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133句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苏霍姆林斯基简介100字

(1)、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什么,不在于自己说什么,而在于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什么地方,苏霍姆林斯基在不断地拷问着我们的教育价值观!

(2)、  请勿在后台给我发消息,我一般不看后台消息,因为每天铺天盖地的“求助”我无法一一回应和满足,请理解!有事在每天的文章后留言即可。

(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他一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既当校长,又当普通教师;既教课,又当班主任;既做具体工作,又搞科学研究。他是一位勤奋务实,笔耕不辍的杰出人物。

(4)、其次,要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大约有一半建议都在建议阅读,提倡要“设法使自己的小小的学校图书馆成为大文化中心的大型图书馆的长期借阅者,你应当经常翻阅《书籍概览》周刊,只要看到任何一种需要的、你所感兴趣的书,就可以……”

(5)、劳动教育是为德育服务,为培养健全人格服务的。

(6)、      更需要指出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生活在上世纪中期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中,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注意吸收人类教育丰富的历史遗产,密切联系苏联教育的实际,并进行长期实验研究而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理论,这是他与欧美其他教育家的根本区别。苏霍姆林斯基的国情同中国基本是一致的,他的学校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也同中国大致一样,这也是他的教育理论受到中国教育工作者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7)、他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先进教育经验宝库,是一位勤奋务实,笔耕不辍的杰出人物。

(8)、如果没有童话,儿童的完满的智力发展是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30页)

(9)、仅从这些丰富的谈话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帕夫雷什中学对家长的指导是多么全面而细致,远不是我们中国中小学有的家长会那样,主要是谈学习,甚至只是各科试卷分析。

(10)、又如,1955年以前的一段时间内,原苏联普通学校一度完全取消了劳动课,而他主持的帕夫雷什中学却从未间断过。不仅如此,学生毕业时,既领取毕业证书,还领取职业证书。

(1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苏霍姆林斯基

(12)、校长在学校可为的事情有很多,读懂苏霍姆林斯基才能读懂教育,不能为了教育的功利忘记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教育人,要对得起你面对的教师和学生,要回到教育的原点,追问到底在“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13)、要遵规律,教思维:“人的思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逻辑——分析思维或称数学逻辑,一种是艺术思维或称形象思维。”要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发生,就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14)、03 别老想着请教别人,只有你自己能够帮你自己

(15)、   “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一个人首先要使自己留在人的心中。我们常说的不朽就在于此。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使儿子或女儿牢牢记住自己,就是为了活在他们的激情和劳动之中。人最大的幸福和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此,如果你想留在人们心中的话,那你就去培养自己的子女吧。培养人,这可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

(16)、“我和孩子们来到河岸边,我们一起分散在一片草地上,在我们面前是一片点缀着秋季花朵的草原……”

(17)、   在今天的中国教育界,接受教育的儿童和孩子们被放在了非常尊重的位置,因而“爱”孩子的思想和作法,非常容易引起教师读者的共鸣。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我们无不为他爱孩子的语言所打动,更为他倾注满腔爱心帮助困难学生转化和成长的做法所感动。

(18)、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抓紧美育的实施。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并提出了进行美育的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手段,如通过观赏大自然感受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美,通过动手劳动创造美等,甚至要求儿童重视衣着美和仪表美。总之,在整个美育过程中,美育应随时、随处进行。

(19)、图书是知识不可缺少的源泉,是你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的源泉。(《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5页)

(20)、 《和孩子们的故事》一章中,主讲人为听众展示了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学生们在帕夫雷什中学的日常生活,通过丰富的感性资料,加深了听众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理解。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1)、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女儿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2)、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可能从人格上成为孩子的榜样,以无声的形象去感染孩子的心灵;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将不会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产”,而将孩子看成是祖国的未来,这样,他对孩子的期待就不仅仅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是用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要求来设计孩子的成长和孩子的明天;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一定会全力支持学校教育改革和老师的工作,或者说,他将把学校教育工作也当做自己应该关心甚至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的分内事;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以教育者的眼光(而不仅仅是父母的眼光)去打量关注孩子,细心研究孩子每一天的细小变化,并和孩子一道成长;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按照孩子的个性引导其成长使之最终成为最好的而又独一无二的“我”……

(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委书记殷长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研究员,全国比较教育学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秘书长、国际苏霍姆林斯基学会理事肖甦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卢晓东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副主任曲霞等来自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百余人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4)、(特别提示:拙著在各网站都有售,感兴趣的朋友自行前往搜索购买就是了。我这里就不单独提供链接了。)

