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简介
1、歌德简介及作品集
(1)、歌德的一个特点是,将已经开头的作品搁置几年,有时是数十年之久,将已经发表的作品进行重大的修改,将一些完成了的作品压下很长时间才付印。
(2)、后来一位作家叫薄伽丘将其命名为神圣的喜剧。《神曲》分为三段第一段叫“地狱”,第二段叫“炼狱”,第三段叫“天堂”留名后世。
(3)、很喜欢车子,最喜欢的是歌德,把歌德的话当做至理名言。口头禅:“歌德说过!XXXXX。”
(4)、1827年2月1日(歌德的《颜色学》以及他对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
(5)、莎士比亚是通过有生命力的词句发生影响的。而诵读是传达词句的最好方式,听众的注意力很集中,无论表演恰当还是拙劣都不影响他们。闭目倾听自然正确的声调的诵读,而不是像演员那样朗诵的莎士比亚的作品,这是再高不过,再纯粹不过的享受。人们跟随一根线索,听他讲各种事件。虽然听了对性格的描述之后,我们也可以想象出某些人物的形象,但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词语和言谈,我们才能知道这些人物的内心活动,而所有的人物好像事先都已经约好,不让我们有一点不清楚或是怀疑的地方。在这一点上英雄和小卒、主人和奴仆、王公和差役是同谋,甚至于次要的角色往往比主要角色更为活跃。在大的世界性事件发生时把空气吹得飒飒作响的一切,在巨大事件发生的瞬间人们心灵中隐藏的一切,都被说了出来。一切在心灵深处被胆怯地封存着的,隐藏着的东西,在这里被自由而通畅地采掘出来;我们获知生命的真谛,然而却不知道是怎样获得的。
(6)、1831年6月20日(论传统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新生事物和新的思想认识)
(7)、他感叹“我们精神的翅膀真不容易,获得一种肉体翅膀的合作,可是,这是人人的生性”。浮士德的痛苦,来自这两种需求无法达到完美的平衡状态的痛苦。
(8)、而海伦则代表着历史中那种无法通过理性逻辑推理了解的部分,无法征服。然而欧福良很快就夭折,以及海伦的离去表明了近代科学并非万能,理性强行超越自己的应用领域将无可避免的遭到失败。
(9)、在我们当今的时代,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强调“理性”、“正能量”、“乐观”、“不要被自己感动”等价值观。我想,我们还是要正确面对自己的情感。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不要因为自己出现了一丝的悲观情绪而感到自责,也不要因为别人表现出的一点负能量而求全责备。想想伟大的歌德以及他笔下的维特吧。
(10)、一个真实的洛丽塔——EvelynNesbit的传奇一生
(11)、之后,他又经历了政治生活阶段与对古典美追求的阶段。随着与玛甘蕾的爱情生活以悲剧结束,浮士德逃离现实,返回到以追求人性完美为目的的古典美,回归希腊。
(12)、1830年3月14日(谈创作经验;文学革命的利弊;就贝朗瑞谈政治诗,并为自己在普法战争中不写政治诗辩护)
(13)、1828年3月12日(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
(14)、1823年9月18日(对青年诗人的忠告)
(15)、天生带来美玉,有现成可穿之眼,岂不可爱可惜!
