不幸都没有动摇过他内心的平静,不管它是多么深沉的痛苦。后来儿子证实,他的父亲“……以非凡的毅力忍受了肉体的折磨。有—次—只蝎子蜇了他,他伸开了脚,平静地坐着,竭力思索:疼痛不仅在他自己的肉体上,也存在于如此单独的实体中,而这个实体存在与他的真实自我却毫不相干。这种实践的成功赋予他—生同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作斗争的力量。”

(19)、人们对他的评价远不仅于此,只有深度了解,才能体会泰戈尔在诗中的思想和美感。

(20)、5月1日晚八点半,清华大学师生在清华旧礼堂为泰戈尔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并邀请泰戈尔演讲,由徐志摩翻译。清华教授王文显描写诗人演讲时形容是:“其状高矍,其鬓灰白,其体从容而尊严,其音和平而甜美,其举动不用矫揉造作。”(陆懋德:《个人对于泰戈尔之感想》)泰戈尔的言辞,徐志摩的诗人气质和翻译,成为中英双语最美修辞的双壁,让清华师生大饱眼福和耳福。

2、生如夏花泰戈尔简介

(1)、实际上,泰戈尔确也曾在中国推广其新村建设计划。1924年访华期间,他就告诉徐志摩,希望能在中国找到一块地方来实验这种改革计划。徐志摩等给他介绍了阎锡山主政的山西正在进行的乡村实验情况,泰戈尔很感兴趣,专程到太原会晤阎锡山商谈此事,希望能在山西找一块地方进行自己的乡村建设实验。阎锡山把晋祠一带划给泰戈尔做实验。泰戈尔非常高兴,并委托徐志摩具体负责实施。徐志摩充满信心,也做了很多努力,可惜中国政局太动荡,这一幅花团锦绣似的美好图画,最终烟消云散了。

(2)、《飞鸟集》(泰戈尔诗集之一)由105段诗歌组成。每段诗歌都只有简短的两三句话,却在冥冥中,悄悄为我们点亮了什么东西。而在这些集灵感与思索为一身的精悍短诗中,泰戈尔更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多个身份。

(3)、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4)、你们的使命是在于给大家看,使人家信服,爱这地土与爱这地土所生产的物品不必是唯物主义,是爱不是贪,爱是宽裕的,贪是乖戾的,爱是有限度的,贪是忘本分的,这一贪就好比拿根绳子皀我们缚住在事物上,贪的人就好比如被那条无餍的粗绳绑住在他的财产上。你们没有那样的束缚,单看你们那样不厌不倦的把一切事物做成美满就知道你们的精神是自由的,不是被贪欲的重量压住。

(5)、蒋介石对泰戈尔的哲学很是钦佩。1925年11月12日,他读了郑振铎的《太戈尔传》后在日记中云:“太戈尔以无限与不朽为人生观之基点,又以爱与快乐为宇宙活动之意义。列宁以权力与斗争为世界革命之手段。一以唯心,—以唯物。以哲学言,则吾重精神也。”而他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国民政府领袖,泰戈尔也深表敬佩,并频频互致敬意。1938年10月3日,《中央日报》刊发“印度诗圣太戈尔函蒋委员长致敬”,从东西方文化交流角度,赞扬他为宣传东方文化和支持中国抗战所做出的贡献,称其“素来竭力提倡东方文化,主张发扬人类和平正义精神,故对于日本军阀此次之贸然侵犯中国,表示非常痛恨与惋惜,曾一再发表宣言及函电等,切责日本军人之轻举妄动。”“当中日战事发生不久,日本帝国主义者曾买动旅日之印度侨民,联合致电太氏,劝其莫发反日言论,并请其设法制止印度国民大会首领等之反日行动。太氏不但未加允许,反复电大加申斥。反之,对于我国人民,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精诚团结,上下一心,举国一致之英勇抗战,则表示无限同情与欣慰,并曾首先提倡劝印度人民尽量捐款,以救济我国披难民众及学生等。”

