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图片
1、海德格尔图片高清大图
(1)、后来,他又发表了《论根据的本质》(1929);《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1929);《形而上学是什么》(1929);《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1933);《赫尔德林与诗歌的本质》(1937);《论真理的本质》(1943);《论人道主义》(1949);《林中路》(1949);《形而上学导言》(1954);《什么叫思想》(1954);《演讲与论文集》(1954);《尼采》(1961-1962);《工艺与转向》(1962)。这些著作,都没有《存在与时间》的影响大。
(2)、“死作为此在的终结乃是此在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确知的、而作为其本身则不确定的、又不可逾越的可能性。”
(3)、(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多年不见了,说了几句久别重逢的话,招呼大家坐下,书僮送上茶来。”
(4)、人们不恰当地估计了这些关系,而且不愿看到那种合乎关系之物(VerhältnismäBige)。人们依附于这些机构,为了将所有的东西都禁锢于其中,人们以为,只有在这里并且只有从这里出发才会岀现有效的东西和起作用的东西。
(5)、在企业活动中,对对象区域的筹划首先被设置入存在者中。各种方法相互促进对结果的检验和传达,并且调节着劳动力的交换。使一种对各种方法的有计划联合变得容易的所有设置——作为措施——绝不仅仅是研究工作扩展和分叉的外在结果。而毋宁说,研究工作成了一个远远而来的、并且远远还没有得到理解的标志,标志着现代科学开始进入它的历史的决定性阶段了。现在,现代科学才开始获得它自己的完满本质。
(6)、人据以在有些地方成为尺度的那种意义(Sinn)。
(7)、πολλαγαρτακωλυονταεíδÉναι,η τ αδηλóτηζκαìβραχυζωνòβιοζτουανθρωπον。“因为阻碍着人们去觉知存在者本身的事情有很多种:例如,存在者的非敞开状态(遮蔽状态),以及人寿的短促”。(8)
(8)、“老子大小也打过几十次仗了,每次我都对自己说:“老子死也要活着。子弹从我身上什么地方都擦过,就是没伤着我。春生,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
(9)、福贵看似自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离世,却还活得好好的,但那并不是心如磐石,只是一种无能为力。
(10)、存在者如何竟能以突出的方式展现为一般主体,从而主体因素得以达到了统治地位?因为直到笛卡儿,甚至在笛卡儿形而上学的范围内,存在者——就其是某个存在者而言——还是一个sub-jectum[一般主体],即úπo-кεíμεvov[基体、基底],也即某个从自身而来摆在眼前的东西,它作为本身同时奠基了它持续的固有特性和变幻不居的状态。一个在本质性方面无条件的、因而别具一格的Sub-jectum[一般主体](作为一个具有奠基作用的基础)的优先地位,源出于人对某个fundamentumab-solutuminconcussumveritatis(自足的、不可动摇的确定性意义上的真理的基础)的要求。这种要求为何并且如何达到其决定性的权能和作用呢?这种要求源自那种人的解放,在此解放中,人挣脱了基督教的启示真理和教会学说的束缚,而成为那种以自身为准绳的立法者。藉着这种解放,自由——亦即受某种义务的束缚——的本质,被重新设定起来。但因为按照这种自由,自我解放的人本身设定义务,所以这种义务从此以后就有可能得到不同的规定。这种义务可以是人的理性及其法则,或者是根据这种理性而被设立起来、并且对象性地被安排的存在者,或者是那种尚未被安排的、只有通过对象化活动才能加以掌握的,要求在某个时代得到控制的混沌(Chaos)。
(11)、邓晓芒先生认为,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这个概念,是最不好翻译的,不论英文的、德文的、希腊文的,都不好翻译。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存在”,往往以“是”来表达——就是英文的“on”或者“being”,这里面有一种逻辑含义,即动词含义,通过联系或联系词达到名词的含义。
(12)、元素六:逻辑性(因果联系):转折不是胡编乱造,要有严密的因果联系,此处与虚构艺术的大胆想象并不矛盾。
(13)、相聚的典故:王维《渭城曲》,柳永的风流事迹,罗隐的《嘲钟陵妓云英》,海德格尔与阿伦特。
(14)、电影可以从文学那儿汲取养分,但不能变成文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电影就是电影,它不是文学的工具,也不是宣传的武器。文学促进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束缚了电影艺术的发展,电影人在长期创作中形成的文字思维束缚了其影像思维的发展,导致中国电影的视听艺术远远落后于西方。电影不能一味追求“文学性”而抛弃本应有的“电影性”。
