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古诗
1、冬四季古诗
(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3)、——杜牧《秋夕》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4)、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5)、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6)、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7)、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8)、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9)、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10)、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11)、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12)、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关于春夏秋冬的古诗关于春夏秋冬的古诗
(13)、阴阴夏木啭黄鹂。——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15)、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16)、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忆王孙·夏词》(宋)李重元
(17)、本诗所表达的意境是:孟郊一生生活贫困,诗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的不平之鸣。其代表作《苦寒吟》可以看作是诗人一生悲凉的形象写照。
(1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四季古诗——(要全诗)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四首诗描写春天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夏天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风引》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刘禹锡描写冬天的古诗: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白居易)。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有哪些春季:
2、秋四季古诗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冬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四时》(晋)陶渊明
(5)、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6)、——柳宗元《江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高适《别董大》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7)、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经典语录)
(8)、一首清新的小诗,简单的词汇,表达出众多的元素文化,情怀、生活、感情、自然、生活情趣等方面。通过文字表现出了夏季的活泼与生命的活力。用细致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画面的灵动性。
(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0)、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11)、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同时也是台湾与大陆两岸人民进行情感交流,形成彼此认同的基础。
(12)、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3)、——王安石《梅花》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7)、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18)、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1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夏季古诗
(1)、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又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6)、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8)、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9)、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1)、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关于春夏秋冬的古诗各10首春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2)、斜阳照在村墟篱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村中一位老叟,拄着拐杖倚靠在柴门前。等候放牧晚归的牧童。吐穗华发的麦地里,传来野鸡的阵阵呜叫声。桑树上桑叶稀疏,蚕儿就要吐丝。从田里归来的农夫扛着锄头,相见时打着招呼絮语依依。此情此景。怎能不羡慕隐居的安详,吟咏着《式微》的诗章,意欲归隐又不能如愿,心绪不免紊乱惆怅。
(13)、如梦,台城早已破败;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
(14)、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15)、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16)、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17)、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9)、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20)、——苏轼《浣溪沙》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4、春夏秋冬四季古诗
(1)、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2)、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杜牧《秋夕》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6)、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9)、——王之涣《凉州词》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风双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杜甫《夏夜叹》
(11)、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12)、——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3)、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6)、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7)、夜间的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风声显得缠绵柔美,像弦乐伴奏。可是,雨打风吹花易落,那撒落在地上的花瓣,该有多少呢?
(18)、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9)、这首词虽是“玩月”,但全篇无一月字,读来却觉满卷月华,天上人间,心摇神荡,足可见词人运思的匠心。
(20)、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冬季古诗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2)、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春夏秋冬诗句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4)、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5)、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6)、——王安石《泊船瓜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夏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8)、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9)、——杜牧《秋夕》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10)、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11)、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12)、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1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15)、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1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8)、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1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唐)杜甫
(20)、——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3)、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4)、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6)、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8)、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甫《山行》
(10)、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11)、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攽《雨后池上》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3)、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14)、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5)、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1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7)、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8)、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1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20)、——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3)、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