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雪景的诗句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雪的名句
(1)、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唐孟郊《苦寒吟》
(2)、最后三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
(3)、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4)、虽然具体场景不同,但写法却高度相似,都是以故人远去,而自己还在引颈远眺的情形来表现离情。
(5)、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6)、(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目送友人远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7)、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8)、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
(9)、(4)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10)、(2)请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作出赏析。
(11)、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1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此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全诗共分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14)、“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是对饯别宴饮的描写。“中军”是中军之将的意思,这里用来代指主将,即指节度使封常清。值得称道的是对宴饮的场面的描写,诗人仅是列举了三种乐器的名称,就带给读者以繁弦急管的印象,与“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凉州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等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发挥名词的表现力,是诗家锤炼语言的一个途径。歌舞一直持续到傍晚,归客才起身远行。这时的情景是辕门口大雪纷飞,红旗因冻结像凝固了一样,在烈风中一动也不动。“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是回首遥望军营时的景语,却暗含着主客在风雪中依依惜别的惰节。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掣(chè)”是“拽,拉”的意思。“风掣”句语本虞世南《出塞》句“霜旗冻不翻”,岑参强调了旗的颜色,“红”与“雪”形成对照,增强了诗句的画面感。
(15)、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
(16)、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17)、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18)、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回路转"是说一直走到"山回路转"处人马不见为止;"雪上空留马行处"是说所见唯有马蹄痕迹而已,其中最传神的是一个"空"字,诗人的种种情态俱在其中。
(19)、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
(20)、拥军读诗(7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雪景
(1)、✦瀚(hàn)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惨淡:昏暗无光。
(2)、中间两句为第二部分,描写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四句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诗如下:
(4)、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情形。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飞雪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5)、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6)、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7)、作用∶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拥军读诗(74)——《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赏析
(10)、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起得势,四语精微(首四句下)。彬彬乎大雅之章也。首尾完善,中间精整。
(11)、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诗人心想: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结束处留下了很大的思索空间: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诗人在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这里有悠悠不尽之情,形成了一个艺术空白,其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12)、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13)、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14)、片山兼水绕,晴雪复漫漫。一径何人到,中林尽日看。出自宋·林逋《孤山雪中写望》
(15)、(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6)、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17)、(8)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19)、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20)、✦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雪景的诗句常被后人引用
(1)、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2)、白帝城去年的雪尚在山上,今年却已铺了一地。冻得蛟龙缩在南浦不肯出来,锐利的北风残忍地刮在人的肌肤上。
(3)、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4)、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者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有《岑嘉州诗》七卷。
(5)、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6)、(赏析2):这是节选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前四句,这四句诗写出了塞外冬天的寒冷萧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写出了大雪纷飞的浪漫气息。
(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9)、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10)、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11)、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间,急缓相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12)、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杜甫在《渼陂行》诗中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此诗就处处都体现出一个“奇”字。
(13)、(5)诗人写雪后苦寒,主要从侧面抓住典型事物,而且不断变换角度。由夜晚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到白天帐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直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最后又写到辕门外"风掣红旗冻不翻"。
(14)、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15)、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16)、诗的开头即语出惊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草居然是白色的,而且还会被风吹断,这已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了,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是八月也飞雪。可这就是边塞之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八月飞雪就罢了,没想到雪还下得这样大,这样猛。“忽”字,在这里不是可有可无的虚字,而是大雪骤至而又飘落无声的生动再现。“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对雪花堆满枝头的奇喻,以春拟冬并不稀奇,奇就奇在这“梨花”是一夜之间突然盛开的。与谢道韫眼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江南之雪不同,这场雪下得这样豪爽而又不讲理,不逻辑。张晓风在《春之怀古》中这样描写春天的到来:“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岑参却说塞北的雪却是这样到来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同是形象的表达,岑参的诗句更凝练更具视觉冲击力。金性尧先生深情地说:“梁萧子显《燕歌行》有‘洛阳梨花落如雪’句,岑诗中的‘千树万树’句当是用其意,却把胡天八月的一夜大雪,写得又猛又美。这场雪好像永远在他诗篇飞舞着,使人想起《水浒传》里的‘那雪下得紧’来,这句话同样有诗意。自然多情,常常留给诗人以歌唱的天地。”(《唐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70页)
(17)、(3)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填两个字)
(18)、在岭南很少看见雪景,如今在江上总算看到大雪覆压着的青山了。令人惊奇的是积雪封锁了峡口,出峡的通路断了,唯有一座孤峰高耸入雪端,还露出青青的颜色。这首诗写羚羊峡上的雪景。
