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94句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感悟

1、论语经典名句100句感悟

(1)、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第一》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论语》与其他经典的不同之处,就是它是一部语录集,记录的全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论,特别贴近生活,特别有代入感。每当读诵这部经典的时候,就好像孔子就在我们面前,正在循循善诱地教诲我们。

(4)、(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7)、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些最终登临绝顶的人,体力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们绝对是最有信念的。不自我设限,勇于进取,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8)、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9)、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么样的朋友,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可以相互提携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反之,择友不善终究会累及自身。

(10)、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是让它过去,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1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12)、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先把事情做出来,然后再去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随后再说出来。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错误了。

(15)、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16)、                              

(17)、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9)、出自《论语·雍也》。为人如果不具备质朴,即便再有气质,也就令人生厌,如果只有质朴的本性,而没有气质,也会使人厌烦。只有质朴同气质相结合,这样才能够相得益彰,成为真正的君子。

(20)、出自《论语·子罕》。国家军队可以丧失统帅,但是即便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迫使他放弃自己的志向。

2、《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为人处世,不可以道听途说,也不可以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5)、我们要想交到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我们应结交那些可以完善自己品德,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

(6)、(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8)、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本来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是老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它呢?然后就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

(11)、出自《论语·学而》。礼存在的作用,是使得人们能够和谐相处。由于人与人之间有可能发生冲突,如果人们不讲求礼仪,这样便会时常存在战争,因此需要用礼仪去化解矛盾,在自我和他人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12)、语出春秋·孔丘《论语·颜渊》。约束自己,使得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仪的要求,这样便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13)、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知识读书却不去思考,这样就会迷茫;只是去苦思,而不去读书,这样就会心生疑惑。

(14)、出自《论语·述而》。孔子在办丧事的人身旁,从来没有吃饱过。这是源于服丧者心怀恻隐之心,并不是饭菜不和胃口。

(1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7)、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中人生感悟的句子《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19)、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2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3、论语名句精选及感悟

(1)、俗话常说:“做人不要忘本”,这个“本”是什么?相信很多人并不清楚。所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先抓住根本,然后才是枝末的问题,那就简单多了。反过来如果只重枝末的东西,抓不住根本,那就很容易茫然。

(2)、此语出于《论语·卫灵公篇》。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强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3)、父亲在世时,对父亲恭恭敬敬,看起来很孝顺。可父亲一去世,就推翻父亲在世时一贯的做法,改变家风,这是孝子吗?肯定不是!是对父亲的大不敬,根本就没把父亲放在心里。(当然,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就善的而言,如果是不善的,那当然可以,如果是非善非恶的规矩,就不应该改了。)

(4)、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遗憾。

(5)、语出春秋·孔丘《论语·述而》。心中想到了仁,仁自然就回来!

(6)、人人都希望富贵,但如果是通过做违背道义的事情而得来的富贵,那对于君子来说,就跟浮云一样,没有什么意义了。

(7)、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8)、做学问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是目的。至于吃得好不好,住得舒服不舒服,那都是其次,无所谓了,作为一个君子,不应该在乎这些的。

(9)、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别人身上总有自己学习地方,对于他人好的地方,不妨加以学习和利用,而对于不好的地方则想办法改进。不盲目排斥他人,随时随地的学习,不成功也难。

(10)、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11)、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中人生感悟的句子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1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就像我学蒸包子,从和面、发面、调馅,到蒸熟,知识都是从网上学的,光学知识确实枯燥乏味,但自己一动手,乐趣就来了。经历过几次失败,昨天终于蒸出了好看又好吃的包子,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倍加珍惜,都舍不得吃了,真的是其乐无穷。

(16)、(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7)、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把是否对社会有用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而不是钱多钱少,虽然这样有时候难免陷入困顿,但只要不断提升自己,自我价值总有一天会得以实现。所以具有君子品性的人,只忧心自己的修为问题,而不在意是否贫穷。

(18)、出自《论语·雍也》。为人如果不具备质朴,即便再有气质,也就令人生厌,如果只有质朴的本性,而没有气质,也会使人厌烦。只有质朴同气质相结合,这样才能够相得益彰,成为真正的君子。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0)、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4、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感悟有哪些

(1)、出自《论语·子罕》。国家军队可以丧失统帅,但是即便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迫使他放弃自己的志向。

(2)、译: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不会听信毫无根据的传言,更不会到处传播。

(7)、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学而》。我每天都多次的反省自己,为人家做事情是否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守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熟练掌握。

(8)、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父母的丧事都不慎重,都马马虎虎,随随便便,那就更不会懂得感恩祖先、缅怀祖先了。这种人连自己至亲的人,都不重视,都毫无情义可言,又怎么会和他人讲情义呢!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1)、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12)、《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格式的经典,里面处处都是格言,其内容丰富,无所不包,涉及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值此孔子诞辰纪念日之际,再次学习《论语》的十句格言,感悟一下经典的智慧。

(13)、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过于质朴直率,就会显得粗野,但是太在意繁文缛节、文辞修饰,又显得华而不实。文与质相得益彰方显君子本色。

(14)、译: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15)、要学会用减法生活。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得。

(16)、(赏析)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17)、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18)、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宪问》。看到利益就想到义,遇到危险的事情,就要勇于献身。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0)、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5、《论语》里的名句

(1)、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2)、能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的的观点。

(3)、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4)、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有智慧的人,既不会丢失人格,也不会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5)、语出春秋·孔丘《论语·阳货》。君子勇武无义便会去作乱。小人勇武无义就会做偷盗的事情。

(6)、译: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8)、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作为人,而不讲信用,实在是不知道他会怎样处世。

(9)、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0)、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12)、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3)、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4)、(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