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王之涣最著名的十首诗百度汉语146句

王之涣最著名的十首诗

1、王之涣最著名的十首诗带拼音

(1)、后来慈禧太后对这首诗的认可更说明了《凉州词》所带来的艺术魅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为什么要嫁给王之涣呢?一个原因就是王之涣人品好,又有才,李涤赏识自己下属。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李氏一直就喜欢王之涣,也许还有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两位结成连理。

(3)、"诗仙"李白读到王之涣所写的这首《离别》后,非常喜欢,为之爱不释手,背得滚瓜烂熟,达到了心领神会的境地。

(4)、从这两句诗的意思来看,我们可以得知王之涣分别是从山、水来描摹北国的壮丽风光,它的层次很分明。虽然它的语言极其浅显、朴素,但是却高度概括了祖国的万里河山,画面十分的辽远、壮阔。仿佛此刻的王之涣,用了一个电影中的长镜头,跟随者黄河入海的方向,掠过祖国的万里河山。使人宛如身临其境,美得令人心醉。

(5)、鹳雀楼最早建造于战火纷飞的南北朝时期,北周权臣宇文护为了镇守山西蒲州,下令在黄河东岸建造了一座军事瞭望楼,用来观察敌情。

(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7)、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译文:女词人李清照这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

(9)、从实际上来说,让他如此有名的诗词其实并不是记载的那六首,而是《凉州词》和《登鹤雀楼》这两首。尤其是这前一首,更是一首经典之作,在后世的一些诗词界的名人之中,就有些许多人提到这首,认为这一首是其名垂千古的一首诗,可见这首诗该是多么受人认可。既然这首诗这么好,我们不妨来赏析一下。

(10)、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11)、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

(12)、薛逢版: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13)、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

(14)、王之涣家居凡十五年。赋《九日送别》、《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

(15)、还有一个事情可以佐证王之涣的优秀。那就是王之涣的老婆勃海李氏。勃海李氏的父亲李涤,当时任冀州衡水的县令,看着王之涣这小伙人不错,也有才,在李氏18岁的时候,就让嫁给了衡水的主簿王之涣。这个时候王之涣是35岁,还是个二婚带着孩子,比勃海李氏大了17岁。

(16)、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17)、这首诗入篇小学课本后,连儿童都能明快地琅琅上口诵读,不一会就可以倒背如流,焉能不家喻户晓,让人称绝?

(18)、《相思》作者: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短短二十个字,却让人感觉到对友情的珍重,真可谓绝句之中的佳品。

(19)、《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是老杜的代表作。

(20)、王之涣就说:“要不我们来打个赌。等下她要是没唱我的诗,我就一辈子都服你们,不敢与你们争诗名。可要是她唱了我的诗,你们必须拜倒在我座位前,认我为师!”

2、王之涣最著名的十首诗百度汉语

(1)、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不一会,轮到那个形象气质最好的最佳歌手开口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诗人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d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d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中异常失意,这首诗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乐游原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在当时是比较出名的游览之地,很多诗都有提及此地,比如下面这一首。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在我国,这首诗妇孺皆皆。就算你背不出前两句,也一定能背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在平时的登高望远中就能表现出来不凡的胸襟抱负,从侧面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7)、鹳雀楼始建于北周,位于山西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楼高六层,因常有鹳雀(亦称"鹳鹊")栖于其上而名,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8)、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诗人自有一种清高、俊逸的情怀,志气凌云,而飘飘欲仙,大有出世之想。

(9)、译文: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

(10)、    在古代,诗人们一不高兴,就去旅游,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同时借着这些诗篇很多旅游景点也是超级火。

(11)、于是,王之涣三人就认真倾听梨园女人的演唱。当王昌龄划了两下、高适划了一下,大家都还没有听到传唱王之涣的诗,王之涣面子上就有些挂不住了,便说:之前这些女子长得不漂亮,所唱的不过是"下里巴人"之类不入流的歌曲,待她,那位最漂亮的梨园女子传唱"阳春白雪"这样的雅曲时,一定会有我的。

(12)、今日相会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13)、勃海李氏生,王之涣任冀州衡水主簿,赋《宴词》《送别》。

(14)、王昌龄就对其他两个诗人说:“哎呀,我们三个人都被别人称呼为大诗人,可是到底谁写的更好一点,谁是最佳诗人,我们自己都没有数。要不然这样,我们可以听听这些歌伎唱的是谁的诗。哪一个人的诗被唱的最多,就说明谁最有才。”

(15)、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1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7)、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8)、王昌龄一共写《参军行》七首诗歌,这是第四首。后来,这首诗常被用来体现杀敌卫国的英豪气概和刚强毅力。

(19)、回复“0428”,获取一则国学小知识,每日更新

(20)、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3、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

(1)、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2)、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3)、这一首诗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听了非常开心,就用手在墙壁上画了一下:“我一首诗了!”

