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
1、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加画
(1)、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是说时值白露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准备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2)、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
(3)、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4)、 立夏:“立夏种棉花,有苗没疙瘩”。棉花是喜温作物,根据棉花的生长期和我县的无霜期,立夏种棉花,只会浪费工本,不会有收获。“立夏不硌场,麦在土里扬”。立夏前后要将打麦场耙虚、浇湿、碾实、打硬,整个过程称“硌场”,确保小麦进场碾打时能够颗粒干净。
(5)、立冬:立冬,白天地面冰冻消失,牛羊圈舍固定,农田整备,水渠修复,农田建设进入高潮。
(6)、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7)、 淋伏头,旱伏尾。(头伏下雨整伏天旱)
(8)、小满:小满春季温和,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除害,拔剪羊毛防寒风。
(9)、“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盛夏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民间流传着这样的农谚:大暑处在中伏里,全年温高数该期。这个节气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春夏作物追和耪,防治病虫抓良机。玉米人工来授粉,棒穗上下籽粒齐。棉花管理须狠抓,修追治虫勤锄地,顶尖分次来打掉,最迟不宜过月底。大搞积肥和造肥,沤制绿肥好时机。雨季造林继续搞,成片零星都栽齐,早熟苹果拣着摘,红荆绵槐到收期。高温预防畜中暑,查治日晒(病)和烂蹄(病)。水中缺氧鱼泛塘,日出之前头浮起。矾水泼洒盐水喷,全塘鱼患得平息。
(10)、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11)、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12)、小暑来临,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13)、“冷在三热在三伏”,“三伏不热,五谷不结”,“小暑大暑,热死老鼠”,“小暑不算热,大暑压草肥”,“头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饱饭”,“伏里有雨,多种麦”,“大暑到立秋,割草压肥不能丢”,“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荞麦”。
(14)、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15)、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16)、“谚语二十四节气 传承农耕之文化”丨白露
(17)、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风雨。(傍晚,西北天上有乌云,半夜有风雨。)
(18)、十二月初黑龟湳,落雨落甲廿九暗。(十二月三日若下雨,下到廿九日除夕。)
(19)、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20)、雨水节气的寒、暖、风、雷现象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2、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及解释
(1)、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赣)
(2)、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3)、春分:风大雨少,大地解冻春潮起,稻田早早平整晒太阳,冬小麦返青浇上水。
(4)、白露:白露晚上冷,白天热。这是种冬小麦的好季节,水稻在田里晒干以收获向日葵。早熟的苹果正忙着采摘。
(5)、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6)、 过了冬至,天气长一肋子。(白天开始变得更长)
(7)、“谷雨下秧,立夏栽”,“谷雨麦怀胎”,“明清明,暗谷雨”,“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谷雨到,布谷叫,前三天叫受干,后三天叫受淹”, “三月不碾场,打麦土里扬”。
(8)、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9)、 农历五月是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季节,农活复杂,紧张繁忙。“夏忙秋忙,绣女下床”。唐代诗人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就是全民总动员,老少齐上阵,家家老幼忙,户户无闲人的写照。
(10)、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11)、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12)、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13)、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民间谚语》
(14)、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15)、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按照天文学的惯例,以春分点(360度即0度)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两个节气点之间,相隔日数为15天多一点,全年即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16)、 “二十四节气”相关农谚内容丰富多彩,久传不衰,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农谚中有对于不误农时的劝戒,如“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百姓不怕苦,只怕节令误。”;有对于节气物候现象的描述,如“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惊蛰至,雷声起。”;还有根据节气当日天气情况预示未来天气和收成的,如“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雨水明,夏至晴。”、“惊蛰闻雷米如泥。”;有对于节气农事的描述,如“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处暑不肥田,白露要怨天。”、“立夏前后种络麻。”等;有对于作物不同节气生长状况进行描述的,如小麦生长“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等。除了农田作物,水产养殖类也有节气规律可循,如黑龙江地区就有农谚“开春时的鱼逆水走,立秋后的鱼顺水走。”,“白露之后牛羊配,寒露之后鸡换羽。”还有对生活方面的指导,如“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等等
(17)、落霜有日照,乌寒着无药。(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则就冷了。)
(18)、 干冬湿年。(一冬无雨,年关时节雨雪多)
(19)、雷打秋,冬末收一半。如果初秋打雷,冬末(二期水稻种植)收成不好。)
(20)、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3、二十四节气的农业谚语
(1)、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2)、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民间谚语》
