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名句115句

描写战争场面的诗

1、描写战争场面的诗句辛弃疾

(1)、由于这首诗本身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因而我们几乎可以用四幅画面来诠释这首诗。

(2)、战争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如果说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还不如说是制造战争。

(3)、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

(4)、浓艳的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秋色、霜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激烈战事随色彩而起伏,扣人心弦。

(5)、王孙去不返,马足共车轮。万里连天色,终年出塞人。几经金海雪,不见玉关春。独夜寒塘梦,相思愁白苹。《边草》 ——邝露《峤雅集》

(6)、边人亲戚曾战没,今逐官军收旧骨。碛西行见万里空,

(7)、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8)、(内容):--------------------

(9)、为什么《诗经》中战争诗仅描写民族之间的战争?其原因可能是这些战争诗的原创者(多为史官)和《诗经》的编订者对于诸侯之间的内部战争怀有偏见——认为这类战争对于周天子不体面而不写和不选的结果。后来广泛流行的“春秋无义战”的说法可为佐证。

(10)、国民d军对红军第一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又派军政部长何应钦率20万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于1931年4月1日向中央苏区发起第二次“围剿”,企图包围并消灭红一方面军主力于赣南。苏区中央局经过反复讨论,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将主力南移至广昌、宁都、石城地区,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然后自西向东横扫,各个歼灭敌人。15天内,红军连打五次胜仗,粉碎了国民d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1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都沦陷,山河依旧,人事全非。

(12)、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13)、        当时清军刚刚渡江,南京陷落,江南各路抗清义军揭竿而起,在“王子”(指监国绍兴的鲁王朱以海)和“将军”(指统帅江南各路义军的江南总兵吴兆奎)等的率领下,各路义军彼此呼应、同仇敌忾、军威雄壮、声势浩荡,于是诗人对反清复明的胜利充满了希望。诗的最后用汉末讨伐董卓的臧洪的典故,歌颂为复兴故国而慷慨投身于战斗中的大批义士。全诗洋溢着炽烈的家国情怀和激昂的士气。

(14)、其诗载于《全唐诗》,仅有13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

(15)、(说明)王昌龄有《从军行》七首,描述戌边将士的战斗生活现选二首。第一首写边将士的坚强意志和豪迈气概。

(16)、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旂旐央央。方叔率止。约軝错衡,八鸾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17)、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8)、此外,日耳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法国《罗兰之歌》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等也是如此,它们对于双方战斗场面绝不回避,而是作为作品的重点加以精雕细刻。

(19)、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20)、;“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他对战士的勇往无前,作热烈的歌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

2、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名句

(1)、        已拼薄命付危疆,生死关头岂待商?二祖江山人尽掷,四年精血我偏伤。羞将颜面寻吾主,剩取忠魂落异乡。不有江陵真铁汉,腐儒谁为剖心肠?

(2)、——唐·高适《燕歌行》。通过对比写军中苦乐不均,边将不得其人的现状。

(3)、蓬莱殿前赐六纛,还领禁兵为部曲。当朝受诏不辞家,夜向咸阳原上宿。

(4)、此诗用浓厚的色彩描绘西北边塞风光,借辽远的空间集中表现思想感情,寓虚于实。

(5)、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6)、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7)、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蒿里行武帝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8)、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

(9)、壮士头颅英雄血,天摇地动鬼神惊。燎原烈焰毁寇胆,胜利最终属人民。

(10)、《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

(11)、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12)、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陇西行》陈陶

(13)、空怀良愿衣带水,难解魔性战火侵。八载深仇万千骨,百年耻辱风雨身。

(14)、原文: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5)、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

(16)、➂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17)、        战争是战争文学的母体,明清世变时期频仍的战争,是当时战争文学的富矿。从李自成起义、反清复明起义、三藩之乱到清朝收复台湾,其间大大小小战争无数,都为文人们从各个角度所诗咏。乱世中的文人们以史笔直录的方式描写和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场面和被战争摧毁的社会衰败景象。

(18)、你是黑云,我们就是阳光,军士们严阵以待,已经准备好战斗了!