(4)、写这首词的时候,词人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与传统的写离愁别恨不同的是,这首词的意境更阔远。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为唐诗开辟了新的风气,豪迈的气象离别之作首次出现在唐朝诗坛。

(6)、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

(7)、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8)、不过二十字的《登鹳雀楼》,给人带来气势昂扬的雄浑意境,令人读罢,叹为观止,尤其是后两句,饱含哲理,更成为千古名言、绝世警句。

(9)、其实,这首诗只是开头5个字,就就非同一般。除了壮丽的北国风光,美得让人心醉外。它还具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也就是说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可谓是惊艳了世人千年。王之涣正是因为这首《登鹳雀楼》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之名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10)、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王之涣任衡水主簿期间,有一个朋友将要远行,临别前,便折柳相送,写下感人至深的五言绝句《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13)、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14)、   研究王之涣的论文比较少,但是关于《凉州词》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另外,还有“四十八字倒李杜”的说法,意思是,别看李白杜甫你俩留下来那么多诗,我这四十八个字完败你们。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在说明王之涣才华横溢。李白杜甫确实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品,看看我们上学的时候背诵的就知道。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7)、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8)、    这时的王之涣有点沉不住气了,还是有点紧张的,半天没有他的诗,就跟两位小弟说了,“今天没上来的这个歌女是今天最漂亮的一个,要是她唱的还不是我的诗的话,我以后也再不写了,我也不跟你俩争了。”

(19)、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0)、何必用羌笛吹起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

4、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

(1)、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2)、    改革开放以来,重修鹳雀楼的呼声很高。在1992年9月,曾有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1997年12月,鹳雀楼复建工程终于正式开始,到2002年9月,四檐三层的仿唐形制的新楼落成。

(3)、王之涣的仕途就这样简单,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颇为不顺。

(4)、除此之外,这两句还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即激励人们要有宽阔的视野、高远的志向,要不断向上,追求更高目标。这里的“欲穷”、“更上”,也可以说是希望和憧憬的代名词。千百年来,这两句诗被用在各种场合,用在各种人身上,均是为了表达该有的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5)、    在寒冷的冬天,冷飕飕的,最适合做的事情就是找个酒馆,喝酒吟诗了。接下来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

(6)、丈夫临阵脱逃,李清照愤而写下一首诗,霸气侧露不输男儿

(7)、    第一个歌女上来就唱:“寒雨连江夜入吴,……”,把王昌龄高兴坏了,赶紧的再墙上画个道道,标记一下,“噢,这首诗我的呦”。

(8)、陆游版: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

(9)、一弹指间,已成古今,站在历史高度看,千年也是短暂的,然而就个人而言,则又不然,应是“愁来一日即为长”。“千年犹速”、“一日为长”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心理感觉,此联因而成为精警名言。

(10)、然后歌伎又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11)、除了上面的唐诗,唐诗三百首都可以借鉴,都比较著名。

(12)、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13)、首先我们来看整首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是乐府横吹曲辞,在当时还作为一首歌曲的歌词。

(14)、《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15)、    第二个歌女开始唱道:“开箧泪沾臆,……”,紧张的高适送了一口气,“这个是我的,画上画上。”他也在墙上画了一下。

(16)、王之涣也考过公务员,但是职位不高,作了个小官,也是做到县令,但是工作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时间都赋闲在家。这期间有作了不少诗,在唐代作为一个小官还能有诗词被收集并且流传下来,实属不易(因为王之涣是小官,小妞一度拒绝背诵他的诗,我就是用这个原因说服她的)。

