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的主流媒体的非营利性
1、 传统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坚守相对固定的内容模式和形态样貌,且不同的媒介之间的产品品类也有着严格的界限区隔,而行政化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加固了这种产品区隔,使得传统主流媒体在比较“单一式”的生产组织方式下生产相对“单一式”的内容产品。该类别的产品在传媒环境中经过长期的打磨和沉淀,尽管具有合理性、严谨性和稳定性,但是其相对模式化的内容产品也呈现一定的疲软态势,互动性、参与性和丰富性相对欠缺。而新技术的出现让传媒主体得以在新的生产构架、生产工具和技术逻辑下进行跨媒介、跨平台、跨部门的“融合式”生产。传媒主体跳出了传统“单一式”的生产方式,以更加自由、灵活的方式进行内容生产,策划思路更加灵动、采集方式更加多样、编辑手段更加丰富、审核机制更加多元,能够生产出具有多维属性的融合性内容产品,展现出传媒产品的新形态、新样貌和新风尚。
2、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营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截至2022年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累计实现承保金额1万亿美元,惠及28万家外经贸企业,累计支付赔款18亿美元。
3、加大新能源等领域支持力度
4、从国内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进程中,需要更加凝心聚力,需要更加增强政治感召力。同时,中国还面临着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压力,面临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此外,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老龄化和“00后”成年所带来的代际间转型问题、价值观冲突、阶层冲突等问题也是中国目前面临的重要政治考验。因此,中国主流媒体需要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政治责任,主动适应和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需求,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彰显主流价值,通过内容生产创新以坚定“四个自信”、提升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 从“机械化”生产到“智能化”生产
6、三是打造高端品质制作,展现专业性。相比新兴媒体的“用户内容生产”的个性化特点,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上的专业品质诉求依然是其独特的优势,在新闻调查、综艺节目、电视剧、纪录片等类型中尤为凸显。比如在疫情期间,央视《新闻调查》连续推出多期抗疫主题的深度报道,纪录频道制作系列短视频纪录片《武汉:我的战“疫”日记》,《元宵晚会》首次以“特别节目”形态播出,并创作出多个抗疫主题的文艺节目等,在较短的制作和创作时间里,打造出具有较高品质的高端作品,这是其他媒体平台难以做到的。
7、第媒体声誉建构的长期性和解构的易碎性。媒体声誉的建构非一蹴而就,而是媒体组织在发展中不断累积起来的竞争优势。同时,媒体声誉也并非永恒不变,而是一件易碎品,需要分外珍视。如果没有恰当的管理,声誉的价值会逐渐丧失(晏国祥,2009:107)。而随着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仅仅受到一次突发性负面信息的影响,主流媒体累积数年的良好声誉便会毁于一旦。
8、德国《管理者杂志》的“综合声誉”测评
9、1987年,德国《管理者杂志》(ManagerMagazine)也启动对企业声誉的测评工作,并主办德国100家最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的评选活动,杂志采用涵盖管理质量、创新性、沟通质量、财务和经济稳定性等指标评估量表,由大约2000位管理人员对每个企业的整体声誉状况进行排名并做出综合评价。
10、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是从苦难中奋进、崛起的历史,经历鸦片战争、推翻帝制、内外战争,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正如习近平所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11、在制定有关民间组织的基本法律的基础上,需要修改和进一步完善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的专项法规体系。在现行法规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就基金会、行业协会等经济团体、海外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尽快制定专项法规,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探讨制定有关公益慈善团体、公共筹款机构等团体的登记管理方面的专项法规。其中,基金会作为非会员制的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有着本质的区别,应当从现行的社会团体分类中独立出来,尽快通过制定专项法规来落实对基金会的监督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等经济团体发挥着市场的中介和枢纽的作用,它们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团体,在监督管理上需要专门对待;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海外民间组织进入中国,在各个领域开展着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对它们的登记管理也需要有专门的法规;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益慈善团体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筹款活动作为民间组织的重要资金来源也会逐步独立出来,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制定相关的专项法规来规范和监督管理这些方面的民间组织。
12、对非营利组织严格的登记限制体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一种保守的观念,就是担心一旦放松登记限制,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会如洪水一般进入登记的门槛,导致管理上的失控。这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模式。事实上,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转型的推进,一方面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另一方面包括政府自身管理在内的整个社会治理结构的变革,使得多元化格局下的社会控制不再是简单的门槛限制就能够奏效的,有效的管理更多地强调过程控制、制度约束、社会规范和组织自律。在登记管理制度上我们可以更多借鉴国际经验,尤其是日本的模式。对学校、医院等实体性公共服务和福利机构,民政部门无力审批管理,登记便失去意义,常常得不到其他部门认可,因而可以指定教育部、卫生部等相关机关登记管理,取消民政部门作为“登记管理机关”的程序,对于一般性的社团,则将民间组织管理局从民政部独立出来,专门负责这些组织的登记管理,而取消“业务主管单位”的程序。这样既打破了双重管理体制的制约,又可以加强管理效果。随着管理体制的理顺,一些限制性的管理原则也可以逐步放开,给予非营利组织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13、上海证券报
