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教育思想
1、教育家卢梭的思想主张
(1)、法国18世纪著名画家夏尔丹作品《午餐前的祷告》
(2)、(4)智育:卢梭强调从自然中学习,主张要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独立观察和研究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他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启发儿童、青年的自觉性,为此特别重视动机、兴趣和需要在学习中的作用。
(3)、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4)、(1)(法)卢梭著《爱弥儿》第437页,商务印书馆出版,1978年6月第1版
(5)、卢梭认为这个时候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学生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恶习。卢梭认为人类天生的唯一无二的欲念是自爱(armourdesoi),也就是广义上的自私(amour-propre)。这种自私,对它本身或对我们都是很好和很有用处的。…它的变好或变坏,完全看我们怎样运用和使它具有怎样的关系而定。”(95)这时候的教育不是教导理性,而是消极地、防止心灵沾染罪恶(习得外在的罪恶),思想产生谬误。用中国古话称为童蒙养正,养成一个淳朴自然的自我。既要保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自由的活动和玩耍;但也绝不要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愿望,培养出一个贪得无厌的小暴君,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大发脾气。因为很多痛苦之所以产生,正在于愿望与能力的不对等,获得幸福的关键不在于单纯的减少欲望,也不在于拼命地增强能力,而在于使能力和需求两者之间得到平衡。
(6)、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学做人,第一个榜样就是自己的父亲或母亲。
(7)、其次,要给他们以充分的自由。成人的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就是所谓的“消极教育”,但并不是不教育,而是要观察自由活动的儿童,了解他的自然倾向和特点,防范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
(8)、十八世纪的法国流行的还是强迫儿童服从权威,强调机械记忆、利用体罚来恐吓儿童的经院教育。由僧侣和贵族构成的封建统治阶级享有无上的权利,他们以“神”为中心,贬低了“人”的地位,蔑视世俗生活,用禁欲来压制人性,利用传统的古典主义来培养为特权阶级服务的人。卢梭对当时的封建制度和经院教育深恶痛绝,作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代表和平民阶级的代言人,他对压迫人权的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残害人性又违反自然规则的文化教育进行彻底的谴责。他认为人们的生活被局限于奢靡和虚节的风俗里,人们的智慧全是封建统治之下的奴性的偏见,人们从生到死都在压迫当中。卢梭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文明”,反对教育为特权阶级服务,宣扬天赋人权,倡导人生而平等,主张自然教育,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天性的发展,要与人的身心发展各个阶段相一致,从而培养独立自主、自由平等、道德高尚的“自然人”。
(9)、苏格拉底之死(法语:LaMortdeSocrate)法国画家及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雅克-路易·大卫创作于1787年
(10)、卢梭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是这样的:不马上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他自己去探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果你轻易把答案告诉他,他就不会自己去思考问题了,那么孩子的理智也就受到了损害。(8)卢梭明白无误地讨厌书本知识,他曾这样说道:“我对书是很憎恨的,因为它只能教我们谈论我们实际上不知道的东西。”(9)
(11)、那么方法原则呢?要贯彻遵循自然的消极教育,就是成人的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注意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要求因材施教。
(12)、卢梭认为儿童接受“人的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家庭教育,他认为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照顾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因素。“既然真正的保姆是母亲,则真正的教师便是父亲。愿他们在尽责任的先后和采取怎样的作法方面配合一致;愿孩子从母亲的手里转到父亲的手里。”“不能借口贫困、工作或人的尊敬而免除亲自教养孩子的责任。”3卢梭认为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反对父母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教育孩子和抚养孩子的任务。他对那些放弃亲自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父母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说:“满身铜臭的人,你以为用钱就可以给你的儿子找到一个父亲吗?你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你给你的孩子雇来的找个人,甚至不能说是教师,他是一个奴仆。他不久就将把你的儿子培养成第二个奴仆。”1可见卢梭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在父母的心目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只有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才可能将孩子教育好。
(13)、(1)正确看待儿童,不要把他们看成小绅士、小大人,不要把他们看成上帝的产物,成人的玩物。
(14)、我不相信卢梭用这套方法可以培养出道德高尚的人来,首先,他的隔离法违反人性,越是遭到隔离,爱弥儿就越会对不道德的行为想入非非,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而且,由于缺少集体生活的经验,爱弥儿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必定会远不如其他孩子。另外,道德和习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是习惯的重要内容,习惯是道德的外在形式,等到十五至二十岁时才开始实行道德教育,可能孩子早就已经养成了很多的不道德习惯了。这个时候肯定是太晚了。