(16)、于是,维特又开始疯狂地想念绿蒂,开始觉得如果自己是绿蒂的丈夫该多好。最终他忍不住再次去寻找绿蒂。他在瓦尔海姆再次见到了绿蒂,于是又开始了不断的内心折磨。当他与绿蒂告别的时候,绿蒂的一句“再见,亲爱的维特”都能让他神魂颠倒反复念叨,甚至他睡觉前还自言自语地说“晚安,维特”。这简直是有点神经质了。有一次,当他听着绿蒂弹奏他最喜欢的曲子的时候,终于忍不住泪水,跑到绿蒂面前跟她说“别弹了”。维特对绿蒂的感情,绿蒂当然是知道的。于是,绿蒂劝维特回家,好好平静一下。
(17)、1830年2月3日(回忆童年的莫扎特)
(18)、萧伯纳(GeorgeBernard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
(19)、安徒生(丹麦)、普希金(俄罗斯)、狄更斯(英国)、乔伊斯----英国、马克吐温----美国、薄伽丘----意大利、高尔基----苏联、萧伯纳----英国等。
(20)、此书图文并茂,书中配有多幅插图,图片与文字内容形成了很好的呼应与配合,很多图片来自于当时著名的画家为歌德画的肖像和歌德自己的画作,展示了歌德的生平足迹。
2、歌德简介30字
(1)、但丁·阿利基耶里(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
(2)、本书是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的一本文集,书中汇集了歌德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类型的文学与艺术的评论和见解。
(3)、相识。维特是一个特别有才华的青年。他喜欢读书,擅长绘画,还懂希腊文。有一次,他受邀到某地方官员的隐居地去做客,那里是个叫做瓦尔海姆的乡下。当地的年轻人准备举办一次舞会。维特雇了一辆马车,带着自己在当地的舞伴去参加舞会的途中,顺便去接一下绿蒂小姐。从舞伴口中得知,绿蒂小姐已经跟人订婚,但订婚对象的父亲刚过世,所以不在。
(4)、就简单地说这几句话吧,当然,这几句话绝对概括不了莎士比亚的全部功绩。他的爱好者和崇拜者们肯定还会补充许多。这里我们想再指出一点:莎士比亚的作品表明,像他这样的作品是很难得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个不同于别的作品的概念,这个概念是该作品的基础,并在它的整体中发生作用。
(5)、我想试图阐明,他的那种模仿对我们曾产生过什么影响,以及它到底能产生什么影响。对于已经发表过的观点、同意的部分,我就再把它重复一下,不同意的部分,我要简要地、正面地表示不同意,但不进行反驳,也不与之争论。
(6)、1829年4月6日(日耳曼民族个人自由思想的利弊)
(7)、1827年1月4日(谈雨果和贝朗瑞的诗以及近代德国画家;复古与反古)
(8)、我们读了莎士比亚的作品,世界就变得完全透明,我们突然发现,我们对美德与陋习、伟大与渺小、高贵与卑贱都非常熟悉,而且这一切,甚至还不只这一切,都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实现的。但是,若要问这都是些什么方法,回答看上去好像是这样:莎士比亚是为我们的眼睛写作;然而,这是我们的幻觉,莎士比亚的著作并不是为肉眼写的。这一点我想解释一下。
(9)、在他看来,既然作家无法摆脱时代,要想取得成就就必须与时代融为一体。他认为莎士比亚假如不是跟他生活的时代融为一体,就不会发生那么大的影响。
(10)、 在法律思想上,但丁强调: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由上帝执掌天国和尘世的大权是不能授予教皇和教会的,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两把刀”并不掌握在教会手中。
(11)、《浮士德》是用诗剧形式写成的,全书共有12111行,题材采自十六世纪的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浮士德原是个真实人物,生活在十五世纪。
(12)、歌德(原名:JohannWolfgangVonGoethe,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画家,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歌德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自然科学,博物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13)、本书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然而书中那些直抒胸臆的表达会让读者为之动容。有的人会开始同情维特——这位感性的文艺青年,而有的人则会不解,甚至鄙夷、嘲笑。
