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道家经典名言励志117句

道家经典名言

1、道家经典名言佳句

(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面常擦,血脉流畅,容光焕发。目常揩,眠疾不染,视物清晰。耳常弹,耳聪不鸣,听力敏锐。齿常叩,不龋不松,齿坚牙利。背常暖,风邪难入,寒咳不犯。腹常揉,促进运化,胃肠俱佳。足常搓,祛风除湿,肯履矫健。津常咽,宣通百脉,益寿延年。发常梳,气血充盈,脑聪发健。浊常呵,吐故纳新,身强体壮。肛常提,扶正固本,长寿有望。皮常干,外卫强固,皮疾难犯。睡常曲,固体益精,身心自安。

(3)、大意: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5)、赏析:“贵柔”是《道德经》的基本观念之老子认为,“柔弱”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是“道”的基本表现和作用,它实际上已不局限于与“刚强”相对立的狭义,而成为道家思想概括一切从属的、次要的方面的哲学概念。“至柔”在这里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征。老子在这句话中要突出的是事物转化的必然性。

(6)、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章。

(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大意: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

(10)、这句话表述的是老子无神论的思想倾向,他认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没有理性和感情,它的存在对自然界万事万物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因为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身的自然规律变化发展,作为圣人——理想的统治者,应当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无为之治,任凭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会采取干预的态度和措施,否定了当时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观点。

(1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成型: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

(13)、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14)、(大意):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1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9)、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0)、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道家经典名言励志

(1)、(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2)、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3)、如果看到的只是老虎的一个花斑,就无从判断它是否威猛;看到的只是马匹的一根毫毛,就无从判断它是否擅长奔跑。

(4)、人有顺逆之气生于心,心治则气顺,心乱则气逆,心之治乱在于道德,得道则心治,失道则心乱。

(5)、大意: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6)、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脖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7)、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

(8)、(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9)、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0)、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13)、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14)、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15)、复活: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玄之风兴起,道家思想重新复活,不过这一次的重点不是黄老,而是对老庄的重新阐释,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此后老庄成为道家正统,一直延续至今。

(16)、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17)、民之从事,常于⼏成⽽败之。慎终如始,则⽆败事。

(18)、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1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道家经典名言及释义

(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6)、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9)、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1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1)、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世间》。

(12)、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三国魏·王弼《老子》十四章注。

(13)、辉煌:汉朝建立后,由于长期战乱的破坏,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一个名为“文景之治”的盛世。阚泽记载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黄老之书升格为经在汉武帝尊六经之前。

(14)、君⼦不谓⼩善不⾜为也⽽舍之,⼩善积⽽为⼤善;不谓⼩不善为⽆伤也⽽为之,⼩不善积⽽为⼤不善。

(1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1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17)、大意: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18)、⾕神不死,是谓⽞牝。⽞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之不勤。

(1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0)、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道家经典名言十句

(1)、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和平发展)

(3)、只走一步棋,不足以看出一个人的棋艺;只弹一下琴,不足以听出琴里蕴藏的悲喜。

(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

(9)、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

(1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1)、暴风刮不完一个早晨就会停息。比喻来势虽猛,但持续的时间不会长久。

(12)、祸莫⼤于轻敌,轻敌⼏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3)、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14)、大意: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1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7)、潜藏:魏晋南北朝后,虽然道家思想屡次成为大乱之后治国的急救包,也是士大夫失意之后的精神寄托,但它绝大多数只能在哲学科技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直到唐宋时期道家又发展至鼎盛,故学者言唐之佛教思想、宋之佛儒思想均处“伟大时期”,但其间道家实力却压倒二教。到了元朝道家变为缘化状态。另外,道家思想曾和佛教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禅宗,且道家对儒家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

(18)、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老子

(19)、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20)、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庄子·天下》

5、道家经典名言50句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3)、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7)、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8)、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生之累也。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气发喑,惊怖为狂,忧悲焦心,疾乃成积,人能除此五者,即合于神明。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1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1)、(大意):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1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3)、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14)、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15)、是以圣人执道,虚静微妙以成其德,故有道即有德,有德即有功,有功即有名,有名即复于道,功名长久,终身无咎,王公有功名,孤寡无功名,故曰圣人自谓孤寡,归其根本。

(16)、 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17)、大意: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18)、大意: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19)、赏析:老子在此用递推的方法向人们阐释了何为“道法自然”的原则。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也就是说只有顺从自然规律,自然而然地生活,天、地、人才能按照各自的自然规律运行,相安无事。

(20)、大意: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4)、大意: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5)、大意: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7)、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8)、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昆虫不失斯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尉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9)、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10)、上善若⽔。⽔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之所恶,故⼏于道。

(11)、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1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1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

(14)、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15)、(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6)、兴盛:老子以后,战国时期,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六大派,除了老庄学派外,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彭蒙田骈慎到派、老子学派和宋尹学派都曾兴盛一时,其中以黄老派最盛。其时,黄老思想不但成为田齐的.治国思想,并通过百家争鸣对诸子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楚国和吕不韦统治时期的秦也发挥过一定作用,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

(1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上一篇精选励志座右铭大全 励志145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