14、媒体形象是中国主流媒体声誉评价的基本部分,体现了媒体从业者对所在媒体的总体评价情况。媒体形象涵盖了媒体知晓、媒体尊敬、媒体公信力和媒体影响力等4个二级指标,能够把握媒体从业者对所在媒体的认识、尊敬、信任和影响程度,从而衡量媒体从业者对中国主流媒体声誉评价状况。通常,一个拥有较高声誉评价的主流媒体能够让媒体从业者实现从认识到信任等内在过程转变,进而增强对所在媒体的认同感,更好地为媒体提供优质服务。
15、该评选最早于200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主要发起,榜单由《中国媒体品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对外公布,其中包括“报刊品牌指数总排行榜”“都市报品牌指数排行榜”等。榜单评选涉及影响范围、社会责任、网络传播力、创新力、曝光率、美誉度、信任度、知名度、关注度等9个指标,最终通过指标赋值得分形成“中国媒体品牌影响力排行榜”。
16、在这里,进行深入而严肃的思考
17、重构生产模式
18、第媒体声誉是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外在表现,也是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核心基础。媒体组织的传播力和公信力既是媒体声誉的基础和重点,又是媒体良好声誉的前提和保证。公信力是主流媒体维持和扩大影响力的心理保障(强月新,2015),一个失去公信力的媒体自然不可能在公众中产生影响力。
19、近些年来,在中央的部署和指导下,中国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快车道。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意见》首次提出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明确而又具体地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出部署要求。中央意见出台后,中央与地方主流媒体加快融合步伐,积极探索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新路径。在中央主流媒体层面,通过推进媒体结构调整、创新媒体运营机制、研发全新媒体技术、打造新型内容生产系统、制作融媒体内容产品等,不断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在地方主流媒体层面,积极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助力新型主流媒体在基层的创新发展。
20、中国主流媒体面临的技术挑战
二、主流媒体之外的媒体
1、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中国主流媒体由于具有双重属性(李良荣,沈莉,1995)而带有自身的个性特征,表现在:
2、近年来,中国信保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作用,深入实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行动,进一步发挥电子信息、家电、整车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能源、纺织服装、现代农业七条重点产业链的协同作用,服务产业链企业客户近万家,以保订单来保就业。
3、 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和共享。主流媒体应突破既有的“封闭式”传播框架,探索构建“开放式”的传播框架。传统主流媒体需突破单一介质的内部传播,依循多终端跨屏传播,在不同媒介、平台、渠道进行复合传播;研究不同介质和通道的传播特性,研发适合跨屏传播的传媒产品和传播机制;研究既能保证内容安全和良性运转,又能让大众参与互动的共享传播机制,将资源和信息在主流媒体传播框架下进行适当共享;打通媒介内容和生产生活之间的接口,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资源优势和制度优势,整合用户生产生活的上下游资源和服务,让媒介内容与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相结合,形成内容与生活适度开放的传播框架。
4、“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内外贸信贷支持和政策性保险保障力度,依托内外贸企业应收账款、存货、订单、保单等,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宋曙光说,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要加强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协同支持,推动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5、社会新形势:追求美好新生活
6、尽快落实有关公益捐赠减免税方面的法规政策
7、宗教三自爱国委元会,是中国基督教(新教)教徒成立的爱国组织。成立于1954年8月。
8、《中国媒体品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的“中国媒体品牌影响力排行榜”
9、文化新形势:提升文化软实力
10、发行代号: 国内82-594国外BM-1746
11、中国主流媒体声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2、作为国际通行的支持外贸企业的政策措施,出口信用保险在为外贸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和融资增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保d委书记、董事长宋曙光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建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内外贸政策性保险保障力度,同时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加强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协同支持。
13、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角色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基于资源优势和权力优势,政府必然在许多方面处于主导地位,从而增加了其对社会转型负有的责任。一个好的和负责任的政府,会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位来积极影响社会进程,同时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有计划地培育公民和非营利组织的自治能力,从而有选择地逐步退出直接控制的社会领域,实现在政府有效治理基础上的社会转型。
14、在这里,关心新闻人自己的命运!