(15)、我们满可以惊奇于苏格拉底针对普罗太哥拉的这一番深思熟虑而就后者所说的话(参看柏拉图:《泰阿泰德篇》152b):εικòζμÉντοισοφòνανδραμηληρειν。“可以猜想,他(普罗太哥拉)作为一个沉思的人(在他关于人是μÉτρον(尺度)的命题中)是不会随便瞎吹八道的”。
(16)、这种对存在者的对象化实现于一种表象(Vor-stellen),这种表象的目标是把每个存在者带到自身面前来,从而使得计算的人能够对存在者感到确实,也即确定。当且仅当真理已然转变为表象的确定性(Gewißheit)之际,我们才达到了作为研究的科学。最早是在笛卡儿的形而上学中,存在者被规定为表象的对象性,真理被规定为表象的确定性了。笛卡儿的主要著作的标题为:“Maditationesdeprimaphilosophia”,即《第一哲学沉思集》。(6)Πρώτηφιλοσοφία[第一哲学]乃是亚里士多德所创造的一个名称,标示着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东西。整个现代形而上学,包括尼釆的形而上学,始终保持在由笛卡儿所开创的存在者阐释和真理阐释的道路上(参阅附录四)。
(17)、朱刚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心性与生活方式的转变——现象学还原的工夫论意义
(18)、(解释):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19)、对于现代之本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两大进程——亦即世界成为图像和人成为主体——的相互交叉,同时也照亮了初看起来近乎荒谬的现代历史的基本进程。这也就是说,对世界作为被征服的世界的支配越是广泛和深入,客体之显现越是客观,则主体也就越主观地,亦即越迫切地突现出来,世界观和世界学说也就越无保留地变成一种关于人的学说,变成人类学。毫不奇怪,惟有在世界成为图像之际才出现了人道主义。而正像在希腊的伟大时代中不可能有世界图像这类东西,同样地,那时也不可能有一种人道主义发挥作用。所以,比较狭窄的历史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无非是一种伦理学—美学的人类学。在这里,“人类学”(Anthropologie)这个名称并不是指某种关于人的自然科学研究。它也不是指在基督教神学中被确定下来的关于受造的、堕落的和被拯救的人的学说。它标志着那种对人的哲学解释,这种哲学解释从人出发并且以人为指归,来说明和评估存在者整体(16)(参阅附录十)。
(20)、吴飞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仁之实”与“仁之端”
2、海德格尔照片
(1)、出处:出自于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
(2)、30年后,我们相聚黄山,重温伟人嘱托,共商加快旅游经济发展大计。
(3)、科学是现代的根本现象之一。按照地位而论,同样重要的现象是机械技术。不过,我们不能把机械技术曲解为现代数学自然科学的单纯的实践应用。机械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实践变换,惟这种变换才要求应用数学自然科学。机械技术始终是现代技术之本质迄今为止最为显眼的后代余孽,而现代技术之本质是与现代形而上学之本质相同一的。
(4)、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人们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
(5)、反求诸己:出自《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6)、4)有冲突——对话人的不同立场、身份、目的与愿望之间的对抗性。
(7)、对形而上学的界定不同。胡塞尔,尤其是中后期的胡塞尔,是一个先验观念论者。而海德格尔则是基于一种“生存”的维度来做的。形而上学对胡塞尔来说更多是一种认识的批判,而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则是要让存在从一种遮蔽的状态呈现出来的方式。这里可以从对“是”的不同理解去了解一下。
(8)、可是,这种解放并不知道自己始终还没有摆脱那种肯定和保证了人的灵魂的得救的启示真理的束缚。因此,这种摆脱了天启式得救确定性(Heilsgewiβheit)的解放,本身必然是一种走向某种确定性(Gewiβheit)的解放;而在后一种确定性中,人为自己确保了真实——作为对他自己的知识(Wissen)的意识。这只有通过自我解放的人自己对可知之物的确定性的保证才是可能的。但这样一回事情得以发生,只是由于人从自身出发并且为了自身,确定了对他来说什么是可知的,知识和对意识的确证(即确定性)意味着什么。于是,笛卡儿形而上学的任务就成为:为人的解放——走向作为自身确定的自我规定的自由的解放——创造形而上学的基础。