(14)、一开始见到玛甘蕾,他就对摩非斯特表示:“你给我把那个小姑娘弄来”,“如果我今夜不能搂抱她,我们在午夜就分道扬镳。”对此,甚至连魔鬼摩非斯特也无法看下去:“你开口象登徒子之流”。
(15)、首先,我们要知道这部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市民大众会将维特视为一个和睦婚姻的破坏者,一个反叛者,一个无神论者。他与市民大众的观念完全相悖,可以想见,在那个时代,这部作品带给社会多大的震撼。
(16)、为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戏剧、诗歌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一名伟大的德国作家,也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在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票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活动中,他排名第次于第六伟大的音乐家巴哈。
(17)、主人公与海伦之间的结合生产出了欧福良,表现出歌德希望18世纪的人们能够找回古代那种完美的人格。浮士德饱学的形象代表着近代社会科学的极大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理性思维追求。
(18)、因此,当有人要求18世纪末的德国作家成为“经典”作家时,他坚决予以反对,因为这是不切合时代特点的过分要求,当时德国根本不具备产生“经典”作家的基本条件。歌德的责备并非说他不心仪文学经典,而是他认识到作家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自觉融入民族文学的时代精神中。
(19)、其中包含歌德对文学艺术宏观理论的讨论,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赏析和点评,还有对作家和艺术家生平事迹的介绍和其艺术风格的评价,书中各种各样的论述不仅反映了歌德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还呈现出他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
(20)、1825年10月15日(近代文学界的弊病,根源在于作家和批评家们缺乏高尚的人格)
3、歌德简介200字
(1)、北京香格里拉店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29号
(2)、1830年1月3日(《浮士德》上卷的法译本;回忆伏尔泰的影响)
(3)、1831年3月2日(Daemon[精灵]的意义)
(4)、1826年12月13日(绘画才能不是天生的,必须认真学习)
(5)、她一生为不朽而战,后来嫁给了哥哥的朋友,诗人阿尔尼姆,一直活到74岁,生了八个孩子,是当年的德国著名的沙龙女主人,她出版了和歌德的书信集以及和前女性友人以及和哥哥的书信集,后来都被发现经过编造,篡改。这些书信集使她一举成名,可惜后来她自己的文学创作,却使她倾家荡产,但是无论如何,在追求不朽这条道路上,她成功了,为了纪念她,德国5马克流通纸币上印有她的肖像。
(6)、1829年9月1日(灵魂不朽的意义;英国人在贩卖黑奴问题上言行不一致)
(7)、维特对绿蒂的印象非常好,他疯狂地喜欢上了绿蒂。从此之后,他经常会去绿蒂家里玩,陪她的弟弟妹妹们嬉笑打闹。维特有点爱屋及乌,他特别喜欢绿蒂家的小孩子们。他会自作多情,认为绿蒂的眼睛里充满了对自己的关怀,甚至还觉得她爱上了自己。然而,当绿蒂谈论自己未婚夫的时候,维特会觉得自己像是个被剥夺了一切荣誉和尊严的人。绿蒂在维特的眼里是圣洁的,维特觉得一切情欲到绿蒂的身前都会销声匿迹。有一次,维特因为有一个重要的聚会而不能去看绿蒂,他便派了一个仆人去,仅仅是为了自己身边有接近过绿蒂的人。维特擅长绘画,他把绿蒂的肖像画过三回,而且还为她作了一副剪影。维特多次下决心,明天不再去绿蒂家里。可是,每当清晨降临,他总会有一个无法辩驳的理由又去找绿蒂。