(5)、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为玉泉小学推进劳动教育带来了很多启发。

(6)、本次茶话会分享内容源于主讲人在思修与法律课程上所作的同名报告,经过郭凯楠、茶世怡、林奇达、高涵、施润泽的共同努力,制作出了近八十页的幻灯片。本次史学茶话会主讲人又作了四十余页的扩充,内容充实,体例完整,细节清楚,思想深刻。

(7)、《道德信念的建设》一章中,主讲人分享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一个要点:共产主义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信念是世界观与道德的有机结合;人的世界观、意识和行为决定其精神面貌。因此,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得到:一个人信念的坚定性,就是其意志力;乐观主义与积极性的根源是建立于进步思想上的信念。因而,想要培育全面发展的个人,就必须要培育合适的信念,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和合乎社会规范的道德。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样的信念就是共产主义信念,通过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可以建设新人。利用这一理论,主讲人在该章中还穿插分析了不良习性的改正、人的精神面貌与不断地发展着的生产关系的协调、道德天职观、培养勇敢精神的规律等细节问题。

(8)、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在他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教育著述。

(9)、 《少年期的矛盾》一章中,主讲人向听众分享了苏霍姆林斯基对少年期独特性的重视:“少年观察世界是人的一种绝无仅有、异常特殊的状态,成年人往往根本不理解这种状态而处之泰然。”

(10)、他认为,各方面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且是一个有机统一完整的过程,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心环节是德育、智育和劳动教育。

(11)、这就使得他能从学校工作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了解研究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避免理论与实践中的片面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著作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先进教育经验宝库。

(12)、《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一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于近期出版,苏霍姆林斯基结合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的亲身经历,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的影响、实施劳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书中的材料和所阐述的方法会对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给予实质性的帮助,有助于广大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完成劳动教育的任务。

(13)、每当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些细腻的家长教育,我就在想,既然大家都认可“家长也是教育者”的理念,为什么中国的中小学不能有这样的“家长学校”呢?

(14)、除了上课,“家长学校”还有安排了老师与家长的许多谈话活动。老师每月都要对他们进行一至两次小组咨询和个别谈话,内容是谈怎样发展的禀赋、爱好和才能,怎样为青年人选择今后的生活道路。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都有相应的谈话题目。

(15)、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16)、   “儿童世界则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美的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长度:童年时代,一天犹如一年,而一年则是无限长的。我一向认为,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的看守人,一个对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都无所谓的看守人。”

(17)、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附近将要入学的学前儿童组织起来,开展各种活动,使儿童做些入学准备,组织起了“快乐的学校”……

(18)、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年-1970年),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19)、再看一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时间:“我们每年都要分析400多节课,这项工作使我们得出下面结论:当教师不是以学生的眼光来看自己所讲的话,不考虑自己的话应当在学生身上引起什么样的情绪的时候,这种课堂会上的枯燥乏味、毫无生气。”

(20)、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

3、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教师素养……就是教师在讲课时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2)、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3)、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4)、“我们对300多个在小学是没有训练出流利阅读的牢固技能的少年和成年脑力劳动者进行了观察……”

(5)、“忙”似乎是这个时代教师和校长最标准的状态描述,每天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开会、培训……

(6)、《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

(7)、“思维课”就是带着学生到“思维的源泉那儿去旅行”……“一个人由于看见世界,他就不会成为消极的观察者,而是成为发现者,由此产生了活的思想。”

(8)、  《德智体美劳》一章中,主讲人从人们熟悉的“五育”谈起,并以此为线,串联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论断。在这一章中,除了什么是五育、如何达到五育外,主讲人还分享了苏霍姆林斯基在当代年轻人最关心的一些问题上的论断,包括男女关系、性教育、驳斥“爱情消亡说”、是否有天赋和天才、早睡早起还是晚睡晚起、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等。  在“劳动教育”一节,主讲人分享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第三个关键要点: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培育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重要方法、必由之路,同时,在集体生活中进行的劳动教育可以培育共产主义信念,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针对当前本科生劳动教育缺失、劳动技能匮乏等现实问题,主讲人结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与听众进行了探讨。

(9)、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男,1918出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10)、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11)、教师只有不断思考,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复制传递,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活”的课堂,才能悟到教育的“魂”。

(12)、玉泉小学的同学们向大家介绍他们在农场课程中的调查研究和学习成果。

(13)、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女儿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14)、对比我们现实的课堂,每天都在发生着什么?很多课堂除了没有发生学习,每天都在重复着浅层的知识讲授,学生疲倦地在记忆、背诵、练习!