(3)、乌云飞上山,棕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4)、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5)、“春雷惊百虫”。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雷鸣是这个节令的最大特点。惊蛰时节正好是“九九”艳阳天,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还有一些地方有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大部分地区已是东风阵阵、春光融融的大好春天了。
(6)、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7)、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8)、冬节在月初,卜寒在岁末。冬节在月初,年底的时候很冷。)
(9)、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10)、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11)、酷暑:酷暑进入三伏天,龙口抢食抢时,中耕稻,中耕土,防雨防火也不闲着。
(12)、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13)、 立冬进入初冬季节,秋收进入冬藏阶段。“立冬到小雪,秋收就妥帖”、“立冬见凌茬,庄稼全收煞”。这时谷薯豆菜各类庄稼全部收获完毕,进入了传统的“卧冬”时节。
(14)、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15)、立秋:立秋指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16)、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17)、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18)、清明:清明初春草绿,正是种瓜种豆,种树甜菜,育秧选种的好时候。
(19)、夏至:夏至至至初夏冰雹凶猛,可去除杂质,选择优良品种,消除冰雹,增加降雨量,增加干热风,玉米施肥,防止粘虫。
(20)、 孤山戴帽,伙计娃子睡觉。(孤山布满云雾,预示天要下雨,伙计们可以休息了)
4、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有哪些
(1)、20)八月有雨好种田,十月有雨麦墩盘,来年三月透地雨,穗足粒多保丰产。
(2)、 雨水:“到了雨水节,农人不敢歇”,“夜冻昼消雨水节,浇田耙地把树接”、“春雨贵如油,莫让白白流”。雨水节后气温上升,土壤水分开始蒸发,此时滴水金贵,要抓紧麦田管理,耙耱保墒,做好春播准备工作。
(3)、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4)、 九月九没雨看十三没雨半冬干。(农历九月初九和十三日不下雨,整个冬天都会少雨)
(5)、乌云飞上了山,褐色的柳絮穿上了。(山上乌云密布,必然有雨。出门要带雨具。)
(6)、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7)、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8)、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出汗就是水缸外因潮湿形成的水珠)
(9)、栽树不紧管,成活难保险。光栽不护,坝光山秃。
(10)、 有史以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先祖,根据日月星辰的自转公转,依据江河湖海的潮起潮落,按照风霜雪雨的自然现象,遵循雹雾雷电的形成规律,研究春夏秋冬的循环往复,分析寒暑冷热的气候变化,发掘,梳理,总结,完善传播了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的农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产物。它世世代代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生态的良性循环,对人类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二十四节气是人们生活的无价宝,是世代相传的传家宝,更是千金难买的宝中宝。
(11)、春天揭鬼,夏天大水。春天的大雾会导致严重的干旱,夏天会下大雨。)
(12)、小雪时节,冰雪封地天气寒,应利用冬闲时间大搞农副业生产,因地制宜进行冬季积肥、造肥、柳编和草编,从多种渠道开展致富门路。同时,要安排好充分的时间,搞好农业技术的宣讲和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13)、 三月穿衫衫,不穿衫衫是憨憨。(意即到了农历三月,天气已经很热了)
(14)、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15)、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16)、 小麦是隔年田禾,误种了耽搁一年太可惜,有“参不落,地不冻,有牛有籽只管种”、“寒露加籽出黄尖”的农谚。小麦靠群体增产,种的迟了分孽少产量低,用“加籽”的办法弥补这一不足。
(17)、 惊蛰:“惊蛰宁,百事成”、“惊蛰动了土,倒冷四十五”。惊蛰时分如果刮大风尘土飞扬,节后多刮北风,会有沙尘暴,对果树开花结果和庄稼生长不利。
(18)、处暑:处暑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19)、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20)、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流行全国各地的二十四节气顺口溜,千百年来一直唱响在万荣大地,且代代相传。
5、二十四节气谚语大全
(1)、杨叶哗啦,快种西瓜。二十四节气之谷雨的民俗
(2)、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3)、小雪小到,大雪大到,冬后十日,乌鱼就没了。
(4)、地里铺上粪,家里座上囤。二十四节气的谚语3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5)、八月八日下雨,八个月没有焦土。(8月8日下雨,占了很久的雨。)
(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7)、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8)、6月1日,一声雷劈碎了9台。(6月1日打雷,当时台风很少。)
(9)、臭:臭是暖,冬眠的虫子醒了,抑制冬小麦保墒,耕地耙种春小麦。
(10)、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11)、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民间谚语》
(12)、 小满:“小满粒满仓,麦梢已发黄”、“麦梢发黄,菜籽(油菜)登场”、“小满收菜籽”。菜籽碾完,小麦就陆续入场。
(13)、俗话说“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白菜深沟土埋储藏时,收获前十天左右即停止浇水,做好防冻工作,以利贮藏,尽量择晴天收获。果农小雪时节开始为果树修枝,以草秸编箔包扎株杆,以防果树受冻。
(14)、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此时冷空气日趋活跃,温度下降速度逐渐加快,常常出现秋季低温天气。因此,应预防病虫害和低温冷害。对于蔬菜,白露后的天气有利于蔬菜生产,要培育好壮苗。茄果类蔬菜育苗最好在地膜覆盖的大棚内进行,绿叶蔬菜种皮较厚要进行种子处理并浸水催芽。另外,还要做好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如茄果类主要防治猝倒病。白露时节,果树要进行修剪、施肥、采摘等,同时做好病虫防治。不同的果树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对待。
(15)、如果乌云见太阳,明天不如今天。(最近乌云密布)