然而,这个基础不但本身必然不是一个确定的基础,而且,由于禁阻了来自其他区域的任何尺度,它同时必然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所要求的自由的本质通过这个基础而被设定为自我确定性了。不过,一切由其本身确定的东西同时也必须保证那个存在者为确定的——对此存在者来说,这样一种知识必定是确定的,通过这种存在者,一切可知之物必定获得了保证。fundamentum[基础],那种自由的基础,为自由奠立基础者,即一般主体,必定是一个满足上述本质要求的确定之物。一个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别具一格的一般主体就成为必然的了。这一构成基础和赋予基础的确定之物是何种东西呢?是ego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确定之物是一个命题,它宣称:与人的思维同时相随(共同地和同样持续着),人本身无可置疑地也一道在场着,现在也就是说,一道被给予自身。思维即表象(vor-stellen),是与被表象者——即作为per-ceptio[知觉]的idea[观念]——的表象关系。
(9)、①从叙述功能上来看,台词功能过于突出,以声压画,背离了影视表现的媒体特征。
(10)、他说,由此,可以引入一个更基本的问题——询问“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又究竟意味着什么?他认为,这些问题,隐藏在明显的日常生活背后。它们之所以被忽略,是因为过于贴近日常生活而难以把握。
(11)、元素一:长度A、决定了结构,节奏,人数,播出平台,题材选择等基本问题,有明确的长度意识。B、标准电影90min电视剧30,40min/hourC、栏目剧20~30min短片几分钟到半个小时广告几秒到几十秒
(12)、④从制作方式来看,过于依赖后期配音,声画的立体空被压缩成一个平面。
(13)、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如今60岁的他,获得了人生的幸福,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这真可谓是:“活着就是希望”。
(14)、事情今天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如此描述,好像大学任何时候都是由我这一方面决定的并同政府相对立。
(15)、电影需要文学。首先,电影离不开剧本,而由文字写成的剧本免不了要从文学那儿借鉴小说的叙事性、诗歌的抒情性和散文的灵动性。其次,面对当下中国电影叙事紊乱、形象苍白、情感贫乏的现状,呼唤电影的“文学性”也未为不可,况且中国电影尚未完全脱离文学。文学也需要电影,特别是在视觉艺术占主流的今天,改编电影使文学原著在大众中形成广泛的影响。文学不仅能够通过电影进入受众的视野,文学的内容和创作技巧也会受到电影的影响。文学可以从优秀电影中寻找切合大众心理和情感的创作题材,也可以将电影的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拍摄手法运用到文学写作中,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
(16)、存在主义哲学,包括海德格尔在内,也存在这个问题,比较难准确地用汉语表达其含义。大致上,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就是“我”;“我”,就是“存在”;“存在”也是世界。但是,他的这个说法,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完全不同。海德格尔不太看得上笛卡尔。
(17)、通过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长期辩论,经验理论开始淡化衰落和理性的理论开始崭露头角。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孔德以及由罗素发展的经验主义分析??在英美哲学中一直据主要地位。实用主义在欧洲大陆在很大程度上也倾向于经验主义。在此期间,只有合理的新士林理论还存在一定的影响。后期各方面的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法国结构主义运动的发展,试图还原在现代哲学中的理性主义者的主导地位。对于经验注意造成了重创,但是都是来自心理的。心理学派的蓬勃发展,使的理性经验主义有了最佳的反驳证据。按照认知科学的意见,哲学家的头脑绝对不是一个白板,通常最简单的看法也会对人的认知功能造成影响,各界对于图像的存储和检索信息变得更加繁杂,经验论者设想的那种纯粹的经验或观察并不能够使用,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意识,认知模式或范式对于理论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新的物理批评反对经验主义的实验结果,同时对于理性理论的复兴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经验主义或理性的灵魂被严重的忽视,那些不可观察的理论的存在,为现实的观察提供了便利。最科学的现实主义者反对经验主义,但是很多的现实主义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的观点,在他们看来,这个理论的对象可以有效果,即使他们是无法观测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在现代西方哲学的地位的变换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18)、(8)这里的“我们对某物了如指掌”(wirsindÜberetwasimBilde)可按字面直译为“我们在关于某物的图像中”。——译者