(15)、有人称,卢梭在教育界发动了一场哥白尼式的大革命,他把儿童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认为儿童有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而教育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使其充分地实现这种可能性。同时,卢梭奠定了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卢梭的教育思想实践成果首先产生于1774年巴西多开办的“泛爱学校”,德国之后兴起的泛爱主义教育运动也以此为理论基础,此后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杜威等人关于儿童观的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以此为出发点。
(16)、youwillmakeabigdifference
(17)、卢梭还提出自然后果法,即让儿童自已认识到行为的后果来进行教育。
(18)、歌德称这本书是教育的自然福利,康德因阅读《爱弥儿》而忘记了十几年定时散步的习惯,席勒则称卢梭为新的苏格拉底,是耶稣拟造的人。卢梭认为,人的教育的来源有三种。即“自然天性”“事物”和“人为”,只有三种教育良好的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扩展资料卢梭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改变儿童的看法。人们既不要把儿童当成待管教的奴仆,也不能把孩子当做缩小的成人,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19)、卢梭根据人的成长发育规律,把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从出生到十二岁为一个阶段,十二到十五岁为一个阶段,十五到二十岁为一个阶段。
(20)、卢梭的核心指导思想就是自然主义的教育。他曾写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但到了人手里就全部变坏了”,他的这种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
2、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1)、卢梭所说的自然人也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
(2)、①教育目标: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3)、①封建专制思想束缚。卢梭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相联系的。18世纪的欧洲还处于封建制度的统治下,大多数国家仍然因循守旧,利用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残酷统治,用封建思想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性以阻止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4)、有了技艺就可以对财富保持自由。卢梭说“我要求你的不是才能,而是一种手艺,一种真正的手艺,纯粹的机械的技术,做的时候是动手而不是动脑,这种手艺虽不能使你发财致富,但有了它,你就可以不需要财富。”(263)卢梭主张学一门诚实的手艺,宁可做鞋匠而不做诗人。最合适的是木匠。掌握了它们之后,爱弥儿就要掌握物品的交换、了解银行和政府的大致功能,从而初步将自己所学习到的技艺和知识形成一个整体,卢梭说要通过一种利益的方式去理解这一切环节,而不要用道德原则。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在大自然中学习真正有用的知识,也同时能使他的理性和判断力不断得到锻炼。
(5)、(1)他确立了一种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成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鲜明的把儿童放在了教育的中心位置,有力地改变了儿童在受教育中的被动地位,其思想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对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仍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6)、“运动的物质就表明了存在着一种智慧,这是第二个信条。”(391)这里使用了钟表匠之喻;世界是由一个有力量的和有智慧的意志统治着,卢梭称其为上帝。
(7)、④青春期的教育(15~20岁):学生可以由农村返回城市,接受道德教育及宗教教育,学会做一个城市社会中的自然人。卢梭还提出了青年时期的爱情教育和性教育的问题。
(8)、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9)、卢梭谈及游学的要点。英国人就知道临摹古迹、法国人就知道拜访艺术家、德国人就知道找学者,只有西班牙人会“到了一个国家便不声不响地研究该国的政治制度、风俗和治安情形。”(694)这就涉及到政治制度教育了。应该先一般的研究政府的性质;研究政府的各种形式;最后专门研究出生地的政府,以便看看是不是宜居。这里卢梭提示了契约论和离开国家的权利。为了好好生活,预先想好政治的事情是必要的。
(10)、卢梭的著作《爱弥儿》,这是一本小说题材的著作,书中的小主人翁名叫爱弥儿,卢梭在书中描述了他的成长。他根据儿童的天性发展,把教育分为四个阶段。第婴儿期。卢梭认为从人诞生到2岁是婴儿期。这个阶段没有感情,没有思考,有的仅是感觉而已,他不能够意识自己和事物的存在。教育必须以体育锻炼与身体养护为主,倡导体育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儿童自然成长。第儿童期。卢梭认为由婴儿期到十二岁为儿童期。该阶段身体活动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与完善,但是理性还不健全,因此这个阶段在继续注重体育教育的同时,要进行感官教育。第少年期。卢梭认为十三岁到十五岁是少年期,它属于人的一生能力最好的时期。人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理性的发展,它是知识教育的前提。卢梭认为在这个阶段实行智育。第青年期。卢梭认为从十六岁到二十岁为青年期。这个阶段,容易冲动,性情容易改变,不服管教。卢梭主张实行道德教育。
(11)、(名词解释)1762年,卢梭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在书中,卢梭集中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全书共四卷,前四卷卢梭以爱弥儿为主人公,分别论述了爱弥儿的四个成长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第五卷卢梭介绍了苏菲的教育,即女性教育。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的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根本改造。他还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副培养新人的蓝图。书中提出的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其在教育史上的显赫地位。
(12)、StillLifewithBible,1885-VincentvanGogh
(13)、①教育目标: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培养忠诚的爱国者;②教育内容:把德育和智育结合在一起;③主张国家掌管学校教育;④主张教育平等,要求儿童接受同样的教育;⑤国家对优秀教师予以提拔重用,不要使之成为终身职位;⑥体育是教育中最重要部分;⑦推崇在学校内模拟政府机构组成相应的团体,让学生受到生动的行政管理训练,即“未来政治家的培养场所”。
(14)、第四阶段,15岁到成年,注重道德、宗教及情感的教育。
