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谚语农业类和意思139句

谚语农业

1、谚语农业谷

(1)、清明谷雨半月,谷雨立夏半月,俗话说,谷雨前后栽瓜点豆,二十四节气包括土旺小节,俗话说,土旺种葫麻,发的七鼓八框杈。

(2)、看云测天谚语   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乌龙打坝,不阴就雨。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鱼鳞天,不雨也风颠。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云吃雾下,雾吃云晴。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3)、这都说明了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没有肥料想要把田地种结实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4)、立秋时节下雨的话,庄稼收成较好;立秋时节不下雨的话,农民就忧愁收成。

(5)、   农业气象谚语按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①农时方面,如“白露早,寒露迟,早春种麦正适时”;“枣芽发,种棉花”,②气象和农业关系方面,如“伏里有雨多种麦”;”稻秀暖、麦秀寒”。③农业措施的气象效应方面,如“锄头底下有水也有火”。④农业气象预测预报方面,如“槐树不开花,晚田不归家”;“夏天不热,五谷不结”。⑤天气谚语,如“月晕而风,日润而雨”。⑥农业气象灾害方面,如“豌豆开花,最怕风刮”。农业气象谚语有较强的地方性和时代性,在引用时要注意在当地生产中加以检验,因地制宜地运用。特此整编看云测天谚语、观风测天谚语、雷电声光测天谚语及观物象测天谚语。

(6)、这句话就更有意思了,从喜鹊的窝就能判断这一年的风向。厉害不厉害,说真的,真的佩服咱老祖宗的智慧。

(7)、关注我们!分享给认识的人!小编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希望文章的内容对您有用。欢迎留言发表看法,朋友们对哪方面的内容有兴趣告诉小编,共同交流学。感谢您的陪伴!

(8)、在面积广阔的中国领土上,同一节气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有些谚语就明确体现了这种精神,我们以冬小麦的播种季节为例:

(9)、六月不热,稻子不结。农业谚语:北风无露定有霜。

(10)、 肥料是庄稼的粮食。只有通过施肥来保持土壤肥力,人们才可以真正地放弃刀耕火种加撂荒土地的原始耕作方式.推动农业向高级阶段方向发展。

(11)、如果清明时节刮南风的话,那这一年的收成就比较好,陈年旧债就能还上了。

(12)、农业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在农业生产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用简单通俗、精练生动的话语,总结出丰富的种植经验,反映了深刻的道理,体现出广大劳动人民超凡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13)、如果小满后一直都是晴天的话,那么青麦子也能出面,这是说小麦的收成好。

(14)、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15)、头八(正月初八)晴,好年成;二八(二月初八)晴,好收成。

(16)、天时,是节气农时的条件,即温度、水分和光照等自然条件。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农事季节的经验总结,为保证农事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准确把握农时。我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时”的影响,因此,掌握节气变化,不违农时地安排农事活动,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条重要的原则。“节气”是固定不变的,而自然条件,却往往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必须根据节气的变化,因地制宜,不违农时的安排生产,使庄稼的生长发育过程,充分适应自然气候条件。大批的农谚都有这种“因地制宜”的思想,如“种田无命,节气抓定”,节气反映的是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节气抓定”即抓住了生产安排的关键,如“节气抓不定”则会出现“人忙天不忙,早迟一路黄”的现象。

(17)、冬至前头七朝霜,有米无砻糠。有关农业谚语犁田过冬,好过担粪壅。

(18)、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19)、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20)、豆子种下后当天就可以发芽,等过几天再下雨就不怕了,就怕当天播种当天下雨;因为豆子一般是夏天种,此时雨水较多,所以人们会比较担心下雨。

2、谚语农业类和意思

(1)、物候与农业(以指示作物为指标预报农时)

(2)、春天肥堆如山大,秋后粮堆大如山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

(3)、译文:麦子要产的多,主要是年前的管理最重要;而稻谷要收获的多,就是在插秧后的一个月内的管理最重要。

(4)、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5)、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6)、   农业生产的经验,得靠天时、地利、人事的有效配合。