(19)、(9)Nietzsche,Friedrich."OnTruthandLyinginaNon-MoralSense."TheNortonAnthologyofTheoryandCriticism.Eds.Leitchetal.NewYork:Norton,200
(20)、“企业活动”一词在这里并无贬义。但由于研究在本质上是企业活动,所以,那种始终可能的“一味忙碌”的勤勉活动同时也唤起一种最高现实性的假象,而研究工作的挖掘活动就是在这种现实性背后完成的。当企业活动在方法中不再基于常新的筹划之实行而保持开放,而只是抛弃这种给定的筹划,甚至也不再证实它自己的不断累积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清算,而是一味地追逐这种结果和计算,这时候,企业活动就成为“一味忙碌”了。这种“一味忙碌”无论何时都必须被制止,而这恰恰是因为研究在本质上乃是企业活动。如若人们只是在安静优雅的博学中寻找科学的科学因素,那么无疑地,看起来仿佛对企业活动的拒绝也就意味着对研究之企业活动特性的否定。确实,研究愈纯粹地成为企业活动,并因而登上其业绩的适当水平,则研究中的勤勉忙碌特性的危险就愈持久地增长。最后就会出现一个状况,在那里“企业活动”与“一味忙碌”之间的区别不光成为不可认识的,而且也成为不现实的了。正是这种处于自明之物的平均中的对本质与非本质的协调,使得作为科学形态的研究能够持久,从而根本上使现代能够持久。但是,研究从何处获得对那种在其企业活动范围内的“一味忙碌”的抗衡力量呢?
3、海德格尔图片高清
(1)、 扫码订购- 喜马拉雅APP -已购收听
(2)、何种关于存在者和真理的观点为现代科学的本质建立了基础?如若我们成功地探得了为现代科学建基的形而上学基础,那么,我们必然完全可以从这个形而上学基础出发来认识现代的本质。
(3)、他认为,人类当时的危机,产生于西方思想经历的深刻沉沦,即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结果产生异化。这种异化,可以称作“非本真的存在方式”。他说,沉沦,是人类存在不可回避的方式。但是,不同时代和不同个人,程度可以不同。
(4)、Erläuterungen zu Hölderlins Dichtung (1936-38)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5)、这样的生命态度,其实就是一种向死而生。海德格尔曾将人的生存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非本真”的状态,一种是本真的状态。
(6)、人们认为,在过去十年里,特别是最近五年里,我除了重新在大学中从事繁杂的教学活动之外,没有思考其他任何东西。
(7)、A、戏剧式:经典好莱坞式(麻辣烫),以美剧为例,而且特指美国电视连续剧。(刮痧)
(8)、情节点:在电影或电视剧的编剧术语中特指一个事变或事件,它被紧紧织入故事之中,并把故事转向另一方向。《唐人街》第二幕的结尾的情节点就是:杰克·尼科尔森在墨尔雷先生被谋杀的水池中找到了一副眼镜,并知道它不是墨尔雷的就是属于那个谋杀者的。这样就把故事引入到结局部分。
(9)、正如我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所阐发的那样,世界概念只有在“此之在”(Da-sein)的问题的视界内才能得到理解;而“此之在”的问题又始终被嵌入存在之意义(而非存在者之意义)的基本问题之中了。
(10)、⑤从莎剧本身来看,虽未得莎士比亚式台词,只是对语言文字的习惯性的眷恋,对莎剧的误读,臆想与商业混合后的产物。
(11)、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在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一场场的迷茫,一次次无休止的争吵?一地的碎鸡毛?很多时候,我们似乎总是在过分强调生命的苦痛,而忽略了很多其他的东西。
(12)、作为研究,认识对存在者做出说明,说明存在者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能够为表象所支配。当研究或者能预先计算存在者的未来过程,或者能事后计算过去的存在者时,研究就支配着存在者。可以说,在预先计算中,自然受到了摆置;在历史学的事后计算中,历史受到了摆置。(5)自然和历史便成了说明性表象的对象。这种说明性表象计算着自然,估算着历史。只有如此这般地成为对象,如此这般地是(ist)对象的东西,才被视为存在着的(seiend)。惟当存在者之存在于这种对象性中被寻求之际,才出现了作为研究的科学。
