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强人意造句子
1、差强人意的用法
(1)、您的孩子以前非常内向,但是最近慢慢的爱表达了;
(2)、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并未停止。方,正在;艾,停止。“方”与“正”重复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1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旧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5)、类比推理,属于阅读量少且形式较为单一的题型,由于难度不大,许多考生并不重视此部分,考生必须快速、准确、高效的解答,以便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其他难度较大的题目。最有效的技巧即为最简单的造句子,即,将题中词语间关系找到,经过排列组合,放到一个句子中,选项中关系和题目中最一致的就是正确答案。
(6)、(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7)、虽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即使虽然,表转折
(8)、以下内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
(9)、①详细,详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10)、主客体颠倒(本类型也可归类到后面“类型六 不合逻辑”中)
(11)、在申论考试中,出于时间考虑,部分考生会迅速阅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答题。但同时问题也就出现了,答题的过程中要一遍遍重复阅读一些材料,反倒浪费了更多的时间。提醒广大考生,考试中要学会四两拨千斤,阅读材料的时候适度做好简单的标注会很有利于后期整理答案点,这样会给大家节省更多的考试时间。
(12)、豆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豆类名称
(13)、但现实情况却差强人意,本文为服务语文教学现实之需求而将网络文化时代的语文教学纳入研究视野。
(14)、炙手可热,贬义词,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出自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意思是:杨家权位重,势焰高,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上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15)、是否能取得差强人意的结果,取决于我们能否使苏联人相信,我们方面不会为了维护缓和或是担心阿拉伯国家的反应而畏缩不前。
(16)、(3)不合逻辑。如:只要经常复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充分条件误为必要条件)
(17)、难言之隐:难以说出口的事情或原因,“苦衷”已含在其中
(18)、芙:我刚才说的是“差强人意”啊,我的意思就是他们表现的离我心里预期的相差甚多,他们并没有起到积极引导大家的作用,反而用了这些错误的成语误导了大家。
(19)、2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20)、第二步:对主干成分进行检查,确认主干成分是否残缺,主谓、动宾、主宾是否搭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吸引”与“关注”不搭配,应将“吸引”改为“引起”或把“关注”改为“目光”。
2、用差强人意写一段话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2)、降动词,在表示“降落”“降临”“降给”“下达”等意时,读jiàng.例
(3)、分析:谓语动词“增大”与宾语“筹码”不搭配,“力度”可以“增大”,但“筹码”只能“增加”。
(4)、分析:“愈发”与“弥”语义重复,删去“愈发”。
(5)、他一边哭,还一边急切地想给亲人进行交流,但因为气管插管,无法说话。(引自新浪新闻)
(6)、自惭形秽:自己感到不如别人而惭愧,与“感到”重复
(7)、成语,熟语的一种,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具有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和风格的典雅性三个特点。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正确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含义深刻,若是运用得不恰当,就会造成成语的误用。成语误用主要分为成语使用不当和滥用成语两类。
(8)、5精卫填海:精卫,神话中的鸟名。比喻意志坚定。
(9)、芙:好,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我为刚才自己的失误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诚挚的道歉。还好我们节目还有另外一个学识渊博的主持人,不然听众朋友们也会说我对广播节目的贡献是罄竹难书了。
(10)、(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11)、10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语见《史记》和《世说新语》。
(12)、您的孩子语文能力不错,上课我们讲了很多新词,他也能够很快学会,但是就是有点粗心,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13)、1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4)、(3)不合逻辑。如:在一篇报道里,赵小东说,即使拥有同样的阳光、空气、水以及一切有益的东西,也未必都能长成参天大树。(“阳光、空气、水”和“一切有益的东西”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15)、)整个成语的意思 是不能修改的言论,文章或著作,说明其质量高。
(16)、分析:“热烈”应修饰“讨论”,即“热烈地引起了讨论”应改为“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17)、社教类节目是最大型的服务性节目形态,也可以说是所有广播电视节目的总称。因为任何节目都有满足受众某一方面需求的作用。细化起来,社教类节目又分为教育、服务性质节目,而教育性节目又包括知识类节目、对象类节目和教学类节目。这些节目在进行社会教育时,已改变了以往的我播你听,灌输式的被动接受。多种传播手法的运用,使教育性的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18)、13)葡萄牙波尔图队在本赛季的冠军联赛中,表现差强人意,在周二的比赛中,波尔图队与巴黎圣日耳曼队在一场比赛中:互交白卷。
(19)、形形色色: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与“各种”重复
(20)、前期准备主要包括场地准备和师资准备两方面:
3、差强人意造句伤感句子
(1)、论证类题目做题时不要被大段材料迷惑住,有些文字完全无关紧要。关键是分析清楚论证结构,找准论点,看清楚论据即可。
(2)、4多事之秋:秋,年岁,时候。事变很多的时期。形容国家不安定。
(3)、(3)结构混乱。如:这首交响曲是作者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并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的时候赶写的。(将“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改为“在法西斯围困列宁格勒”,结构就清晰了)
(4)、2繁文缛节: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现也用来比喻繁琐多余的手续。