(7)、   老话常说“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中国各地老百姓长期以来对气象规律和农时的观察形成了很多农业谚语和气象谚语,这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其大多数所反映的也是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经验,流传下来的这些谚语,其实都是经过许多年不断的提炼而总结出来的经典,在这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

(8)、如果大暑期间不炎热的话,那地里庄稼的长势就不好。

(9)、译文:干低旱地不能下种子,插秧的话就得需要水里面补充一些营养肥料才行。

(10)、如果大寒时节不结冰的话,那么来年会倒春寒,早春庄稼会受灾,影响这一年的收成。

(11)、如果春分时节,早早地刮起了西南风的话,那这一年就容易闹虫灾、刮台风。

(12)、这句话的意思也比较好理解,就是说在农历九月九重阳节这一天如果不下雨,就看九月十三是否降雨,如果十三同样没有降水的话,这一个冬天都不会有太多的降水了。这个冬季注定将是一个干燥的冬季了。

(13)、黑龙江植保服务公司领域,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14)、这句话的意思,同第一句大致相同,还是利用了动物的本能或天性。意思是,从喜鹊搭窝的方向来判断这一年的风向。比如今年喜鹊搭窝朝东南开口,那么今年一定是西北风偏多。

(15)、300、黄鹂来,拔蒜薹;黄鹂走,出红薯。

(16)、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种地无巧,粪水灌饱。 庄稼要好,肥料要饱。

(17)、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18)、如果白露时节种晚秋蔬菜的话,那么会容易遭虫灾。

(19)、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往往踩在前人的肩膀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农业亦如此。愿未来的农业生产越来越智慧、高效、精准、创新。

(20)、1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3、谚语农业

(1)、冬至来年节,粮食斗价看冬至,冬至长来年降。属九属暖,入伏入寒。一九暖,二九冻破脸,三九四关门闭手,五九六九冻破石头,七九八老婆子出来咵口,一九一阳生,九九遍地生。

(2)、阴天种豆子的话最好了,湿度大然后也容易发芽;而种棉花一定要晴天,今年种棉花赶上了雨水后来出的苗就少很多了;而种菜最好是连阴天最好了,这些都是种地的一些技巧。

(3)、如果夏至跟端午是一天的话,那这一年粮食的收成就不好。

(4)、惊蛰刮大风、尘土飞扬的话,就意味着要倒春寒,这一年的春种作物会减产。

(5)、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6)、谷子上场,核桃满瓤,谷子上囤,核桃挨棍。

(7)、40驴粪谷子羊粪麦,大粪揽玉米,炕土上山药。

(8)、译文:长时间晴天,突然下起大雾,必定变天,或下雨,或阴天,长时间下雨,突然下起大雾,大雾后必定是晴天。

(9)、鱼靠水活,苗靠粪长。 春肥满筐,秋谷满仓。 

(10)、   肥料与农业建设: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1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其聪明的智慧,根据生产劳动中的亲身经验,总结了一套人事方面的口诀、谚语,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行动的指南。谚语是人民大众自己的语言,农业生产是民众的活动,用谚语来反映民众的生产劳动,就显得特别的亲切随意、生动贴切。

(12)、如果小寒、大寒不下雪的话,那来年夏天雨水就少,会影响庄稼的收成。

(13)、如果谷雨之前就听到响雷的话,那么这一年雨水就比较少,洼地种出来的瓜都很甜。

(14)、观风测天谚语   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开门风,闭门雨。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南风不过过三不雨就阴天。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暴雨。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不下就阴天。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15)、办公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彩云北路与珥季路交叉路口大都一期A座1711-1714/1902-1906

(16)、立春寒不算寒,惊蛰寒了冷半年,过了惊蛰不停牛,是春耕春种开始了。

(17)、1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18)、人事,是指农业生产中人和地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植”“保”“收”等环节的经验。人和地的关系甚为密切,两者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成正比的,我们不可以忽视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观能动性,如“人勤地也勤,粮食堆满囤”、“人勤地情深,黄土变成金”、“地里埋着宝,只要勤快就捡到”、“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    