(13)、(6)这是海德格尔做的翻译,有别于通译:“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译者
(14)、也就是说,“死亡”是一种可能性——是尚未到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但总是会到来的一种可能性。因为“死亡”本身就是“此在”在世的一部分,只不过死亡是最后一个环节。有了这个环节,“此在”的在世才是完整的。
(15)、但是有一条可以肯定,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属于理性主义。但到了海德格尔,尽管他的哲学从现象学出发,然而他所表述的“存在”,即便不是反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所以,他曾经认为,全部哲学史,没有按照他的思路来分析阐述,结果把“存在”这件事耽误了。
(16)、“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因此《道德经》开篇即言“道”。老子在《道德经》中处处都在阐发他关于“道”的哲学和智慧,企图引导读者思道、悟道,进而得道、行道。
(17)、时间与所有存在息息相关,但却很难准确地定义。因而,时间观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自古以来,许多哲学家、思想家都对时间进行过思考。随着哲学不断地发展,时间问题逐渐成为一些哲学家关注的焦点。在西方近代、现代、当代哲学中,出现与一些与时间紧密关联的哲学概念。本文就要将几个与时间相关的哲学观点进行梳理、阐述、分析与比较,对西方哲学近代以来的时间观进行一些探讨,并反思其变化,对这些时间观的本身正确与否暂且不予置评。
(18)、”如在C·威廉主编的《现实主义与电影》一书的序言中所指出的:“(有人认为,)电影的素材接近造型的、空间的艺术,也就是说,接近于绘画;而它的展开的方式又接近于文学和音乐的‘时间’艺术。??L·德吕克认为‘电影是运动的绘画’;??A·冈斯认为‘电影是光的音乐’”,电影艺术综合论者认为电影不能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存在,而是多种艺术的综合。
(19)、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 (Vom Ereignis)(1936-1938, 1989年出版) 《对哲学的贡献》
(20)、电影是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它要求时间和空间要能够自由和灵活的转换,在这一点上文学的表现方式恰恰与电影的要求相吻合。文学(主要是小说)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且足够的自由和灵活。文学是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电影最初甩掉戏剧,是因为这类舞台剧过于模式化,不够生活化,不能充分发挥电影的艺术优势;而文学以其生活化、写实化的特征,迅速蹿升为电影的第一大“供应商”。综观古今中外比较成功的电影作品,几乎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中国的情况亦是如此,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促成了电影事业的繁荣景象。
4、海德格尔 现身情态
(1)、艺术作品呈人人熟悉的。在公共场有在教室和住宅里我们可以见到建筑作品和雕塑作品。在博物馆和展览馆里安放着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艺术作品。如果我们根据这些作品的未经触及的现实性去看待它们,同时又不至于自欺欺人的话,就显而易见:这些作品与通常事物一样,也是自然现存的。一幅画挂在墙上,就像一枝猎枪或一顶帽子挂在墙上。一幅油画,比如凡高那幅描绘一双农鞋的油画,就从一个画展转到另一个画展。人们运送作品,犹如从鲁尔区运送煤炭,从黑森林运送木材,在战役期间,士兵们把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与清洁用具一起放在背包里。贝多芬的四重奏存放在出版社仓库里,与地窖里的马铃薯无异。
(2)、在莱布尼茨以来的德国思想中得到完成的对笛卡儿基本立场的本质性改变,绝没有克服后者的基本立场。这些改变才只是展示出笛卡儿基本立场的形而上学作用范围,并为19世纪这个还是现代以来最黑暗的世纪创造了前提条件。这些改变间接地把笛卡儿的基本立场固定在某个形式中,通过这个形式,这些改变本身几乎是不可识别的,但并不因此更少具有现实性。相反地,纯粹的笛卡儿—经院哲学及其唯理论已经丧失了任何力量,无能于对现代起进一步的构成作用。从笛卡儿开始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完成过程。但因为这样一种完成又只有作为形而上学才是可能的,所以现代思想才具有了它自身的伟大。
(3)、“按理说我是早就该死的,打仗时死了那么多人,偏偏我没有死,就是天天在心里念叨着要活着回来见你们,你就舍得扔下我们?”