15、 比例发生变化
16、在新环境下,中国主流媒体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形势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与创新发展。
17、1
18、 属性发生对流
19、加强海外利益保护
20、《新周刊》的“中国电视节目榜”(中国电视榜、中国视频榜)
三、主流媒体现状
1、文化不自觉主要体现在:注重眼前享受和利益,没有意识到文化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其深层次的认知不够,甚至对传统文化没有敬畏感,随意加以破坏。文化不自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极端自卑,以中国对人类贡献的显示度不高为由,认为西方文化什么都好、中国什么都不好;二是极端自负,以缺乏真实依据的想象或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掩盖当今文化的缺失。因此,从民族和国家的视角出发,中国文化应呈现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蕴含丰厚的景观和状态,真正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匹配,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
2、媒体融合在近些年来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从早期学界的学术论断,到其后业界的探索实践,再到宏观引导下全方位媒体融合格局的形成,媒体融合趋势不断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单纯强调介质融合的“媒介融合”概念由美国学者提出。而进入21世纪,传媒界才真正开始面对现实发展中的融合问题。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媒体界的寒冬,诸如“报业寒冬”、“电视将死”等对传统媒体的悲观论调持续若干年,而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则在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前所未有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技术条件下媒体融合发展的崭新前景。
3、 构建“非线性”生产流程
4、订阅《新闻记者》其实很方便——
5、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艺术、慈善、教育、学术、环保等等。它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同时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重要特征。
6、人民政协报
7、四是建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内外贸信贷支持和政策性保险保障力度,依托内外贸企业应收账款、存货、订单、保单等,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加强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协同支持,推动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8、一是在价值观层面。价值观差异及冲突是文化冲突的突出表征,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问题的根本观念差异所导致的。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中西方的整体观存在着巨大差异。比如,中西医在对待生命问题上的差别虽体现的是各自医疗体系的不同,但更反映出东西方哲学文化层面的迥异。中医的优势是全面、系统、辩证,而从现代医学上讲,其精准度、规范度相对欠缺;西医的科学性、精细化更强,却因过度分析而相对机械,缺乏综合、系统、辩证的方略。可以说,中西方的价值观各有千秋,又很难融合。同时,中西方价值观分属不同体系,也很难有对错、是非之分,而一旦缺乏对话,就容易引发冲突。
9、二是在意识形态层面。意识形态是基于价值观等因素的思想,是体现在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的理念,尤其反映在政d、政权和国际政治中的输赢之争上。如果说价值观存在差异和冲突,意识形态则存在争辩、竞争,乃至对峙、博弈。西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分属不同体系,具有完全不同的理念,其因制度、阶级、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理念差异而形成的严重对峙局面一直没有改变。从上世纪90年代的“和平演变”到进入新世纪的“颜色革命”,都是意识形态领域激烈斗争的直接显现。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瓦解、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这对我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挑战和威胁,其形成的巨大压力会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而不断增大,对峙和斗争在某些时期甚至有越演越烈之势,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10、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目前尚缺少现成的媒体声誉评价指标体系作参照,本研究只能借鉴企业声誉评价中相对较为成熟的声誉商数(RQ)展开研究。尽管企业与媒体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借鉴企业声誉评价基础构建的主流媒体声誉评价体系仅是一种理论尝试,实际效果如何尚需更多实践检验。在中国主流媒体声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虽经过15位媒体从业者的初步验证,并在性别、从业时长、所在媒体级别等方面基本满足了深度访谈结果的“最大差异”原则,但量化的实证检验仍有待补充,未来研究还可进一步选取其他利益相关者展开测量。
11、 从“单一式”生产到“融合式”生产
12、作为我国唯一一家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信保在护航稳外贸、服务国家战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保d委书记、董事长宋曙光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围绕“构建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主题,他准备了四方面建议:积极构建多元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动建设全链条境外风险管控体系;完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内外贸信贷支持和政策性保险保障力度等内容。
