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最著名的两句诗
1、林则徐的两句名言
(1)、林则徐对福州亲友也充满了深情厚谊。试举与他一样,在外宦游的叶申芗说明之。可读《西行过洛,叶小庚招入衙斋,并赠两诗,次韵奉答》:“连圻曾愧领班僚,讵有涓埃答九霄。谪宦敢辞投雪窖,捷书尤冀靖天骄。他年马角谁能料,前度鸡竿已暂邀。犹喜宣房差不负,汴城昏垫幸全消。”
(2)、清嘉庆九年(1804年),林则徐考中举人,旋与曾任河南永城知县的郑大谟之女郑淑卿结婚。嘉庆十六年(1811年),以二甲第四名中了进士。次年十月,二十八岁的林则徐携妻郑淑卿从福州洪山桥上船进京,开始了宦海沉浮的一生旅程。
(3)、第四部分继续用更多的实例来说明内心汹起云涌似的激荡,江水倒流、血染天边、气震河山、地底朝天……
(4)、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5)、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6)、嶰筠,即邓廷桢,在虎门销烟时和林则徐是亲密战友,后来他们同被流放并先后重新复出任职。他们之间唱和的诗词很多。林则徐曾用“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抒发禁烟胜利后的喜悦,表达热爱和平的愿望。1843年《送嶰筠赐环东归》一诗既是送行之作,鼓励邓回朝后继续奋发,又坚信自己和邓舍生忘死、为国为民的禁烟抗英斗争是正义的,豁达而坚定地表示功过是非由历史作决断。“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全诗集喜悦、悲愤、沉痛、激昂等复杂感情于一身,既展示了林则徐非常真实的情感,又以非凡的诗意记录了历史,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7)、叶小庚,即叶申芗,字维郁,号小庚。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1840年为河南陕汝道,是林则徐的亲家(林则徐的八妹嫁申芗之子预昌,林的次子聪彝娶申芗的侄女),交谊深厚。作为福州同乡亲友,又都在外为官,林则徐与叶申芗相互勉励、报效国家,他们之间唱和往来的诗作不少,如林则徐作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秋的《酬叶小庚司马申芗》、1832年的《道光壬辰四月,小庚年老前辈大人过任城,出庚午雅集图重摹本见示,并属题句,灯下草草应命,不值一粲》等。
(8)、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
(9)、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10)、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虎门销烟林则徐名言名句■林则徐的修行名言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11)、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12)、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3)、但是林则徐无畏强权,一边对抗外来势力,一边抵御内部的压力,成功地将禁烟运动进行下去。几乎将虎门所有的鸦片都销毁了,成功的守护了虎门地区的安宁。
(14)、林则徐于1830年赴湖北接任时,由襄阳发出《传牌》,云:“伙食一切,亦已自行买备,沿途无须致送下程酒食等物。所属官员,只在本境码头接见,毋庸远迎。”1838年他离京赴粤查禁鸦片,行前,从良乡县向广东省发出《传牌》,云:“此行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并无前站后站之人”“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此非客气,切勿故违。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者即需扭禀,私送者定行特参。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15)、此联告诫人们:只有拥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襟,善于听取各处意见,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只有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才能达到“壁立千仞”的境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名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名句:
(16)、他在留别家人的一首诗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句生动表达了林则徐不顾个人安危,忘我牺牲的坚强意志,也是他一生坚贞爱国的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