(15)、郑豪杰总编辑与专家们围绕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和育人功能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6)、  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教育思想适合中国国情。

(17)、“我力求使绘画在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占有应得的地位,“我觉得,离开绘画,地理课、历史课、文学课、自然课就很难上……有时候还有必要把应用题画出来”。

(18)、正因为家长也是教育者,而这教育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对孩子的教育,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花了大量精力来“培养”家长,提高他们的教育学修养。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举办“家长学校”的具体做法。

(19)、本书可为当前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20)、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灵魂。而苏霍姆林斯基更是把自己毕生的“爱”献给了教育,献给了孩子们。在《我把心灵献给孩子》一书的前言中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三—4)教师想爱孩子,必须要先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三—9)“热爱孩子”的观点和语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中俯拾皆是。

4、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2)、劳动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包含了深刻的育人价值。

(3)、主要成就  两枚列宁勋章  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

(4)、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5)、苏霍姆林斯基代表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教育的艺术》《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我把心献给孩子》《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艺术》《致女儿的信》《失去的一天》

(6)、   一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目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阅读时间很少,迫切需要提高阅读效率,而很多的外国教育专著名词述语充斥全书,让教师们难以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教育理论,也没有玄奥晦涩的学术概念,作者犹如同朋友叙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如同聆听一位教育长者的谆谆教诲,如同聆听一位教育智者的娓娓叙谈。

(7)、要教育学生不仅要读书,而且对某些书要反复地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688页)

(8)、7-9岁儿童的身心发展。家庭的精神生活与儿童在这一年龄期的发展。本族语及其在学前期和入学后最初几年的作用。家庭内的相互关系和7岁到9岁儿童的道德教育。7岁到9岁儿童的行为和公民义务感的教育。“我想”、“可以”、“不许”、“应当”的教育。家长的公民义务感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如何培养7岁到9岁儿童对丑恶事物的不妥协精神。7岁到9岁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的自然界。美在7岁到9岁儿童的个性全面发展中的意义。家庭里的书籍和7岁到9岁儿童的精神发展。家庭图书室。如何使7岁到9岁儿童领会伦理标准和家长的榜样。学校里和家庭里的爱国主义教育。13学校里和家庭里的劳动教育。学龄初期儿童的精神需要和兴趣的培养。7岁到9岁儿童的义务感和纪律性的培养。父母亲的相互关系对7岁到9岁儿童教育的意义。对儿童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学校里和家庭里的无神论教育。忠诚老实的教育。关心人和尊敬人的教育。自我教育的初步训练。酒精中毒症与儿童。关于神经类型和气质的概念。7岁到9岁儿童的作息制度。电影、电视与儿童的教育。人道精神的教育。求知欲的培养。乌里扬诺夫一家对儿童的家庭教育。怎样预防儿童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自私心理?

(9)、作为从教近四十年的教师,我的学生中有不少出类拔萃者——不仅仅是考上名牌大学,而且走上工作岗位后事业有成。但我从来不在任何场合说自己如何如何“培养”了许多“人才”,这不是因为我谦虚,而是我清醒地知道:对于学生来讲,他的真正成才,教师或者说学校教育的功劳最多占三分之还有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其家长的教育培养和孩子自身的天资以及勤奋。因此,我对一些教师爱把自己班上考上大学的学生仅仅作为自己的教育成果不以为然。在我看来,一个孩子考上了大学乃至以后成就了一番事业,这首先要归功于其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伴随终生的老师。

(10)、劳动教育既有渗透德智体美各育的作用,也有整合各育的功能。

(11)、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12)、   最早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引入中国的,据说是华东师范大学杜殿坤教授,他于1979年在《上海教育》杂志第10和11两期上连续发表文章,题为《校长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介绍苏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拉开了传播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序幕。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开始,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著作相继被教育研究者介绍到中国,并逐渐引起基层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学习。直到今天,苏霍姆林斯基几乎所有的著作被译介到中国,无数的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学习和实践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没有一位外国教育家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影响会如此巨大。

