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陶渊明的诗饮酒其五131句

陶渊明的诗饮酒

1、陶渊明的诗饮酒其二

(1)、✦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2)、所以,大隐隐朝市。能够抵挡住所处时间空间的势,能够抵挡住来自于外界、来自于自己的比较,这才叫大隐。

(3)、所以你心中有想到得到的东西,去得到她,不要在没有得到的时候就放下,因为你没资格放下,否则的话,日后你的心里永远都不可能寂静。

(4)、陶渊明借助这两句诗在说,人生必定是要归得,而且要归于山水之间。

(5)、谭元春《古诗归》:妙在题是饮酒,只当感遇诗、杂诗,所以为远。

(6)、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7)、✦“九十”句:《列子·天瑞》说隐士荣启期家贫,行年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能安贫自乐。✦况:甚,更加。✦当年:指壮年。

(8)、陶渊明的饮酒还有一个特点是醉而不乱,他好像醉了就是独自待着,写诗自娱,从来不癫狂,更不会嚎啕大哭或作出各种惊世骇俗之举。关于他喝酒的轶事也就是和朋友直言“我醉欲眠君且去”,算得上待客不周;或者葛巾漉酒,不拘小节,或者弹奏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9)、早在上古时代,中国人就开始人工酿酒了,传说是仪狄发明的,杜康酿酒的传说也一直盛行,曹操横槊赋诗,一句大气磅礴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让酒气化为英雄气流传至今。在《诗经》里就有不少诗句提到酒,《风》里有八首,《雅》《颂》里提得更多,比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宜言饮酒,与子偕老”“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厌厌夜饮,不醉无归”等,甚至《小雅▪宾之初筵》完整叙述了一场贵族筵席宾客从饮酒到醉酒的场面。

(10)、然后是归鸟,归。鸟如果要归的话,必须要先飞出去。

(11)、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阀士族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且易招来杀身之祸,他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义熙元年,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亲执耒耜,躬自劳作。

(12)、《杂诗其一》年代:魏晋作者: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13)、▶朱虹龙溪虎:千年回眸王安石--笔力千钧 大气磅礴

(14)、✦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15)、他少年时候,就有高尚的志趣。他曾经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

(16)、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二十》年代:魏晋作者:陶渊明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17)、陶渊明的独饮,去除了酒的“礼”属性,让酒成为个人情怀的投射物,这就脱离了《诗经》以来的套路,摒弃了阮籍酒后大哭和刘伶辈赤身露体的放浪佯狂;他通过酒后深入冷静的思考,进行灵性的诗歌创作,赋予了酒“诗”的艺术属性,消解了魏晋时“日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这种及时行乐的消极意义。在陶渊明的酒杯中,一个生命遭受的所有伤痛挫折被碾碎、沉淀、蒸腾、过滤、升华,成为真淳的纯酿,让后来人只是沾沾杯就醉倒在幽兰秋菊的芬芳里。陶渊明自己说“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其七),萧统也说“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是比较中肯的。

(1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9)、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20)、吾生虽有涯,此命久已托。无酒空服华,闲淫亦云乐。

2、陶渊明的诗饮酒其五

(1)、欧阳修的这篇文章写尽了吃喝玩乐,为何还能千古流传?

(2)、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报应之说的否定,揭示了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并决心固穷守节,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诗意之中,透露着诗人愤激不平的情绪。

(3)、✦何事:为什么。✦绁(xiè):拴,捆绑。✦尘羁:尘世的羁绊。犹言“尘网”。

(4)、《饮酒》其一---陶渊明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5)、见:看见(读jiàn),动词。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句有哪些《饮酒十一》---陶渊明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6)、此诗写连雨独饮的体会,诗人在饮酒中议论人生哲理。诗人坚信自然界的规律是有生必有死,世间并无长生久视的神仙,人应该听任自然,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

(7)、下面是我自己整理的陶渊明的部分以饮酒为题的诗。但是陶渊明的饮酒诗绝不仅限于此!

