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马相伯名言警句101句

马相伯名言

1、马相伯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1)、两人“大谈立宪之不可成,皆知革命之不可已”。7月10日船抵上海,中国教育会同仁发起欢迎大会。会中决议由教育会自设学校,自教子弟,毋须赴日本留学。

(2)、谈到马相伯大师及其“中西会通,兼容并包”的文化理念,李天纲老师说,我们融汇中西,爱国不排外,崇洋不媚外。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使其体现出海派魅力,从而影响数代人的文化理念,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思想之一。

(3)、这时,康、梁的维新变法正当全盛时期,蔡元培的思想也是偏向维新方面的。他在戊戌年间与友人合设了一个“东文学社”,学习日文。学习日文是求取外国知识的一条快捷方式。蔡元培早期的西洋知识,除了部分得自中译西书之外,主要是从日文书中得来的。

(4)、教会的人自从代理了马相伯的位置后立即开始了一系列的更改措施,废除了原来的制度,还重新定了规则。而这与马相伯的办学宗旨是相对而立的,学生们对此非常不满,于是纷纷退学抗议。

(5)、蔡元培六岁入家塾读书,从《百家姓》、《千字文》读起,读完《四书》、《五经》。随后,老师就教他“八股文”,又称“制艺”或“时文”,作为应付科举考试之用。到光绪三年(1877),元培十一岁,父亲逝世,因他父亲为人宽厚,有贷必应,死后债台高筑,东家责令赔偿。世交分头募款欲以接济,但为元培母亲周氏所拒。由此可见,元培性情宽厚,是父亲的遗传,而不苟取,不妄言,则得诸母教。

(6)、 复旦初创,举步维艰,为节省开支,年迈的马相伯亲自讲授法文班各课程,终日口讲指画,不以为苦,其诲人不倦、献身教育之精神,无不令学子们感动。在马相伯率领下,全校师生筚路蓝缕,自力更生,终于闯出了一条由中国人独立自主创办新型大学之路。

(7)、同意将丹阳市第五中学更名为“丹阳市马相伯高级中学”

(8)、马相伯先生一生奉献与救国,虽然他唤醒不了沉睡的东方巨龙,但他仍几十年如一日的去挽救灾难深重的中国。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爱国之心和对祖国的忠诚。他学贯东西,会八国语言,后半生又将毕生所学用于教育事业,我的感悟是即使拥有天赋是要用努力来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让天赋为人类创造出更大的成果。

(9)、3月底,跟着又有拒俄运动的展开,蔡元培剪了头发,和志愿加入“拒俄义勇队”的96名学生,穿上制服,早晚训练,准备抵抗俄国侵占中国东三省。可是,清廷不但没有明白青年学子的爱国热诚,反以为他们是在阴谋造反,而加以强烈的压制,结果只有迫使急进的青年走向反清的道路。

(10)、为反抗教会势力,马相伯带领众人愤然离校,并筹集资金、商议方法另立新校。

(11)、马相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他生于1840年,死于1939年。在马相伯100年的生命历程中,历经这百年中所有的外侮。他为中华民族的自强和觉醒而不懈努力。尤其是在60岁以后,他绝望于满清政治,毁家兴学,先后创办震旦学院,复旦大学,用他深刻的思想和渊博的学问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奠定了基石。他提出“提倡科学,注重文艺,不谈教理”的办学宗旨,是后来著名的“北大精神”的发轫,对蔡元培、黄炎培等人的教育事业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12)、出生于天主教世家的马相伯,在年仅12岁时就瞒着家人,带着悄悄积攒下来的铜钱离开家乡来到大上海,进入法国天主教会开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13)、1921年,当徐志摩遇到才女林徽因后,果断踢掉张幼仪,狂热地追求林徽因。不过,林徽因最终嫁给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