(19)、当麦子黄了快要收割的时候,不能刮风,刮大风能够使小麦产生倒伏,而且大风能把麦粒刮下来,这两种情况都能导致麦子减产,农民遭受损失。

(20)、   “数字农业”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

4、谚语农业谚语有哪些

(1)、如果立冬时节打雷的话,说明空气湿度大,那么这一年的冬天多降雪,家畜容易遭受冻害。

(2)、地利是农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作用。关于地利的谚语在整个谚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内容也极为丰富,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谚语具有广泛性的特征。

(3)、如果冬至在农历十一月的头十天,那么来年春天就比较暖和;如果在后十天,来年春天就比较冷。

(4)、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5)、山东等地民间说法,农历五月是关公磨刀日,也叫雨节,是要下雨的。这句谚语很神奇,大部分年份,五月十三这一天都会下雨,有时候大,有时候下小雨。甚至有时候这一天上午还艳阳高照,下午突然就会下起雨来。如果真有偶尔一年没下雨,那么以后可能就会是大旱了。

(6)、   人事,是指农业生产中人和地之间的关系,如何种植。

(7)、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8)、驴粪谷子羊粪麦,大粪揽玉米,炕土上山药。

(9)、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农业的谚语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10)、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1)、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12)、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稻花要雨.麦花要风”;“浅水插秧,寸水返青”;“高粱开花连天早,坐在家里吃好饭”,等等农业生产斗争的领域,是产生谚语的肥沃的土壤,农业生产的重要经验,就是掌握“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效联系和配合。     

(13)、这些祖辈留下来的谚语,不得不说真的很有价值。以前农村可没有天气预报,没有农业专家教你种田,农民种地、判断天气,就是靠这些流传下来的经验与智慧。

(14)、芒种这个时候,既是收麦的时节,也需要尽快种上秋季庄稼,否则就会错过最佳生长期,影响到作物的产量。

(15)、包谷种不晒,一冬必得坏。宁要一斗种,不要一斗金。

(16)、   有些谚语告诉我们怎么栽种,有些告诉我们怎么避免虫害,该什么时候施肥......例如:春施千担肥,秋收万担粮。这里的“千担肥”就是有机肥,这是告诉大家让作物吸收足够的营养,才能让产品品质更好。

(17)、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1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9)、养了三年蚀本猪,田里好来勿得知。农业谚语: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20)、生粪上地连根环。 鸡粪肥效高,不发烧死苗。 

5、谚语农业节气

(1)、   又如芝麻的播种季节,北方是:小满芝麻芒种谷,过了冬至种大黍。中部地区是:芒种种芝麻,头顶一棚花。南部地区是:头伏芝麻二伏瓜,三伏栗子老庄稼。

(2)、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3)、 地利,是指农业生产中的土、肥、水各个环节的重要经验。土地、肥料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4)、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从今年燕子往窝里垫草的数量多少,来判断今年降水量的多少。大家都知道,动物在判断天气状况的时候有一种特殊的功能。人们正是利用这一点,如果燕子往窝里垫的草多,说明今年降水比较多,天气比较凉。反之,则降水比较少。

(5)、   别小看前人的智慧,这些谚语,即便到了今天,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觉得可以类比一下,这些农业谚语就是对当时的“农业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体现着古人的勤劳智慧,这放到现在,不就是“数字农业”吗?

(6)、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7)、常垫牛栏掏鸡窝,腿勤手快积肥多粪坑加个盖,肥效全都在。

(8)、3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9)、地没赖地,戏没赖戏;地在人种,戏在人唱。

(10)、如果芒种时刮北风,那么秋季雨水就比较少,容易出现秋季干旱,不利于秋粮作物生长,从而影响秋粮的收成。这句话主要在湖南一带流传,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符合呢?