(8)、1832年3月11日(歌德对《圣经》和基督教会的批判)
(9)、自从维特这次回到绿蒂身边后,绿蒂决定疏远维特,她叫维特圣诞节前夜不要来自己的家里。然而,绿蒂自身也是非常矛盾的:阿尔贝特是个非常沉稳可靠的人,两个人也是情投意合,但是她又不想让维特永远离开自己,而是能像朋友一样在自己身边。在绿蒂心目中,维特是个非常优秀的青年,她本想在自己的朋友中寻找一位介绍给维特,可她觉得她们都配不上维特。
(10)、1825年6月11日(诗人在特殊中表现一般;英、法对比)
(11)、1827年3月21日(黑格尔门徒亨利克斯的希腊悲剧论)
(12)、1825年3月22日(魏玛剧院失火;歌德谈他如何培养演员)
(13)、人们认为人应该在婴儿时就回到古希腊,接受古典美的熏陶,形成完善的人格,成年以后将这种人格带回以完善自己的民族。
(14)、1823年11月3日(关于歌德的游记;论题材对文艺的重要性)
(15)、再相见。维特向宫廷辞了职,回到了家乡。他住在侯爵的猎庄里,但是不久他便又觉得无聊了。虽然侯爵待他很好,但他觉得侯爵是个非常理性可理解力却十分平庸的人,他认为侯爵被科学概念束缚而影响到了艺术感受力。
(16)、这一回,我要从几个方面考察莎士比亚,首先把他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作家,然后把他与古人和现代人相比较,最后把他作为真正的剧作家加以考察。
(17)、但是歌德最终还是没有摆脱被贝蒂娜消费的命运,后来还有一段时间一直坚持每天去拜访他,直到有一次,歌德再无法忍受她拿“可爱的不拘小节的错误”,把她比做“这只由我母亲流传给我的使人难受的牛忙。”从这以后,就拒绝再见到她。但是在歌德弥留之际,她虽然自己被禁止拜访了,但是把她的儿子派到了歌德身边,虽然那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干嘛去的,但是米兰·昆德拉认为,歌德一看到这孩子就会明白,在她和自己的这场漫长的拉锯战中,他输了,他的这个缪斯和女神,她是当定了。
(18)、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8种语言,是各国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德通晓多种语言,熟悉欧洲国家各历史时代的文学作品和形式,他翻译、戏仿或用这些作品的风格写作。《浮士德》简直是欧洲文学传统的汇集。
(19)、浮士德创建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社会的美好愿望。
(20)、后来一位作家叫薄伽丘将其命名为神圣的喜剧。《神曲》分为三段第一段叫“地狱”,第二段叫“炼狱”,第三段叫“天堂”留名后世。
4、歌德简介100字
(1)、这部作品还被放入各种不同的语境中解读。蒋世杰《〈浮士德〉潜藏的原型象征体系》一文认为诗剧以希腊和《圣经》神话为原型,潜藏着一个原型象征体系。如涵盖全剧的原型性主题:生命的金树才是长青;原型性叙述:浮士德的螺旋式上升的人生圆圈,使悲剧呈现为一条浮士德曲线等。而且,歌德不仅是激话和利用了原型,更是重塑了原型。陈晓兰的文章《〈浮士德〉与神秘主义》在神秘主义的语境下提出,歌德用神秘主义和基督教正统的对立来决定人物形象和主题,他“讴歌”死亡,以唤起新生事物,用巫术的颠覆性意义为他的个性主义思想及批判服务。刘建军在《两面神思维与〈浮士德〉辩证法思想的深化》中借用两面神思维,指出诗剧在异质对立中更包含了同质对立,即善恶对立中还包含着善善对立,与同时代相比,这是思维方式的进步。
(2)、后来,绿蒂的未婚夫阿尔贝特回来了。他是个亲切正派的绅士,有着沉静的外表,丰富的感情,连维特都不得不敬重他。维特无能为力,只好干瞪眼、自嘲。虽然两个人是情敌,但维特与阿尔贝特的关系竟变得非常微妙,阿尔贝特对维特以诚相待,维特也能跟阿尔贝特一起夸耀绿蒂。维特从阿尔贝特口中得知,绿蒂的母亲临终时将孩子们和家务都托付给绿蒂,又将绿蒂托付给阿尔贝特。绿蒂就像一个母亲一样照顾着自己的弟弟妹妹,操持着家务,非常伟大。维特更加喜爱和佩服绿蒂,也更加无可奈何。
(3)、35岁之后,歌德的人文世界,诗歌、哲学想法、小说等,有着巨大的成就。
(4)、比同龄人稍微成熟,在哥哥逗逗冲动做事时会在一旁提醒,懂事又开朗;
(5)、但丁《神曲》:事业爱情双重打击下的“神作”
(6)、“五四”之后,开始了对诗剧的翻译,并出版了中国最早的歌德研究专著:冯至的《歌德论述》。其中的《〈浮士德〉里的魔》等两篇论文直接对《浮士德》进行了解读,文中将其看作一部肯定精神与否定精神斗争的历史。