(14)、1903年,在震旦学院的开学典礼上,马相伯发表演说,反对科举制度,反对我国自秦汉以来的“奴隶”之学、“为人”之学,提倡“格物穷理”之学,“自主”之学。他虽是天主教徒,借用教会力量办学,却宣布办学三条宗旨: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讲教理。他以60余岁高龄,亲自教授拉丁文、数学、哲学,编写《拉丁文通》《致知浅说》为教材,视学生如家人子弟,共食同游,亲切恳谈,循循善诱。他还规定学校内部事务,由学生自行管理,财政公开,藉以养成共和精神。

(15)、光绪十九年(1893),也就是中进士的第二年,二十七岁,蔡元培得授翰林院庶吉士,掌编修国史。新科翰林是有资格往各省写字卖钱的,这叫做“打秋风”。七月间,蔡元培就有南方之行,先在广州小住,入冬后,又到潮州亲戚家,住在文咸街十号元发行商店里。曾为主人写了一副对联,联语为“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由此可见蔡元培待人接物的态度,一向是虚怀若谷,待人和气。

(16)、男子娶妾,在当时是被认为天经地义,而再嫁和离婚则是惊世骇俗。单就此事,已可得知蔡元培的重视男女平等,打破传统社会陋习,其所受维新运动的影响是如何巨大。由于条件过苛,几经说媒,难觅合适女子为继室。一年后,始访得江西黄尔轩的女儿黄仲玉,天足、工书、有才学,遂在杭州结婚。

(17)、写过《故都的秋》的郁达夫,年轻时放浪形骸。1913年,17岁的郁达夫到日本留学时,还详细记叙了在日本狎妓的经历:“我一个人住在被厚雪封锁住的乡间,觉得怎么也忍耐不住了,就在一天雪片还在飞舞着的午后,踏上东海道开往东京去的客车……受了龟儿鸨母的一阵欢迎,选定了一个肥白高壮的花魁,这一晚坐到深更,于狂歌大饮之余,我觉得竟把我的童贞给破了。”

(18)、两人“大谈立宪之不可成,皆知革命之不可已”。7月10日船抵上海,中国教育会同仁发起欢迎大会。会中决议由教育会自设学校,自教子弟,毋须赴日本留学。

(19)、清华大学由美国“庚子赔款”创办,最初的目的是培养赴美留学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综合大学。

(20)、光绪二十八年,元培三十五岁,开始学习拉丁文,天主教徒马相伯是他的老师。蔡元培认为拉丁文是欧洲各国语文的根本,各国语言多源于拉丁文,若不通晓,则无法了解西洋的一切古代文化。他还选派了24个学生,和他一齐向马相伯学习。后来,马相伯就以这批学生做基础,创立了震旦学院,也就是震旦大学的由来。

2、马相伯名言警句

(1)、1937年3月,马相伯任国民政府委员,一时间成为中国抗战的精神领袖。

(2)、1900年,60岁的马相伯,将名下的三千亩地等家产悉数捐给教会,希望教会能办一所中西大学堂。教会虽然接受了马相伯的财产,但并不办学。真正迈出办学第一步的还是马相伯自己。

(3)、前方打仗,急需后方援助。由于钱都捐给了学校,马相伯就上街写字写对联卖钱捐款支援前线,写一副字30元,写一副对联50元,就这样他硬生生地向前线捐献10万元!

(4)、徐家汇时期的复旦公学,原为纪念李鸿章的祠堂李公祠。复旦公学建校初期,以吴淞提督衙门为临时校舍。1913年3月,从吴淞迁入徐家汇的李公祠。1922年,复旦大学最终迁址江湾。

(5)、2有人将章太炎比作狂士祢衡,他不惧当道,倡导革命,清狂之风骨丝毫不输给任何前人,他是骂袁世凯骂得最露骨的同代人。他是《民报》的主编和社长,亲手主编16期,并发表文章83篇。他曾经为了震慑袁世凯等人,绝食等死,以示抗议。他的一生的最后诸病侵袭,临终前,留下遗嘱“设有异族入主华夏,世世子孙毋食其官禄”,何等气节!