13、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在42个国家进行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研究项目结果显示,非营利组织的平均收入来源结构为:服务收费49%、政府资助40%和慈善所得11%,其中保健(55%)、教育(47%)和社会服务(45%)领域政府的资助尤其显著。(23)这说明政府的财政支持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我国1999年国务院开始在各部门机关试行政府采购,(24)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颁布。采购法规定了政府(25)对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原则,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等6种政府采购方式,并指明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政府采购,尤其公开招标的方式,应是非营利组织获得财政支持的重要渠道,但在目前的实际运行中,大部分非营利组织尚未被纳入采购的对象。因而,在政府采购的进一步实行中,有必要认识到非营利组织是政府采购的重要面向对象,政府采购需要认真贯彻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这样才能有利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开展。
14、从现有文献看,新闻传播学领域针对中国主流媒体声誉评价与管理的研究尚不多见,这一方面表明研究新媒介环境下中国主流媒体声誉评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另一方面也突显出主流媒体声誉研究在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方面的意义。在理论层面,构建主流媒体的声誉评价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能够丰富学界对于中国主流媒体的研究,使学界在关注媒体文本内容等微观层面的同时重视主流媒体的声誉评价与管理等宏观层面,在理解国际传播趋势与规律的基础上把握中国主流媒体的优势和不足,建构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新华社,2019)。而在实践层面,构建主流媒体声誉评价体系则有助于中国主流媒体把握具体的生产、传播以及经营管理策略,有效提升媒体的实践水平。只有树立正确的媒体声誉观念,重视主流媒体的声誉管理,珍视主流媒体在传播实践过程中的社会公信力和美誉度,妥善处理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中国主流媒体才能塑造并维护其良好声誉(高贵武,2017)。
15、中国社会在转型期的阶层分化问题日益显著。以社会群体多种多样的差异要素进行划分的群落越来越多,如以收入状况划分的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还有按教育程度、社会声望、生活品质等指标的划分等等,而人们越来越频繁热络的社交媒体接触和应用,也加剧了各种各样群落的产生。每个阶层、每个群落都有自身的价值诉求、利益诉求,也有不同的话语表达、媒介表达,使得中国的社会景观和媒介景观更为多元复杂,也更增加了主流媒体传播主流价值和主流声音的难度。
16、与此同时,由价值观差异所造成的文化冲突、由意识形态不同所导致的东西对峙,以及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状态等现实存在,对中国和平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意识形态体系、中国主流媒体影响力等造成巨大压力,对此重要背景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17、 在新的技术环境下,中国的主流媒体的技术转型升级符合国家、人民和市场的三重需要,但同时在硬件技术、技术体系、技术思维的调整和转变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由此共同构成了中国主流媒体在新的技术环境下面临的新形势。
18、更多信息请咨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河北分公司,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19、二
20、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企业和媒体声誉测评的代表性体系,在总结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主流媒体的现实出发,尝试为新媒介环境下的中国主流媒体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声誉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企业和媒体声誉评价主要存在三种基本模式:推荐委员会提名、问卷调查填答、主观提名和客观问卷调查相结合。前两种模式虽常被一些企业和媒体声誉评价所采用,但评价过程有时较为随意,仍缺乏科学性;后一种模式则兼具科学性与完整性,其形成的评价结果也被更多的企业和媒体所接受。
四、主流媒体在我国的影响力
1、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2、 硬件升级的挑战
3、 从“点对面”传播到“点对点”传播
4、总之,国家对主流媒体抱有迫切的需求和极大的期待,期望主流媒体在传播中国价值观、维护中国意识形态、改变“西强我弱”世界舆论格局等方面有更大作为。中国主流媒体的发展是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具体实践都是在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发展需要中进行的。中国主流媒体面对着国家战略发展的迫切需求,需要不断通过实践来塑造正向、立体、全面的中国,彰显中国主流媒体的新时代使命担当。
5、同时,新科技的发展也在深刻影响着经济形势变化,移动化、智能化的新科技趋势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特别是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的更新换代、真人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复杂关联等因技术而生的全新因素,使得科技作为核心竞争领域的态势不可逆转。主流媒体本身就是高科技的产物,在新形势下更需要处理好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既顺应科技潮流变化,积极跟进和创新应用高新科技,又不为科技所控制,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媒体内容生产。
6、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传媒技术发生裂变式、革命性新生,深刻影响了传媒的生产与传播等诸多领域,媒介生态格局在比例、权重、属性等方面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虽然目前我国主流媒体由于技术的掣肘受到诸多力量的束缚,但主流媒体的技术转型升级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人民和市场的需要,背靠国家、心系人民、惠及市场成为其发展的巨大潜力和重大机遇。诚然,主流媒体在体量庞大、势头足和惯性大的同时,出现转向难、加速慢的问题也在所难免。然而,主流媒体在时间的推移与加速中一旦找准契机,顺势而为,深度拥抱与应用新技术,重构“非线性”“智能化”“融合式”的生产模式,重构“点对点”“移动化”“开放式”的传播体系,参与更多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成为社会信息流通的主动脉,其终将能够构建媒介新姿态、新关系、新景观,最终重新引领媒介生态格局主潮流。
