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1、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简短
(1)、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荀子•解蔽篇》
(2)、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荀子•王制篇》
(3)、说明人性的弱点:看问题不全面,往往惑于表面现象,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4)、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出自《寤言迁都建藩议》陈澹然(清)
(5)、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篇》
(6)、(译文)不了解儿子就看和儿子交往的朋友,就清楚了;不了解君主就看看君主身边的人,就明白了。
(7)、恭敬,礼也;谦恭,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8)、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议兵》
(9)、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10)、译文:所以音乐是用来引导快乐的,金石丝竹之声,是用来引导道德的。音乐得到推行人们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走。
(11)、一个人知道爱惜生命、安于快乐而抛弃礼义,那就好比想长寿而自刎其颈一样。
(12)、意思是:说话实在,办事实在,为人实在,没有不使人信服的道理。出自(明)吕坤《呻吟语·诚实》。
(13)、(译文)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
(14)、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15)、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考虑焉。
(16)、不被荣誉所诱惑,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说明不求虚荣、不做亏德之事,自然可以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
(17)、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授居功甚伟。汉代儒学,不仅“礼学”出自荀学,“诗经学”乃至于“春秋学”都与荀学有关。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9)、意思是:诚是自然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出自《孟子。离娄上》。
(2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2、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大全
(1)、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经典语录
(2)、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3)、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荀子·礼论篇》
(4)、意思是:不要把金玉当成宝物,而忠诚与信用才是宝出自《礼记·儒行》。
(5)、译文:礼的制定,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间取法于人,人们共同居住、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
(6)、(感悟)做人做事,最怕只说不做。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7)、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8)、译文:古代的君主痛恨混乱,所以指定了礼仪来加以区分,使人们有贫穷与富裕、高贵与卑贱的差别,使自己能够凭借这些差别来全面统治他们,这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尚书》上说:“要做到整齐划关键在于不整齐划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9)、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10)、译文:音乐生于人心,感人的力量最深,改变人的情感也最快,所以先王非常谨慎地制定音乐。音乐中正平和,百姓就和睦而不至于淫放,音乐严肃庄重,百姓就整齐而不陷于纷乱。
(11)、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12)、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荀子•解蔽篇》
(13)、是人都喜欢听好话,即便心里明明知道别人说的不切实际,但还是半推半就地接受了。可能人际交往需要这种虚伪的奉承。而你真正能进步,是需要一个能说真话、敢骂你的朋友。
(14)、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15)、译文:圣人知道思想方法偏颇的坏处,看到了蔽塞的祸害,所以不特别喜好一样东西,也不特别憎恶一样东西,不过分强调开始,也不过分强调结局,不偏重近,也不偏重远,不过分博大,也不过分浅近,不泥古,也不薄今。
(16)、不知儿子的为人,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知国君是否贤明,看看他左右的大臣是什么德行就知道了。
(17)、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18)、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名言
(19)、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20)、《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3、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100句
(1)、荀学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荀子非十二子》的学术史、思想史价值应该给予发掘。
(2)、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3)、意思是:不是正直、信实、知识渊博的人,不能得到正直、信实、知识渊博的朋友。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4)、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荀子·王制篇》
(5)、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6)、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7)、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8)、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9)、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10)、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11)、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12)、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赞稽物。壹於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荀子•解蔽篇》
(13)、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荀子·解蔽篇》
(14)、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15)、说明在真理、道义与君令、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
(16)、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17)、意思是:行为不正的人,不让人服气,言语不诚实的人,不必与他在一起共事。出自(明)徐被稷《耻言》。
(18)、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心愿。
(19)、译文:选用贤良之人,提拔忠厚恭谨之人,提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收养孤儿寡母,资助贫穷的人,像这样,百姓就服从统治了。百姓服从统治,然后君王的统治地位才能稳固。古书上说:“君王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浮起船,也能掀翻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0)、《荀子·解蔽》涓蜀梁见鬼:“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月下行走,自己的身影,以为是鬼;自己的头发,又当做了妖怪;转身回跑,气绝而亡。荀子阐明了一个道理: 凡人认为有鬼时,一定是他内心有鬼。正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4、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及翻译
(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2)、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
(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4)、一个人要想上进,他周围的朋友十分重要。别觉得自己能“出污泥而不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如果周围都是些不肖之人,你也别想着会有积极上进之人愿意和你交往。