(6)、王晓君:《马玉章谈爷爷马相伯》(J).世纪,2003(6):41-

(7)、1905年,法国天主教会不满马相伯办学精神和“一切宗教教义的宣传应退出学校的领域”等主张,取消马相伯的主管权,让马相伯无病而入院休养,并改组震旦,使学校性质严重改变。此举引起学生极大愤慨,决议全体退学。于右任、邵力子等去找马相伯,说:“我们已经散学了,但是我们还要读书”。当时,马相伯眼泪就掉了下来,一方面为震旦的解散而伤心,一方面为学生的前途命运而担忧。

(8)、马相伯一听,觉得甚好,于是就决定重新开的学校就叫做复旦。

(9)、1917年,胡适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有时候到济南、武昌等地办事时,仍然会到花柳巷重温旧梦。

(10)、国家走了一段弯路,对个人来说就是毁了一生。

(11)、蔡元培在上海的文化教育界中已日渐活跃。他所从事与新教育相关的有两件事:一是筹办“爱国女学校”,一是发起“中国教育会”。

(12)、马相伯精通8国语言,在31岁获神学博士学位后,第二年他担任了徐汇公学的校长。在其晚年,题写了“汇学”二字,至今仍在徐汇中学门口。“汇学”有两层意义,一为学校简称;二为办学之道,意蕴古今传承,东西汇通。徐汇公学在他的带领下蓬勃发展,人才辈出。

(13)、马相伯先生一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和奋进,他为教育倾尽家财,追求用教育叫醒世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他教育救国、振兴中华的崇高心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敬仰和感动。

(14)、为什么这些民国文人,表现得如此“渣”呢?归根结底,还是时代的影响。

(15)、从1932年11月起,他曾连续四个月发表了12次国难广播演说,并先后发起组建江苏国难会、不忍人会、中国国难救济会和全国各界救国会等爱国救亡团体,被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

(16)、1851年,马相伯那年才12岁,便告别家乡,徒步走到上海去求学。他这一走,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走进了历史。清末年间,他走得更远,出洋留学,31岁获得神学博士学位,但在国家贫弱,兵燹涂炭,民不聊生的岁月,他毅然回国参与洋务运动,兴办教育,启迪民智,宗旨就是想要唤醒国人,用素质教育来培养民族人才。

(17)、蔡元培离开上海不过半个月左右,轰动一时的“苏报案”便发生。章太炎和邹容被抓,吴敬恒逃匿,爱国学社亦遭波及而解散。案发时,蔡元培正船抵青岛,接到他哥哥蔡元坚发来的电报,说“清廷已与德使商定,电青岛德吏捕蔡某”云云。元培只好返沪,又重新参与上海志士的活动,这时,适逢俄人进兵奉天,蔡元培便与刘师培等发起“对俄同志会”,参加会员有百余人。

(18)、蔡元培南归后,即在绍兴绅士徐树兰所办的一所叫“中西学堂”的中学任学堂监督(校长)。这是元培服务于新式学校的开始。校中分高小、初中和高中“三斋”。学科分文科、数学及理科等,外国语有英、法、日三种。蔡元培和黄仲玉及子女教员是当时绍兴一时之选,学生在日后更是人才辈出。如后来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也就是蔡元培的后任蒋梦麟,和该校地质学教授王烈,便是那时候第一斋的小学生;中央研究院秘书马稷光和浙江教育科沈光烈,则是第三斋的高材生。

(19)、1919年康有为迎娶六姨太张光时,已经61岁,张光才16岁。康有为在上海举行隆重的婚礼,亲戚朋友都来捧场,唯独他的妻妾儿女不曾到场,集体表示抵制。

(20)、为了筹集抗日军费。老人组织了义卖,一个“寿”字30块,一副对联50块,当时马相伯一只脚坏了,就让两个人扶着他,站着不停地写,别人劝都劝不动,他写到自己实在是写不动了,才稍微休息一下,最后义卖筹得10万元。