(15)、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儿》,书中著名的一句话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假如能为人造就是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类就能在更高阶段回归自然。
(16)、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他从儿童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只有三种教育圆满的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能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17)、关于教育的概念,《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认为:“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有计划地形成学生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与德育同义。”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层单位。家庭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或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2它既包括长辈对后辈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影响,也包括了后辈对长辈以及同辈之间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而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18)、最终牧师把各种宗教都看成有益的制度,而真正的崇拜是心的崇拜,“真正的心就是神灵的殿堂,不管你在哪一个国家和哪一个教派,都要以爱上帝胜于爱一切和爱邻人如同爱自己作为法律的总纲。”(454)在一个很长的注解中,卢梭比较了宗教狂信和无神论,并认为前者较好。“宗教的狂信尽管是容易导致血腥和残酷的行为,但不失为一种强烈的热情,它能鼓舞人心,使人把死亡不看在眼里,赋予人以巨大的动力,只要好好加以引导,就能产生种种崇高的德行;反之,不相信宗教,以及一般的好辩的哲学风气,却能斫丧人的生命,使人的心灵变得十分脆弱,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于低级的个人利益和卑贱的自身,一点一点地败坏整个社会的真正基础。无神论之所以不造成流血行为,并不是由于爱好和平,而是由于对善漠不关心。”(455)
(19)、卢梭反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导致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许多诗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就连歌德、雨果、乔治·桑、托尔斯泰都无一例外地声称是卢梭的门徒。
(20)、(3)感官训练:卢梭主张,首先是发展触觉,因为触觉不仅能提供事物的形象和表面,而且比其他的感觉更为可靠;其次是发展视觉,最后发展听觉。
3、卢梭教育思想的集中提现
(1)、卢梭说格劳修斯(Grotius)不过是个坏心眼的孩子,其实跟霍布斯差不多,两人理论一模一样,前者用诗人的办法,后者用诡辩的办法,让人们把自己的自然权力交给国家。卢梭强调对国家的关切源自对亲人的自然的爱。“难道说我们对亲人的爱不是我们对国家的爱的本原!难道说不是因为我们有那小小的家园我们才依恋那巨大的祖国!难道说不是首先要有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然后才有好公民。”(535)卢梭说,“社会契约是一切文明社会的基础,我们只有根据这种契约的性质,才能阐明按照这种契约而构成的社会的性质。”(707-8)
(2)、18世纪法国最著名,也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主要代表作有《爱弥儿》。在该书中,卢梭提出并详细论述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资产阶级新人的教育理想。
(3)、卢梭反对采取强迫的方法叫孩子学习。在他看来,孩子最初都是好动的,后来就变得好奇了。“他什么东西都想去摸一摸,什么东西都想去弄一弄:他这样地动个不停,你绝不要去妨碍他,因为这可以使他获得十分需要的学习。”2为此就应该“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办法。”3卢梭认为,不应该向儿童进行灌溉教育,儿童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父母就应该按照他的兴趣进行引导和教育,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再教育他研究学问的方法。
(4)、谈到启示宗教。卢梭认为启示宗教和教理是令人迷惑的。“我们对上帝的深刻的观念,完全来自理性…由人来启示,是一定会贬低上帝的。”(426)牧师转向自然之书,“我决定:我既不接受启示,也不否认启示。…我在这个问题上始终保持一种敬而疑之的态度。”(446)不过,牧师也借着比较柏拉图之死与耶稣之死,特别表达了对《圣经》和《福音书》的认同和喜爱,因为没有一个人像耶稣那样教导和实践了高尚纯洁的道德。(447)
(5)、第卢梭论证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如:他详细分析了儿童身体健康教育;重视感觉教育的价值,并叙述了感觉教育的要求和方法;反对古典主义和教条主义,要求人们学习真实和有用的知识;反对填鸭式教育,提倡启发式教育;主张直观教学;反对向儿童灌输道德教条,要求养成符合自然发展的品德等等。这些观点既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也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6)、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公民”和“自然人”的对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7)、alittleefforteverday
(8)、③青年期的教育(12~15岁):此阶段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
(9)、所谓自然并非指人类原始蒙昧的状态,而是指人类的天性。卢梭将教育的来源界定为三个方面“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物”,即“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卢梭认为三种教育和谐统一才是最好的教育,统一的方法是将能够被控制的“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配合于完全不能被控制的“自然的教育”之下,以“自然的教育”为发展的中心和方向。由此可见,“自然”在卢梭的整个教育思想中处于中心位置,具有十分的重要性。
(10)、他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他自己独特的生活;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儿童期的存在并非单纯地为成年生活作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这种关于儿童的观念在人类的儿童观演变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11)、卢梭的《爱弥儿》不仅仅纠正了康德,也纠正了我。大学的时候我先后读过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人的《忏悔录》,喜欢奥古斯丁而讨厌卢梭:奥古斯丁是纯洁灵魂的上主颂歌,而卢梭不过是一个有罪之人的“人义论”呓语。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人情世故,读《爱弥儿》的时候,我才越来越认同卢梭所言,