(17)、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18)、事态发展,果然如此。五月底,英军进犯广州,投降派可耻地屈膝后,还散布英军“所恨者惟林一人”,趁机进一步打击林则徐。不久,道光皇帝下旨将林则徐遣戍新疆伊犁。
(19)、林则徐在西域诗的创作中不仅喜用典,也善用典,他的用典具有以下特点:
(20)、译文:不能包容同姓亲兄弟的缺点,相处不和,那我们又怎能包容异姓朋友。
2、林则徐最霸气的一首诗
(1)、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2)、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①,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3)、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4)、骆老师被誉为林则徐谱曲的第一人。上世纪80年代初,骆老师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后,谱写了一部二胡协奏曲《林公祠咏怀》,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林则徐诗词歌曲音乐会》《寻找林则徐的足迹(童声幻想合唱套曲)》《虎门悲欢(交响大合唱)》。
(5)、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6)、徂徕结侣根原固,泰岱分封节并高。知是丁公勤爱护,梦中奚止兆三刀。
(7)、黄金时节别且兰,为感与情忍涕难。程缓不劳催马足,装轻未肯累猪肝。
(8)、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9)、一八四五年,林则徐被召回京。他又出任过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仍然十分关心英国侵略者蹂躏下的祖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八五0年春,林则徐告老还乡。
(10)、其实很多联句就存在林则徐的诗中甚至于书信中。如凭吊岳飞:“黄龙未饮心徒赤,白马难遮血已红”;流放之初在杭州谢友人:“传书犬欲寻黄耳,瞻屋鸟难换白头”;寄潘功甫:“万里鸥波看浩荡,一天雁字任纵横”;答姚春木:“已成头皓白,遑问口雌黄”;答王柏心:“岳韩空报宋,李郭或兴唐”等。《载书出关》诗中“纵许三年生马角,也须千卷束牛腰”,表达了他对阅读书籍的强烈兴趣;《舆纤》诗中“一线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1)、林则徐对有恩于己的人始终充满感激之情,对同一条战壕战斗的好友关怀备至,情真意切。如张师诚对林则徐有培养引领之恩,张生日时林则徐所作的《张兰渚中丞六十寿序》,深情地感激张的恩德。张去世时,林即作挽联“感恩知己两兼之,拟今春重谒门庭,谁知一纸音书,竟成绝笔;尽忠补过今已矣,忆平昔双修儒佛,但计卅年宦绩,也合升天”,以尽敬师之忱。
(12)、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 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13)、密集用典体现出林则徐才学博赡和善于用典的艺术追求,大多数典故因为用得贴切都丰富了诗歌的内涵,隐曲地传达出他那复杂的情感和人生经历。当然,用典过多过密,也难免使个别篇章晦涩难懂,这与他用典上的成就相比可说是白璧微瑕。
(14)、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地点是在虎门海滩,由于鸦片数量巨大,因此整个销烟的过程一直持续了二十三天才结束。
(15)、交响乐队赋格曲《骏马奔驰》;中国民歌管弦乐组曲《边寨童谣》;琵琶协奏曲《侨乡恋》;陶笛埙与交响乐队协奏曲《奉献者之歌》;
(16)、世事变幻,转眼间那些古代的王侯将相早已灰飞烟灭,而六和塔却依然巍峨挺拨,诗人不由得感慨万端,“落日背人沉野树,晚潮催月上沙洲。”落日西沉、野树暮霭,晚潮汹涌、月照沙洲,颔联描绘了傍晚时分绚烂的江景,具有强烈的视听感觉,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17)、译文:心比天高,气性骄傲,态度傲慢,自以为是的人,即使学识渊博,也容易让人产生心理拒绝,他的说教和建议总不被人认可,因此才华不能充分发挥。
(18)、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19)、林则徐在洛阳逗留时,尚有《小庚邀集千祥庵,叠僚字韵奉谢》。同月,叶申芗邀林则徐游洛阳香山寺、万佛洞等名胜古迹,林则徐撰有《同游龙门香山寺记》,文中借景抒情,不忘国事,衷心希望“瀛壖荡平,寰宇靖晏”,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可见,即便是在与妻儿家人、亲友的交往中,充溢在林则徐内心的,依然是其不计个人死生祸福,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斗拼搏的爱国主义精神。
(20)、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
3、林则徐八句经典名言
(1)、白话解释:我的子孙若和我一样,那留钱给他们干嘛?圣贤之人有太多钱只会损害他们的志气;我的子孙要是不如我,那留钱给他们干嘛?又蠢又有钱,只会让他们变得更糟。