(7)、但丁·阿利基耶里(1265年-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后来一位名叫薄伽丘的作家将其命名为‘‘神圣的喜剧”。《神曲》分为三段,第一段叫“地狱”,第二段叫“炼狱”,第三段叫“天堂”,留名后世。
(8)、1829年2月4日(常识比哲学可靠;奥斯塔特的画;阅读的剧本与上演的剧本)
(9)、1828年3月11日(论天才和创造力的关系;天才多半表现于青年时代)
(10)、1826年7月26日(上演的剧本不同于只供阅读的剧本备演剧目)
(11)、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就是发生在上面说的启蒙运动后期的一次运动,大范围来讲,还可以归为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狂飙突进运动,是1760年代末到1780年代初短短十几年内发生在德国的文学和音乐创作领域的一次变革。它也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过渡阶段。
(12)、建国后,整个译介和研究工作进展不大。1978年以后,出现了董问樵、钱春绮、樊修章、绿原、杨武能等译本。研究的文章也开始丰富起来,研究歌德的著作里大多涉及《浮士德》,而专门的著作有董问樵的《〈浮士德〉研究》。此外,《名作欣赏》在191991年间连载《浮士德面面观》,角度较为广泛。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国内近年来的评论做一个简要的综述:
(13)、1831年6月6日(《浮士德》下卷脱稿;歌德说明借助宗教观念的理由)
(14)、有一次,维特在C伯爵家吃饭,恰巧那天晚上贵族们也要在C伯爵家聚会。这种场合下,维特的身份不合时宜。他本打算告辞,不料B小姐进来了,于是他便也跟着留了下来。维特发现B小姐讲话跟那些人一样,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想要继续观察一会儿,结果却招惹到了那些贵族,因为贵族们觉得以他的身份是不应该留下来的。C伯爵无奈之下叫维特离开了聚会。从此,城镇里便传开了维特这次的囧事。B小姐甚至还因为跟维特交往,被姑妈训斥了一顿。维特不得不跟B小姐分开。
(15)、其次,有的读者会不喜欢这种书信体的形式,有的读者会不喜欢这种琼瑶式的千回百转死去活来,有的读者会不喜欢维特墨迹的性格。当然,我相信维特在每位读者眼中的形象都是不同的,但我要说的是,维特的感性和炽烈的情感,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比如说,维特与绿蒂他们探讨人生和哲学的问题的时候,由于自己学识广博,便滔滔不绝,甚至会因“走心”而激动地哭泣。
(16)、歌德在魏玛市的最初十年,歌德埋头事务,很少创作。到意大利后,他陆续完成了早已开始的一些作品,写出了《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和《哀格蒙特》等作品,也写了《塔索》和《浮士德》部分章节。
(17)、1831年5月25日(歌德对席勒的《华伦斯坦》的协助)
(18)、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19)、即使像莎士比亚这样被称作“独一无二的伟大大师”级的人物,歌德也在更大程度上把他的成就归功于伟大而雄强的时代。他在《谈话录》说:“莎士比亚的许多天才奇迹多少还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有不少要归功于他那个时代的那股强有力的创作风气。”比起个人的天资禀赋来,歌德对时代环境和群体积累显然更看重些。
(20)、1825年4月27日(歌德埋怨泽尔特说他不是“人民之友”)
5、歌德简介资料
(1)、年过半百的学者浮士德沉湎于中世纪的书斋,脱离了现实生活,为烦琐、僵死的知识所困,苦闷到企图自杀,直到复活节的钟声响起,他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在与学生瓦格纳的郊游中,他看到了充满活力的生活,同时也遇到了靡非斯特变的黑狗。回到书斋后,浮士德与靡非斯特订立了赌约:魔鬼甘愿做浮士德的仆人,带他到天地间寻求各种满足,解除他的苦闷,而浮士德一旦发出流连忘返的赞叹,他的灵魂就将归魔鬼所有。
(2)、1824年2月24日(学习应从实践出发;古今宝石雕刻的对比)