(4)、20世纪50年代,电视时代倒来,随之而来的是电子与图像革命。成人的头脑开始萎缩,变成碎片化的图片、声音和文字;儿童被依据想象而筑塑成成人化的物品,童年开始走向灭亡。二者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人们的意识结构被重新塑造,以便匹配于新的传播结构,是我们制造了自己。
(5)、哲学对时间的认识,从近代、现代、当代三位著名的哲学家的观点来看,由生命绵延阐述时间特点,转化为从存在的角度阐释时间,最终转化为从差异的踪迹角度去理解时间,使得作为生命绵延的纯粹时间,被“此在在场”斩断三分,与存在的三种状态密切相关,成为存在的本质,但最终因为此在无法在场被彻底解构了,成为由不同能指间差异地分延的不同踪迹。海德格尔将线性时间横向截断,而德里达却将时间点纵向解构为一个差异无限分延的踪迹,只能靠顿悟去把握。“现在”作为一个“点”不复存在,而成为一条“射线”。因此,宏观的线性绝对时间观被解构,留下了非线性的、相对的、理性无法真正理解的“不在场”的时间观。
(6)、《林中路》(Holzwege)是20世纪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海德格尔(1889-1976年)的后期代表作品之一。它在当代学术界享誉甚高,业已被视为本世纪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著作。如其中的第一篇《艺术作品的本源》,原为海德格尔在1935到1936年间所做的几次演讲,当时即激起了听众的狂热的兴趣——此事后被德国当代解释学哲学大师伽达默尔描写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见《林中路》译者序)
(7)、“插曲”的特点:“通过摄影机的揭示而从生活流中突现出来,继而又消失在生活流中”。克拉考尔还在人类思想和活动的变迁这一更为广阔的背景中为这种价值标准寻找理论依据:看电影的意义在于使现代人有可能去经验物质现实,把注意力从内心世界转移到生活的外部现象上来,而现代人非常需要这个“转移”,因为现代人患了“思想空虚症”和“认识抽象症”,唯有电影才有可能帮助人们“通过摄影机从这个世界取得经验”,使其“从冬眠状态中,从虚假的不存在状态中彻底恢复活力”。
(8)、带着不断变化的目标设定,通过多次的努力,现在,大学对我的事情的解决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地步:如果我对大学曾有过采取行动的意图的话,那也是被迫通过法律途径采取的。
(9)、(3)此处的Wirkung与Wirksamkeit都是由词根wirken(影响,效果,作用)而来,只是以不同的名词化形式。前者是最直接的名词化形式,后者则是由动词向形容词,再由形容词名词化:wirken→wirksam→Wirksamkeit。——译注
(10)、元素五:转折(情节点)A、故事要吸引人,不能平铺直叙,要跌宕起伏,故事由此上升为情节。B、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时序性)国王死了,王后因伤心而死。(因果关系)
(11)、向死而生的意义:向死而生是指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12)、人们现在甚至——根据在过去五年里所发生的事情一还要我承诺,将所有力量都奉献给大学。这个要求如此坚决,以至于这里似乎还有重要的任务存在,这些任务超越单纯的专业课(Fachunerricht),或者甚至延伸到它后面。
(1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谈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4)、(5)此处译为“摆置”的德文动词stellen在海德格尔这里有特殊含义,应联系海德格尔所思的“表象”(Voztellen)来理解,更应联系他所思的“集置”(Ge-stell)来理解。——译者
(15)、“那种情绪是缘何而生的呢?”小T细细地记着笔记。“它是在临死时向前看的境况中产生的。倘若往后看,人就要向前逃避,就要无限延长对生的渴求;倘若向前看,人既无所向,因为所向已成现成人生;人亦无所避,因为终局之后是一片虚无——那么人将镇定自若地迎接自己的终局。”写到这里,小T不经有些沾沾自喜,他似乎在很小的时候就领会了那位哲人的奥秘。当然,他也有自知之明,年轻人总是会低估死亡的威力。“但这一切都是无所谓的啦”,小T开始敲打起键盘,这并不妨碍小T把那位哲人的思想(粗略地)分享给大家:
(16)、(2)分析:从叙事功能来看,台词作用过于突出,“以声压画”背离了影视表现的媒介特性。