(17)、王之涣部文安郡县蔚。同年二月二十四日遭疾终于官舍,享年五十五岁。

(1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9)、鹳雀楼更因大诗人王之涣所写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而名扬天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    今天我们主要讲鹳雀楼的历史。鹳雀楼是南北朝时期北周一大将镇守蒲州,建造了军事制高点鹳雀楼。在建楼之初,其实并没有鹳雀楼这个名字。当时因其气势宏伟,登楼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这座气势磅礴气象不凡的高楼,吸引了一种名为“鹳雀”的食鱼鸟类经常成群栖息于此,故被人称为“鹳雀楼”,“云栖楼”的本名反而渐渐不为人知。鹳雀楼正是因为王之涣这首诗声名远扬。

5、王之涣最著名的十首诗,登鹳雀楼

(1)、    一会儿,这个漂亮的姑娘上来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下,王之涣可是得意至极。看到他们三个这么有兴致,歌女们好奇,也过来问他们怎么回事。三个人就与这些歌女一起欢饮。这个就是“旗亭画壁”的故事,专门有人记载过。

(2)、《凉州词二首·其一》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整首诗苍凉慷慨,悲而不伤,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豁达广阔。

(3)、王之涣用最简单的语句,说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要想看得远,必须登得高。

(4)、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5)、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这首小令很短,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6)、不过婚后四年,王之涣就遭到别人构陷,加上父母去世,心情低落,一挥袖子,老子不干了,辞去官职,赋闲在家。这件事情,其实对王之涣还是打击挺大的,赋闲在家一待就是十五年。李氏也是真心爱王之涣呢,安贫乐道,跟着王之涣过着清贫的日子。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那位大臣赶忙向慈禧太后献上此扇,谁知,当慈禧读着《凉州词》时,第一句少了一个"间"字。慈禧大怒,欲问罪时,那位大臣脑子也还灵活,便辩称:老佛爷,我哪敢漏写,这是改写的词,更有新意呢,随即马上吟诵起来:

(9)、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10)、《凉州词》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以豪迈旷达之笔,描写了边关将士们的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

(11)、李白是浪漫主义天才,好像很少写边塞诗。但别忘了,李白出生在如今的哈萨克斯坦的碎叶城,怎么可能不了解边塞?

(12)、   接下来的歌女唱道:“帚平明金殿开,……”。王昌龄喜笑颜开,“耶,我的第二首啦。”墙上又画一道。

(13)、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4)、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15)、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出,惊艳世人。后来的诗人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一首首佳篇美文,似乎要与王之焕一比高低,于是,鹳雀楼成了唐代诗人的赛诗楼,留下了许多才情洋溢的作品。

(16)、公元749年,李白漫游金陵送友人时,便直接化用了王之涣的《离别》,写下另一首神似的著名送别诗《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7)、王之涣也是超级自信,不慌不忙的说:“你们得意什么呀,胜负还没分呢。刚刚唱的这几个歌伎水平不够,怎么可能配唱我的诗呢?瞧见没有,那个最漂亮的歌伎。她等下开口唱的一定是我的诗!”

(1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9)、果然别有一番意蕴,于是,慈禧转怒为喜,还奖赏了那位大臣。由此可见,这首《凉州词》果然不一般,不同凡响。

(20)、这首诗不仅写出了边关将士戍边不得还乡的悲壮,字里行间还表达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激昂的家国情怀。为此,此诗深受好评:"诗景恢弘广阔,壮观苍凉,诗风慷慨激昂,沉雄浑厚",视为唐代边塞诗"七绝"的压卷之作,被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推为"绝句之最"。

(1)、十一月四日,勃海李氏遭疾终于河南孝水里私第,享有四十四岁。

(2)、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3)、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山西鹳雀楼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武昌的黄鹤楼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四大名楼与诗词相互成就。

(4)、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5)、卢纶是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著有《卢户部诗集》,一生不得意。虽然卢纶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也写有一些边塞诗,风格雄浑,情调慷慨。

(6)、刚要背委以重任即将要升任京官的时候,不幸生病,还很严重,病死在官舍,享年五十五岁。当时前文说到的王维的哥哥王缙还给王之涣写了墓志铭。看来身体还是第一位的,不管做什么,什么时候,身体永远是那个“1”。

(7)、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总结说:河中府鹳雀楼二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诸三篇能状其景。

(9)、整首诗的逻辑看起来不是非常有条理,但是加上我们人的情绪来赏析的话,一切又显得十分合理。

(10)、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11)、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12)、第二句的羌笛,就是今天我们横着吹的那种笛子,“杨柳”在古代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是指的送别情事,带有离别的伤感之情。“春风”这一句的语意就有双关的意思了,表面是写的对边关战士们的离别愁绪,然后又想到边关环境的恶劣,春风如今都还不到,实则是写君恩现在都还没到来。

