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赏析
1、《论语》中经典名句
(1)、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2)、(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3)、因材施教。现代科学认为,材就是人的思想、性格和智力,而每个人智力迸发的领域的广狭、时间的早晚、表现形式及程度都大不相同,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孔子弟子的受教时间不同、年龄相差较大、各人情况相异。但是,孔子都了解他们。弟子们的道德、品行、学习态度、学业进展与特点、个性(辟、卤莽)、天赋(愚、鲁)、经济状况,乃至居处(陋巷)、饮食(一箪食、一瓢饮)、生活习惯(昼寝)等。《论语.先进》: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思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思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发问人的特点给出不同的解答,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型应用。只有这样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具体情况具体指导,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灵活性,进而全面提高智力水平,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差异,充分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相应的指导,充分培养学生的智力,不能作统一的要求,不要抹杀学生的个性。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5)、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谨厚以为厚。——《楚辞·怀沙》
(6)、(讲解)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
(7)、出自《论语·学而》。礼存在的作用,是使得人们能够和谐相处。由于人与人之间有可能发生冲突,如果人们不讲求礼仪,这样便会时常存在战争,因此需要用礼仪去化解矛盾,在自我和他人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8)、出自《论语》: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解释:透彻而深刻。明是明亮、清楚、明白、有见地的意思,作为人名寓意聪明睿智,也是男孩常用取名用字,和远字搭配成名字豁达大气,象征前程坦荡。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10)、(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1)、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楚辞九辩》
(12)、(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13)、(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14)、(讲解)孔子谈到《韶》这一乐舞说:“美极了啊,又好极了。”
(15)、(译文)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
(16)、只有那些具有仁德之心的人,才能够公正的爱护好人,憎恶坏人。
(17)、出自《论语》:“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解释:取自“其乐融融”、“其乐无穷”、“乐在其中”,一个名字能出自多个成语非常难得,“其乐无穷”指的是,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乐在其中”的含义跟“其乐无穷”类似,指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18)、孔子说:“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19)、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谏:匡正,挽回。追:补救,挽回)。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篇》
2、论语里面的经典名段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楚辞九章涉江》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4)、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楚辞离骚》
(5)、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论语》中几个段落,要论一部经典著作对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的塑造,大概非《论语》莫属。从汉代以来,能读书的小孩子,有条件的家庭都要读《论语》,另外还有一部《孝经》,包括汉代的皇帝。这部书记录了我们的先师孔子的一些言论,说起来它不是文章,它是孔子对学生的一些人生嘱告,也可以说是一些精美的约言。关于《论语》我们一般应该全读,我们这里选了几篇跟大家一起来谈一谈。
(6)、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楚辞九歌湘夫人》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9)、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魂兮归来赋》
(10)、(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2)、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13)、(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14)、出自《论语·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5)、(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6)、●(建议收藏)部编版语文1-6年级下册资料合集更新~
(17)、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作为人,而不讲信用,实在是不知道他会怎样处世。
(18)、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志存高远,乐在其中,即便身居陋巷,衣食简朴,又有何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格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1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3、论语中名句经典语录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楚辞离骚》
(3)、(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
(4)、用作人名:意指明亮、耀眼、出众之义。雲,山川气也。——《说文》
(5)、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天,至高无上。——《说文》乘云陵霄。——《淮南子·原道》
(7)、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积极进取的良好品格,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古人起名都有引经据典的习惯。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文论语,武周易”之说。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瑰宝,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中国人喜欢用《论语》来取名。
(10)、(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阔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2)、(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14)、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轻松舒展的珍贵品质,做一个气势恢宏的人。
(15)、 往里走,先看到的是北湖广场。此时正是夏天,绿意盎然,所有植物都呈现出自己最美丽的一面,给参观北湖的人欣赏。荷花微微摆动,脸上泛起红晕;榕树打开它的绿色大伞,似乎想要得到坐在“伞”下的人们的赞赏;荷叶在脖子上带上一串“珍珠”项链,项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16)、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17)、“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18)、切磋问答。孔子的教学主要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例如: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这就是交互式教学的一个范例。循循,有次序,诱,引导。可见孔子善于有次序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掌握知识,并亲自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举一反步步深入,这同时也是治学的一种重要门径。以这种方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能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分析水平和自学水平。它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符合学生在认识上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19)、(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物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的用途)。”
(20)、(赏析)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论语中经典名句100句
(1)、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4)、赏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篇》。君子视说得多做得少的行为为耻辱。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7)、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过于质朴直率,就会显得粗野,但是太在意繁文缛节、文辞修饰,又显得华而不实。文与质相得益彰方显君子本色。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涛,大波也。——《说文》
(10)、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12)、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篇》。艰苦的环境,困难的时刻,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品性。百折不挠,不轻言放弃,才可能有所成就。
(13)、(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吗?”