(13)、(茶话会速报)2021年6月6日晚19时至22时,纵横史学社茶话会于教学楼412教室举办。在本次茶话会中,主讲人姚森瀚向听众简单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三个核心:集体主义、劳动教育、共产主义信念,追溯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源流,条分缕析地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论点,并利用它们对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解释。

(14)、苏霍姆林斯基以自己的专业树立了一个教师专业的标杆和榜样。

(15)、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33页)

(16)、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17)、02  不做“意见领袖”,不为“圈粉”写作

(18)、   苏霍姆林斯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教育国情来说,也是非常适合的。

(19)、“我带着孩子们到“词的源泉”那儿去“旅行”,我让孩子们观察世界的美,同时我也努力把“词的音乐”引进儿童的心田……”

(20)、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生活在上世纪中期,主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在其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共撰写了41种专著、600多篇论文和1200余多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小故事。他的作品先后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他本人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苏霍姆林斯基对中国当代基础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和巨大的。

5、苏霍姆林斯基简介读后感600字

(1)、对于劳动教育,100条建议中,专门谈劳动教育的就有:“用劳动的爱好教育学生”“动手和智慧”“劳动和智力发展”“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等。

(2)、“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毕生的追求。他认为要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必须对他们实施全面和谐的教育,他说:“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可能达到和谐的发展。”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应该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既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信制约的。

(3)、下雨天,从你身边呼啸而过的车可能溅你一身泥点,从你背后走过的路人可能撑着伞捎你一程。

(4)、   例如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257页《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开头说:

(5)、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6)、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基本吻合。

(7)、也正是在这第一次家长会上,我总要朗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对人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家长教育学》杜志英等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年第1版第45页)

(8)、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9)、   凡阅读过苏霍姆林斯基专著的教育者,无不为其生动优美的文字所吸引。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有以下三大特色:

(10)、具有执著的教育信念和顽强的工作作风,工作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革新精神,从不拘泥于传统的陋习,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11)、苏霍姆林斯基是以真正的教育家姿态去把握教育的本质。

(12)、“我研究过儿童的思维,特别是像华里亚、别特里克这些智力迟钝的儿童思维……”

(13)、   苏霍姆林斯基的所有教育论著,都是用散文的语言表述的,读他的著作,便是听他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抒发感情,一边阐述理念,阅读他的文章简直是一种享受。

(14)、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Xp1ozgvSEtv0nh3gS6_2Q 提取码:4nsx   书名: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15)、                            

(16)、曲霞老师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角度阐述了如何解决劳动观念上的问题、劳动精神的问题和劳动能力的问题。她还说,劳动教育既有渗透德智体美各育的作用,也有整合各育的功能。因为劳动是五育中唯一通向生活世界和工作世界的教育,它要整合引导大家创造性的把所学的知识、养成的情感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劳动教育是渗透、整合和辩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就是一个很好的整合过程。

(17)、   二语言浅显,富有哲理。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的许多语言,在浅显的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儿童和阅读的成年人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

(18)、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苏联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实践,提出苏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他终生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即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部分有机地相互联系并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

(19)、   “于是我看到:一个孩子的思想河流汹涌澎湃地在畅流,不断产生新的形象;另一个则如同一打气势磅礴、水面宽阔、深浅莫测,却缓缓流动的大河。河水的流动甚至无法察觉,但它却奔流不息,无法使它转入新的渠道;而另一些孩子的思想河流则轻快急速,好似可以加以堵截,使它立即转变流向。”

(20)、闫学老师还作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她结合自己近30年的阅读和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经历,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主要的教育思想,并结合苏霍姆林斯的主要著作,就教育惩戒、劳动教育、家校沟通、教师的智慧等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解读。闫学老师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解读,让大家对苏霍姆林斯基这一伟大教育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阅读苏霍姆林斯其他著作的兴趣。

(1)、《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30多年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实践和进行教育理论研究的经验结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和实践的教育思想体系。

(2)、他的工作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革新精神,从不拘泥于传统的陋习,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如他敢公开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共中央发动的对“儿童学的批判有过火之处,批判的结果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了”,从而导致原苏联20世纪30至40年代直至凯洛夫教育学的严重错误;

(3)、“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思考。”

(4)、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2页)

(5)、   例如,他在《我把心灵献给孩子》第56页中论述孩子们的思想表现时写道:

(6)、“现在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地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

(7)、玉泉小学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在劳动教育中的收获与感受。

(8)、“我在学校里工作35年,而直到20年才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就要教给他思考……”

(9)、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第51页)