(2)、喜用典故表达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虎门销烟,是近代中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先声。林则徐流放西域虽然身处仕途逆境,却一如既往地关心国事,渴望建功立业。他第一次在伊犁过新年时写下《除夕书怀》:“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薪胆即卧薪尝胆,典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为众所周知。屠苏是酒名,古代民俗在正月初一要饮此酒避邪气。这首诗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自己虽远离朝廷,却一刻不能忘怀国事,即使是新年之际也不愿一醉高枕无忧,告诫自己和有识志士要卧薪尝胆,立志赶走侵略者。
(3)、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
(4)、一八四一年八月,林则徐离开浙江前往伊犁时,鸦片战争正处于最危急的阶段,英军猖狂进攻,清军节节败退。林则徐闻讯忧心如焚,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
(5)、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6)、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
(7)、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8)、三生慧福孰能兼,占尽韶华颇不廉。悟彻优昙天女散,不如趺坐一枝拈。
(9)、文中记述由于家庭经济贫寒,陈帙还需从事女红及制作手工工艺品,以换取一些收入以补助家用:先妣工针黹,又善剪采为草木之花,大者成树,其小至一茎一叶,皆濯濯有生意。岁可易钱十缗,遂资其值,以佐家计。
(10)、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虎门销烟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d和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树起了“林则徐纪念碑”。
(11)、1964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受过八年专业音乐训练,曾随谢功成、王义平、廖宝生、钟信明教授学习作曲、配器、对位与赋格。在福建省歌舞剧院从事专业音乐创作50多年,已出版了13本个人作品专集,还有14卷一万一千面乐谱待出版。写有讴歌林则徐系列音乐作品五台七大部,曾在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福州、厦门、泉州、广州、东莞、珠海、郑州、桃园等12大城市开8场专场音乐会;除去工作任务写作的应时作品,歌剧、舞蹈音乐、晚会音乐、歌曲两千多首之外,另历时40年写了众多《国之魂》系列音乐作品。骆老师音乐生涯几十年里获各种大奖众多,代表作合唱赋格《骏马奔驰》获华人作曲家征集合唱作品第一名,同一作品民乐版本在2006年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民乐合奏比赛第一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民乐艺术终身成就奖,其他大大小小奖项更是多得难以计算,是一位声乐器乐都写、大中小型并举的著名作曲家。
(12)、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3)、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4)、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15)、交响大合唱《与妻书》;交响大合唱《马江赋》、交响音画《船政春秋》;
(16)、译文:难道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因为国家有难我就躲避、有福就去接受吗?
(17)、作于1819年的《驿马行》和《病马行》,通过对驿马、病马的遭遇,批评当政者用人不当和赏罚不明,表达诗人爱护人才的心情和改革吏治的愿望。同年作的《裕州水发,村民舁舆以济,感而作歌》:“我心深感怀转伤,为语司牧慎勿忘;孜孜与民敷肺肠,毋施箠楚加桁杨,教以礼让勤耕桑”,先是对帮助自己的村民抒发感激之情,而后呼吁官员要爱护百姓。既显示其理想追求,又鞭挞现实。
(18)、母亲去世后的第三年,道光七年(1827年)闰五月,林则徐擢江宁布政使后,立即派人迎父亲林宾日到江宁。八月,林宾日由则徐的弟弟霈霖随侍,从福州启程。九月二十七日,林宾日行至浙江衢州府城时不幸病逝,享年七十九岁。十月十九日,林则徐闻父讣讯,即南归奔丧,于十二月初八日抵衢州,奉灵车返原籍福州。林则徐在籍守制时,写下了《先考行状》。
(19)、一八四五年,林则徐被召回京。他又出任过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仍然十分关心英国侵略者蹂躏下的祖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八五0年春,林则徐告老还乡。
(20)、《程玉樵方伯德润钱予于兰州藩廨之若已有园 》
4、林则徐最著名的两句诗句
