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主张
1、伏尔泰主张
(1)、②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2)、法国大革命之所以比之前的英国光荣革命和美国独立运动更具影响力,是因为法国大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革命”观。
(3)、孟德斯鸠 法国人 批判封建专制 提出三权分立 ,主张进行社会改革,限制君主权利。使得批判专制政体成为18世纪政治思想中的一个核心主题。
(4)、理性主义史学。伏尔泰开创了理性主义史学,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
(5)、刚才我谈到了法国启蒙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运动,苏格兰启蒙。苏格兰启蒙最重要的人物是休谟,休谟前面还有个人叫贝克莱,这也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6)、在情妇死后,伏尔泰回到了巴黎,但是不久之后又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邀请到了柏林,在与另一位国王欣赏的科学家莫佩尔蒂发生争执后,伏尔泰在法国与瑞士的边境上安定下来,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自己的思想之中。
(7)、如果说法国启蒙运动是给理性“高唱赞歌”,那么苏格兰启蒙运动就是给理性搞“风险评估”,这就是经验主义哲学的特征。
(8)、法国呼吁人类摧毁、摆脱君主制,创建由人民实施自我统治的政治秩序。法国大革命及《人权宣言》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价值理念,从根本上挑战了其他欧洲国家现有的政治逻辑,搅动了周边国家民众的政治预设,更为重要的是引发了君主们的惶恐与不安,对法国内政外交产生了直接影响。这些国家后来结成了反法联盟,意图剿灭法国大革命。
(9)、这什么意思呢?原来呀,伏尔泰是担心自己死后会得到上帝的清算,因为他一辈子都在反对教会,宣传自然神学。若是上帝让他上天堂,他就从教堂的里面升入天堂,若是上帝要他下地狱,他就从教堂的另一边溜走。
(10)、只要一个东西在原则上来说是可感知的,那么这个东西就是存在的,但是物质是不可感知的,所以物质不存在。
(11)、伏尔泰主张自然权利学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都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主张开明君主制,把英国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
(12)、牛顿用三大运动定律为起自哥白尼的科学革命收官,而三大运动定律的数学基础则是他发明的全新数学工具,就是微积分。
(13)、现代民族国家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1)——什么是现代民族国家
(14)、北美情况与南美大同小异。英国母国从一开始就打心眼儿里瞧不起美国,北美殖民地请求在下议会拥有席位时,就被断然拒绝了。所以美国殖民地民众一直心有不满。加上当时报纸出现了,本地新闻等信息的广泛传播是的殖民地移民的集体认同不断强化。于是,美国就在1776年造反了。这极大地鼓舞了南美殖民地,没多久,18个共和国就在南美成立了。美洲殖民地国家构建的民族国家、共和政治体制、公民权、国旗和国歌对欧洲帝国、封建制度、世袭贵族和臣民社会形成了强烈冲击。
(15)、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确认人的主体地位和理性至上,人成为主宰自我和世界的主体。法国大革命从现实层面上确认了人民主权的政治叙事逻辑。
(16)、在理性主义驱动下,进步主义思想出现了。启蒙思想家倡导人运用理性来实现自己和世界的无止境改善,这意味着人拥有了足够乐观的精神,坚定的信念与信心,认为未来一片光明,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努力,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
(17)、而你所能思考的对象是什么呢?在休谟看来,你思考的只能是你大脑里面整合出来的那些观念,而这些观念却并不是外部的世界。
(18)、后来,德国思想家如费希特和黑格尔从哲学上构建出了一个“日耳曼民族”,然后再论证其民族的伟大之处,基于此从而推断出实现国家统一的必要性。同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群体改造了民间传说集《格林童话》。通过《格林童话》,德国知识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在中下层人民的大众中传播开了。德国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构建起来了文化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推动德国的统一和人民主权国家的建立。
(19)、我举这个离奇的例子,是为了告诉你,太阳不升起这事儿从逻辑上来说是完全可能的,进一步讲,只有人存在,才涉及到太阳升起这概念,人不存在的时候根本没有太阳升起这回事儿。因为所谓太阳升起,是指你在你所站的这个位置,看到太阳与你所在这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被人称作“升起”。如果没有人存在的话,哪里还会有这类的概念呢?所以休谟说世界本质不可知,可知的只有经验。休谟所说的经验是指观念的可重复性。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个对未来的预期,这是一个大致稳定却不必然的预期。
(20)、要到过去的经验里去体验的话,直接的问题就是,过去经验所提供的自由之类的东东又在哪里呢?很简单,就在传统所留下来的法律里面。英国普通法不是哪个国王凭空制定的,而是在历史上无数的司法判例当中逐渐迭代演化出来的,它就表达着作为一个整体的英国人千百年来共享的生存原则与法律理性,脱离开这种已被长期实践的法律理性去凭空想象、开创新的理性原则,在经验主义者看来是不靠谱的。
2、伏尔泰主张艺术要模仿自然,即反映现实生活
(1)、伏尔泰,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Arouet)(1694—1778年),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
(2)、第在哲学上的贡献。1734年,他的第一部哲学名著《哲学通信》出版,系统的介绍了英国的哲学、政治理论和政治状况,信奉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经验论。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但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其哲学思想推动了法国哲学的新发展。
(3)、启蒙运动的性质是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记住上面老师已经说了宗教改革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那么如何理解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后的思想解放运动呢,这里面就涉及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一个运动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侧重点,文艺复兴是前期是开始,宗教改革是后续。那么你就可以充分理解啦!)