(6)、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扩展资料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7)、他的科学、历史和文学的丰富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从小醉心于诗歌创作。

(8)、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实际上也是泰戈尔的健康每况愈下的时期,可即使在病痛中,泰戈尔对中国的声援与支持依然如故。这让中国人无比感动。而对泰戈尔的健康,中国各界也一直非常关注。

(9)、我们已经出来,我们不更在墙圈里躲着。我们现在应得在全世界的面前辩护我们的价值,不仅在我们容宠的家人前卖弄能耐。我们必得明证我们存在的理由。我们必得从我们各家独有的文明里展览普遍的公认的成分。

(10)、1886年泰戈尔25岁时,他的第—个女儿诞生了,取名为玛吐莉勒达。相隔两年,他的儿子罗梯出世了。夫妻俩相亲相爱。—次,泰戈尔外出旅行,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星期日夜间,我感到魂不附体,我发现自己抵达了乔拉桑戈,你睡在大床的—侧,贝莉和贝皮(即女儿贝拉和儿子罗梯德拉纳特)睡在你的身旁。

(11)、如此你们虽则眷爱地上实体的事物,你们的精神还是无伤的,你们的使命是在拿天堂来给人间,拿灵魂来给一切的事物(泰戈尔:《清华讲演》之徐志摩附述)。

(12)、美国艺术家Hubert.Shuptrine水彩画作品

(13)、第二篇书评是对《飞鸟集》的理解和个案的分析怀揣其个人独到的思考。走进了泰戈尔的精神世界而有所感悟,同时可以分享给大家,正是达到了一种崭新的境界。

(14)、北京是泰戈尔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地,因为邀请他访华的讲学社的成员都在北京。从4月23日到5月20日,泰戈尔一行都在那里活动。

(15)、王白渊的代表作--日文诗集《荆棘之道》,诗文流露的生命观、美学观,以及一些作品的用字遣词,受到印度诗人泰戈尔“梵我不二”的哲学思想与诗作风格的影响。

(16)、5月1日下午3点至5点,为了使清华师生更好地理解泰戈尔当晚的演讲,梁启超在清华演讲“中印文化之关系及太氏之介绍”,虽然内容与在北京师大的演讲大致相同,但也许是因为这次是为当晚泰戈尔的演讲造势,所以“梁先生精神奋健,其气概诚令人钦佩,同学听讲后,受益良深”(《太氏介绍》,《清华周刊》第313期,1924年5月9日)。泰戈尔对梁启超的此次演讲非常欣赏,并请他将此次演讲及之前在北京师大的演讲译为英文,自己带回国。

(17)、泰戈尔1924年的访华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思想文化界,这在《中央日报》亦有体现。1945年12月26日,《中央日报》刊发曹增之的文章《泰戈尔的东方文化观》,回忆了泰戈尔在华演讲期间用三个比喻概括了中国文化的伟大及西方的隔膜。首先,他认为中闻文化就像“一个具有天才的乐师在弹着钢琴,一位西洋的客人,聋了耳朵,他却听不见和谐婉转的乐音,只见乐师的手在不停地动着”;其次,“像一棵数人合抱的大树,今年看它不见长大,明年看它亦不见长大,实则它的枝干上,是更见充实;”最后,中国文化“像是一条波浪滚滚的大江,江水总是向着东流——流向海里去。但是遇着一阵逆风,水像倒流了,实则它还是日夜不息地向着海里流去”。而曾在国际大学留学三年的沈錡,在泰戈尔逝世五周年之际,则撰文“泰戈尔与中国”,在中印两国和平交往的历史背景下,全面回顾了泰戈尔与中国的关系,包括泰戈尔1924年访华恢复了两国隔绝已久的友谊,以及泰戈尔在华期间所受到的热烈欢迎:“无论他到那里,他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并且到处请他发表关于印度文化的演讲。”并称赞泰戈尔访华“在中国人心上留下了一个很深刻的印象,他爱中国,中国人也爱他”。他的创作,也影响了中国新文学运动,如其《迷途的鸟》和《新月集》,“替中国新诗运动创立了新的格调。”而徐志摩和胡适受其影响,创办了新月诗社和《新月》杂志。对此,作者引用了谭云山的一段话关于诗翁融合亚洲文化,复兴中印文化关系的理想与希望,我们全体中国学者均寄以最诚挚的同情,我们最有地位的学者名流亦早就怀抱着这同样的理想,愿意协力为此共同目标而奋斗。”作者称泰戈尔访华之后就成为T中国的知友:“他了解中国,比任何外国人为清楚。”的确,泰戈尔在谈到中国时曾深情地说:“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其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陷于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生活规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式的秘密。这实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因为只有上帝知道此种秘密。”作者还回顾了中印两国中印学会成立的经过、学会宗旨和基本工作及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该会的目的是研究中印两国立国精神,使两国人民得以交换文化,发展友谊,以俾促成世界上的和平与团结。”学会成立后,围绕中印交换文化团体,从事研究工作,举行有关中印文化的学术讲演,交换留学生。文章还重点介绍了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成立过程及泰戈尔的支持,中国学院的中文课程及学术研究情况,以及中国学院对促进中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等。