(19)、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0)、没有战争血腥场面的描写,而着重于英雄人物的意气风貌以及声威表现,是《诗经》战争诗的又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一般说来,战争诗以描写战争特别是双方交战的战斗场面为重点。

3、描述战争场面的诗句

(1)、此诗突出写方叔所率队伍车马之威,军容之盛,号令严明,赏罚有信。他雄才大略,指挥若定,曾北伐玁狁扬威,荆蛮因此闻风丧胆,皆来请服。朱熹《诗集传》谓“方叔盖尝与北伐之功者,是以蛮荆闻其名而皆来畏服也。”

(2)、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3)、代表作有《凉州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古蛾眉怨》等,其中以《凉州词二首》最负盛名。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透露出来的那种豪迈和悲凉真是有回肠荡气,洗心涤魄的感染力,令人三日犹闻其音。

(4)、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5)、故不烦一镞一矢,但城朔方而边患自除。非“赫赫南仲”上承天子威灵,下同士卒劳苦,何能收功立效之速如是哉?不但此也,方议回军,复事西戎,故以得胜王师加诸一隅亡虏,更不待衄刃而自解矣。此尤见南仲恩威并著,谋国远略有非他将所能及者。”

(6)、“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

(7)、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8)、他的诗继承汉魏古诗的遒劲风格,常用的表现方式是铺排对比,直抒胸臆。诗作带着强烈的感情。

(9)、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10)、黑夜中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打敌人个“出其不意”,所以红旗“半卷”。

(11)、喓々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12)、世界被血腥的杀戮所覆盖关于战争的现代诗有哪些致战争者

(13)、当时长安沦入安史之手,虽然山河依旧,但已物是人非。放眼所见的景物和春天的花鸟,令他倍添愁思,加上烽火遍地,家书不通,使他十分想念远方的家乡,所以诗中充满着伤感的情绪。

(14)、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15)、“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大雅·江汉》),“不留不处,三事就绪”,“赫赫业业,有严天子”(《大雅·常武》),这种文德教化的宣扬是《诗经》战争诗中的重要成分。

(1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17)、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18)、        徐孚远(1599-1665)幼能诗文,才华横溢,晚明时为“几社”创始人之后入复社。明末民变迭起,乃习兵法,以图救国利民。明清之际,徐孚远积极抗清。郑成功北伐前后,徐正在厦门,他冷静地预判了这次北伐的一个重要隐患:郑成功居然下谕命将士携女眷随军远征。“军中有妇,士气不扬。”可郑成功却由于过度自信而犯了兵法大忌,使得将士们在战斗中有了旁顾之心,最终影响了北伐战局。徐诗以“娘子军”讥刺女眷偕行的郑军,“旌旆飞扬羯鼓催”“挥戈筑垒雨花台”等句是诗人想象激烈的战争场面,与“箫声宛转鼓声起”“左狎夫人右酒杯”的声色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加上句尾的“荔枝”暗合杨贵妃的典故,既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也表达了诗人对战局的忧虑与担心。此时再看郑诗,更使人觉得郑成功过于自我陶醉。徐诗反衬了郑成功虽有雄才雄心,却也有轻敌自满、缺乏战略眼光的弱点。这次北伐是清初最后一次大规模抗清战役,而这次失利,也使得抗清势力元气大伤,此后不久,永历朝覆亡,郑成功败退台湾,反清复明事业更加渺茫。联系后事,细味徐诗更让人嗟叹不已。

(19)、战争诗中突出这些,无非是说王者之师不靠暴力杀伐,而是以德服人,不战而胜。除此而外,诗中又多有车马旂服之盛和军行纪律之严的描写。

(20)、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4、描写战争场面的诗句古诗

(1)、在这里,诗人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又表现了他对李广这样的安边将帅的崇拜和渴望;并谴责将帅不体恤兵士,骄奢淫逸的恶劣行为。诗人的感情基调很凝重,在褒贬中体现了思索的痛苦。

(2)、        对战乱下社会衰败景象的描写

(3)、此诗表现了匈奴入侵、边防告急的情景。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争,而是截取军使送书这一片断,通过描绘出一幅迷茫、壮阔的关山飞雪远戍图,侧面渲染边关的紧急状况与紧张气氛,展现出诗篇“意余象外”的深邃与凝重。

