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有哪些都是啥意思
1、孔子的名言和意思
(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7)、·君子不器。(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8)、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9)、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0)、解释: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1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2)、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仇怨,殊不知“以德报怨”只是一句提问,并不是结论。
(13)、译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1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与人为善”的大道。
(15)、Bynature,menarenearlyalike;bypractice,theygettobewideapart.
(16)、翻译: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那方面的政事。
(17)、解释: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18)、翻译: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19)、翻译: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20)、·君子周急不济富。(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君子周济急需,而不给富人添富。
2、孔子的名言有哪些都是啥意思呀
(1)、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2)、·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3)、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4)、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5)、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6)、翻译: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7)、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8)、所以立的不是事业,不是家庭,立的是人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是人格的独立,是自我把握、自我相信的起始。
(9)、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0)、Isitnotpleasanttolearnwithaconstantperseveranceandapplication?
(11)、解释: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12)、译文: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文: 孔子说:“《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没有歪邪的东西。‘’
(14)、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15)、翻译: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16)、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要向他看齐学习;见到不贤明的人,就要自己要反省自己。‘’
(18)、翻译: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9)、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20)、翻译: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3、孔子的名言及意思
(1)、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2)、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3)、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4)、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6)、误解:“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都将文中的“立”理解为成家立业。十一长假又要到了,想必不少父母要拿出这句话来说事儿,下面小史来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7)、解释:成事不说: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遂事不谏: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挽回。既往不咎:过去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8)、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9)、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10)、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11)、原句为:“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其知(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2)、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13)、(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14)、⑤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15)、·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
(16)、导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是我收集的有关孔子的名言及解释,欢迎大家参考。有关孔子的名言及解释有教无类。
(17)、真相:孔子还说过:“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所以立的不是事业、不是家庭,立的是人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是人格的独立,是自我把握自我相信的起始。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9)、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 孔子说:“君子是看重道义,小人只看重私利。”
(20)、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①,游必有方②。”
4、孔子的名言有哪些都是啥意思啊
(1)、翻译: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2)、 前因后果是,孔子的一个弟子在向老师讨教。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3)、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4)、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孔子自我评价)他这个人,发愤用功时忘记吃饭,快乐时忘记忧虑,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6)、译文: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烦恼忧愁。
(8)、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9)、解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10)、·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11)、译文: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1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译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13)、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14)、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15)、孔子认为天是存在的,是有意志有智慧的,天是人事的最高的决定者,因此人在艰难困苦是需要天的支持和信任,天是人的精神信仰和感情寄托,可以给人心灵的慰藉,但天不能代替人事,它不是发号施令的主宰。
(16)、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17)、翻译: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8)、(出处)《列子·说符第八》(译文)最高的语言是不用语言,最高的作为是无所作为。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0)、Looknotatwhatiscontrarytopropriety;listennottowhatiscontrarytopropriety;speaknotwhatiscontrarytopropriety;makenomovementwhichiscontrarytopropriety.
5、孔子的名言和含义
(1)、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现在还抱有孩子一定要待在父母近旁的思想,这种做法连孔子都不同意。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翻译)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4)、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5)、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6)、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7)、孔子的意思是: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现在别人怨恨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去对待怨恨你的人。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9)、翻译: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2)、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3)、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4)、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15)、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16)、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哪里还会简陋呢?
(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9)、 我们现在所翻译的,大都把“知”(智)和“仁”分开来说,解释为“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20)、翻译: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1)、AtfifteenIsetmyheartuponlearning.Atthirty,Iplantedmyfeetfirmupontheground.Atforty,Inolongersufferedfromperplexities.Atfifty,IknewwhatwerethebiddingsofHeaven.Atsixty,Iheardthemwithdocileear.Atseventy,Icouldfollowthedictatesofmyownheart;forwhatIdesirednolongeroversteppedtheboundariesofright.
(2)、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3)、真相:孔子还说过:“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所以立的不是事业、不是家庭,立的是人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是人格的独立,是自我把握自我相信的起始。所以以后再有人用这句话逼婚,你都可以噎回去了。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译文)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5)、·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
(6)、(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这种人真是太难教育了!不是还有赌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做做这些,还像个贤人的样子(总比无所事事的强)。
(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君子要说话要谨慎,但做事要行动敏捷。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时候,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9)、·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有才能的人,结交士人中有仁德的人。
(10)、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11)、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 :孔子说:“朽木没办法雕琢成器,粪土做成的墙壁不能去掉污秽,我能把他怎样?”
(12)、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13)、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1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政的意思就是正。您带头走正路,谁敢不正呢?
(1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全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7)、 误解:“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公冶长》,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却并非是这个意思。
(18)、·君子谋道不谋食。(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
(1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20)、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1)、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