(18)、我听得有人说,你们自己也有人说:你们是实利主义的与唯物主义的;你们不让你们的梦翅飞入天空去寻求辽远的天堂或是未来的生命。

(19)、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的话,那么就让自己尽量地快乐起来吧。

(20)、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

3、泰戈尔简介英文

(1)、 来华讲学纪事:请张君劢、张歆海、林徽因撰述。

(2)、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以及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3)、他从妻子那儿获得了礼物,而她却在获得他的礼物之前就归天了。现在他唯—能够做到的,是把自己所取得的礼物,奉献给上帝:她活在人间,不断给予我—切。

(4)、泰戈尔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1878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各级学校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英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5)、                    ——泰戈尔 《吉檀迦利》

(6)、泰戈尔在印度独立运动的初期支持这个运动,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7)、1878年,泰戈尔按照父兄的意愿赴英国学习法律,但他很快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8)、创造了独特的的“诗人的宗教”,这种生命哲学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在《吉檀迦利》中。

(9)、《园丁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诗集,共收诗85首。泰戈尔用简洁的语言,构造了一个真理的殿堂。它融入了诗人对青春的感受,细腻地描述了恋爱中男女的幸福与忧伤,在回味青春的同时,又进行了理性而深刻的思考。

(10)、泰戈尔的诗风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启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谢婉莹等一代文豪,其中许多作品多次被译成中文。泰戈尔的《飞鸟集》影响冰心,使她写出了《繁星·春水》。

(11)、作为泛神论代表作的《吉檀迦利》,描写了诗人对神的赞颂,对神到来的渴望,与神失之交臂的失望,以及与神合一的狂欢,寄予了诗人对无限世界的向往和沉思。从诗行间,令人感受到诗人生命激情,若无形的力量,引导着读者走向诗人构筑的激情与爱的世界里。

(12)、清华大学图书馆也努力搜集泰戈尔的著作,至1924年泰戈尔访华时,图书馆已收藏泰戈尔英文著作25种。清华“图书馆已备(泰戈尔的英文著作)者,虽不完全,亦不大缺” (吴汉章:《泰谷尔著作介绍》,《清华周刊·书报介绍副刊》,第11期,1924年5月,第34-37页)。

(13)、1923年,泰戈尔即将访华的消息传开后,清华同学以“望穿眼”来表达欲一睹诗哲风采的心情。为使师生更好地了解泰戈尔的作品与思想,《清华周刊》特约请毕树棠撰文《太戈尔研究指南》,“将近几年来中西书报上关于太戈尔的论著,作一个选择的编纂,和简单的介绍,以为读者研究太戈尔的学说与文艺之助”。《指南》收集从1913年至1923年十年间国内主要期刊上发表、摘录的有关泰戈尔传记、戏剧、诗歌等的介绍、评论等文章74篇,并介绍其大意。同时也收录此一时期美国杂志为主发表的83篇英文论文索引。这是当时国内最全面的泰戈尔论著目录,堪称当时泰戈尔研究指导手册(毕树棠:《太戈尔研究指南》,《清华周刊》,第293期,1923年11月9日)。