(10)、   三是如诗如画,生动优美。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文字水平高超的文学家,运用生动的描述性的语言,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排比等句式。阅读他的论文中的事例,如同阅读一篇篇充满爱心的优美的小小说;阅读他的描述性的文章,如同阅读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诗。

(11)、只要课堂上充满着师生间相互体谅的气氛,有了一种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在尽量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的。

(12)、教师是一个职业,教育应该是一个专业,有多少教师够教育“专业”呢?专业教师要有专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精神,要有专门知识和技能,要对服务对象专门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性。

(13)、教师素养:“首先是对自己所教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要心中有教育榜样;要学习心理学,懂得学生认知规律。

(14)、   例如在《给教师的建议》232页中说过:

(15)、   “学生和教师好比是在共同构筑一座楼房,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接过一块块的砖头时,要知道把这些砖头垒到什么地方去,并且能看见整个楼房,用思维来把握它,不时地站得远一点来看,把这个建筑物看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16)、除了学前组以外,帕夫雷什中学的“家长学校”里还有三个组:学龄初期组(相当于小学组)、少年期组(相当于初中组)、青年期组(相当于高中组)。各个组每月进行两次活动。由于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帕夫雷什中做到了使95%一98%的家长都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其中大约有25%的家庭,学生的母亲和父亲是双双地来上家长学校的。结果形成了这样的情况:学生家长在学前组学习3年,在学龄初期组学习4年,在少年期组学习3年,在青年期组再学3年。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这一套对家长进行教育知识的启蒙和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的体系,那么,我们学校要顺利进行教育工作简直是不可能的。”(《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一册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第530页)

(17)、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18)、   在《个人全面发展思想》一章中,苏霍姆林斯基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阶级社会各矛盾的本质,并通过分析各个历史阶段、各种社会形态人的需要,指出个人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建设共产主义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主讲人针对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建设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八个理论与实际问题,联系现实中青年的心理状态为听众进行了详细解释。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是教育的百科全书,值得每一位教师和家长读一辈子!

(20)、教育科学出版社董事长、总经理李东编审在致辞中说,d和国家已经在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如何在学校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则需要更多研究与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是关于劳动教育的经典之作,在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五育并举”的时代背景下,本书的出版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回溯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观点与具体实践,可为当前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开展提供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1)、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2)、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3)、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教师、教育者和校长长达32年。《建议》是所有教师的一面镜子,可以从书中看到自己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差距,能看到一个鲜活的教育家的内心,可以看到一位对儿童倾注全部心血的长者的日常,可感受到他对教育后来者的殷殷嘱托,书中满满是教育的情怀、向上的生命价值、教育智慧和使命感!

(4)、——————————————————————

(5)、“你们孩子的智慧。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生活中占怎样的地位”。

(6)、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给教师的建议》第10页)

(7)、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8)、在家长学校的每一个组里,老师们都向父母们反复说明,学校在这个时期怎样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以及学校希望家庭给予哪些协助。苏霍姆林斯基介绍道:“在家长学校的各组里,我们都要专门讲到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影响上保持一致的问题。这种教育影响的方向就是培养关心人、体贴人、待人诚恳、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抱善良的态度这些品质。如果儿童不在家庭里从事实际活动来加深和发展这些道德品质,我们学校是很难取得什么显著成效的。我们跟每一位父亲和母亲商量好,规定他们的孩子在家里要做哪些事(照料动物、种树、养花)。”(《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一册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第532页)

(9)、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6页)

(10)、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著作的语言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11)、  在该章中,主讲人还总结分享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第二个核心要点: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不仅是教育的结果,还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形成人的意识、观点、信念和行为的许多手段的总体。卡尔·马克思曾言:“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集体主义教育是从确立真正的、唯一正确的关于自由和幸福的观念开始的,这样的观念把自由和幸福看做对社会的一种义务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的集体主义观念直接继承和发展自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观念。  如何实现世界观、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种和谐统一需要通过劳动达到,“使世界由劳动所支撑这一最重要真理为学生所认识和感受。”

(12)、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给教师的建议》早已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

(13)、帕夫雷什中学“家长学校”专门为家长们开设的课程,并不是具体的学科课程,因为“家长学校”并不是家长的文化补习学校,而是提升家长教育学修养的学校。所以,其课程必须有教育学,还有解剖心理学、神经系统、缺陷学、身体和心理发育、儿童的精神生活,等等。

上一篇精选歌词大全100首流行歌曲114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