7、国外企业声誉评价的代表性体系
8、新媒介环境下的中国主流媒体声誉
9、内容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中新经纬、证券时报网、中证网
10、财务业绩
11、二是秉持“吸收外来”理念。主流媒体要善于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推动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在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互动中既展现开放、包容的姿态,又保持强大的文化自信和价值定力。当今世界,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只有不断增进文明对话和交流,才能更好地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文明和文化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只有善于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的元素以充实丰富本国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性发展。而如果在文化互动中呈现出妄自尊大的姿态,则不利于文明的融合和多样性的释放,也将导致本国文化走向封闭、僵化。同时,在文化交流中也不能搞盲目借鉴或者全盘西化,应当始终在文明互鉴中保持文化自主性,避免失之偏颇,善于立足本国国情进行本土化创新,使文化融合后的全新成果焕发新的活力。
12、第社会转型中基本价值与制度构建的双重缺陷。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相比社会经济的迅速变迁,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空缺。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而言,首先面对的是来自现行法规和政策上的严格的制度限制。当前我国在民间组织管理上的基本特点是:门槛高、限制多、监管不力。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分级管理原则(11)和非竞争性原则都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相关,它们设置了一个对于普通公民来说高得难以逾越的门槛,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非营利组织通过登记注册来获得合法地位。但是另一方面,一个组织一旦登记成立,除了象征性地接受财务管理方面的“年检”之外,没有任何日常性的评估和监督管理方面的制度约束,同时也难以落实有关公益事业的减免税待遇。其结果,使得整个第三部门内部良莠皆存,实际上损害了真正的公益组织。近来频频出现的公益腐败现象,包括挪用巨额善款进行非正常投资等问题,其根本原因也在于非营利组织管理上长期存在的制度缺陷。国外一般按照宗旨、收入分配及其开展的活动严格划分营利和非营利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并对不同性质的非营利组织给以不同的税制待遇和相应的管理办法。国内则没有这样的区分和明确规定,比如把本来就包括营利和非营利两种类型的民办学校全部规定为非营利,对基金会不分运作型和资助型统统算作公益组织,在财务管理上更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统统采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这中间存在的巨大制度空间为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方便。同时,在基本的制度建设方面,如理事会制度、社会监督机制、财务公示制度等方面,现行法规和政策上并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使得非营利组织各行其是、无所适从。
13、https://cs.com.cn/xwzx/hg/202303/t20230306_63273html
14、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
15、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登记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是:门槛高、限制多、监管不力。其中最核心的原则是双重管理体制,即对非营利组织实行“登记管理机关”(14)和“业务主管单位”(15)双重审核、双重负责、双重监管的原则。由于业务主管单位要对所属非营利组织的活动负责,却并不能从中受益,加之条例中并没有对业务主管单位作明确指定或者必须审批的义务规定,从而导致各业务主管单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申请的非营利组织,尤其民间成立的组织,大多采取推托的态度,使得独立申请的非营利组织很难被批准,不得不转而求助工商登记或者不登记。双重管理体制成为制约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门槛。和双重管理体制并行的制度性规定还包括:分级管理原则、非竞争性原则、限制分支原则(16)等。这些原则均遗留着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事务采取行政管理的痕迹,制约了非营利组织的独立发展。
16、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thethirdsector),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
17、投稿方式:来稿请寄杂志社电子邮箱
18、可以认为,不健全的法律政策环境和相应的政府角色异位,是当前制约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国外的经验看,如日本、韩国等,其非营利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兴起,都以法律政策环境的改变为转折点。整个第三部门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强调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远远不够,需要通过政策的调整和制度的重建来营造一个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态度越是积极和大度,就越能够抓住时机,减少损失,推动非营利组织走向与政府之间实现合作与互动的良治之道。
19、结语与讨论
20、全国两会召开在即。3日,中新经纬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获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保d委书记、董事长宋曙光带来多份提案,重点关注构建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方面。
五、国内主流媒体有哪些
1、第媒体声誉评价维度和评价程序、评价方法的特殊性。作为具有企业属性和政治文化属性的媒体组织,媒体声誉的评价也存在两种维度,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政治文化属性突出的组织,要完成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的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童兵,2015)。这就决定了媒体声誉的评价既要考虑市场和受众的因素,又要兼顾主管部门的意见,其评价方法则兼有客观指标与主观判断。