(1)、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2)、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4)、一八四一年五月初,林则徐前往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广州各界人士怀着极其惋惜的心情,络绎不绝地来到天字码头为林则徐送行。
(5)、骆老师的几十年音乐生涯里,写了太多的合唱、民乐、交响乐的作品,这既是他对音乐、对爱国的情感抒发,也是我们音乐爱好者们不可错过的优秀精华作品。在音乐大师平台上有不少骆老师制作的民乐和声乐课程讲解,想要学习和了解的朋友们可以下载APP学习了解一下哦。
(6)、这“三不准”即:一不准下属远迎:二不准摆酒席;三不准索贿受贿。林则徐这种廉洁正派的作风,确实值得称道。也正是因为这种克己奉公、一介不取的品质成就了他“民族英雄”的地位。他的“三不准”即使放在当今也依旧可以作为d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
(7)、1840年底,林则徐写《庚子岁暮杂感》诗四首,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对清廷“羁縻”政策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慨。“茹荼心事苦,愧尔颂甘棠”,显示他如食荼菜一样苦不堪言,愧对民众送“甘棠遗爱”的颂牌,流露出有负人民期望的思想,从而使诗篇的内容增添了积极意义。诗中号召人民奋起抵抗、保家卫国,“重镇要威名”。
(8)、停车未共长官亲,诗句先惊入眼新。滴露已纫骚客佩,干云合拟大夫身。
(9)、民族英雄林则徐是一位爱国诗人。本文将他官宦生涯划分为早中晚期,试以他三个时期的诗联作一简单的介绍分析,以飨读者。
(10)、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11)、他在留别家人的一首诗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句生动表达了林则徐不顾个人安危,忘我牺牲的坚强意志,也是他一生坚贞爱国的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
(12)、海峡情深二胡曲集(24部与交响乐队或大型民族乐队协奏,约三个小时)
(13)、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14)、林则徐写有很多崇敬古代英雄人物的诗,这在初涉官场时尤为突出,如1819年写的《汤阴谒岳忠武祠》和《孟县拜韩文公墓》,1827年写的《武侯庙观琴》等。他行动上的尊崇之心更甚。1822年,他在杭州倡议集资整修于谦墓并撰《重修于忠肃公祠墓记》。1829年兴工重修李纲祠,他在新祠旁建屋三楹,屋前植桂树两株,补以桂斋旧额并题“进退一身关庙社,英灵千古镇湖山”的楹联。他书写的“新建李忠定公祠堂记”碑,至今还保留着。
(15)、第三部分对内心憧憬的抱负进行了一番想象,东山再起、大鹏展翅,定搅它个翻天覆地。
(16)、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苦心未必天终负,辣手须妨人不堪。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7)、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
(18)、由于流放的特殊遭遇,林则徐有志难申,有口难辩,运用典故以抒情言志便成了他的艺术追求,具体表现在:
(19)、由此,我们应该肯定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
(20)、诗人心情舒畅,也灵感顿生,“莫讶山僧苦留客,有情江水也回头。”莫讶,不必惊讶;江水,指六和塔下钱塘江。这一段水面弯曲,恰似“之”字的草体,故有“之江”之称。尾句是作者见江水曲折流淌,而产生好象它也在不断回过头来的艺术想象。作者通过江之情,衬托塔之美。
5、林则徐的两首诗
(1)、送我凉州浃日程,自驱薄笨短辕轻。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似北征。
(2)、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珠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
(3)、虎门销烟纪念碑(编辑本段)新中国成立前,虎门要塞司令曾在当年销烟的地方立了一座高约一米的“林文忠公销烟处”的纪念碑。但无人管理,整个销烟池旧址杂草丛生,荒芜不堪。
(4)、湖山也结甘棠想,香火难忘寸草心。比似圆通禅院里,宝书飞盖一长吟。
(5)、巧用典故申诉失意遭贬的痛苦悲愤。作为流放罪臣,常常会动辄得咎,因此他只能把自己流放的痛苦和渴望豁免入关的心情隐匿在典故之中,通过历史上许多平定天下立下奇功的英雄的悲惨遭遇,委曲表达和申诉自己有功遭贬的痛苦悲愤之情。
(6)、令人唏嘘不已的是,郑淑卿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十月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早于林则徐三年而卒。时林则徐正在昆明云贵总督任上。