(19)、所写之事:诗中主要写了一天之内中军饯别以及轮台送别两件事。
(20)、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雪后美景
(1)、所表之情:通过写边塞雄伟壮美风光,抒发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渴望建功边陲的豪迈。同时通过中军置酒和轮台送别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3)、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4)、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唐)刘禹锡
(7)、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8)、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
(9)、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10)、(7)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________一句写出边用一句写出边塞雪花漫天飘舞,再用________,________写出诗人新奇的联想,还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诗写出边塞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
(11)、全诗可分为二层,第一层到“愁云”句止,是咏胡天雪景;第二层依时间顺序写送别的过程。整体而言,本诗是赠别诗,是写离愁的,可“忽如”二句表现出的却是惊喜之情,这如何理解呢?李振中先生《谈岑参诗中梨花意象意义及成因》一文指出:“梨花开在暮春,大致是清明前后,寒食冷雨,香雪飘零,春天将逝,人易断魂。触目伤怀,不免有春归而思乡之叹,人去而起别离之悲。梨者,离也,谐音双关,表达离愁别绪尤切;再者,梨花洁白如雪,素有‘赢洲玉雨’之称,玉肤冰肌,十分暗合岑参‘心与湖水清’(《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的磊落品格。”(《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而施蛰存先生在《唐诗百话》中说:“这首诗不能说有什么突出的好处。武判官大约不是作者的亲密朋友,送行的话并没有深刻的情感。全诗只不过词句通俗流利,集中一个主题,从各方面刻画塞外雪景。在开元、天宝年间,这是一种新题材、新形式的诗歌,一时风行,成为一个新的流派。”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本诗流传极广,深得大家的喜爱,堪称千古名作,至于其中的因由,则有待大家细品了。
(12)、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入手飘逸,迥不优人(首四句下)。深情无限,到底不脱歌雪故也(末二句下)。
(13)、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14)、所写之景:前四句主要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丽雪景。头两句写风狂雪早,后两句写天气变幻无常,大雪忽来早上雪满天地的壮美,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国暖色比北方寒景,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使诗歌苦寒之中充满生机和春意。“散入珠帘湿罗幕”至“都护铁衣冷难着”,视线由户外转向帐内,极写军营之寒冷。“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再次把目光转向帐外,想象奇特,从大处落笔,借助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的浩大苍茫,威严雄伟。“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夸张的写法,再次写塞外奇寒。雪白旗红,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极具画面感。
(15)、(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2)________,愁云惨淡(3)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4)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
(1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是对旷野与天空的描写,“瀚海”即“大沙漠”。“阑干”指纵模交错的样子。“云”,乃本无所谓愁与不愁,言其愁,显然是诗人主观感情的投射,这里指云层厚重的样子。有学者指出,沙漠没有水,不会结成百丈坚冰。施蛰存说:“大约作者用错了名词,指的是蒲类海(古湖泊名)的大湖泊了。”从送别的角度来讲,这两句既是渲染离别的惆怅,又暗含有关切之意,冰雪载途,道路难行,天气恶劣,更是为此行增添了许多险阻。
(17)、(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1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作。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9)、拥军读诗(71)——《满江红(小住京华)》赏析
(20)、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雪景的诗句
(1)、✦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2)、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3)、张文荪《唐贤清雅集》:嘉州七古,纵横跌荡,大气盘旋,读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学古者,诚宜留心此种。看他如此杂健,其中起伏转折一丝不乱,可谓刚健含婀娜。后人竟学盛唐,能有此否?
(4)、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5)、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6)、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7)、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8)、“散入珠帘”句是过渡,把视线转入室内,接下来的三句都是以人的感受来表现雪天的奇寒。“珠帘”指用珍珠缀成的帘子;“罗幕”指用丝绸制成的帐幕。雪花漫天飞舞穿过珠帘打湿了军帐,军士们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盖着锦缎的被子也觉得太单薄了。天寒至此,本已意尽,可诗人接下来还是不厌其烦地用“将军”与“都护”对举来做进一步的渲染。因为这样写还有一层用意,那就是引出具体的人物,为下文的送别作铺垫。“将军”与“都护”互文见义,指当时军中的高级将领。“角弓”指以兽角为装饰的硬弓。“不得控”意思说因手冻僵了,没办法拉弓弦。“着”在这里是“穿”的意思。
(9)、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10)、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11)、拥军读诗(75)——《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赏析
(12)、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3)、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代诗人。
(14)、邢昉《唐风定》:细秀袅娜,绝不一味纵笔,乃见烟波。
(1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6)、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17)、(7)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18)、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19)、沙村的白雪依然没开化,江县的红梅却已放出了一片春色。诗句写的是初春景象。“雪仍含冻”指冬天的气氛还很浓。“梅已放春”写梅花开放,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20)、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2)、✦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意为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3)、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4)、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5)、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6)、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7)、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春夏之交东归。天宝十三载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8)、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9)、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10)、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11)、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12)、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13)、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诗人的联想∶诗人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忽然觉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之中,仿佛是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这个新奇的联想,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14)、这想象奇特的以花喻雪的名句,充满浪漫色彩,成为千古绝唱。在这苦寒之地,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1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16)、——《唐诗百话(上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28—129页
(17)、诗句状写雪中之景。诗人雪中登山远望,心情是沉郁苍凉的,不禁对景伤情。诗人描绘的是幽远、孤寂的冬日雪景,这与诗人的心境是无法分开的。第三句中的“何人”,实则是诗人的化身,他正企望在观景中排遣忧愁呢。
(18)、✦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19)、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