3、马相伯名言68句精选

(1)、大型纪录片《先生》一推出,我就迫不及待于第一时间收看了。看完之后,我倒觉得更应该把马相伯先生放在第一位,因为,马相伯用一己之力兴办了复旦大学、辅仁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培根女校等,培养了蔡元培、于右任、竺可桢、黄炎培、邵力子等诸多大师级的人物,可谓之大师的老师,中国现代文明的开启者。

(2)、写过《故都的秋》的郁达夫,年轻时放浪形骸。1913年,17岁的郁达夫到日本留学时,还详细记叙了在日本狎妓的经历:“我一个人住在被厚雪封锁住的乡间,觉得怎么也忍耐不住了,就在一天雪片还在飞舞着的午后,踏上东海道开往东京去的客车……受了龟儿鸨母的一阵欢迎,选定了一个肥白高壮的花魁,这一晚坐到深更,于狂歌大饮之余,我觉得竟把我的童贞给破了。”

(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写过著名的《再别康桥》的诗人徐志摩,堪称“渣男”的代表。

(4)、马相伯先生的生平,让我看到当一个人身负家国天下时,所凝练出的不屈服于命运的斗志,舍小我家产于救国使命的豁达。

(5)、在1904年时,学校来了个非常有争议的学生。他当时公然讥讽清政府的朝政,为此成为了朝廷缉拿的要犯。可是马相伯在知道后不但没有赶走他,还为他另外安排身份进入学校学习。

(6)、据悉,“汇游徐家汇”专线游公益产品,将从历史文化景点延伸至徐家汇商圈的剧院、书城、商场以及特色公众场所,展现古今交融、与时俱进的海派文化特征,并根据文化历史主题,不断组合、推出新的专线游览。市民、游客均可通过不同渠道预约参与,并可报名参加互动节目。

(7)、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马相伯心中忧愤,奔走呼号,发表演说,激励国人御侮自救,共赴国难,时人赞其为“呼号抗日老青年”,这是,马相伯已经90余岁高龄了。马相伯既是著名教育家、翻译家,更是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家,他平日里惜墨如金,从不轻易为人写字,在抗日救国的驱使下,他写字义卖,筹集抗日军费。义卖,一个“寿”字30块,一副对联50块,当时马相伯一只脚坏了,就让两个人扶着他,站着不停地写,别人劝都劝不动,他写到自己实在是写不动了,才稍微休息一下,最后义卖筹得10万块钱。

(8)、去传递他热爱祖国的“爱”,去传递他爱护学生的“爱”,去传递他寻求真知的“爱”。因为爱,所以坚持。在教育之路上先生渐行渐远,留给我们的是一座教育的丰碑。

(9)、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马相伯为复旦学生写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是他讲了三十几年的一句名言。

(10)、马相伯天资聪颖,当时八国联军聚集在上海,所以马相伯在入了这个法国学校后,不仅学习了法文、希腊文、哲学、神学、天文等学科,而且还学会了8门语言。

(11)、晚清大厦将倾,马相伯纵有百般学问又能如何呢。

(12)、这时,康、梁的维新变法正当全盛时期,蔡元培的思想也是偏向维新方面的。他在戊戌年间与友人合设了一个“东文学社”,学习日文。学习日文是求取外国知识的一条快捷方式。蔡元培早期的西洋知识,除了部分得自中译西书之外,主要是从日文书中得来的。

(13)、相辉堂是复旦大学校园内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是复旦人共同的精神家园。马相伯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李登辉是复旦的重要建设者,相辉堂是对他俩永恒的纪念。相辉堂见证了复旦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

(14)、为了践行自强求才的理念,他必须筹集更多的资金。他甚至决定把自己家拆了,改建成一所学堂,再把自己所有的土地捐献给天主教代为管理,以此创办了"中西大学堂"基金,专门给需要的学生使用。

(15)、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其最终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哈耶克)