(8)、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9)、苏轼《题陶渊明饮酒诗后》: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10)、诗中提到酒“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即故旧好友送我美酒,竟说饮下可成神仙。

(11)、欢然酌春酒,摘我圆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1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3)、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褛褴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14)、《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15)、陶渊明的饮酒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王绩“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醉后》),杜甫“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可惜》),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晚年对陶渊明饮酒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吾土》里写道“身心安处为吾土”“琴诗酒里到家乡”,辛弃疾直接把陶渊明的酒话“我醉欲眠君且去”写进词里,陶渊明的天字第一号粉丝苏轼更是把陶渊明二十首《饮酒》诗都和了一遍。到了近代,据说成为名士的一个条件就是熟读《离骚》,以及痛饮酒。

(16)、译文: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17)、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求李白与陶渊明关于酒的诗句李白与陶渊明关于酒的诗句:

(18)、《饮酒·其一》——魏晋:陶渊明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译文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19)、他少年时候,就有高尚的志趣。他曾经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

(20)、《饮酒·其九》——魏晋:陶渊明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译文清早就听敲门声,不及整衣去开门。请问来者是何人?善良老农怀好心。携酒远道来问候,怪我与世相离分。破衣烂衫茅屋下,不值先生寄贵身。举世同流以为贵,愿君随俗莫认真。深深感谢父老言,无奈天生不合群。仕途做官诚可学,违背初衷是迷心。姑且一同欢饮酒,决不返车往回奔!

3、陶渊明的诗饮酒的意思

(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3)、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今江西省九江市人,生活在东晋末年至南朝初期。陶渊明是中国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思想家,流传于世的作品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4)、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褛褴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6)、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7)、欲辨已忘言:是说归鸟群使人感受到真朴自然意趣,忘了再去辨析。李善注:“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8)、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10)、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是东晋时代的诗人。陶渊明,江西九江人,是东晋时代的大诗人。

(11)、但,仅仅知道这些远远不够,甚至这样有将陶渊明标签化的危险。

(12)、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13)、不难得知,心怀”诗和远方“的并非陶渊明一人。

(14)、译文: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15)、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

(16)、在坐各位很小的时候就已经领略到比较带来的痛苦。很高兴地拿着99分的成绩单回家了,"你们班的最高分是多少啊?""人考一百分,为什么你只考了99分?"

(17)、青松:青松:青翠的松树,因松树四季常青,喻指坚贞不移的志节。。”

(18)、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19)、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0)、让李白叹服的“唐诗第一名篇”,究竟有多洗脑?

4、陶渊明的诗饮酒其七

(1)、三径之资:出自典故,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

(2)、下一个,采菊。采菊的行为很平常。因此,平凡的,日常的,离你很近的生活,这就是采菊东篱下。

(3)、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4)、第时潮。时潮的另一种解释叫"势"。在人群当中,感受最强烈的就是时潮——势。很少有人能改变、阻挡、逃出这样一种势,人就像被一个巨大的黑洞吸引,不由自主,这就是时潮。

(5)、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6)、《饮酒·其八》——魏晋:陶渊明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译文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7)、✦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日夕:傍晚。✦相与还:相伴而归。

(8)、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9)、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10)、镇军、建威参军:镇军是镇军将军的简称。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指的是镇军将军的参军。

(11)、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是传统诗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12)、✦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忘忧物:指酒。✦远:这里作动词,使远。✦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

(1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14)、在饥寒交迫的耿耿长夜,任时光流逝,陶渊明的志向坚定不移,更加笃定,这需要坚韧的精神、超拔的定力和坚定的信仰。

(15)、为什么,你还没有飞出去,你还没有得到,你还没有鄙视名利的资格,因为你还不知道什么叫名利,你还没有真正得到过名利,没有体味过名利对你的意义。

(16)、诗人高兴有位知心好友,能同一起游玩,所以“放欢一遇,既醉还休”。《止酒》。

(17)、《饮酒》是陶渊明所写的一组诗,共二十首,诗前还有一则小序。我们不妨就着这组诗稍稍深入了解一下陶渊明饮酒的丰富内涵。

(18)、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陶渊明的带有酒字的诗《饮酒诗》魏晋:陶渊明

(19)、此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20)、第大辩无言,世界上最完美的辩,最无懈可击的辩,就是无言。

5、陶渊明的诗饮酒

(1)、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

(2)、他就是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

(3)、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麻烦联系我们,立删。多谢!