(12)、我同意能力比知识重要,但这句话只有在没有条件获得知识的情况下才成立,因为任何能力的运用都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作为条件。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当他需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他首先要开展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收集和问题有关的信息、学习和问题有关的知识,一个对与问题有关的知识一无所知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所以,卢梭如此轻视书本知识的态度我是绝不认同的。
(13)、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
(14)、然后,卢梭还重视女子教育。卢梭关于女子的教育的观念也是他从遵循自然回归自然的基本思想中引申出来的,他认为女子虽弱,也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是他们只能学习适合他们的东西。首先女孩子要培养健康的身体,然后安排女子学习唱歌跳舞绘画等。卢梭在女子教育的问题上,总的倾向还是属于保守的。
(15)、第二卷则涉及到第二个时期,即2-12岁的儿童。这个阶段有哪些重要的方法和原则呢?卢梭主要讲了三点,第一点是儿童的愿望要与能力相匹配。
(16)、(2)自然后果律: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他们或惩罚他们,而让他们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使儿童服从于自然法则,结合具体事例使他们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受到教育。这就是“自然后果法”。
(17)、卢梭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在任何事情上,你们的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因为孩子们是容易忘记他们自己说的和别人对他们说的话的,但是对他们所做的和别人替他们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记了。”4所以,父母的以身作则是进行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18)、(2)(法)卢梭著《爱弥儿》第26~27页,商务印书馆出版,1978年6月第1版
(19)、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但是有观点称,这种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20)、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对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影响很大。康德在他的哲学里,探究道德的本质,充分肯定了个人的价值。他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他的哲学理想,改造社会。他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4、论卢梭的教育学思想
(1)、学生可以农村返回城市,接受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学会做一个城市社会中的自然人。还提出了青年时期的爱情教育和性教育的问题。
(2)、卢梭反对英国式的议会制度,主张一种每个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直接民主制度,实际上卢梭的设想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他对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亦不认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可能有些人枉称自己是公益,导致一种政治上的专制乃至极权主义,这一幕恰好发生在号称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大革命。为首的雅各宾派专政实行恐怖的血腥,兴起后人反思法国大革命,多半都会反思到卢梭的公益概念及其契约论思想。
(3)、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自然人”的特征:首先,“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其次,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教育不培养等级的人,不造就王公贵族或奴隶;再次,自然人又是自由的人,他是无所不宜、无所不能的;最后,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
(4)、最后,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他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为生。
(5)、卢梭认为“我们所有一切本能的活动首先是为了保持我们的生存和幸福。所以,第一个正义感不是产生于我们怎样对别人,而是产生于别人怎样对我们。”(103)应该先谈权利,而不是责任。而“应当使他具备的第一个观念,不是自由的观念,而是财产的观念。”(103)
(6)、卢梭给爱弥儿讲了他自己信仰的故事:忘记了宗教、逃离异乡、良心近乎泯灭的少年卢梭为萨瓦(Savoyard)省的一个有品德的牧师所搭救和帮助,心灵被唤醒,追问牧师。萨瓦牧师说:“心灵的宁静,在于把所有一切扰乱这种宁静的东西都不放在眼里。事事把生活放在第一位的人,是最不会享受生活的。而一个人如果汲汲与谋求幸福,他往往会落得极其不幸。”(375)在这番具有斯多葛色彩的话语之后,牧师陈述了自己的信仰观念,这就是有名的“一个萨瓦省牧师的信仰自白”。这里其实全面陈述了卢梭的宗教观念。
(7)、第卢梭的教育思想高度尊重儿童的天性,倡导的是自然主义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8)、我认为,卢梭根据人的生长规律,提出分阶段实施教育的思想是正确的,特别是在十二岁以前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观点尤其重要,更有甚者,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罗素主张人的习惯和道德教育应该在六岁以前完成,因为“婴儿形成习惯的迅速性令人惊异。他们养成的每个恶习都会成为以后良好习惯形成的障碍。人生初期首先养成的习惯之所以十分重要,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最初养成的习惯是好的,日后就可免除无穷的麻烦。不仅如此,最早养成的习惯在后来的生活中还会感到如同本能,它们与本能一样具有牢固的支配权。”(6)虽然我赞同卢梭关于培养儿童习惯的观点,但却不赞同他把人的理性教育和身体发育完全对立起来。诚然,理性的发展需要健全的身体作基础,但身体的良好发展同样也需要理性来促进,这就是“相由心生”的道理。
(9)、由于排斥了书本知识,卢梭对爱弥儿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生活和生存能力方面的了:农业劳动、体育竞技、生存锻炼。明显矫枉过正了!