(3)、维特在绿蒂家的院子里见到了她,一开始就被她拿着面包分给周围弟弟妹妹们吃的景象吸引了。她体态优雅,举止、声音也都很美。维特又发现绿蒂也很喜欢看书,很有学识和教养,而且谈吐之间都极有思想和魅力,便更加为之倾倒。在舞会上,维特邀请绿蒂跳舞。绿蒂舞跳得也非常好,让维特觉得从未跳得如此轻快,甚至有点飘飘欲仙。正当两人跳得起劲,旁边有人念了“阿尔贝特”这个名字。询问过后,维特才知道原来阿尔贝特正是绿蒂的未婚夫。此时,绿蒂开始沉思,维特也有些慌乱,而外面也刚好开始打雷。在女士们都惊慌失措的时候,绿蒂却表现得非常勇敢。她提议大家做游戏,打消了大家的恐惧。
(4)、1825年2月24日(歌德对拜伦的评价)
(5)、1825年12月25日(赞莎士比亚;拜伦的诗是“被扣压的议会发言”)
(6)、歌德的人生非常丰富,他27岁,1776年就成为魏玛公国的枢密大臣参赞,后成为政治上极有实权的枢密顾问,是魏玛公国的高级长官。他颇受公国大公卡尔·奥古斯特的重视,与拿破仑会面,与贝多芬交往。
(7)、小说中也有很多哲学方面的探讨,以至于这部作品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格言。比如对于攀比和自卑的看法,以及维特跟阿尔贝特之间的一些哲学探讨,但作者都是以非常简明易懂的语言来表达的。再比如说,维特在信中写道“凡是使人幸福的东西,总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这是因为,维特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向来充满了温暖的感情,然而恋爱受挫之后,却觉得大自然对自己充满了无情的折磨。
(8)、《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这部教育小说尽管内涵丰富、深刻,对艺术问题的探讨深入、细致、详尽,读起来却并不枯燥、乏味,不,相反倒是十分引人入胜的,这在以思想深邃见长的德语长篇小说中可以讲颇为少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歌德在这部作品中非常讲究艺术性,是因为深刻的思想往往直接而自然地融入了生动的故事情节中。
(9)、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
(10)、1827年1月31日(中国传奇和贝朗瑞的诗对比;“世界文学”;曼佐尼过分强调史实)
(11)、1827年5月6日(《威廉·退尔》的起源;歌德重申自己作诗不从观念出发)
(12)、1827年7月5日(拜伦的《唐·璜》;歌德的《海伦后》;知解力和想象的区别)
(13)、1824年5月2日(谈社交、绘画、宗教与诗;歌德的黄昏思想)
(14)、常州富都盛贸店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通江大道398号富都盛贸饭店歌德老酒行
(15)、1831年2月17日(作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看事物的角度不同,须如实反映;《浮士德》下卷的进度和程序以及与上卷的基本区别)
(16)、1825年4月20日(学习先于创作;集中精力搞专业)
(17)、讲话喜欢以“阿普”自称,渴望获得关注,渴望突破自我,尝试一些冒险的事情想要证明自己。
(18)、孙德宏,报人,文学博士,高级编辑,著有《底线理想》《温暖平和》《新闻的审美传播》《孙德宏社评选》《新闻演讲录》等,曾六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作品《寻找时传祥》入选全国高中、初中语文课本。现供职于工人日报社。
(19)、但对知识极限世界的清醒审视和对鲜活生命的拷问之后,他又陷入了“枯守这个牢笼,在这里暗淡无光”的心理体验,乏味和僵死的知识以及由此而发的阴暗、无聊的精神焦渴更加剧了无法预知未来的精神危机,百般的厌恶和极度的恐惧决定了他对无意义生命的剥夺。
(20)、爱克曼留在歌德身边的主要任务是编辑由歌德亲自审订的《歌德文集》。他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了歌德的全部作品。此外,还直接参与了歌德晚年的全部创作。可以说,如果没有爱克曼的参与,也许《浮士德》第二部就难以在歌德生命的最后时刻完成。由于工作关系,爱克曼有必要经常与歌德就各种问题进行交谈。爱克曼不仅认真听歌德的谈话,而且尽可能地记在脑子里,然后写在日记里或写在信中。很早他就开始将记在脑子里的歌德的谈话整理成文,交给歌德审阅。
