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1、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引用
(1)、与“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2)、6)反问:无疑而问,问而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中。如: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3)、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4)、同时,也建议大家可以在做题中记忆这部分内容。我们在备考的同时也要做对应的习题练习,试题上的这部分内容都可以拿来记,在订正错题时就把这块搞定。
(5)、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6)、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7)、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8)、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9)、拟人句的答题格式是: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xx的xx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xxxx的思想感情.
(10)、红枫树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使“我”心中暖意融融;菊花不畏寒霜,给了“我”信心和勇气,这些具有个性的植物,给“我”斗志,鼓起了“我”的勇气。
(11)、(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12)、为了孩子们能够做好阅读理解,小语今天为大家准备了1~6年级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大家一起来做做试题。
(13)、7)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提起下文,表示后面还有话要引起注意。如:她说:“我明白了。”
(14)、因果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15)、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6)、(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17)、14)这道题(不是)你做对了,(而是)我做对了。
(18)、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19)、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0)、(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
(1)、(1)没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2)、( )的水罐( )景象 ( )的回报
(3)、例句: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4)、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5)、画出: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6)、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7)、在文中用“‖”把文章分为三段,再写出各段段意。
(8)、10)书句号(《》):表示书籍、报刊、文章、影视剧等的名称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时候,这些名称应用上书名号。
(9)、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的思想感情
(10)、
(11)、因果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12)、如“看着这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夏衍《包身工》)(拟物,“饲养”原用于写动物,现在用来写人了。这就有力地表现了包身工制度下童工的非人地位。)
(13)、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的句子。
(14)、把非人的事物或抽象概念当做人来描绘叙述,把人或抽象概念当做物来描绘叙述,就是比拟。简而言之就是把物比人,把人比物。
(15)、比喻句的答题格式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表现了xx的xx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xxxx的思想感情.
(1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17)、(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18)、(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19)、面向全国考生,备注自己想要报读的地区和专业即可定制专属你的
(20)、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3、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高三网
(1)、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2)、(10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3)、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4)、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5)、b)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如: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6)、(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7)、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8)、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9)、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10)、(7)设问:自问自答,引入注意,启发思:考。
(11)、 反复 答题模式: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加强语气, 强调了……(或: 强烈地表达了……的情感)。
(12)、(1)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形容数量多,分布广。
(13)、(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4)、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15)、②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6)、印度的挑水工有两只水罐,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17)、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18)、(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19)、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0)、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养花》一文,从“到院子里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再回屋”,就可以猜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
4、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小学
(1)、今天,小语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小学语文答题技巧,分分钟提高语文成绩10分。赶紧收藏起来吧!
(2)、(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段意的概括归纳
(3)、我们山村的孩子们吃饭都是用一种粗瓷大碗,叫海碗。盛上一碗饭,夹一些菜放在饭上,一齐涌到村口的小场上来吃。我们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木墩上,有的干脆蹲在那儿。大伙儿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可热闹呢。大家还可以自愿地你吃点我的菜,我吃点你的菜,结果一顿饭吃了好几种菜,比在家里吃强多了。
(4)、把xx比作xx。(基本结构:本体、喻体、比喻词。判定:本体和喻体不能同类。)
(5)、我去过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冷风把我变成一朵美丽的雪花。我去过宽广的大海,好多海豚在我周围嬉戏。我还去过青青的草原,落在骏马的背上,跟它一起奔跑。
(6)、说明文、记叙文:既形象地描绘了……,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7)、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相同,内容相似或相近的词语或句子构成
(8)、(1)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9)、作用:烘托气氛,突出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10)、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11)、12)凡卡心想:(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乡下爷爷那里。
(12)、比喻手法表达效果的答题格式: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了……特点,表现作者……之情。
(13)、有一次猜菜,我的碗打破了。我吓哭了。隔壁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姐姐,忽然把自己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听到她妈妈的骂声:“打破碗了?你死去了!”接着是“啪”的一巴掌。
(14)、设问:①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②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脉络清晰。
(15)、表达的含义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
(16)、(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17)、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18)、那天清晨,我们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漫步,正巧碰上一个穿黄马甲的园林工人在浇水。
(19)、经典实例: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20)、“孩子们像祖国的花朵一样正茁壮成长”,“祖国的花朵正茁壮成长”,无论本体“孩子们”是否出现,喻体“祖国的花朵”都是出现的。
5、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引用及答案
(1)、引用:议论文:增强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2)、如:昨天,我读了《林海》这一课,还看了《惠州日报》和《西游记》。
(3)、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4)、作文的分值大家也看到了,差不多占了一半了,所以肯定是我们备考时的重头戏,要花心思去准备。
(5)、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6)、例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乐;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7)、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8)、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9)、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10)、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脉络清晰.
(11)、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12)、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13)、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4)、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15)、(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16)、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17)、选择……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宁可……也不……
(18)、9)(虽然)今天放假,(但是)小花还是呆在家里认真学习。
(19)、第二段:(3—4)写“我”猜菜时打了碗,一位小姐姐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却挨了打。“我”很感激。
(20)、方法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1)、修辞手法的在句子内容的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对比):突出强调了……等等
(2)、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其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如同”等。
(3)、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4)、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5)、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6)、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7)、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8)、对比: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9)、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10)、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作用:①语言简练工整;②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③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答题模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好处,能使句子对称,工整,也能加强意思。对比: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答题模式:强调了……突出了…… 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作用:①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②引起读者反思。答题模式:强调了……,强烈地表达了……之情。 设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作用:①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②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脉络清晰。答题模式:①通过一问一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引起听者的深思。②承上启下,引出下文。③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兴趣,启发读者对……事物的……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引用: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作用:①说明文、记叙文:既形象地描绘了……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②议论文:增强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答题模式:运用引用的修辞方法,既形象地描绘了……,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11)、①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把xx代指xxx。
(12)、当他们上山时,那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丝快乐。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但挑水工说:“难道你没有注意吗?刚才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一边。那是因为我早知道你的裂缝,并且利用了它。我在你这一边撒下了花种,于是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你就浇灌了它们。两年中,我常摘下这些美丽的花,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
(13)、(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14)、4)排比:把意思相联、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大体相等、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如: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的人民心一齐欢跃起来。
(15)、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16)、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17)、语文基础知识部门内容较多,包过字音字形、成语辨析、病句辨析、修辞手法赏析之类的。比如,每天整理几个易混淆成语释义,背一篇古文的重要词句释义等等。
(18)、准备判断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句子也可能用到多种修辞)
(19)、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20)、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1)、比喻。这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了。比喻又叫打比方,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比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比喻句中,漓江的水,是本体,翡翠是喻体,比喻词是“仿佛”。
(2)、3)夸张: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地描述。如:(夸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缩小)在巴掌大的牢房里,他照样锻炼。
(3)、 设问: (自问自答) 作用: ①开头设问: 点明写作对象(内容), 吸引读者注意, 引出下文 ②中间设问: 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5)、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6)、中性词:形容不好不坏,如“环视”“桌子”。
(7)、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8)、(1)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9)、(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10)、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11)、时间一点点过去,气温A越来越高,我又要变成水汽,开始我新的旅行了。
(12)、(6)对比: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13)、(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青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1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15)、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养花》一文,从“到院子里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再回屋”,就可以猜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
(16)、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17)、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18)、◆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19)、5)设问:自问自答。如: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20)、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1)、古诗文光会背没用!1-6年级古诗题目练习(含答案),可下载打印!
(2)、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