(10)、德国哲学家康德是个生活刻板而守时的人,当地人能把他散步的时间当钟表,他这一生只有两次没准时散步,一次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那天,另一次是康德读一本著名的书入了迷,那本书就是卢梭的《爱弥儿》。正是卢梭的《爱弥儿》使得康德从一个科学理性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道德理性主义者。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渴望知识,不断地要前进,有所发明才快乐。曾经有一个时期,我相信这样才能使人生命有其尊严。我轻视无知的大众。卢梭纠正了我。我意想的优越感消失了,我学会了尊重人,认为除非我相信我的哲学能替所有人恢复其为人的共有的权利,否则我就还远不如寻常劳动者那样有用。”
(11)、因此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善于利用孩子趋乐避苦的天性,遵从孩子的良心,抓住时机,发展孩子的理性能力。“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使我们有喜善恨恶的良心,尽管它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发展。”(56)
(12)、对于现在很多的孩子来说,从小就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很少经历挫折和磨难,即便碰到挫折,父母也会竭尽全力为其解决。而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有点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对孩子百般伺候,满足其所有的要求。正是因为这样过分的爱和保护,使得孩子与社会之间隔起了一道围墙,使其难以适应社会。
(13)、主张智育和劳动教育。在学习内容上,要求的有用且能增进人的聪明才智的知识,另一个原则是不要让孩子学习他不能理解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在智育方法上,卢梭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自觉自动的学习,强调儿童从活动中学习。
(14)、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15)、(2)给儿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的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具体的要求就是教育要符合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要因材施教。
(16)、其次,正是因为这种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教育目章节,关于教育目的的理论,我们提出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即认为教育应该是为个体的生长与发展服务,而不是为了社会培养符合社会的公民,此处我们在做题时要仔细甄别。
(17)、“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偏见、权威、需要、惯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页下同)卷首的引文中,卢梭引用了塞涅卡的名言,说明了为什么他主张按着人的自然天性进行教育。
(18)、关于财产的观点,卢梭不是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告诉的爱弥儿,而是通过一个鲜活的亲身实践,卢梭允许爱弥儿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种蚕豆,结果蚕豆被园主铲掉了,爱弥儿很伤心。伤心过后艾米尔理解到这块地原不是自己的,于是与园主商量,请求对方划给自己一小块地,收成的分给园主一部分。就这样艾尼尔经历了产权与交换过程。“可以看出财产的观念是怎样自然而然地回溯到第一个以劳动占有那块土地的人的权利的。”(106)在108页的一个注解中,卢梭强调遵守诺言的责任感是一种良心的法律,并且是由一切正义的创造者刻在我们心中的。
(19)、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20)、(目标院校直系学姐一对一)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5、卢梭的教育思想教育分类
(1)、自然主义教育是《爱弥儿》中最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遵循自然法则,培养自然人。总体来看,书中体现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教育必须回归自然、教育应该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的特征、教育应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
(2)、《植物学通信》学习营(即“植物的分类与智慧”学习营)开始后,有些家长老师问Judy,作者卢梭的教育理念是怎样的?于是想起整理一篇文章,简要介绍一下卢梭的教育思想。文章主要是引述和概括卢梭的《爱弥儿》中透出出来的教育思想,没有太多评论,读者们可以参与留言区和课后群的讨论。
(3)、家庭和睦,父母和顺,对孩子而言,就是父母的一种身教。如果父母之间相互尊重宽容,那么孩子就能学到尊重宽容。如果父母之间争吵不断,那么孩子形成的便是脾气暴躁。家庭和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和树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4)、③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即发挥儿童在自身教育和成长中的主动性,无须成人的灌输,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5)、卢梭的教育理论对欧美教育的影响极其深远。德国的泛爱教育运动、瑞士的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等等,无不受到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启发。