(1)、瓦格纳这个人物,有人认为他就是一个学究气极浓的沉迷于书斋的知识分子,残雪却在《靡非斯特为什么要打那两个赌?》一文中顺带提到:他以否定个人生活和欲望的方式,唱出了对生命与欲望的赞歌。如果他敌视生命的话,结晶人就完全是多余的产物。
(2)、于是,浮士德离开了书斋。他喝下了魔汤,恢复了青春,爱上了少女葛丽卿。深陷爱中的葛丽卿却因此家破人亡,虔诚于宗教的她在狱中等待上帝的裁判。浮士德经历了瓦卜吉斯之夜群魔会,赶来解救葛丽卿,却遭其拒绝,内心感到了极大的痛苦。
(3)、1829年2月17日(哲学派别和发展时期;德国哲学还要做的两件大事)
(4)、《少年维特之烦恼》作者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诗人。首先,我想说一下为什么歌德在德国的地位如此之高呢?其实他只有两部为大众所熟知的著作:一部是《少年维特之烦恼》,另一部是《浮士德》。但是,一个人的地位不仅仅在于他产出了多少量,还在于他能否推动历史的进程。整个欧洲历史上有三次重要的文艺思想运动,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是宗教改革,第三次是启蒙运动。我们暂时不用去区分这几次文艺运动,我们只需知道,这三次文艺运动目的都是反迷信、反封建、思想解放、注重人的理性、肯定人的价值。德国,作为欧洲大国,它们在音乐领域的巨人不胜枚举,比如著名的三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然而,在文学领域,它们却直到启蒙运动的后期才出现划时代的文学巨匠,比如歌德、席勒。我想,这就是歌德在德国的地位如此之高的原因。(当然,德国不乏伟大的哲学家,然而,哲学在我看来,跟科学的距离更近一些,是研究客观世界的,不属于研究人的文艺范畴。)
(5)、1830年1月31日(歌德的手稿、书法和素描)
(6)、所以,尽管但丁知道自己的观点会触怒罗马教皇,但还是勇敢地提出了政教分离的观点。但丁以《圣经》为依据,以经院哲学的方式,反驳了中世纪流行的支持教权至上的“日月说”和“双剑论”,可谓是“以子之矛,攻子之后”,别具匠心,逻辑严密。
(7)、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8)、1831年6月27日(反对雨果在小说中写丑恶和恐怖)
(9)、莎士比亚与世界精神结伴,他也像世界精神一样看透了这个世界,什么都不能瞒过他。不过,如果说世界精神的职务是在行动之前,甚至常常是在行动之后保守秘密的话,那么作家的旨意则是将秘密吐露出来,让我们在行动之前,或是就在行动过程中相互了解。
(10)、为非作歹的有权势的人,好心肠的平庸者,被激情牵着走的人和静观世界的人,他们都把自己的心事袒露出来,常常没有一点含混,各个都很能言善谈。总之,秘密一定得吐露,就是石头也得吐露秘密。因此没有生命的东西也蜂拥而至,要吐露秘密,一切次要的附属物都跟着说话,大自然的各种因素,天上、地面和海洋的现象,雷、电、野兽都在大声呼喊,它们往往看上去是一种比喻,但每一次都参加进来一起行动。
(11)、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12)、1830年8月2日(歌德对法国七月革命很冷淡,而更关心一次科学辩论:科学上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对立)
(13)、逗逗的同班同学,霸道,喜欢恶作剧,实际没有恶意;
(14)、北京万丽店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57号金茂万丽酒店一层
(15)、1831年3月21日(法国青年政治运动;法国文学发展与伏尔泰的影响)
(16)、《少年维特之烦恼》可以说是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著作,没有之一。它用非常独特的书信体的形式,展现了少年维特的情感和思绪,可谓极度的感性和浪漫。《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让歌德在德国几乎一夜成名的小说,它同时也唤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阅读热”。
(17)、1827年7月25日(歌德接到瓦尔特·司各特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