(4)、中国古代10篇最美的古文,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5)、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6)、        面对清军铁蹄大举南下和腐败、积弱不振的南明小朝廷,抗清义士们难挽大局,不免发出各种感慨。如黄道周在被清军所俘、羁押南京期间,曾作诗道:

(7)、        最著名的抗清将领郑成功在永历十三年(1659)七月曾作《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8)、而边塞特有的风光又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意象凸显的,这些意象包括:边风、边月、边尘、边角、边笛、边雁、边马、边柳、边草、边河、边关……在下面的诗歌中大家可以更明晰地看到这一特征。戎旅生涯边塞风光之外,边塞诗描写较多的自然是军旅生活,而军旅生活的核心自然又是战争。

(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战车彭彭旌旗动,三十六军齐上陇。陇头战胜夜亦行,分兵处处收旧城。

(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北朝民歌《木兰诗》

(13)、        明清世变,兵戈满地,烽烟四起,民生多艰,社会生活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隆武元年(1645),在福州称帝的唐王朱聿键刺谕道:“狂彝污我宗庙,害我子民,淫掠剃头,如在水火。”战争对社会的破坏是全方位的,从士人的诗文里感受到的乱世之痛,往往更甚于史书上的记录。

(14)、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15)、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16)、将军辟辕门,耿介当风立。诸将欲言事,逡巡不敢入。

(17)、此词上片具体描写了白云山战斗的经过,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通过这些描写,热情地歌颂了根据地军民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无情地揭露和嘲讽了国民d反动派纸老虎的本质及其必然灭亡的下场。

(1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代描写战争的诗兵车行,杜甫

(19)、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

(20)、这首诗,作为战争题材最好的作品,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5、描写战争场面的诗句

(1)、这些诗篇,都只是从某一个方面来反映战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2)、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一声号角,漫天秋色为之震颤,而“塞上胭脂凝夜紫”则纯乎铺写色彩,极力铺写战争的惨烈,晚霞映照在沙场上,那胭脂般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骇人的紫色。

(3)、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裴回两渠间兮君子将安居!悲愤诗蔡琰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4)、在世界著名的史诗中,对于双方的战斗场面无不用浓墨重彩加以具体描绘。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始终把以赫克托耳为主帅的忒洛亚人与以阿伽门为主帅的希腊人之间的大规模的战争作为表现的中心。其战斗场面声势浩大,惊天动地,为这部作品主赢得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5)、如他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尤为突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7)、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连,与君永相望。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8)、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从军行》 杨炯的

(9)、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但使:只要。

(10)、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11)、《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12)、我国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反映以岭国王子格萨尔为首的众英雄与邪恶势力之间的斗争,写了很多战斗,其中最重要的霍岭大战,时间长达九年,出场人物众多。描写这场战争竟用了几十万字的篇幅,可以想见它对于战斗场面的描绘是多么具体详尽,其中又包含了多么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

(13)、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边雁》 ——邝露《峤雅集》

(14)、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15)、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16)、此诗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诗人李颀所歌咏的虽为历史,但是诗的内容却表达了他对唐玄宗“益事边功”的穷兵黩武开边之策的看法。

(17)、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18)、白话文释义: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19)、一首诗积字成句,积句成篇,成为 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这篇诗前四句颇难碓解,后四句却比较显豁。说清后四句, 再反观前四句,通篇的意义便不难领会。

(20)、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1)、此诗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却处处都有鲜明的色彩,以色示物、以色感人,奇诡而又妥帖。

(2)、最后两句表达了将士们誓死保国的勇气与决心。战争固然惨烈,然而当烽烟暂息的时候,边塞也并非没有安闲与快乐。

(3)、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4)、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5)、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6)、(内容):--------------------

(7)、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

(8)、        旌旗四漠不堪闻,天子焦劳赖有君。漫道男儿空带甲,不知妾妇亦从军。

(9)、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0)、…”另一个方面,近体边塞诗也走向成熟。代表作品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1)、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的观点,战争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民族之间的战争、阶级之间的战争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关门。

(13)、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的特点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譬如,他对边塞的纷扰不宁表示忧虑:“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14)、此诗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描绘了守边将士在沙场上征战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忠心报国的英勇精神。

(15)、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冲突,揭示了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

上一篇精选纪伯伦的诗《致孩子》73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