(6)、夏尔·路易·德·塞孔达,拉布雷德与孟德斯鸠男爵(法语:CharlesLouisdeSecondat,BarondeLaBrèdeetdeMontesquieu,法语:(mɔ̃tɛskjø),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是法国启蒙时期思想家、律师,也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7)、总之,自然人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
(8)、卢梭直言不讳地说,我对书是很憎恨的。在书本产生之前,人的自然天性是会对世界产生好奇心的,卢梭认为教育者要做的不是直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是巧妙的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设置一些有实际用处的场景,引导他从真实世界开始学习。比如太阳的升落或从在森林中学习辨认方位开始学习天文学;从自己住的地方的路线、村镇与河流开始学习地理学;让孩子会制作地图而不仅仅是会认识地图;从看到魔术师用磁力鸭子变魔术,开始带孩子体验磁铁的神奇开始学习物理学;从鉴别酒的真假开始学习化学。
(9)、因此,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都是坏的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10)、卢梭反对用襁褓把婴儿束缚得太紧,因为婴儿正处于快速生长期,紧密的包裹会妨碍婴儿的生长发育。一方面卢梭反对母亲对婴儿放任不管,把养育婴儿的任务完全委托给保姆,他主张用母乳哺育婴儿;另一方面他也反对母亲溺爱孩子,他称溺爱孩子的母亲为“残酷的母亲”:“由于她们使孩子沉浸在温柔舒适的生活里,所以实际是在给他们准备苦难。”(4)
(11)、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12)、⑤女子教育:卢梭关于女子教育具有保守性,主要培养小家碧玉、贤妻良母的形象。
(13)、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那么卢梭认为,“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本人就是一个儿童,希望他能够成为他的学生的伙伴,在分享他的欢乐的过程中赢得他的信任。”5父母应该作为孩子的朋友,平等地和孩子沟通与学习。在卢梭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担当了同伴的角色,与他沟通学习,对卢梭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我母亲留下了一些小说,吃过晚饭我就和父亲读这些小说。起初,父亲不过是想利用这些有趣的读物叫我练习阅读,但是不久以后,我们就兴致勃勃地两个人轮流读,没完没了,往往通宵达旦。一本书到手,不一气读完就决不罢休的。有时父亲听到早晨的燕子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1
(14)、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1762年出版的《爱弥儿》集中阐述了这一思想。
(15)、第二阶段,2~12岁,注重体育、经验、感官的教育;
(16)、第三点,卢梭主张在道德教育方面最重要的一条是“绝不损害别人。”(115)。教人为善,如果不以这个为基础,甚至是虚伪而有害的。在卢梭调教下,此时的爱弥儿“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很少同别人一块儿生活,因此沾染他们偏见的机会也就不多。”(124)就这样,爱弥儿长大为成熟的儿童也并没有牺牲快乐的时光,他的理智得到了发展,也享有了身体所允许的自由。
(17)、那种纯粹的美德便处处面临危险。两个人都部分地丧失了对纯洁的看护,美德蒙受了疏远。爱弥儿不再是爱弥儿,而仅仅是苏菲的丈夫。“两个人彼此都在想远远地避开对方的监督,以便爱怎么活动就怎么活动。我们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结合成一个人,我们是两个人了,因为社会的风气使我们相互分离。”(749)这种离心离德在自由和通达的名义下是诱惑人的。
(18)、卢梭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上,他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同样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许多作家。
(19)、 什么是有用的知识?人类科技进步史早就证明了,人类社会很多重大的进步都起源于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比如,数学上的虚数、无穷大和无穷小概念、物理学上的万有引力定理、电磁感应定理、量子力学这些知识,在科学先驱刚开始思索它们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它们会有什么用,按照卢梭的看法这些都是无用的知识,都会被拒之门外。
(20)、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由于生活是一个发展过程、生长过程,所以教育也是生长过程,这是从教育的纵向说的;而从生活的横向来说,则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形成了个体的和集体的经验。
(1)、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将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2)、⑦推崇在学校内模拟政府机构组成相应的团体,让学生受到生动的行政管理训练,即“未来政治家的培养场所”。