(14)、赏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无论哪类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15)、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会有可以做我们老师的人。。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7)、(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1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19)、振,举救也。——《说文》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2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5、论语中的50句经典名句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2)、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尊重教师并且重视他的思想学说;要广泛地爱护众人,还要亲近众人中有仁德的人。
(3)、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坏事;小人恰恰与此相反。
(4)、语出春秋·孔丘《论语·述而》。心中想到了仁,仁自然就回来!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7)、 我是一阵微风,一阵爱风景的微风。今日我将去北湖游览,跟我一起来吧!
(8)、总之这三句话,强调学习。孔子自己说过,十室之邑,论忠信。大意是,哪怕是十个人的小村子,论忠信之道,像我孔丘这样的人能找到,但是要找像我孔丘这样好学的人就难了。他甚至说过,为什么有些人始终处在下层,没有长进,就是因为他们遭遇了困难也不知道去学习。所以,学习是儒家的一个基本精神。而这三句实际上就是做人的总原则,我们要好好地处置我们自己,我们不要太矜持,也不要经常高估自己,要谦虚做人。当遇到别人不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要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而不要把矛头指向别人,那不是君子的做法。
(9)、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
(10)、一个读书人,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路程遥远啊。
(11)、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12)、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
(13)、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章涉江》
(1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6)、评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17)、(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1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9)、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0)、(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1)、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4)、(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5)、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6)、"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赏析:君子不可以像容器一样,只在某一方面有用处。君子要博学多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要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并且对人类的整体命运与未来,有基于正义的判断,基于判断的见识,基于见识的行动!
(9)、一个人如果立志于实行仁德的事情,便不会去做坏事。
(10)、所以下面就是“不亦说(yuè)乎”,这个“说(yuè)”,这个字大家一看,写的是“说(shuō)”。对了,在比较早的时候,先秦时期,我们就用“说(shuō)”这个字来表达“悦”这个字的意思,竖心这个“悦”是稍微后期的,所以这就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是快乐的问题。那什么样的学习是快乐的呢?我们时时刻刻有长进,总觉得自己有长进,觉得自己是知识的主人,觉得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边是一个自由的、主动的翱翔者。当然,这就需要老师和同学的积极配合。而如何把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事情,实际上是我们现在教学的一大任务、一个难题。
(11)、(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离开家要尊敬师长、兄弟;言行要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13)、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九章涉江》
(14)、出自《论语·子罕》。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样才能断定他之后不如现在的人呢?
(15)、出自《论语·子罕》。国家军队可以丧失统帅,但是即便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迫使他放弃自己的志向。
(16)、《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东汉列为“七经”之(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17)、出自《论语·述而》。孔子在办丧事的人身旁,从来没有吃饱过。这是源于服丧者心怀恻隐之心,并不是饭菜不和胃口。
(18)、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错误了。
(1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3)、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5)、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6)、出自《论语》:“见贤思齐焉”。解释:“贤思”这个名字对于男孩来说,十分大气,也让人直白的感受到这个男孩的魅力好,气质好。是父母在告诫自己家的男孩,要向品德高尚的人、才学丰富的人学习、虚心请教、善于思考的意思。
(7)、论语经典名句赏析。论语是很经典的著作,人们通过论语,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涉及到利益,文化喝交友,范围很广。下面跟大家分享论语经典名句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论语经典名句赏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9)、激发兴趣。《论语》的第一句话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可见孔子非常重视要使学生愿意学习和乐意学习,他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只有把学习当作乐趣,迷上了学习,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他又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明乐于学习的重要。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还对别人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从这些议论可以看出孔子本人就是非常乐于学习的人,正因为把学习当作乐趣,才能学得进,学得好,成为博学多识的人,所以孔子认为要想使学生学好,首先要让学生乐学。
(10)、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
(11)、赏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先进篇》。人要么不讲话,讲话就必定符合道理。
(12)、(赏析)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重视的问题。古人云:“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德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人的情操。
(1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5)、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7)、赏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篇》。不忧心财富少,而是忧心财富不均;不忧心人口少,而是忧心国家不安定。
(1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9)、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知识读书却不去思考,这样就会迷茫;只是去苦思,而不去读书,这样就会心生疑惑。
(20)、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白话文释义: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4)、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些最终登临绝顶的人,体力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们绝对是最有信念的。不自我设限,勇于进取,才不至于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