(4)、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陶渊明的饮酒诗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其中与饮酒相关的作品很多,包括《饮酒二十首》、《连雨独饮》、《酬丁柴桑》、《止酒》、《九日闲居》等。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6)、✦长公:张挚,字长公,西汉人,曾“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史记·张释之列传》)。✦壮节:壮烈的气节。✦失时:指失去了从政的时机。

(7)、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

(8)、第言出成障,我为什么不说,因为很多人不明白,真正的道理来自自己的生命经历,很多人把获取道理的途径定位到知识上,如果我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变成知识的话,就会有人误以为我所说的知识就是他的生命,就会把我的生命误以为他的生命。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有意义,也就是宇宙的一个点,也就是进入宇宙大道的一个通道,你的生命证明到存在的一个方面。言出成障,就像我曾经说过的,有些人从来没有恋爱过,但却把爱情讲得头头是道。哪来的?知识。所以他就以为别人说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而他所经历的爱情非爱情也。其实,你所经历的爱情才是真的爱情。

(9)、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诗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10)、首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1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12)、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13)、月下漫步,聆听《记承天寺夜游》,与苏轼一起做个与世无争的“闲人”

(14)、✦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会:指理之所在。✦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15)、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16)、另一个例子,当年六祖慧能去听印宗法师讲经,有幡被风吹动,有二僧辨之,一说风动,一个说幡动。慧能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

(17)、酒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陶渊明的与世个别的放浪形迹和精神志趣,又像一勺净水,过滤了尘世如砂砾在肉的痛苦和抑郁,淘澄出晶莹凛冽的高洁灵魂。

(18)、把大自然当成自己倾诉的对象,内心何等的安宁。

(19)、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句有哪些《饮酒十一》---陶渊明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20)、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1)、✦代谢:更替变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每:每每,即常常。✦兹:此。

(2)、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3)、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4)、成蹊在其下,秾艳能几时?惟爱此霜杰,单含贞秀姿,故人都壶至,赏趣聊赋诗。《和郭主簿》---陶渊明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5)、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6)、✦苟:如果。✦何事:为什么。✦立言:树立格言。《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

(7)、颈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四句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东篱边随便采菊,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田园也为己之归宿。

(8)、诗人虽然住在人世,却并无世俗的打扰,因为“心远地自偏”。陶潜几度出仕,只为匡时济世,但当他得知宦途险恶、世俗污蚀,于是便选择了安贫乐道,躬耕自资。“心远”二字,托意高妙,寄情深远,表达出俭朴寡欲的心境,也暗喻了诗人希望实现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9)、这首诗回忆以往曾因生计所迫而涉足仕途,经历了风波艰辛之后,诗人感到自己既不力求功名富贵,而如此劳心疲力,倒不如归隐闲居以保纯洁的节操。

(10)、陶渊明在庭院中采摘菊花,“悠然见南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一曲美妙的旋律从诗人心中奏出,却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作者心情放松,无牵无挂,才会觉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现出其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悠然神态,也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这种情趣只有不随俗浮沉、更不汩泥扬波的诗人才能感悟。

(11)、纵观陶渊明的这首诗,语言朴实,蕴含深刻。东篱有菊,偶然采之;南山之见,偶尔凑趣。其中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所以欲辨已忘言。诗人内心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在外界进行了无意识的投射。

(12)、陶渊明也不以为忤,洒脱大方的风度给后人留下了“葛巾漉酒”的故事。而在一些诗里,他根本没有提到酒,比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一首诗,“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等等,为什么这些诗被冠名为《饮酒》呢?