(3)、卢梭认为,人类之所以会如此混乱,主要是教育不得法,因此他要提出一套科学的教育思想,把人培养成理想的模样,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他想象了一个学生,给他取名“爱弥儿”,这个孩子从小就接受他的教育,一直到长大成人、走入社会。
(4)、学习的目的不是教给孩子很多东西,最关键的是培养他求知的兴趣,教他以研究的方法,锻炼他持久的注意力。“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此外爱弥儿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读《鲁滨逊漂流记》,卢梭希望他所学的东西,首先是一个人漂流到荒岛上以后能自食其力的各种技艺,比如农艺、炼铁、刀工、木工。对一个自由的人来说,能直接派上用场的铁、玻璃比炫耀性的黄金和钻石价值更大。在选择职业时卢梭的一句话,应该可能引起不少现代人的共鸣,他说凡是待在房间里坐着做的职业都是败坏身体的。
(5)、(5)德育:卢梭主张,从天赋良心与自爱出发到爱亲近的人再到爱全人类,激发青年自然涌现的善良感情,发展理性,在行为中接受道德的磨练。
(6)、(1)消极教育: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7)、赫尔巴特最著名的是其“四段教学法”,即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进行。后来他的学生将其发展成“五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和应用。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8)、卢梭依据自然教育的原则,根据人的自然发展的进程和不同年龄时期身心的特点,把自然教育分为四个阶段:
(9)、卢梭跟爱弥儿一起去旅游,在异乡投宿,邂逅了苏菲。苏菲善良,敏感,耐看而不惊艳;有唱歌跳舞的天赋。爱美德、仁德的双亲给了她美好的教养和灵魂。借苏菲家庭的择偶方式,卢梭提出了自由恋爱的主张:不是父母选择,苏菲认可;而是由苏菲选择,由父母来认可。(603)虽然相互的感情最重要,还有财产、家庭等级、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考量,精神上的门当户对尤为重要。苏菲此前参加过几次社交,在身边没有配得上她的男人,“她要寻找的是一个人,可是所遇到的尽是猴子。”(607)
(10)、卢梭进一步说,许多痛苦来自毫无节制地追逐我们的欲念。而睿智的人对人间的苦难沉思后,则会节制。“如果你想生活得又快乐又严肃,你的心就只能够去爱那永恒不变的美,你应当按你的条件去限制你的欲望,应当让天职优先于欲望,应当把必然性的法则应用于道德的行为。”(682)卢梭告诉爱弥儿应该离开苏菲,三个月的热恋已经把生命的快乐享受尽了。“当你成为一家之长的时候,你也就成为国家的一个成员了。…你知不知道什么叫政府、法律和祖国?你知不知道你要花多大的代价才能够生活?”(686)于是爱弥儿与苏菲订婚,跟随卢梭去国外进行两年的游学。
(11)、进入近代,国家的教育思想与民族的教育思想都在发展,这在英国哲学家洛克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漫画》中,一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12)、卢梭认为在这个第一阶段,因为孩子对事物只有感官认识而没有形成理性观念,只应该对孩子实行“消极的教育”,要给孩子们“有节制的自由”,让孩子顺其天性自然成长,不要对他们进行任何理性教育。卢梭特别推崇柏拉图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游戏和娱乐中学习,反对洛克的教育理论。卢梭认为:“在人的一切官能中,理智这个官能可以说是由其他各种官能综合而成的,因此它最难于发展,而且也发展得迟;但是有些人还偏偏要用它去发展其他的官能哩!一种良好教育的优异成绩就是造就一个有理性的人,正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就企图用理性去教育孩子!这简直是本末倒置,把目的当作了手段。”(5)
(13)、爱弥儿最终决定脱离原来的家庭,甚至切断与同胞和祖国的联系,成为一个世界的人,随便干点活。得益于以前卢梭的教导,爱弥儿很能随遇而安。从马赛坐船去那不勒斯,在船上充任水手。被海盗劫掠,在非洲阿尔及尔被卖为奴隶。但是外在的枷锁并没有改变爱弥儿自由的内在。他活干得很好,被转手卖了几次,因为帮助其他奴隶差点被虐待致死,但成功地领导了一场奴隶工罢工运动,改善了处境。
(14)、如今的社会,有许多的父母为事业为生活奔波,工作繁忙,连跟孩子相处的时间都没有,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他们认为,努力赚钱是为了孩子,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与跟在自己的身边一样,只要给孩子物质上最好的,便是对他们最好的关心和照顾。殊不知,在这样的物质的爱下,缺失安全感和陪伴的孩子们已不知道爱是什么,他们的成长就如同沙漠的树木,缺乏灌溉,渐渐成为枯木。
(15)、苏菲很忧郁,也不允许爱弥儿行使做丈夫的权利,直到一次苏菲用令人害怕的语言说,“爱弥儿,住手,你要知道,我不再是你的了,我已经和另外一个人同宿过了,并且已经怀孕了;你在我这一生都不能再接近我的身子了。”(753)
(16)、(自然后果法):自然后果法是指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的道德教育方法。基于少年儿童的理智尚处于所谓“睡眠”状态的观点,卢梭反对对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也反对对他们施以严酷的纪律和惩罚,主张让儿童通过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去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学会服从“自然法则”,自行改正。这样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是由其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例如,儿童损坏他所使用的家具,不加惩罚,也不要急于给他更换新家具,而让他感到没有家具的不便,从而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种教育方法具有反封建专制教育的意义,但易引发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思想,后由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进一步发展。