2、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
3、第能力不足。资金、人才等资源不足之所以制约组织的发展,除了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与社会文化方面的限制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能力不足。这里所说的能力是综合来看的,包括一个组织的活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扩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一般来说规模比较小,资金筹措能力比较低,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也就比较弱,加上组织管理不规范、不透明、不民主,又缺乏评估和社会监督,使得它们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的社会公信,不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能力不足的背后是缺少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人。国内外无数成功的经验表明,优秀的领导人是非营利组织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条件,但我国现行组织人事制度限制了优秀人才进入非营利组织,使得其中难以产生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优秀的领导人。
4、 从“固定化”传播到“移动化”传播
5、四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内外贸信贷支持和政策性保险保障力度,依托内外贸企业应收账款、存货、订单、保单等,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加强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协同支持,推动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6、媒体形象
7、第政府改革的滞后效应。在转型时期,非营利组织扮演着承接政府逐步退出并转交给社会的部分社会职能的角色。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职能移交,而是反映着整个社会治理结构与观念的根本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政府自始至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社会转型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过程,其中政府自身的改革与相应的社会进程密切相关联。目前,中国的政府改革显然滞后于相应的社会进程。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在观念和认识上的落后,例如对多元治理模式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对关乎政府职能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认识不足,担心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会危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基础,等等,这使得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左右摇摆,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无力打击在“非营利”名义下开展的牟利等不法行为。政府改革滞后的第二个表现是制度和政策上的不配套。比如:在机构改革中调整了的政府职能迟迟不能落实到位,在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监督管理、优惠税制等诸多方面,不仅约束过严,且彼此不配套、不协调、不到位,严重影响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8、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今年两会期间宋曙光将提出四点建议:
9、强化保单融资支持
10、在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安全方面,宋曙光表示,近年来,中国信保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作用,深入实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行动,进一步发挥电子信息、家电、整车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能源、纺织服装以及现代农业7条重点产业链的协同作用,服务产业链企业客户近万家,以保订单来保就业。2022年,7条重点产业链出口363亿美元、国内贸易255亿元,有力保障了产业链企业安全稳定发展。
11、宋曙光认为,应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内外贸信贷支持和政策性保险保障力度,依托内外贸企业应收账款、存货、订单、保单等,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加强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协同支持,推动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12、中国残疾人协会,经国务院批准和国家法律确认的将残疾人自身代表组织,由中国各类残疾人代表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
13、3月3日,中证网刊发了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保董事长宋曙光:建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内外贸政策性保险保障力度》:
14、 从“封闭式”传播到“开放式”传播
15、中国主流媒体面临的技术机遇
16、以上简要概括了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不完全是由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管理和能力建设不足所造成的。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处在转型时期的整个中国社会。可以说,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反映了整个社会在转型过程中价值观念、治理模式与体制的根本转变。
17、产品质量
18、“中国信保将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大针对性服务支持力度,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强化保单融资支持,努力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宋曙光表示。