(7)、流放西域,对林则徐个人来说是不幸的。在西域生活的三年里,林则徐忧国爱民,勤勤恳恳,勘地垦荒,开渠引流,惠及西域,艰苦的流放生涯磨练了他的意志,也丰富了他的生活和情感,作为诗人的林则徐用饱蘸激情的诗笔,记录下他在西域三年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及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共约一百五十余首。著名学者来新夏评价说“这时的诗作既多,质量也趋于成熟”“统观戍所诗作,可称无一不可作史诗读”。
(8)、张亨甫和林则徐既是同乡、积极禁烟的同志,又是在治理黄河上有共同见识的知己。对于张亨甫客死北京,林不胜悲痛,写下了《哭张亨甫》一诗,既悼念张,又对他未能施展才干而惋惜。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民族英雄林则徐著名的两句诗,也是音乐剧《虎门长啸》中的主题。这部根据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真实历史改编的原创歌剧,是福建省歌舞剧院近年来打造的重点剧目之这部歌剧倾注了骆老师二十几年的心血,是他努力与才华真实呈现。
(10)、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11)、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
(12)、但是林则徐无畏强权,一边对抗外来势力,一边抵御内部的压力,成功地将禁烟运动进行下去。几乎将虎门所有的鸦片都销毁了,成功的守护了虎门地区的安宁。
(13)、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清·林则徐《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
(14)、骆老师曾感慨的说过,《虎门长啸》从创作到搬上舞台,过程并不顺利:1995年5月初稿,2004年4月又修改,2008年10月再次修改,直到2017年才真正以歌剧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几经波折方成大作。
(15)、临终犹呼新豆栏,马革裹尸心未甘。中华英魂终不死,堂堂正气是汉关!林则徐虎门销烟后的诗虎门销烟只不过是个借口,英国当时的目标是中国财富,所以,不管打也好,枪炮也好,只要有财富,他们都会去做,虎门销烟是一个小小的导火线,英国发动战争是预谋的。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性,是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要求,是清政府闭关锁国而不能与时俱进的恶果,林则徐的举动是偶然原因,即使没有林则徐,鸦片战争的爆发应该说不可避免的。
(16)、抛开鸦片战争看林则徐,他呼吁革命社会弊端,提倡“经世致用”,还有,他的一腔爱国之心,也值得我们尊敬,他勇于了解西方世界,虽然没能彻底摆脱传统的夷夏观念,但他毕竟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编译许多书籍成为当时中国人看世界的窗口,编译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等直接为抗英服务,还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委托好友魏源编写的《海图图志》·······
(1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8)、第二部分继续借用龙虎说明即使身心险遭困厄境遇也要保持一颗平复心,等待时机,静听风啸,卧等海潮,就像拥有海天辽阔,一览众山小的凌云气势!
(19)、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20)、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林则徐升任两广总督后,曾在总督府衙题写了这样一联:
(2)、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三月,林则徐在遣戍新疆伊犁途中经洛阳,受到叶小庚的热情款待,于是写诗两首奉答,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诗中叙述了林则徐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东河河工的成绩,同时表达了他渴望听到战事胜利消息的迫切心情。
(3)、在全面从严治d的今天,不仅要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自己的信念,更应铭记自己“苟利人民生死以,岂因钱财忘却之”的初心。
(4)、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
(5)、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6)、如用《汉书》典,“啮雪穹庐味早谙”(《将出玉关,得嶰筠前辈自伊犁来书,赋此却寄》之一)。用《史记》典,“东西尉侯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出嘉峪关感赋》)。用苏轼典,“无端白鹤新居卧,又触乌台旧案诗”(《又次邓子期尔颐坡公生日原韵,时有他感》)。
(7)、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