(17)、卢梭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强调教育应当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
(18)、第详细分析了不同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据此探讨了教育内容。
(19)、那么如何教孩子从自爱走向博爱呢?我们之所以心爱人类,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苦难,而不是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共同的苦难可通过感情把我们联系在一起。”(303)因此应该让爱弥儿见识苦难,而不是虚荣的排场。那些浮华的交际场所只会助长他的攀比心和不自然的欲念。应该让他在一个单纯质朴的地方生活,让他看到跟自己一样的人,遭受别人也曾体验过的痛苦和悲哀,这样自爱心就扩展为对他人的同情与怜悯;自爱如果过度发展,就会走向自私。这就需要用理性来节制。对理性的作用卢梭看得并没有那么重,他认为理性主要是头脑的判断,那么如何能使孩子产生行为上的改变呢?卢梭选择实例教育,让孩子看到放纵的后果,但现实中的人性是很复杂的,如何让爱弥儿理解这种复杂,又避免他感受太真切而受到坏的影响呢?这就要给他一些遥远的例子了,这就是学习历史的时机。另外爱弥儿有了分别对错的能力,于是学习寓言的时机也到了,此时才能让他理解到坏的,不去模仿坏的。此外卢梭还反对言辞的训练,认为言辞,只能增加这个时期青年的欲念,朴实无华的表达,更能养成美好节制的品格。卢梭跟孔子一样不喜欢巧言令色的人。
(20)、其次,要给儿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以及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这就是“消极教育”。消极教育实际上就是与传统的教育相反,把成人、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
(1)、在即恶学上,赫尔巴特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收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认为多方面的教育应该是统一而完整的,学生所学到的一切应当是一个统一体。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特点。
(2)、卢梭在《爱弥儿》中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思想。他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幻想的思想家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他认为理想国家中的教育“必须给了人民的心灵以民族的形式”其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改变现存制度及其教育,主张国家掌管学校教育,“设立一个最高行政院为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此外,卢梭认为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不仅对儿童身体有益,而且对道德培养有重要影响。
(3)、卢梭认为女子和男子一样,也要接受教育。首先,女孩首先要培养健康的身体,但更倾向于灵巧的目的,应当尽情游戏,免除过分束缚、这对以后生有健壮的孩子和获得良好的身段是有益的。其次,卢梭还安排女子学习唱歌、跳舞等艺术活动,以更好地愉悦家人、教育子女。最后,卢梭并不赞成女子学习更深的知识,他认为女子缺乏精细的头脑和集中的注意力去研究严密的科学。
(4)、如今,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常常以自己为出发点,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孩子施加了压力。自己的孩子如果不上几个兴趣班,便会输在起跑线上,造成了许多孩子对学习的恐惧。父母应该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在培养其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教育其坚持,将学习进行到底。
(5)、卢梭首先区分了受教育的对象定位不同对教育的影响:对象是“自然人”还是“公民”(指某个共同体中的一员),教育目标是截然不同。卢梭说“由于不得不同自然或社会制度进行斗争,所以必须在教育成一个人还是教育成一个公民之间加以选择。”
(6)、15岁的爱弥儿有同情心,有爱全人类的博爱精神,有正义感,有广泛的求知欲和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身体锻炼的很好,理智能破除偏见,还会几门手艺,这在你看来是不是已经非常完美了,但是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对生命有一种终极的困惑或追问,我是谁?宇宙是什么?我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答案在哪里呢?答案就在信仰中。
(7)、他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儿童善良的本性,他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
(8)、另外,也不要通过恐吓甚至打骂孩子的方式来体现大人的权势,让幼儿服从大人,这会让孩子养成被奴役的习惯。
(9)、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