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老子名言警句摘抄大全131句

老子名言名句赏析

1、老子名句解析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功成身退”是一种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动不动就拿“想当初怎么样怎么样”来说话,否则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又一个大智慧。

(7)、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8)、(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9)、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1)、老子名言: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2)、(感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13)、圣人之心,明如止水,物来则见,物去则静,曾何滞于吾心哉?澄鉴不挠,是谓守清。

(1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1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6)、“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7)、解释: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8)、(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19)、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保证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0)、(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2、老子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1)、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4)、再粗壮高大的参天大树,也是从微小的种子生长而来的;九层高的露台,也是从一筐一筐地土堆积建而成的。千里远的旅程,也是靠一步一步积累来的。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老子名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7)、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9)、其实这话正是道家倡导的“无为两治”的生动喻语。而无为强调的就是行事应顺从天地自然之道,尊重历史规律,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法令法条强制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

(10)、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11)、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名句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4)、解释: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

(15)、(2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6)、老子名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9)、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20)、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3、老子名言警句及解释

(1)、这句话的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傅佩荣)这是讨论解决怨恨的办法。一旦结上怨仇,其在双方心理上的影响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经过调解,只是将显性的情感障碍变成隐性的罢了。怎样才能彻底消除呢?这也许是与人生存相始终的一个话题。只要是人,心理上的所遗留的恶劣感觉便不会轻易的消除,或者说补救的代价是无法预测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本着宽和的心态,在交往开始的时候,就控制导致结怨的因素。

(2)、老子名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7)、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10)、“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11)、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2)、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13)、(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4)、(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1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16)、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出处原来在这里。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

(1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18)、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老子名言十句(精读)

(1)、老子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7)、天地万物都有规律,人应当效法自然,遵循天地间的规律,以此安排自己的耕作与生活。

(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9)、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1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

(15)、“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16)、“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1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9)、译文:柔弱弯曲则可以保全,屈枉则可以直伸,有低凹的地方才能装满,敝去旧的才能有新的,拥有的少取的才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

(2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老子》名句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经》

(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8)、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语不华美,华美的言语不可信。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巧言善辩,巧言善辩的人不善良。有真知灼见的人不求知识广博,有广博知识的人不可能有真知灼见。

(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0)、(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11)、注:人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12)、注: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13)、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14)、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15)、人们认为,节俭则办不成大事。但老子则认为,要节俭地运用资源,才能办更多的大事。你要俭用心神、精气,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旺盛;你要俭用财富,才能投资更多更大的企业。所以“俭故能广”,是从实质上说的。

(1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

(17)、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18)、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其实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的,人生是不可逆转的,世间万物都是向前发展的,不能一味的固执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19)、(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2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天道看起来宽宏广大,无所作为,放任天下众生自生自灭。其实不然,天道很公平,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凡人看世间多有不平之事,恶人作恶而富贵,善人行善却遭难,是因为平常人没有足够的智慧,看不透其中的因果罢了。

(2)、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3)、心中有温柔的念想,比如爱自己的家人和祖国,所以才会勇猛;因为节俭,重视财富,所以才能拥有更多的钱财;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王。“敢为天下先”容易变成先烈,往往比先烈晚一小步的人,才能摘得最大的成果。

(4)、老子名言: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实在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实在。”(傅佩荣)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可能还相当普遍的,但未必尽然。“信而美”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老子》名言名句翻译·经典名言欣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7)、“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9)、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就是贪得无厌。知道知足的人,经常都是心满意足的。在西方的观念中,往往赞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而在中式智慧中,我们经常强调要知足常乐,不要奢求太多自己能力外的事情,因为和自身条件不匹配的欲望,往往会带来灾祸,因为你容易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去满足,比如校园贷中的裸贷等等,或者去抢劫、杀人,走上歪路。

(10)、(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11)、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1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15)、(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7)、·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1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解释: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2)、(翻译讲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老子名言: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8)、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老子语录

(9)、“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