(4)、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5)、依照理性主义的搞法,法国大革命的革命者会坚定地认为,自由、平等、博爱这些高贵的理念,其本质是可以为理性所把握的,当他们面对与他们脑子里的自由平等博爱不相符合的现实世界的时候,他们就敢“断定”是现实错了,而非他们对现实的理解错了。这在经验主义者看来是非常荒唐的,哪有什么本质?观念的可重复性,只不过是一种概率性的存在,这和本质没有关系啊。
(6)、虽然伏尔泰一生读了很多书,也写了很多文字,但他涉猎太广,以至于有人说他是“冒牌的知识分子”。同为启蒙三剑客之一的孟德斯鸠就曾讽刺地说:“他读的书,全是他自己写的,读过之后,他就批评或赞扬自己的书。”
(7)、可事实上,贝克莱完全不是这个意思。他实际上是说,远方的星球原则上来说是可感知的,我们现在没有感知到,不代表它原则上来说不可感知。
(8)、(2015年重庆卷.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者在
(9)、1778年,82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了巴黎,受到了人们热情的欢迎,但是不久之后就病倒了。弥留之际,他留下了自己的遗言:“我死后,将我的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面,一半埋在教堂外面。”
(10)、民族主义以本民族利益为基础,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
(11)、第在文学艺术上的贡献。1717年,他首次以"伏尔泰"为笔名创作了悲剧《俄狄浦斯王》,该剧的公演使他一举成名,他还以史诗《同盟》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1778年,他写的悲剧《伊兰纳》,在巴黎剧院首演,公众和演员对他的礼遇超过帝王,抬出他的大理石半身像,并为他举行了加桂冠仪式。可见,他在文学和艺术上的成就一点都不比的启蒙思想逊色。
(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3)、制定法就是人根据自然法而制定出来的法律,它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教会法,因此没有自然法崇高,不同地区的法律也可能会不一样,而且随着时代的推移,同一个地区的法律也会发生变化。
(14)、C、卢梭-------《社会契约论》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财产私有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这就属于比较激进的代表了,不过所谓社会契约就是指言出必践,是指合同精神,是指愿赌服输等信用精神)
(15)、但是过去人们不大会提到,与法国启蒙几乎同时代的时候,还有两个启蒙运动,分别是“苏格兰启蒙运动”和“德国启蒙运动”。发生在英国和德国的启蒙运动之所以不那么引起后世人们的注意,原因之一就是这两场运动没像法国启蒙运动一样,闹出那么大的动静。但你要看长线的话,你就会发现效果更好的事实是发生在英国的苏格兰启蒙运动。
(16)、该画描绘了当时一场讨论伏尔泰著作的法国沙龙
(17)、贝克莱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叫“存在即感知”。咱们的教科书上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十分不准确的。教科书认为贝克莱要告诉我们的是,不可感知的东西就不存在。这就好比你没有感知到远方有个星球,于是你就认为这星球不存在。
(18)、伏尔泰是一个自然法学家,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法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法,一类是制定法。
(19)、法国这种以政治认同作为标准的“人民”身份确认方式被称为政治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有着很强的开放性,因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是《人权宣言》而不是《法国人权宣言》,所以它对其他欧洲国家的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0)、当时的法国风俗允许一位有妇之夫在家里养一个情人,当艾米丽选择了伏尔泰后,据说,整个法国都原谅了她。
3、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吗
(1)、伴随着大航海、地理大发现、国际贸易、工业革命,英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资产阶级新贵族不断壮大,成为民族主义的代言人与鼓动者。他们借民族主义强化民众的身份认同、诚信,要求王室保护其财产和海外贸易,作为回报,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对国效忠。