(16)、陈垣是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教育家。1929年,陈垣出任辅仁大学校长。此后,在长达20多年时间里,陈垣一直担任辅仁大学校长。他呕心沥血,苦心经营,将默默无闻的辅仁大学变成“北平四大名校”之一。

(17)、感悟之二:人生各具使命,六十岁不晚,整装待发。

(18)、蔡元培生于同治六年(1867),家乡是浙江绍兴,和鲁迅同乡。绍兴便是人尽皆知的“师爷”产地。绍兴的文化气息很重,是盛产文人的地方。蔡元培的乳名叫阿培,入塾读书时才叫元培,字孑民。父亲是钱庄经理,蔡家数代从商,祖上没有读书登科的人。

(19)、蔡元培在德留学,直至辛亥年(1911)革命成功,始回中国,前后有四年。他进入莱比锡大学专攻哲学,在校期间翻译德国哲学家包尔生所著的《伦理学原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在他初到柏林时,即闻徐锡麟起义于安庆,被执就义;不久,秋瑾又密谋在绍兴起义,也被捕遇害,光复会的力量大受摧残。

(20)、西安事变发生后,于右任急忙向马相伯报告,马相伯说:只要这小子肯抗日,就放了他。并亲笔拟了给张学良的电稿:“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请释中正,一致抗日。”马相伯看到震旦学生朱叔和,曾问他:“这小子打仗(抗日)了没有?”朱叔和开始不明白“这小子”是谁,后来才弄清楚是指蒋介石。

4、马相伯一生的总结

(1)、(源自《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马相伯卷》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

(2)、不知道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命运的安排,1931年,第一批庚款留美生梅贻琦成为了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一句名言是:“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为了将清华大学办成一所现代大学,梅贻琦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清华大学任教。没过几年,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与北京大学并驾齐驱的名校。

(3)、1921年,当徐志摩遇到才女林徽因后,果断踢掉张幼仪,狂热地追求林徽因。不过,林徽因最终嫁给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

(4)、每一种经历只要认真走过,都会成为日后的积累。人生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成长的过程,青年奋进求学,中年社会实践,适时的总结和回望,从失败中走出正确的路,才是失败的意义。

(5)、“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写过著名的《再别康桥》的诗人徐志摩,堪称“渣男”的代表。

(6)、在他22岁的时候,进入徐家汇的天主教接受了为期两年的"神修"学习。马相伯一路刻苦专研学习国外知识,在30岁时,就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

(7)、诸位皆系大学生,然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诸君在此校肄业,须尊重道德,专心学业,庶不辜负大学生三个字。

(8)、小灾难来自于固执,大灾难来自于狂热。(罗素)

(9)、光绪十五年(1889)二十三岁,元培参加浙江乡试,中了举人。次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考中,成为贡士,必须再经殿试合格方为进士,但元培未即参加本科殿试,过了两年始成进士。梁启超乡试中举和他同年,可是会试累试名落孙山,可见在科举试途上,蔡元培比梁启超顺利得多了。原来考官王蒿隐欣赏他的文章,录取了他,因此便有人称元培是“蒿隐门人”。他是中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正考官翁同龢很欣赏,称赞他“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材也”。

(10)、马相伯,一位年近百旬的老人,虽然在中国的史册上不曾出现他的名字,虽然至今他的事迹鲜为人知,但他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11)、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中国正处于旧文化与新文化的交界点。这些民国文人既接受过旧文化的训练,又受过新文化的熏陶,所以形成了婚姻观念的矛盾。

(12)、他们的婚礼别开生面,形式别致,贺词亦谐,有人知他主张男女平等,故意在贺宴上说:“倘黄夫人学行高于蔡先生,则蔡先生应以师礼视之,何止平等?倘黄夫人学行不及蔡先生,则蔡先生当以弟子视之,又何以平等?”蔡元培答道:“就学行言,固有先后,就人格言,总是平等。”说得全场无不首肯。