19、 市场需要
20、中华慈善总会,是一个成立于1994年的慈善机构,由热心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志愿参加的全国性非营利公益社会团体。
六、中国的主流媒体的非营利性
1、作者:胡智锋,北京电影学院d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雷盛廷,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2、“建议加强各方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建立完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宋曙光说,可以考虑依托核心企业构建上下游一体化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预警体系,提供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更好发挥金融稳链拓链强链作用,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3、政治新形势:展现负责任形象
4、中新经纬
5、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自成立以来,中国信保对接国家重点产业、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在助力稳经济大盘、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等方面作出贡献。
6、扩展资料
7、一是建议围绕加强我国海外利益保护,积极构建多元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增强我国海外利益保护能力。
8、二是建议加快推动建设全链条境外风险管控体系,更好指导“走出去”企业和金融机构管控境外风险。
9、邮编:100120
10、 传统大众媒体曾经作为社会的主要传播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其以压倒性的数量占据着整个媒介生态。而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市场化商业媒体和社会化专业媒体依靠新技术快速发展,海量的应用、客户端、平台、渠道、账号扑面而来,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官方主流媒体仅有的渠道和媒介多少显得有些相形见绌。同时,在新兴传播生态中,互联网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有双重属性,即它们既是接受者又是传播者,共同构成了纷繁复杂的传播网络。因此,从总体比例上来看,官方主流媒体的占比相对减少,而市场化商业媒体和社会化专业媒体的占比则急剧增加。
11、 传统主流媒体在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较为稳定和完善的架构体系,包括生产体系、播出体系、管理体系、组织体系等。这些架构体系,诸如人员分工、部门配置、组织方式等大多是按照传统的采编播流程和部门进行设置,要想调整为新兴媒体的架构体系则相当困难,不但需要兼顾原有的传统架构体系,还要考虑适应新的传媒技术环境的需要,而其原有的激励机制、管理方式、传输线路等都需要重新研究、设计和改造。同时,从上面的指导部门到下面的基层单位的纵向结构,以及从传统主流媒体到外部市场机构和商业主体之间的横向结构,都需要打通脉络、重塑关系。传统主流媒体架构体系的调整充满挑战。
12、此前,宋曙光还建议加强各方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建立完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内外贸信贷支持和政策性保险保障力度,推动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13、我国目前监督管理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采取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管理体制,资产来源属于国家资助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并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但事实上,尽管年检工作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成千上万个各式各样的非营利组织,有限的管理人员很难通过年检真正达到对非营利组织的有效监督。这样做不仅操作成本很高,而且假借公益名义谋取私利的组织往往并不能被发现,因为仅凭年检报表是不足以判断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和对之实行监督的。从国际经验看,社会监督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的首要原则是公开。非营利组织必须向社会公众公开其财务、活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包括被动公开和主动公开两种形式。前者指任何一个社会公众对有关数据、信息,包括组织的详细财务报表,有权随时索要、查询、置疑并得以答复;后者指每个非营利组织要将上述重要信息定期在简报或者在公共媒体上发布,需要公布信息的信息程度和具体要求一般依据组织规模不同而有所差异,规模越大的组织其需要公开的数据越多、越要求完善。另外,非营利组织由于其民间性和非营利性,与政府和企业的财务制度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如利润计算、报表项目、评价标准等,因而建立非营利组织独立的财务和审计制度,是对其实行监督管理的前提。
14、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15、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发展前景是指媒体组织面向未来发展的适应和调整能力,是振奋媒体利益相关者信心,令其产生好感和好评的基础。简言之,发展前景包括战略目标、领导团队、技术创新和平台优势等4个二级指标。近些年来,许多优秀媒体人离开传统新闻媒体,转向互联网企业或其他行业(刘璐,2018;周睿鸣,2019),从侧面反映出媒体发展前景不尽如人意;不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国主流媒体近些年在新媒体端的亮眼表现,也让更多公众看到了其发展前景,在公众心目中赢得了较好的声誉。
16、技术对传媒生态的影响
17、 构建“开放式”传播框架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历史性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虽然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准普遍有所提高,但依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主要是因为人们有了更高的美好生活需要。当今中国社会的中等收入群体在不断增多,人们的思想价值、态度行为等也产生了较大变化,包括生活观、养老观、育儿观、婚恋观等方面都发生着新的转变,并且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19、订阅信息
20、国内外企业和媒体声誉评价体系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