(5)、(1)面对,对着。例: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6)、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7)、 造句真的难吗?写文章真的难吗?我自诩是个造句子的匠人,我以为造句写文章不咋难。假如一心想造好句子,想“语不惊人死不休”,假如一心想写藏之名山留芳千古的好文章,假如写文章为了吸人眼球博人点赞,那可能就难了。造句作文,无非是把心里想说的话用书面语写下来,心里想怎么说,纸上就怎么写,先勇敢地说出来写出来再说。造句作文,先别考虑什么创意,修辞,得体,逻辑性,连贯性,那是以后修改润色的事。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文章大家的好文章另当别论。人都有造句的直觉和表情的本能,因为智力正常没有语言障碍的人几乎无时不在用母语进行思维(自我交流),用语言与他人进行社会交流。也就是说,我们每天自觉不自觉地要无声的有声的说成千上万句话,这成千上万句话中,一定有表达奇葩想法的好句子,一定有说明论证自己观点的好段落,只是我们从不留意,想过说过也就想过说过了。我们需要有意地留意我们思维和说话的具体情境,有意地留意我们思维和说话的心情和对象,有意地留意我们为什么想到这想到那,我们为什么这样说那样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我们得养成把有价值有趣味有美感的句子(不管是单句还是复句),不但留在心底而且写到纸上的习惯。据说,唐朝的鬼才李贺就是这样干的,其实,古今中外的文人都这样干,只是李贺过头了。
(8)、(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9)、见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拜见、进见看到
(10)、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11)、(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12)、成分残缺—————————————————————————————————
(13)、“值得”后面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多余
(14)、分析:句中的动词“参与”并不支配宾语“责任”,句中缺少一个与“责任”相呼应的谓语中心词。应在“主动”后加上“承担”。
(15)、1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16)、第二步:对主干成分进行检查,确认主干成分是否残缺,主谓、动宾、主宾是否搭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吸引”与“关注”不搭配,应将“吸引”改为“引起”或把“关注”改为“目光”。
(17)、 2017年春季联考(云南)29题(鬼斧神工)
(18)、分析:“稳准狠”不能修饰“识别”,应改为“更好”。
(19)、(4)刺花纹,画着文采。例:皆披发文身(《观潮》)
(20)、由于公开课收费低,所以课时费制度也会做出相应调整。如果是0-15人的小班课程,老师将会获得一份固定(5人)课时费;如果班里有学生转化到长期班,除了刚才提到的固定5人课时费之外,还会在学期末给到老师5%-10%的课时费提成。
4、差强人意造句子最短
(1)、毛:虽然我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是你能活学活用,真是一个聪慧的女子。
(2)、1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3)、(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④少时,一会儿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5)、.考情:2013年国考32题(不刊之论),2013年国考32题(不易之论),
(6)、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是“以之为异”。
(7)、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8)、虽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即使这样转折连词
(9)、20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10)、3闭门造车:原来是按同意规格,关起门来造车子,用起来自然合辙。后人反其意用之,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
(11)、如: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12)、歌固然很好,听起来让人黯然神伤。(摘选自学生作文)
(13)、某某老师,学校通过免费课程帮你招到0-30个学生,但由于是引流公开课,这个课程挣钱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打造你的教学品牌,同时也希望你能够在这30人的基础上,把学生数扩展到100人,达成这个满班目标之后,你还可以带新老师,协助校区把学生人数增加到500人。
(14)、分析:“年老”“疾病”与“丧失劳动能力”在概念上有交叉,不是并列关系,应在“丧失”前加“其他”,或者改“或者”为“等”。
(15)、汉字改革的种种好处,对于每一个同文字打交道的人都是深有体会的。
(16)、1虚与委蛇(wēiyí):对人虚情假义,敷衍应酬。虚,假意;委蛇,敷衍。
(17)、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18)、2人微言轻:指地位低微,言论主张不受重视,不起作用。
(19)、耿耿于怀:心事牵萦回绕,不能释怀。“至今难忘”已含在其中
(20)、①场边的人如潮水般涌入场内,欢呼声震耳欲聋,人们把黑方中锋高高抬起。(摘选自学生作文)
5、差强人意改成什么
(1)、(常见病因) (病例诊治)
(2)、10)不幸的是,哪些影响由于太过臆测而毋须讨论,法院在判断这一问题上差强人意。
(3)、50激浊扬清: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原来比喻除去坏人,奖励好人。现在比喻发扬好的,去除坏的。
(4)、成分残缺:除无主句、独词句和省略句外,一般句子都要有主语。谓语是及物动词的,后面还必须有宾语。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凡是应该有的成分而没有,导致意思模糊不清,甚至不可理解的,就是句子成分残缺。其中主语和宾语的残缺高考考查频率较高。
(5)、50集腋成裘: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比喻积少可以成多。
(6)、分析:频率上自相矛盾。“往往”,时常,经常,但未必每次皆然;“总是”,每次都不例外。
(7)、该句有两种结构形式,其一是“对……问题”,其二是“在……上”。
(8)、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耻”是“以……为耻辱”。
(9)、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表示判断
(10)、耳目一新:听到和看到的全都是新的。“一新”就是“全新”的意思
(11)、5侃侃而谈:侃侃,从容不迫的样子。不慌不忙的谈。
(12)、语病分析:在“把”字句中,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字前,因此,句中的“没有”应移至“把”之前。
(13)、2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14)、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15)、在作动词,并表示“计量”“揣测考虑”等意思时,读duó。例
(16)、●李大钊《新纪元》:「欧洲几个先觉,在那里大声疾呼,要求人民的平和……要欧洲联邦,做世界联邦的基础。这都是差强人意的消息。」
(17)、成分赘余:一是重复;二是句子里多了根本不该有的成分,造成意思不通,不好理解。包括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修饰成分赘余等。
(18)、这些问题困扰着你,你可能开始动摇了,还要不要继续搞活动呢?