(17)、通过筹划,通过对这种在程式之严格性中的筹划的保证,科学就成了研究。但是,筹划和严格性惟有在方法(2)中才展开为它们所是的东西。这种方法标志着对研究来说本质性的第二个特性。如果被筹划的区域将成为对象性的,那就需要我们在其纵横交织的整个多样性中去遭遇它,与之照面。因此,程式必须为照面者的多变性备下自由的眼光。惟有在变化过程的始终不同性的视界内,才能显示出特殊性亦即事实的全部丰富性。但事实必须成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故程式必须在其变化中把变化之物表象出来,展示出来,同时依然让运动成其为一种运动。事实的恒定因素以及事实之变化本身的持续性就是“法则”(Regel)。在其过程之必然性中的变化的持续因素就是“规律”(Gesetz)。惟在法则和规律的视界内,事实才作为它们本身所是的事实而成为清晰的。自然领域中的事实研究本身乃是对法则和规律的建立和证明。借以把一个对象区域表象出来的方法,具有基于清晰之物的澄清的特性,亦即说明(Erklärung)的特性。这种说明始终是两方面的。它通过一个已知之物建立一个未知之物,同时通过未知之物来证明已知之物。说明在探究(Untersuchung)中实行。这种探究在自然科学中按各各不同的探究领域和探究目的,通过实验来进行。但自然科学并非通过实验才成为研究,而是相反地,惟有在自然知识已经转换为研究的地方,实验才是可能的。因为现代物理学本质上是数学的物理学,所以惟有它才可能是实验的。但是,由于中世纪的学说(doctrina)和古希腊的έπιστήμη(知识)都不是研究意义上的科学,所以在那里就没有出现实验。诚然,亚里士多德最早就理解了,ἐμπειρία即experientia(经验]意味着:在不同的条件下观察事物本身、事物的特性及其变化,因而是关于事物在法则中的表现方式的知识。但以这种知识为目标的观察,即experimentum(实验],始终与作为研究的科学的内涵,与研究实验,有着本质的差异;即使古代和中世纪的观察是用数字和尺度来工作的,情形也是这样;即使这种观察是借助于某些装置和器具的,情形也还是这样。因为在那时普遍地缺失实验的决定性因素。实验始于对规律的奠基。进行一项实验意味着:表象出一种条件,据此条件,在其过程之必然性中的某种运动关系才能成为可追踪的,亦即通过计算事先可以控制的。但规律的确立却是根据对象区域的基本轮廓来进行的。这种基本轮廓给出尺度,并且制约着对条件的先行表象。这种表象——实验即始于这种表象制约着对条件的先行表象。这种表象——实验即始于这种表象并且借助于这种表象——决不是任意的虚构。因此,牛顿说:hypothesesnonfingo,即,奠基工作并不是任意杜撰的。奠基工作乃根据自然之基本轮廓来展开并且从中得以勾勒。实验是那种方法,这种方法在其实验装置和实施过程中受已经获得奠基的规律的支持和指导,从而得出证实规律或者拒绝证实规律的事实。自然之基本轮廓越是精确地被筹划出来,实验之可能性就变得越精确。因此,才学卓著的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决不可能成为现代实验科学的先驱,他始终只不过是亚里士多德的继承者。因为在那时,基督教把真理的真正地盘投入信仰中了,投入对典籍话语和教会学说的确信中了。最高的知识和学说乃是神学,是对神性的启示话语的阐释,而这种启示话语被记录在典籍中,并且由教会宣布出来。认识在这里并非研究,而是对权威性话语和宣布这种话语的权威的正确理解。因此,在中世纪的知识习得中,对不同权威的话语和学说意见的探讨具有优先地位。componerescriptaetsermones(文字与言语的比较),argumentumexverbo(根据词语的判断],是决定性的;这同时也是当时所采纳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必然成为经院哲学的辩证法的原因所在。如果说罗吉尔·培根要求实验,而且他确实也要求实验,那么,他所指的并不是作为研究的科学的实验,而是要求用argumentumexre(根据事物的判断)来代替argumentumexverbo(根据词语的判断],要求用对事物本身的悉心观察,即亚里士多德的ἐμπειρία(经验),来代替对学说的探讨。
(18)、而毋宁说,庞大之物乃是那种东西,通过这种东西,量成为某种特有的质,从而成为某种突出的大。每个历史性的时代不仅与其他时代相比有不同的大,而且它也总是具有它特有的关于大的概念。但一旦在计划、计算、设立和保证过程中的庞大之物从量突变为某种特有的质,那么,庞大之物和表面上看来总是完全能得到计算的东西,恰恰因此成为不可计算的东西。后者始终是一种不可见的阴影;当人成了主体而世界成了图像之际,这种阴影总是笼罩着万物(参阅附录十三)。