(11)、奶多孩儿胖,人多力量强;春积千担肥,秋收万斤粮。扫帚响,粪堆长;粪堆长,庄稼旺。

(12)、即使是在同一地区,由于地形地势的不同,彼此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也不一样。还是以小麦的播种为例,华北的农谚就是“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湖北的农谚则是“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高山和平川,即使它们是属于同一地区,播种同种农作物,农时上也要有所差异。由此可见,气候、时令节气、温度等变化直接影响着农民们的春种秋收、衣食饱暖,影响着农业的生产。地域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农时,古代农业主要是靠天收获,因此农民对天时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十分注意。为此,农民们根据多年来对天时节令的关注,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和教训,概括出了无数经典的农业谚语,成为了农民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天气预报”,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便利。   

(13)、泥干百日为粪,粪干百日成泥。要得田头有,粪筐不离手。

(14)、这些谚语都是说农业收获的,我们说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农业的丰收,因此在收这个方面我们一定要做到及时,一定要认识到农业收获对农民的重要性,并且在收获过程中要注意收割的技巧,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以此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保证生活的质量。     

(15)、寒露到霜降期间,如果种冬小麦的话,那么不要急着种,种早了会影响收成。

(16)、10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17)、烂“落苏”(即茄子)多,烂铃(指棉花)也多。

(18)、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

(19)、很多农民朋友常年种植小麦,一旦小麦连续种植三年,这个时候就要选种,如果不选种的话就要换个品种种植,否则产量就要下降。

(20)、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农业谚语: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1)、暴雪过后!大棚温室除雪方法及预防大雪压塌!(收藏)

(2)、如果小暑时节下雨,那这一年较为干旱;如果小寒时节下雨,那这一年的冬天较为暖和。

(3)、除虫没有巧,第一动手早,春天杀一个,强过秋天杀万条;

(4)、华夏之稻-《多一吨》飞防套餐!测产亩增产228斤(朝阳九队·毕建东)

(5)、    民间流传的农业气象经验,语言简练,一般以歌谣的形式表达。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认识气象与农业的关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加以提炼编成谚语,流传应用。由于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深受广大农民喜爱,世代流传,不断丰富。中国古代农学家,如贾思勰,徐光启的著作中部曾大量引用农谚。辑录中国古代农业气象谚语的主要古籍有《田家五行》、《卜岁恒言》和《中国百科全书》等。收集、总结农业气象谚语对推进和发展中国农业气象科学是有意义的。

(6)、   再如我们云南,地理优势造就了基本上什么作物都可以种植,有些地方是四季如春的,有的地方是四季分明的,有些地方是热带雨林的,造就了云南作物高原特色。

(7)、如果芒种夏至期间不下雨的话,那这一年就较为干旱。

(8)、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急雷快晴,闷雷难晴。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春雷十日阴,冬雷十日寒。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

(9)、放水要看天、看地、看庄稼,不可随心所欲,还要根据地势、水情、节令等重要因素来适时地进行灌溉,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

(10)、处暑时节天还不下雨的话,庄稼就算结子那也是瘪的。

(11)、10驴粪谷子羊粪麦,大粪揽玉米,炕土上山药。

(12)、犁地要见死土,耙地要见扑土,耩地要见湿土。

(13)、   与人事相关的谚语:天旱播种宜深,逢春播种宜浅;稀三箩,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地尽其力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锄地胜抵三分雨,松土好比下次肥。间小留大,间密留稀,间弱留强,间多补空。久雨积水早排出,旱天之时早开源。地整平,出苗齐,地整方,装满仓。犁地要深,耙地要平;光犁不耙,枉费力下。