(14)、台湾日据时代诗人王白渊留学日本期间,对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文学及哲学思想产生兴趣,同时也对甘地的印度独立运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致盎然,并且寄予高度的期望。他分别在1927年撰写《诗圣泰戈尔》,1930年撰写《甘地与印度的独立运动》,两篇文章都把印度的文艺复兴与独立运动,视为亚洲从帝国主义解放的先声。

(15)、我也听说,不与旁人一般见识,你们并不看重军国主义的暴力。这又是你们不是唯物主义者的证据。固然你们是异常的沾恋这个现实的世界,你们也爱你们的地土与实体的事物,但你们的占有性并不是无限度的,你们不把你们的产业包围在独占的高墙里面。

(16)、整整二十年,她以无限虔诚的感情照顾着泰戈尔的生活,生了5个孩子。虽然她年轻、又生活在—个高贵和素有文化修养的环境里,然而她的衣饰是十分简朴的,她也许从未戴过任何贵重的首饰。她高兴地把丈夫的纯洁理想看成自己的理想。

(17)、你们使事物美好的成绩是什么?我是从远道来的,我不懂得你们的一切,在理岂不是你们各样的事物,单只单纯的事物,就够我的为难不是?但是因为你们能使事物化美,所以就在你们的事物里我也看出一种款待的殷勤。我认识他们像是我自己的东西,因为我的灵魂是爱美的。

(18)、我是倦了,我年纪也大了。我也许再不能会见你们了。这也许是我们最后的一次集会。

(19)、你们是多么的幸气!你们有的是那可贵的本能。那是不容易数给他人的,但是你们可以准许我们来共同你们的幸运。

(20)、魏老师在活动行即将结束时与线上的同学进行了问答互动。

4、泰戈尔简介

(1)、民族运动爆发时,他毅然加入了这个运动,并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来激励人们。但是他与民族运动的领袖之间意见不同,有些人并不能接受他的观点。他退出运动后,他隐居起来专心文学创作。之后几年,他常常出国访问其他国家,给他的创作带来许多灵感,并写下了许多相关的作品。1941年,他在家乡平静离世,有许多市民都来为他送葬。

(2)、一定要小心挑选敌人,因为你会发现,你自己和敌人变得越来越像。

(3)、我祈愿上帝在我家驻足,我失却了再也无法复得的地盘,我试图在天涯海角再次把它寻觅,你世界广阔无比的主人,我今天在无限的虚空,为寻找它而来到你的门槛。

(4)、泰戈尔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财运亨通,成为柴明达地主。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在当时积极赞成孟加拉的启蒙运动,支持社会改革。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颇有研究,是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富有民族主义倾向,由于与社会上的传统习俗格格不入,被习惯势力祝为没有种姓的外化之人。

(5)、泰戈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且也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改革家。他除了积极参加各种推动印度社会进步的活动外,还在和平乡进行农村改革,即新村运动。他在试验村设立学校、医疗队,加强畜牧业和手工业,并提倡全民性的文艺活动,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出路,教疗能普及,文化能发展。这种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中国人对泰戈尔的新村试验运动并不陌生,1934年12月20日,缪庆邦就著文详细介绍了泰戈尔新村建设的背景、内容、成就和不足。1946年3月,周子亚访问国际大学时参观了泰戈尔创办的试验村,深受触动,认为“足为中国效法”。

(6)、领读人讲座过程中的观点和言论不代表主办方立场。

(7)、“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8)、曾有爱钻牛角尖的人批评泰戈尔不够虔诚,没有从一而终的信仰。我以为这是不懂诗人,不懂诗的。不同时期的印度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一种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