(13)、其实幡在动,风也在动,但是幡动也好,风动也好,如果与你无关,干卿何事?

(14)、✦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营:谋求。✦少许:一点点。

(15)、人境中另外一种强大的力量叫做比较,所以有人说比较是痛苦的来源。

(16)、✦苟:如果。✦相形:互相比较。✦雷同:人云亦云,相同。✦毁誉:诋毁与称誉。

(17)、自东晋建立以来,朝廷纲纪松弛紊乱,权贵间互相勾结,老百姓流离失所。待刘裕掌控朝政以后,陶渊明大概知道东晋将要灭亡,自己的从仕抱负也终将化为乌有,很是烦恼。不过,多年从仕,他早已看透官场险恶、世俗污浊,于是便选择隐居。他虽已隐居,但还是越想越烦恼,于是干脆借酒浇愁。正是在此隐退期间,陶渊明意识到,人活一世,稍纵即逝,应该远离是非之地,活得坦荡从容、无忧无虑。

(18)、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与处世态度。诗人认为,那种为追求身后的名声而固穷守节、苦己身心的行为是不值得的;同样,那种为希望能得长寿而认真保养贵体的行为也是不值得的。人死之后,不但贵体消亡,而且神魂灭寂,一无所知。所以诗人主张人生当称心适意、逍遥自任,不必有所顾忌,亦不必有所追求。

(19)、▶朱虹龙溪虎:千年回眸王安石--实施变法富国强兵

(20)、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咏菊诗》---陶渊明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

(1)、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偶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2)、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也即平生不肯停止饮酒,停止饮酒将会心里闷烦。晚上停饮就不得安睡,早上停饮就起床迟延。

(3)、现在我们知道,陶渊明饮酒是甜苦混杂、悲欣交集的。他让别人看到他饮酒的甜美,然后转身独自一人默默品咂酒的那一丝苦涩。酒“甚至不是一种点缀或色彩,而是生命里一个顽固的,不肯退场的陪伴物,成了一种元素或必需品。它甚至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一种含有乙醇的液体,而直接就是一种精神,是形而上的一部分”(张炜语)。

(4)、紧接着诗人给出了答案“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里“君”指的是诗人自己,“心远”是远离官场,远离尘俗。正因为“心远地自偏”,所以陶渊明才能摆脱世俗的束缚,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正好照应前两句,所以从这里我们大概能看出,居住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受侵扰,是因为诗人主动疏远了奔逐于俗世荣耀的车马客,早已看淡权贵。

(5)、译文:秋菊花开正盛鲜艳美丽,含露润泽采花英。菊花泡在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也更深浓。一挥而尽杯中的酒,再拿着酒壶倒入杯中。日落后众生离去变安静,归鸟向林中欢快的鸣叫。我纵情欢歌在东窗下,姑且逍遥的度过此生。

(6)、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饮酒其一》年代:魏晋作者:陶渊明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7)、在《饮酒》诗里,他追忆自己的半生所为,审视其中的对错是非,“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十六)少年时期攻读儒家经典,“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饮酒》十九)青年时期仕途奔波,“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饮酒》十六)中年时期仕途坎坷,“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饮酒》十九)为实现理想做了各种尝试,无果后辞官回乡,“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饮酒》十六)晚年穷困潦倒,但是即使“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饮酒》十五),陶渊明依然要“披褐守长夜”(《饮酒》十六)“千载不相违”(《饮酒》其四),不会改变自己选定的道路和操守。他在诗里托物言志,用古代的仁人志士来做榜样,以青松、幽兰、秋菊这样卓然高洁的植物来类比自己的操守和襟抱。所以清代诗人龚自珍才评价为“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将他比作屈原和诸葛亮。

(8)、✦远游:指宦游于远地。✦东海隅(yú):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陶渊明曾于四十岁时(晋安帝元兴三年)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赴任途中写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

(9)、颔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10)、✦倒裳(cháng):倒着衣服,忙着迎客,还不及穿好衣服。

(11)、叶梦得《石林诗话》: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酒。盖时方艰难,人各罹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