(13)、此诗只有二十个字,但诗歌意境非常壮阔,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

(14)、    和古代大多数建筑一样,鹳雀楼也遭受着兵马和战火的浩劫,古代人一言不合就打架,而且打起来损毁建筑是常事。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鹳雀楼几乎尽毁,但是对于鹳雀楼的诗词一直流传。

(15)、全诗通过即景抒情,将历史沉思、现实感慨、个人感伤融成一片,而并入归思,意境十分浑成厚重,为历代所传诵。

(16)、开篇就是千古奇句,诗人没有像其他的诗人那样照实写黄河的景象,而是视线从眼前,然后渐渐逆流而上,直到望向黄河的源头,由此展现出源远流长的黄河的闲远仪态。这这一句可算是写得非常神思飞越,让人不禁发出赞叹。

(17)、4《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8)、当时诗人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经金陵,金陵是六朝故都,可在诗人的那个年代,金陵已非曾经的江东繁华之地,荒落得差不多成为一个“空城”。诗人有感于此,写下了这一组共五首咏怀古迹的诗篇。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真是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19)、这句诗激励了一千年多年的中国人,奋发向上,永不停息。时至今日,经常出现在国事外交场合,借以表达民族不断探索的精神。

(20)、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1)、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2)、作者: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

(3)、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4)、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5)、话说那一天下着小雪,唐代的三个著名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闲得无聊。就约好一起去酒馆喝酒消遣。

(6)、更令人称道的是,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僻字,意思也简明扼要,却勾划出一幅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的壮阔画面,实乃大诗人手笔。

(7)、"起"于苍凉的山川,"承"于孤独的守卫边关,"转"于羌笛之声,"合"于耐人寻味的"玉门关",一点没有颓丧之意,却又展现雄阔的意境,实乃一首绝妙的"七绝",历来视为"唐音"的典范之作。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9)、我们就聊聊大诗人王之涣的故事,赏析赏析他那3首不同凡响的"千古绝唱"。

(10)、《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语言朴素流畅,言简意赅,情真意切,突出表达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11)、这样的一首诗,难道还不能评为千古绝唱、不朽之作吗?答案是肯定可以的。后来中华书局专门出版了一本《唐诗排行榜》,《登鹳雀楼》就以其深远的影响力名列前

(12)、这是词人作品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之描写的是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词的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去年”所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13)、诗人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是流传千古的五言绝句。

(1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16)、这首诗是王维诗作中的名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意境深远,诗中有画,诗情画意,最能代表王维作品的性格。

(17)、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维的《相思》等。

(18)、王之涣版: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19)、这一首是王之涣的《凉州词》。王之涣得意洋洋:“怎么样!你们两个庄稼汉,还以为我在吹牛皮吗?现在傻眼了吧。”

(20)、9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王之涣原本不屑于"主薄"之职,便顺水推舟辞官而去,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55岁的王之涣又才补缺出任文安县尉,但任职没多久,就病逝于官舍。

(2)、   现在的小朋友估计没有背不出这首诗的。咿呀学语的时候,估计就摇头晃脑的再背这首《登鹳雀楼》了。不仅小朋友易于背诵,而且很多大人,也会受到激励的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有些许的哲学意味。王之涣不是大官,这首诗还差点被署名朱斌,庆幸后世学者的严谨,才重新署名王之涣,但是这不影响这首诗被历代传颂,永远激励和感染着人们。

(3)、当然了,并不能王之涣是三个人最厉害的诗人,而应该说《凉州词》这一首诗堪称千古绝唱,比其他几首诗更见高明。

(4)、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和王昌龄李白等同时代。本诗中的阳关在玉门关南面,和玉门关相同是其时通往西域的要塞。

(5)、王之涣写诗不少,但是都没收集,大部分都丢了,可以跟贺知章有一拼了,丢三落不然我们可以欣赏到更多的名作了。不过,虽然就有六首诗,也不耽误他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首首经典,句句脍炙人口。

(6)、    三个大老爷门喝点酒,开始出幺蛾子了,高适就提议,“你看咱们三个都挺牛,也不知道谁更厉害一些,现在这些歌女在吟唱名曲,那么我们看他们吟唱的谁的诗词最多,谁就获胜如何。”另外两个双手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