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劝学荀子名句64句

荀子名句

1、荀子名句路虽远

(1)、饥饿了便去吃食物,寒冷了便去寻求温暖,劳累了便去休息,喜好礼仪而厌恶害处,这是人生下来便具有的本性。

(2)、战国·荀况《荀子·王霸》。这两句大意是:动乱,国家就危险;大治,国家就安全。社会混乱,动荡不定,政令难以施行,生产难以进行,国家就危险了;社会大治,有良好的秩序,令行禁止,生产发展,国家就安全了。这两句用于说明乱则危国,治则安国。

(3)、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荀子·乐论篇》

(4)、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荀子·解蔽篇》

(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6)、(《荀子·天论》)(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4)道虽迩,不行不至。

(7)、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8)、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为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0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战国·荀况《荀子·修身》

(10)、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

(11)、战国·荀况《荀子·天论》。恶(wù悟):讨厌,害怕。辍(chuò绰):停止,废除.辽远:遥远宽广。匈匈:同“汹汹”,吵吵嚷嚷。这儿句大意是:上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玲而废除严冬,大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遥远而改变宽广,见识远大的人不会因为目光短浅的人吵吵嚷嚷而停止行动。这几句先以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为喻,强调人们的正常行动不要因为种种干扰而中止。可供论述人应当有坚定的信念时引用。

(12)、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荀子最有名的诗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3)、瓯臾:瓦器,这里指坑洼的地方。知:同“智”。滚动的圆球掉到凹陷坑洼处就会停止下来,流言蜚语传到了有智慧的人那里就会止住,不会再继续流传。

(14)、为之无益於成也,求之无益於得也,忧戚之无益於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荀子•解蔽篇》

(15)、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荀子·大略》——荀子经典语录

(16)、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17)、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19)、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20)、战国·荀况《荀子·君子篇》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

2、劝学荀子名句

(1)、见《荀子·劝学》。崖:高峻的岸边。这两句大意是: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都显得光泽滋润;珍珠产于深渊,连高岸边上的土石也显得不干枯。荀子是以~作比喻,说明事物积于内必形于外的道理,并进而联系到为学也是一样,只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和自我修养,就一定能取得显著成绩并表现出来。现常用以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的必然性。

(2)、——《劝学》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4)、战国·荀况《荀子·王制》。则:能。这两句大意是:水能载得住船,也能翻倒船。《荀子·王制》:“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里以舟喻君,以水喻民,说明了民对君的利害关系,民可以供养君,服从君的统治,也会反对君,推翻君的统治,君的存在依赖于民的态度。这种重民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思想家、开明帝王,都有启迪作用。唐初名相魏征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即本于此。

(5)、 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6)、荀子密切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充满事功精神。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在孔孟之下。

(7)、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8)、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0)、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不苟》骄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摒五兵也。

(11)、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12)、战国·荀况《荀子·大略》。身:自己。这几句大意是:口能谈论,又能亲自去实践,这种人是国家的宝贝。这里所说的“言”,是与国有益之言;所说的“行”,是与国有益之行。不但有理论,而且能实践,身体力行,这样的人实在是国家的宝贝。这几句可用于赞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

(13)、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

(14)、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15)、战国·荀况《荀子·修身》。过:过分,夺:剥夺。予:赐予.这两句大意是:愤怒时不对人过分地处罚,高兴时不对人过分地赐予。处事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可同情绪方面的原因而在执行时过宽或过严,这就须要人有较高的修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情感服从于理智,不为喜怒所左右。对犯过错甚面触犯刑法的人,即使再恼怒.也不惩罚过分;对作出成就或自己欣赏的人.即使再喜欢,也不奖赏过分。这几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喜怒情绪,作到赏罚得当.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17)、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18)、战国·荀况《荀子·荣辱》。好(hào浩):喜欢。恶(wù务):厌恶。这几句大意是: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暧,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这是人求得自身生存的基本要求,因而也是人的自发欲望,属于人的本性。可以用这几句表明衣、食、住、息是人的正常要求,应该得到满足,好利恶害亦属人之本能,只要不损人利己,也无可非议。

(19)、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20)、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荀子•解蔽篇》

3、荀子名句100句

(1)、0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2)、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3)、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荀子名言

(5)、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6)、译文:人不可能没有快乐,有快乐就不能不有所表现,有所表现而不去引导,就会流于乱。先王憎恶这种乱,所以制作了雅、颂的音乐以引导它。

(7)、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9)、解释: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即使能做也要谦让,这样才能成为有德行的人。

(10)、战国·荀况《荀子·王制》贤能人破格提拔,缺德无能人立即罢免,罪魁祸首不等教育就杀掉,普通人不忙治理先教化。

(11)、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心愿。

(12)、——《非十二子》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13)、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14)、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15)、——《不苟》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不苟》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污僈突盗,常危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安也。

(16)、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17)、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18)、只有道义和爱心,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如果人们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的得失,而置道义于不顾,那么社会就会一片昏暗,那是天理不容的。更要以道义为先,以爱心为上,全力奉献,不求私利,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才充实,才完满。

(19)、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20)、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4、荀子名句暖于布帛

(1)、腾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荀子·劝学》——荀子经典语录

(2)、译文:选用贤良之人,提拔忠厚恭谨之人,提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收养孤儿寡母,资助贫穷的人,像这样,百姓就服从统治了。百姓服从统治,然后君王的统治地位才能稳固。古书上说:“君王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浮起船,也能掀翻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4)、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