(19)、① 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不是指文章中没有标点);
(20)、5披肝沥胆:,披,揭露,揭开;沥,向下滴。比喻竭尽忠诚,开诚相见。
(1)、(1)国防。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在一篇报道里,赵小东说,即使拥有同样的阳光、空气、水以及一切有益的东西,也未必都能长成参天大树。
(3)、30如雷贯耳:像雷声传入耳朵那样响亮。比喻人的名声极大。
(4)、50河清海晏:河,黄河;晏,平静。比喻天下太平。
(5)、(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6)、考生要耐心倾听前面考生的观点,并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对方的观点。找出彼此的共同点和分歧点,引导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7)、如: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8)、4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9)、有些词,既是连词,又是介词,如“和、跟、同、与”,“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与’用在书面语中,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在使用时要明确这些词的分工,如果不加区别随意运用,则会造成连词错用。
(10)、两面词指的是句中出现的诸如“能否”“是否”“成败”“好坏”之类的词语。在两面词上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前后不照应。如: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d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此句后面是“根本任务”,故前面只能是肯定,不能是“不能”)
(11)、耳语气词:A.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啊”。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例:技止此耳!(《黔之驴》)
(12)、其夫呓语(《口技》)“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13)、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
(14)、5既往不咎: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加罪。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责备。
(15)、自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早年的多部小说吸引了很多读者的关注,“莫言热”在国内正在持续升温。
(16)、哪有什么万事胜意,我现在连差强人意都得不到。----八月长安《最好的我们》
(17)、丝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弦乐器蚕丝
(18)、②表房屋的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9)、①代词:A.人称代词,可译为“我”“你”“他”“我的”“自己的”等。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B.代具体的事物。例:屠自后断其股。(《狼》)C.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等。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20)、在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上,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旅游者。
(1)、(1)被动词与有被动意义的词语重复。如:这位热爱农村的退伍军人,被当选一村之长。(句中“当选”即“被选上”的意思,再用“被”就造成了语意重复)
(2)、任重道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与“责任”重复
(3)、斗折蛇行(《小石潭记》)“斗”“蛇”是“像北斗星”“像蛇”的意思。
(4)、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查找,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要看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的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
(5)、5韬光养晦:韬,隐藏;晦,隐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6)、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2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8)、4鬼使神差:使、差,派遣,指使。比喻事情的发生完全出于意外。差,音chai
(9)、管窥蠡(lí)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
(10)、10三缄(jiān)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缄,闭。
(11)、(5)识别,认识。例: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2)、4春风化雨:能长养万物的风和雨。后用来指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常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13)、1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14)、1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就先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15)、10如履薄冰:如同踩在薄冰上面一样。比喻做事非常小心谨慎,存有戒心。履,踩,踏。
(16)、刊误:数量词作定语表示计量关系时,不用“的”,但是表示中心语的属性时,如“十几岁的孩子”,要用“的”。“地”可用可不用。
(17)、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18)、毛:哎呀哎呀,能别得瑟了不?而且我不得不告诉你一个悲伤的事实,你刚才又曲解意思了。炙手可热可不是这么用的。
(19)、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20)、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莘莘”与“许多”重复
(1)、2苦心孤诣:指精心研究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也指辛苦经营,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煞费苦心。
(2)、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词的缘起与过程。
(3)、芙:明白明白,我们全都明白。成语何其多,除了一些常用的成语我们已经准确的掌握了他们的意思,但是还有一些不太常用或者看起来是这个意思实际上刚好相反的成语。我先来考大家一个,这个“妄自菲薄”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