(5)、译文:刻薄死者而厚待活着的人,这是墨家的主张,刻薄活着的人而厚葬死去的人,这是糊涂,杀死活着的人去陪葬死者,这是害人。大致模仿一个人活着时候的情形去为他送死,使得生死始终无不合宜完善,这是礼义的法则仪式,是儒家的主张。
(6)、(译文)路途再近,你不走,也不会到达。事情再小,不去做也不可能完成。
(7)、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8)、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9)、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10)、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1)、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
(12)、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
(13)、点评:好的心情,是最好的营养品。能够保持心情喜悦平和的人,往往都能够健康长寿;心怀忧虑恐惧的人,往往就会短命夭折。我们看影视剧里,经常有人一夜愁白了头,就是这个原因,而那些健康长寿的老人,心态往往都很好。
(1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6)、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18)、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
(1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20)、意思是:说话办事,信诚在先;欺骗与胡说,那怎么可以呢?出自《弟子规》。非直谅多闻之人,不能得直谅多闻之友。
5、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短句
(1)、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2)、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3)、为之无益於成也,求之无益於得也,忧戚之无益於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荀子·解蔽篇》
(4)、译文:音乐生于人心,感人的力量最深,改变人的情感也最快,所以先王非常谨慎地制定音乐。音乐中正平和,百姓就和睦而不至于淫放,音乐严肃庄重,百姓就整齐而不陷于纷乱。
(5)、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6)、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的经典名言名句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7)、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9)、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0)、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11)、我们周围的朋友,大多数时间你也看不出个真假好赖;只有当你真正遇上大事的时候,才能看清每个朋友的真实面目。平时称兄道弟、勾肩搭背的朋友,未必就能靠得住;平时爱搭不理、若有若无的朋友,未必就不会让你感动。
(12)、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13)、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14)、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
(15)、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
(16)、(感悟)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搞懂了人性本质,才能顺应其势做成其事。
(17)、(译文)眼睛不能同时看清楚两样东西,耳朵不能同时听清楚两种声音。
(18)、你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你对别人过于慢待,你对事业漫不经心,你对婚姻埋怨不止。吊儿郎当的态度,在任何时候、任何方面,都会让你一败涂地。
(19)、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20)、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1)、意思是:人的真诚所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又称“精诚所加,金石为亏”。出自(汉)王充《论衡·感虚篇》。君子诚以为贵。
(2)、(感悟)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情,才会有所成就。一心两用,只有两者皆失。
(3)、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改善人心,它的声音感人至深,容易移风易俗,所以先王用礼乐来引导百姓而使其和睦。
(4)、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6)、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7)、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8)、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荀子·正论》
(9)、短小的绳子是没有办法汲取很深井中的水,拥有知识不是很多的人,也没有办法与他谈论圣人之言。
(10)、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11)、译文:音乐,就是高兴,是人不可能避免会有的情感,所以人不能没有音乐。高兴就一定会嗟叹歌咏,发抒于声音,手舞足蹈,表现于动作,而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在嗟叹歌咏、手舞足蹈中,喜怒哀乐的情感全部都表现出来了。
(12)、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13)、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荀子•乐论篇》
(14)、《荀子·富国》处女遇盗:“处子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虽为之逢蒙视,诎要桡,君卢屋妾,由将不足以免也。”遇到强盗,奴颜婢膝,虽愿作婢妾,但未能幸免于难。荀子说:妥协幻想,“则不足以持国安身。”
(15)、点评:一个人不仅有聪明才智,还能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向别人虚心求教,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材。
(16)、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荀子·非相》
(17)、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8)、意思是。既然接受别人委托,就要把事情办好。出自(元)高则试《琵琶记》。
(19)、译文:选用贤良之人,提拔忠厚恭谨之人,提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收养孤儿寡母,资助贫穷的人,像这样,百姓就服从统治了。百姓服从统治,然后君王的统治地位才能稳固。古书上说:“君王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浮起船,也能掀翻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0)、与其后悔、抱怨、唠唠叨叨当初的选择错误,不如安心、踏实、积极地过好当下。成功的人生是一直在证明自己的选择正确;而不是时刻幻想时光能够倒流,好让你再重新选择一次。
(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2)、译文:天地和谐,万物才能生长,阴阳相接,世界才能变化,人的天性和后天的礼义结合,天下才能能到治理。天能产生万物,却不能治理它;地能养育人,却不能治理人;世界上的万物和人类,必须依靠圣人制定礼法,然后才能各得其位。
(3)、为之无益於成也,求之无益於得也,忧戚之无益於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荀子•解蔽篇》
(4)、君子自己贤能而对他人的疲弱无能也能容忍,自己机智而对他人的愚蠢也可容忍,自己知识广博而对他人的浅薄也能予以宽容,自己道德纯粹而对他人的道德不高也能宽容。
(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6)、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7)、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8)、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荀子·荣辱》
(9)、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10)、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11)、点评:一个人虽然知识丰富,懂得很多道理,但却不能身体力行,不能落实于生活实践当中,那还是没有用处,在工作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只有知行合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3)、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14)、释义:是指国家的统治者应取信于民,否则就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
(15)、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16)、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