(19)、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20)、海德格尔中学时,就对哲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深受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现代哲学家胡塞尔亦对其有重要影响。
5、海德格尔百科
(1)、现代科学在对特定对象领域的筹划中建立自身,同时也使自身个别化。这种筹划是在相应的、受严格性保证的方法中展开自身的。具体的方法适应于企业活动,并在其中确立自身。筹划(Entwurf)与严格性(Strenge),方法(Verfahren)与企业活动(Betrieb),它们相互需要,构成了现代科学的本质,使现代科学成为研究。
(2)、现代物理学被叫做数学的物理学,因为,在一种优先的意义上,它应用一种完全确定的数学。不过,它之所以能够以这种方式数学地运行,只是因为,在一种更深层的意义上,它本身就已经是数学的。对希腊人来说,Τàμαθήματα意味着那种人们在观察存在者和与事物打交道时预先知道的东西,即:物体的物体因素,植物的植物因素,动物的动物性和人类的人类特性。除了我们这里所指出的,数字也属于那种已经知道的东西,亦即数学因素(dasMathematische)。当我们在桌子上发现三个苹果,我们认识到这些苹果是三个。但数字三这种性质(Dreiheit)是我们早已知道了的。这就是说:数字是某种数学因素。只是因为数字是似乎最为纠缠不清的、总是已经知道的东西,从而是数学中最为熟悉的东西,所以,数学因素很快就被保留下来了,作为数字因素的名称。但绝不是说,数学因素的本质是由数字因素来规定的。一般而言,物理学乃是关于自然的知识;特殊而论,物理学乃是关于运动中的物体的知识。因为物体直接地和普遍地——即使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显示在所有自然因素中。如果说现在物理学明确地构成为一种数学的物理学,那么这就意味着:通过物理学并且为了物理学,以一种强调的方式,预先就构成了某种已经知道的东西。这种构成并非无足轻重,而是对某种东西的筹划,这种东西后来必定成为对所寻求的自然知识而言的自然,即:具有时空关系的质点的自成一体的运动联系。在这种被假定为确定无疑的自然之基本轮廓中,还包含着下述规定性:运动即位置变化。没有一种运动和运动方向优先于其他运动和运动方向。任何位置都是相同的。没有一个时间点优先于其他一个时间点。每一种力都取决于——或者说:仅仅是——它在运动中,也即在时间单元内的位置变化量中产生的东西。在这一关于自然的基本轮廓中,任何事件都必然被看透了。惟有在这种基本轮廓的视界之内,自然事件才作为自然事件而变得显明可见。这种自然之筹划包含着它的可靠性,而这是由于,物理学的研究就它每一个追问步骤而言,从一开始就维系于这种筹划了。这种维系,即研究的严格性,总是合乎筹划而具有它自己的特性。数学自然科学的严格性乃是精确性(Exaktheit)。一切事件都必须在这里——如果它们根本上作为自然事件能够进入表象的话——预先被规定为时间-空间上的运动量。这种规定是在借助于数字和计算的度量中进行的。但数学的自然研究之所以精确,并不是因为它准确地计算,而是因为它必须这样计算,原因在于,它对它的对象区域的维系具有精确性的特性。与之相反,一切精神科学,甚至一切关于生命的科学,恰恰为了保持严格性才必然成为非精确的科学。虽然我们也能把生命理解为一种空间-时间上的运动量,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再是在把握生命了。历史学精神科学的非精确性并不是缺憾,而纯粹是对这种研究方式来说本质性的要求的实行。毫无疑问,甚至对历史学科学的对象区域的筹划和保证,也不仅仅具有另一种方式,而是在实施时比贯彻精确科学的严格性要困难得多。
(3)、“表情包”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一种利用图片来表示感情的方式。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表情包流行于互联网上面,基本人人都会发表情包。
(4)、在无蔽状态中发生着φαντασια(呈现),即在场者之为这样一个在场者的显现,对本身向着显现者在场的人而言的一种显现。但作为表象着的主体,人进行想象活动,也就是说,人活动在imaginatio(想象)之中,因为他的表象活动把存在者构想(einbilden)为作为对象的存在者,使之进入作为图像的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