(13)、旧中国多灾多难,而马相伯毅然踏上了报国之路。

(14)、可是,张爱玲只是胡兰成众多“好妹妹”中的一员。当胡兰成与张爱玲眉来眼去前后,还与汉阳医院护士周训德、斯姓同学父亲的姨太太范秀美打得火热,还与后者在浙江丽水私结为夫妇。

(15)、炮火连天,只为改朝换代;尸横遍野,俱是农家子弟。(莫言)

(16)、他一生历尽中国最后五个皇帝,见证民国六任总统;

(17)、此后,马相伯的身体每况愈下。临终前,也许是有预感,他找来最疼爱的孙女马玉章,问她:“爷爷没有给你留下一分钱,连你自己的钱也没有留给你,你恨爷爷不恨?”“你自己的钱”指1914年马玉章父亲马君远病逝,当时马玉章只有6个月大,马相伯的得意弟子于右任、邵力子他们筹措了一万元,以此作为资助马玉章日后的生活费和教育费。马相伯将这笔钱拿去捐给启明女校,没有留给孙女,故有此一问。除了给孙女的交代,他还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赤诚之心,令人感慨。马相伯逝世后,弟子于右任敬挽:“光荣归上帝,生死护中华”。

(18)、3你为人像水一般软弱。这一点人家很快就会发现的。他们不用费什么劲就会发现你为人没有骨气。他们可以像对付一个奴隶一样对付你。——马克*吐温

(19)、学社社员劝其姊妹就学,自此女校学生渐多。爱国学社成立后,蔡元培等几个具有进步和革新思想的人士,从此与一群热情奔放的青年学子日夕相处,彼此间互相影响,言论和思想都有了急剧的发展,不久便激起更大的浪潮,震撼了上海甚至整个中国。

(20)、2022年11月15日下午,全体师生开展了线上主题班会,一起学习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大家在屏幕前,认真聆听马相伯先生的传奇人生,学习他崇高的品德、爱国的精神和教育救国的理念。

5、马相伯的故事

(1)、在未看《大师》之前,我对马相伯的认识颇少,只知他是震旦的创始人,蔡元培的老师。直到看完这一集后,对这样一位思想独立,忧国忧民,终极一生坚韧爱国的大师心生崇敬。

(2)、1月19日,教育部正式成立,当时全国各地仍然十分混乱,南北议和正在进行,清帝仍未退位,临时政府的政令未能有效推行。在这种情形下,蔡元培踏出了民国教育的第一步。

(3)、吴敬恒同入南洋公学任教,却因他发生了轰动一时的退学事件。同年10月17日,导火线是一个小小的墨水瓶,引起特班学生牺牲其保举经济特科的资格,相率退学,蔡元培也引咎辞职。而原因是吴敬恒和校方发生冲突,有十数名学生遭开除,吴亦辞去。

(4)、蔡元培仍在中西学堂监督任内时,原配夫人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叫做无忌,但不久王氏即因产后失调,与世长辞。还未满一周年,作媒请续弦的人很多,元培提出五个条件:女子须不缠足;须识字;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

(5)、1936年11月23日,国民d政府悍然下令,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七君子”。马相伯立即写信给冯玉祥,表示愿以“首领”担保。12月10日,马相伯向报社记者发表谈话,说七君子“都很好,很有学问”,“我敢说,愿意拿我的头颅来担保他们”。12月12日,马相伯在于右任陪同下到达南京,竭力设法营救“七君子”。1937年7月31日,“七君子”终于在苏州出狱。9月6日,“七君子”和杜重远专程前往马相伯在南京的下榻处,看望这位爱国老人,并在小楼门前合影留念。照片拍好后,由沈钧儒代表“七君子”在照片左下侧题写“帷公马首是瞻”6字。

(6)、同年,章太炎出狱,可是邹容却病死狱中。在邹容追悼大会上,蔡元培当众演说,痛诋清廷的暴虐,蔑视人权,听者无不动容。邹容墓前纪念塔落成,蔡元培又作演说,演辞特别警策,陈英士闻而感惜,返里变卖不动产,决心从事革命工作,他后来成就的事业实发端于此。

