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道德经名句精选114句

道德经25句经典名句

1、道德经十大经典名句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2)、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3)、老子:“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4)、(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这是老子关于宇宙观的诊断。

(5)、学习态度: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第三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解释)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要把它当成重大的事情,重视起来,敏锐地觉察其中的危险和机遇,而不得意或沮丧。

(8)、有了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9)、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1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13)、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5)、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过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动从战斗中退缩的人则是一个懦夫。罗曼·罗兰

(16)、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1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18)、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道德经》

(19)、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曾国藩》

(2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道德经名句精选

(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2)、(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3)、(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4)、(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8)、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1)、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的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4)、(名句赏析):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15)、(名句赏析):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16)、(名句赏析):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1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1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20)、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3、道德经8句经典名句

(1)、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选自第十七章)

(2)、(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3)、此段真是令人荡气回肠的孝道真谛,孝道第一的曾子也自愧不如。庄子这段话可以看作老子的上课笔记。说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对孝道很排斥,那是不理解老子是真正弘扬孝道的。

(4)、注: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选自第七章)

(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12)、(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4)、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1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未微明。”(第三十六章)

(1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关于老子的名言警句(经典)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17)、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1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第39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20)、(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4、道德经25个金句

(1)、 《道德经》是道家文化的一个源头,是中国道家思想的原点与瑰宝。其重要性广为全世界的人民所知晓(《道德经》被译成外文的数量仅次于《圣经,全世界排名第二)。可以说,《道德经》是一本法天地阴阳而作的经典,其中许多理念对于当今世人仍然很有帮助。其中最经典的十句话,更是蕴含了中国式的生存智慧,领悟透了并在实践中践行的话,受益终身。

(2)、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史记》。

(3)、大意: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4)、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欧阳修《三皇设言民不违论》

(5)、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7)、昨宵爱春风桃李花开夜,今日愁秋雨梧桐叶落时。《王实甫》

(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9)、(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1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1)、真理的发见,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克罗齐

(12)、强盛的大国不要总想着兼并那些小的国家,小国也不要过分的顺从大国。这两者都能够实现自身的愿望,强大的一方更应当谦下!第五章》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德经 第八十一章》

(1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14)、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15)、(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16)、(相比而言)以充满爱意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心中彻底忘记双亲是极难的。

(1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18)、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青云得意的道路是很多的,如果我用阿谀奉迎的办法换取有力者的提拔,我早该得志了。但这不是我的道路。——雨果

(1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5、道德经25句经典名句及翻译

(1)、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道,要效法自然,也就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违背事物运行的规则。如果不遵守这个原则,就会遭受报应。比如乱砍滥伐就是导致水土流失、胡乱排放就会污染环境导致疾病增多等等。所以,“道法自然”四个字价值连城,值得一生牢记。

(3)、(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4)、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名句赏析):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6)、(感悟)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8)、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9)、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10)、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15)、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麽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16)、(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

(17)、(解释)不固执己见,才能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用自我夸耀,别人也会认同你的功劳;不自高自大,才能保持长久。

(1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9)、(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20)、第55章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2)、第十章载营魄抱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5)、(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6)、(名句赏析):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7)、“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0)、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老子第五十八章》

(11)、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12)、(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1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