(16)、 谷雨:“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前种张绵(棉花)”、“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羊盼谷雨牛盼夏”、“苜蓿长过腰,牛马齐增膘”。到了谷雨,山坡路边野草生长旺盛,地里种植的苜蓿长得齐腰高,紫花累累,营养丰富(人也可食嫩叶)。骡马牛羊,草料足增膘快。这就是“草膘料力水精神”说法的缘由。
(17)、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18)、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19)、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白露不赤膊,寒露脚保暖)
(20)、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1)、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民间谚语》
(2)、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3)、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4)、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节在月底,冬天不会冷,会冷在次年一二月间。)
(5)、还有各地方都有一些谚语,比如四川地区传唱的《节气百子歌》,则将四川的民间风俗和节气相结合,以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
(6)、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7)、大雪:大雪纷飞带来丰收年。多样化创造高收益。耙耕的时候会保持土壤水分,积累更多的肥料,寻找肥源。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文化科学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的深入普及,太空种籽的科学实验,农业生产将会大飞跃、大发展、大提高。针对这些新情况、新特点,勤劳智慧勇于创新的万荣人,一定会在现代化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适应二十四节气“土生土长”的新农谚,一定会在万荣大地不断地涌现。(雷学理)
(9)、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10)、 墙湿三板,墒没深浅。(土墙头雨湿三板厚,证明雨量已经很大了)
(11)、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民间谚语》
(12)、霜降露凝霜,树叶飘地层,蛰虫归屋去,准备过一冬。
(13)、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14)、 在种植方面,要把握好时机。“头伏萝卜末伏菜(油菜),中伏种的好白菜”、“入伏十八天,种谷十八亩,打谷十八石”。这时复播种谷还会有好的收成。
(15)、 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过后新年伊始,人们要制定当年的致富计划,农林牧副全面规划,种植养殖周密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16)、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大雪半溶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
(17)、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风雨。(傍晚,西北天上有乌云,半夜有风雨。)
(18)、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19)、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20)、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1)、 过了腊天气长一杈杷。(过了腊月初白昼时间得更长)
(2)、“雨水早,春分迟惊蛰育苗正适时”,“惊蛰不过不下种” “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过了惊蛰节,耕地莫停歇”,“雷打惊蛰前,高岗能种田”,“雷打惊蛰后,河湾能种豆”,“惊蛰打雷,小满发水”,“惊蛰云不动,寒到五月中”。
(3)、 冬至当日回。(冬至当天白昼就开始变长)
(4)、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5)、立冬: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6)、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7)、25)光栽不护,坝光山秃。二十四节气农事谚语1)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8)、二十四节气和农耕谚语,二十四节气作为我们国家传承许久的农事天时指导学说,对于百姓的农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很多经验成为谚语口口相传至今,下面分享二十四节气和农耕谚语。二十四节气和农耕谚语1二十四节气谚语
(9)、若田堆,戴笠穿棕草。(田粉成群飞是下雨的征兆。)
(10)、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11)、小暑:小暑时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12)、 农谚是“二十四节气”传承的重要方式。《说文解字》讲:“谚,传言也。”它是民间口口相传的短语或韵语,具有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富含哲理,充满睿智等特点。农业谚语(简称农谚),是谚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经验和智慧结晶,是民间传承农业技术和生活经验的重要方式。农谚伴随农业起源而产生和流传,历史悠久,流行广泛。在汉族的先秦典籍中已见诸端绪,汉代以降,历代农书多有记述征引。经过世代先民的口传心授,农谚代有新创,流播不绝,不断丰富和发展。农谚中既保存了农史事象的印记,也充满了乡土民俗的醇香,是人类历史遗存的珍贵文化遗产。
(13)、大暑,二十四节气的第12个节气。公历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
(14)、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15)、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民间谚语》
(16)、 东晴西暗,下雨等不到吃饭。(意为大雨多降于农村早饭十点左右)
(1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18)、8)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19)、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20)、 农历十二月也叫腊月,“麦吃腊月土,碾耱不松手”,通过碾耱,使虚土进入耧沟壕内的麦根周围,这样可以保墒保温防冻,促进分孽生长。
(1)、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2)、 伏天三场雨,扇子高搁起。(意为伏天多雨,天气不会太热)
(3)、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4)、霜降:立降时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5)、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6)、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惊蛰节气也还不时会出现乍寒乍暖的天气,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的说法。
(7)、二十四节气的清明,太阳运行到黄经15度时开始清明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