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过的读书名言
1、孔子说过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1)、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2)、同时这一句话也一直用来教育孔子的弟子还有后面的一些弟子,也成为了记录孔子言行还有弟子言行所编成的语录文集。而慢慢的到现在,大家除了用来形容人之外,也会用来形容一些事物,表达一种木易成舟,大事已去,无法挽回的一种状态。
(3)、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5)、(译文)孔子说:“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如同北极星,安然不动而众星绕之。”
(6)、(译文)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
(7)、白话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说:“思无邪”。”
(8)、解释:把辛辛苦苦学到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心里,勤奋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也不会倦怠,对于这样来说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9)、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0)、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11)、试想孔子如此注重“孝悌之义”的人怎么可能说出那种被千夫所指的话来,自古最凄凉者,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多少人唏嘘不已。
(12)、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13)、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
(1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5)、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6)、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18)、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修订《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春秋孔子《论语》
(20)、真相:此句原话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大意是说:“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用网友们的话来表示就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2、孔子说过的读书名言是什么
(1)、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多数人将这句话作为君子之道,尤其是商人之道,但其实与孔子的想法相左。这句话字面上的理解一般都没有错误,但大家却都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下半句:“硁硁然小人哉”。
(2)、(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他的品质胜过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品质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品质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3)、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4)、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5)、(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6)、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 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8)、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10)、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不忍则乱大谋。匹夫不可夺志也。道不同,不相为谋。
(1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3)、解释:一味的学习不懂得思考的人会变得僵硬,只会思考不懂得学习的人会落后与别人
(14)、(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戒: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女色;年壮时,血气正旺盛,要戒争斗;年老时,血气已衰落,要戒贪婪。”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8)、(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19)、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孔子说的读书名言警句
(1)、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秦伯》,一般人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理解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但问题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2)、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半句话来忧伤感怀,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几个男人能说出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小史表示,这句话并非歧视女性,孔子也并非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
(3)、(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快乐却不淫秽,悲哀却不伤痛。”
(4)、孔子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生于春秋时期鲁国。
(5)、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6)、(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译文)司马牛问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问:“不忧不惧,就能叫做君子吗?”孔子说:“问心无愧,何来忧惧?”
(8)、“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都将文中的“立”理解为成家立业。
(9)、一直以来,这个有志青年的很多名言因名气过盛、解读过多而常为人误解,甚至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这些名言的真相却会让你大吃一惊。
(1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春秋孔子《论语》
(11)、(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12)、(译文)孔子说:“君子心怀仁义,小人心怀财利。”
(13)、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14)、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15)、所以,全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讲述的是相处之道,大概意思是: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说,与女子的关系很难处理好;站在官员的角度来说,与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因为与他们过分接近了他们就不知道谦逊,过分疏远了就会怨恨。
(16)、(译文)子夏说:“重贤轻色、尽心孝顺父母、尽力献身国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高等学历,我也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8)、(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0)、(译文)孔子说:“我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来思考。结果没好处,还不如学习。”
4、孔子说过哪些读书的名言
(1)、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所以,全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讲述的是相处之道,大概意思是: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说,与女子的关系很难处理好;站在官员的角度来说,与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因为与他们过分接近了他们就不知道谦逊,过分疏远了就会怨恨。
(3)、真相:此句原话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大意是说:“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用网友们的话来表示就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试想孔子如此注重“孝悌之义”的人怎么可能说出那种被千夫所指的话来,自古最凄凉者,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多少人唏嘘不已。
(4)、所以这其实就是差距,在我们从小到大所积累的词汇、诗词、文章当中有很多是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存在于我们的心中的,当我们需要用到的时候,这些词汇就会跳出来成为我们的助攻了。而在所留下来的这些名言警句当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它其实最开始是用来骂人的一句话,但慢慢地流传到现在却被用来成为是激励大家的一种说法。
(5)、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仇怨,殊不知“以德报怨”只是一句提问,并不是结论。
(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7)、(译文)孔子说:“外表威严而内心怯懦的人,用小人作比喻,就象挖墙洞的小偷吧!”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10)、解释:学习的时候不能光一味的学习新的东西,我们要经常的复习下学过的东西,这样做才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
(11)、(译文)孔子说:“有益的爱好有三种,有害的爱好有三种。爱好礼乐、爱好称赞别人的优点,爱好广结善友,有益处;爱好放荡、爱好闲逛、爱好大吃大喝,有害处。”
(12)、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很有名的大夫,经历诸多变故,但宁武子却能够安然无恙地做两朝元老。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他以高度评价。下次再有人说你愚不可及,你就笑着给他讲这个故事。
(1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5)、同样被人误解的名句还有“相濡以沫”,多少人借这个词表达情感,却不知原句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真可谓是南辕北辙。
(16)、白话文:孔子说:“学而时练习的,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7)、(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8)、白话文: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1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
5、孔子说过的读书名言
(1)、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2)、(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洁’。”
(4)、真相:我们来看原句,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很有名的大夫,经历诸多变故,但宁武子却能够安然无恙地做两朝元老。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他以高度评价。下次再有人说你愚不可及,你就笑着给他讲这个故事。
(5)、(译文)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6)、孔子说:仲由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7)、“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公冶长》。现在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并非这个意思。
(8)、解释:学习的时候不能光一味的学习新的东西,我们要经常的复习下学过的东西,这样做才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
(9)、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很有名的大夫,经历诸多变故,却能够安然无恙。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予他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