(7)、同年,章太炎出狱,可是邹容却病死狱中。在邹容追悼大会上,蔡元培当众演说,痛诋清廷的暴虐,蔑视人权,听者无不动容。邹容墓前纪念塔落成,蔡元培又作演说,演辞特别警策,陈英士闻而感惜,返里变卖不动产,决心从事革命工作,他后来成就的事业实发端于此。

(8)、1937年7月31日,“七君子”终于在苏州出狱。

(9)、1840年4月7日,马相伯出生于一个书香人家,父名松岩,以教书、行医为业,开过药铺、米店和布店。马相伯出生时,适逢鸦片战争,他的一生,是在反抗外国侵略、谋求祖国富强、唤起民众奋起救国之中度过的。

(10)、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日本侵略军逼近南京,冯玉祥、李宗仁劝马相伯移居桂林风洞山。次年,马相伯应于右任请,入滇、蜀,道经越南谅山,因病留居。

(11)、对朝廷失去了希望,马相伯有些郁郁不得志的困惑,他随即回到了上海。经过了官场和出国的历练,他的内心生出一种"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想法。

(12)、严格地说来,康有为和梁启超都是清朝末期的人,过着三妻四妾的生活,似乎可以理解,可留学过英美的时髦文人,就不“渣”吗?

(13)、蔡元培重掌女校校政之后,除了在文字和教育方面努力鼓吹之外,与国内的秘密革命运动更建立了深厚的关系。1903年在东京成立的“军国民教育会”本因拒俄而起,但后来改组变成一个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的团体,并有“暗杀团”的组织,由杨笃生主其事。

(14)、中国人的脸,多数像坍塌了而照常营业的店面。(木心)

(15)、两人“大谈立宪之不可成,皆知革命之不可已”。7月10日船抵上海,中国教育会同仁发起欢迎大会。会中决议由教育会自设学校,自教子弟,毋须赴日本留学。

(16)、可是,张爱玲只是胡兰成众多“好妹妹”中的一员。当胡兰成与张爱玲眉来眼去前后,还与汉阳医院护士周训德、斯姓同学父亲的姨太太范秀美打得火热,还与后者在浙江丽水私结为夫妇。

(17)、江苏丹阳有个马家村。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就位于1840年3月6日出生在这个村子里。

(18)、“愿将名下分得遗产,悉数献于江南司教日后开中西大学堂收管,专为资助英俊子弟资斧所不及……”

(19)、马相伯对学生非常爱护,他重建了孔子有教无类的传统,只要是有才能的、愿意学的人,马相伯一律收入门下。其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于右任的例子,于右任因作诗讽刺慈禧太后卖国,遭到通缉、逃亡上海,马相伯毫无畏惧地收于门下,还免其学杂费,为安全起见,马相伯让于右任化名“刘学裕”,并对他说:“不以空言抒愤、救国必先科学”。这影响了于右任的一生。

(20)、蔡元培离开上海不过半个月左右,轰动一时的“苏报案”便发生。章太炎和邹容被抓,吴敬恒逃匿,爱国学社亦遭波及而解散。案发时,蔡元培正船抵青岛,接到他哥哥蔡元坚发来的电报,说“清廷已与德使商定,电青岛德吏捕蔡某”云云。元培只好返沪,又重新参与上海志士的活动,这时,适逢俄人进兵奉天,蔡元培便与刘师培等发起“对俄同志会”,参加会员有百余人。

(1)、12月4日,各省代表议决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黄兴当选为大元帅,黎元洪当选为副元帅。孙中山亦于年底返国,旋即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以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此后改用阳历。是日孙中山就职于南京,着手组织内阁。各省代表会正式开会,通过国务员名单,各部门总长依次为:陆军黄兴、海军黄钟瑛、外交王宠惠、财政陈锦涛、司法伍廷芳、内务程德全、教育蔡元培、实业张謇、交通汤寿潜,中华民国第一次临时政府至此完全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