(14)、2包谷种不晒,一冬必得坏。宁要一斗种,不要一斗金。

(15)、种田无它巧,粪是庄稼宝。 粪是土里虎,能增一石五。 粪是庄稼宝,缺它长不好。 种地没有鬼,全仗粪和水。

(16)、译文:在路上你看到了成群的蚂蚁搬家、看到大白天的蛇出洞在路上游走,那么可能过不来多久就要下雨了,这是因为动物对自然有与生俱来的感应。

(17)、小麦黄的时候就可以收了,等到完全干了收获就会丢掉很多粮食,说的收麦子要抓住时机才行;农村里面的种地都是讲究一个时机,大家把握好了才能收获多。

(18)、种豆子,豆秸不能长的很高,如果到了人的脖子那么就打不来几个粒子了;庄稼本来就有密度要求,所以不能长太高;而且都长了豆秸营养也长不到豆子上,所以不长豆粒了。

(19)、   我们以冬小麦的播种季节为例:华北地区中部的农谚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华北地区南部的农谚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华北北部的农谚是“白露节,快种麦”。

(20)、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1)、霜降时节之后才下霜的话,那么来年会是个丰收年,粮食堆满仓囤。

(2)、如果立春是在五九最后一天的话,那这一年的收成就不好,叫花子都要不到饭。

(3)、所有春播种在清明全出土,俗话说,春子在清明期挂纸,风刮上坟纸即可挂住庄稼幼苗。

(4)、人靠饭养,地凭粪壮。 人靠饭饱,田靠肥料。 人要饭养,稻要肥长。 人是饭力,地是肥力。 

(5)、   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播种、施肥、管理,如“种田无命,节气抓定”,节气反映的是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节气抓定”即是抓住了生产安排的关键,如“节气抓不定”则会出现“人忙天不忙,早迟一路黄”的现象。不过,节气不变,但自然条件容易变,所以就要因地制宜,在同一地区,地形地貌的不同,气候条件、温度、湿度都不一样。

(6)、三月田中水,贵如篓里油;田埂要扎紧,不让一滴流。开渠打坝,旱涝不怕。

(7)、这是四川等地的俗语,意思就是芒种时期,农民太忙了,农活一刻也不能耽误,走到路上碰到亲戚都来不及搭话。

(8)、这句话说的是小麦的病,如果杆发黑就不会长穗了;如果穗黑不长粒,穗如果腥味,那么粒就是有问题了;碰到这种问题要抓紧治疗,不然损失就大了。

(9)、10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10)、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篇二:与农业有关的谚语稻要河泥麦要粪。

(11)、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12)、秆黑粉,不抽穗;散黑穗,不长粒;腥黑穗,粒腥味

(13)、可能大家好奇,初一下雨,初二阴天,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呢?可能大家真的没太注意。不管在任何一个月,如果初二降水或者是阴天的话,这一个月都不会有好天气,阴天多于晴天。

(14)、如果立夏前后阴雨连绵的话,农作物就容易生麦蚜、锈病,庄稼自然就会减产。

(15)、400、枇杷开花吃柿子,柿子开花吃枇杷。

(16)、如果雨水时节刮南风的话,那证明这一年回春早,春耕春种要提前一些,一旦完了收成就不好。

(17)、 “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的配合和有效的联系,正体现了农业操作的程序:节令农时、改土深耕、施肥积肥、农田水利、预测旱涝、合理播种、防虫除害、收获贮藏等方面的知识经验,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谚语与之相对应。谚语以其通俗简短、生动活泼的语言渗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农业谚语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窗口,它以其简洁的语言,表达着农民的心声和爱憎。农业谚语在汉谚中数量大,是汉谚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部分。高尔基曾说:“谚语和歌曲经常是简短的,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感情,可以写出整部整部的书来”。农业谚语的历史之久远,流传之广泛,数量之繁多,以及知识概括,经验总结等方面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历史特点,农业谚语在今天仍然不失为传播农业生产经验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中国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反映农耕文化的谚语浩如烟海,这些农业谚语在当今社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配合和联系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由于我国的古代农业主要是靠天收获,因此,农民对自然气象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十分的注意,因此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气谚语。

(18)、1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19)、秋分时节下雨的话,来年会是个丰收年;秋分时节不下雨的话,来年到处是挖井挖不出水来留下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