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刘禹锡的古诗望洞庭97句

刘禹锡的诗望洞庭

1、望洞庭,刘禹锡

(1)、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2)、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3)、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4)、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望洞庭》诗曰:“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7)、接下来,诗人向更远的地方眺望,此时的洞庭山是青翠色的,煞是养眼好看,而洞庭水在月光的映射下,发出银白色的光芒,宛若银盘。

(8)、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9)、《望洞庭》这首著名的风景诗,是刘禹锡在月夜下远观美丽的洞庭湖时写的。描绘出秋天的夜晚,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那样澄澈而碧绿,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10)、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既指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也指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11)、(学古诗)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欧阳修

(12)、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13)、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14)、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出来。

(1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6)、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17)、不过,刘禹锡脾气虽牛,但生性开朗豁达。因此走到哪里都能脍炙人口的作品。

(18)、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9)、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20)、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2、刘禹锡的古诗望洞庭

(1)、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2)、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3)、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4)、这样挖苦朝廷新贵后果很严重,他立刻就被贬到播州,也就是贵州遵义,播州已经是古代夜郎国的地盘。后来又去了广东、四川、安徽。24年后他再次调回长安。然而,他又去了一趟

(5)、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6)、刘禹锡21岁考中进士,让极度自负的白居易也心服口服。刘禹锡跟柳宗元一起参加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去了湖南常德。十年后他回到京城,发现满朝文武全都是他走了以后来的新人。去了一趟玄都观后,毫不客气地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们:

(7)、刘禹锡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唐穆宗长庆四年,也就是公元824年。这一年的秋天,刘禹锡赴和州任刺史一职,途经洞庭湖,瞬间被眼前优美的景致所吸引,于是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洞庭》。

(8)、自古以来洞庭湖就以湖光山色吸引无数文人墨客,使历代著名文人为之倾倒。洞庭湖不仅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物产极为丰富,它还是楚文化的摇篮。洞庭湖古称“云梦泽”,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0)、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11)、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12)、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13)、这首诗以“望”为视角,此时的刘禹锡站在岸边,远眺洞庭湖。天地之大,上有秋月,下有湖水,月色澄明,湖水清澈,真是别有一番韵味,更重要的是湖光和秋月和谐地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呈现出水天一色的大美之景。

(14)、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扩展资料:《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1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6)、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17)、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18)、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潭面:指湖面。

(19)、《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20)、✦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刘禹锡的唐诗望洞庭

(1)、✦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如同一只青色的田螺。

(2)、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3)、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4)、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描绘了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5)、第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6)、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7)、这首诗是刘禹锡在被贬到和州上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写的。诗中描写的是月夜下遥望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全诗写景细致优美,想象新颖。月下洞庭湖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体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怀和虽然被贬却并不埋怨、豁达大度的胸襟。

(8)、《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9)、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10)、远望洞庭山一片翠绿,如同白银盘子里放着一个田螺。月光下能看出来山是翠绿的吗?,这个色彩到底是真实所见,还是诗人内心的想象呢?

(11)、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12)、原文: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字词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13)、之后,刘禹锡调任安徽和州。他沿长江东下,一路走到岳阳,面对洞庭湖,诗兴大发,于是就有了这首《望洞庭》。

(14)、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15)、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16)、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17)、意思是,你们不过是因为我被排挤出去了,才被提拔上来的。

(18)、秋天的月色照在湖面上,月亮与湖相得益彰,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块没有磨平的镜子。这么大一个湖,即使风平浪静,湖面依然有细微波纹。

(19)、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0)、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4、唐刘禹锡的诗望洞庭

(1)、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2)、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3)、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4)、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5)、这次是讽刺那些权贵都是盛开的油菜花,而整个朝廷没有一朵美丽的桃花,幸亏他这个种桃花的人又回来了。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没有任何不良后果。

(6)、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7)、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8)、✦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9)、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是您对我的鼓励!(星标)每日解读诗词,就不会再走丢啦!每一节课程都是精心挑选,每一天的努力都是,想让你过得更好。

(10)、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11)、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12)、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13)、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14)、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约2600平方公里,别名云梦泽。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里说:

(15)、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16)、岳阳楼不只是贡献了范仲淹那篇光耀千古的《岳阳楼记》,还有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

(17)、一个“和”字巧妙地表现出水天一色、山水交融的美好画面。 而“镜未磨”三字却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辽阔的洞庭湖,在风平浪静安宁温柔时的静美,在月光下显得是如此别具一格。“遥望洞庭山水翠”,从色彩上写出远望湖中青山倒影的美丽。“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巧妙的比喻,把浮在水中的山,比作放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从侧面写出了洞庭湖浩浩荡荡的壮阔气势。

(18)、《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19)、俯视洞庭水面,深邃的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无波无痕,宛如一面没有磨拭的铜镜。这样的比喻真是形象生动,恰到好处。这样风平浪静的湖面,恰好映衬了水天相融的美景。

(20)、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5、刘禹锡,望洞庭

(1)、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2)、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3)、白银盘当然是湖面,明亮的月色使大片的湖面都反射出白光。青青的田螺就是洞庭山,能与它隔湖相望的地方,最合适的就是岳阳城——所以刘禹锡当时就在岳阳城边,有可能就在岳阳楼上。

(4)、诗人刘禹锡写诗以精炼含蓄而著称,他的诗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碧波万顷的洞庭湖不愧为“天下第一水”。历代文人墨客都对水有过赞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在刘禹锡眼中的美是如此独特。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这动人的传说给美丽的君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5)、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6)、湖中最著名的山就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峰峰灵秀。刘禹锡从视线转移的角度,把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宛如一只雕刻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这样既写出了湖美,又恰当地表现出山秀,升华了诗的主题,使这首山水小诗,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文采,诗中的山和水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7)、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

(8)、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9)、比如他去四川做过夔州刺史,模仿当地民歌写了一系列的《竹枝词》。竹枝词是古代巴人的民歌,每逢节日,巴人男女老少都要踏歌庆祝。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

(10)、《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扩展资料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11)、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12)、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13)、洞庭湖就在荆州和武汉之间,南来北往的过路人总会去游历一下,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作品数不胜数。刘禹锡的这篇就是其中的精品。

(14)、“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15)、刘禹锡是唐朝诗人里面脾气最牛的人,属于牛脾气里的战斗机。

(16)、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17)、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