(2)、然后基于经验,我们才能知道未来这种自由、平等、博爱可能是什么样子,你脱离开经验,你对这东西的想象完全不靠谱,而法国的这些启蒙者呢,他们甚至还要试图依照这些拍脑门子想出来的概念去改造世界,他们这是把法国人往阴沟里带。
(3)、伏尔泰 法国人 抨击封建专制和教皇制度,提倡君主立宪 ,主张言论自由。最终这些舆论直接在法国大革命中产生重大影响。
(4)、“革命”在英文和法文中都是“revolution”,其原意是天体循环,传统欧洲人认为革命就是“回归传统”,所以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并没有废除君主制,1689年英国发布的《权利法案》,其内容基本是对1215年《大宪章》(贵族与亨利四世签订的权利宪章,其目的是约束国王权力,保障贵族利益)的重申,英国人认为这样就是回到传统了,革命也就结束了。质言之,英国光荣革命未引发国际秩序上的观念冲突,因而并未对其他欧洲国家的政治秩序产生影响。
(5)、尽管如此,伏尔泰在政治上的态度尚属温和,他能够接受君主立宪制,只要国王开明一点就好。他所反对的,是绝对君主制,或是独裁君主制。他虽然是启蒙大师,但对底层人民依旧抱有警惕,他不认为通过启蒙,人人都能获得理性,他曾说:“您永远要把会思想的君子与生下来就不是为了思想的群氓区分开。”
(6)、而科学革命以后,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变了,于是,政治思想就也跟着变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思想的改变是科学革命的副产品。
(7)、听到这儿,你可能疑惑,难道经验不应该符合理性吗?此时经验主义者就会回答你,谁告诉你经验一定要符合理性原则的?经验,而非理性,才是行动的基础,正因为理性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8)、 人民主权的政治秩序衍生
(9)、(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王章辉等译:《革命的年代:1789—1848》,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
(10)、你抽象出来的东西只存在于你的脑子里,你只可以想象它,但却无法感知它,因此它不是客观存在。你从来没有见过的星球,但它在原则上是可感知的,所以它存在,而物质这东西不存在。你听到这也未必知道这种讨论究竟有什么意义;我再进一步来解释一下休谟,你就知道它的意义何在了。
(11)、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
(12)、咱们还是拿杯子举例,休谟的意思是说,你根本没有看见这个杯子,你看见的是从杯子上反射出来的光线,镜子上面也能接收到这杯子反射出的光线,但镜子并不知道它在接收这个东西,而我们知道我们在接收,是因为我们大脑在思考,而大脑思考的并不是这个杯子本身,而只不过是这些反射光线打到眼睛里之后,所形成的一些可被我们大脑整合的生物电信号。
(13)、既然客观世界不可知,我们又要活下去,怎么办?我们总是需要依赖些东西才能生存与行动嘛。依赖些什么呢?休谟的回答是经验。
(14)、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用视觉来感知世界,那你是怎么用视觉看到这个世界的呢?首先得有光线打到你的眼睛里,精确地讲是打到你的视网膜上,你的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便会形成一系列的生物电信号,然后这生物电信号通过你视网膜后面的视神经,传递到你大脑里,刺激你的大脑细胞。然后大脑细胞再对这些传进来的视觉信号进行整合,就整合出来了一些观念。
(15)、世界各国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路径有所区别。整体而言,民族主义的兴起可以追溯至中世纪后期欧洲国家间的战争。
(16)、该书的出现激怒了法国的当权者,该书一出版就被查封,被列入了禁书,伏尔泰也被拉入了黑名单,巴黎法院甚至下了通缉令。眼看巴黎混不下去了,伏尔泰一溜烟跑到了他的情妇夏特莱侯爵夫人艾米丽的庄园。
(17)、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18)、启蒙思想家们认为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人有理性,人能够认识世界及其运行的规律并运用理性实现自我和现实世界的改善。人要有勇气将理性运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不同领域规律,走出蒙昧,去除原先笼罩于其上的“神秘性”。这一时期的科学革命,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三大定律;牛顿在物理上发现力学三大定律,在数学上发现微积分,在光学上发现了光谱,发明了反射望远镜,进一步证实了人能够运用理性发现世界运行的规律。
(19)、听到这儿你可能觉得很费解,面前的桌子、杯子、人,这不都是物质吗?贝克莱会告诉你,不对,你所感知到的只是具体的杯子、桌子和人,但这都不是物质。那物质是什么?物质是你从杯子、桌子、星球、人,等等所有这些东西里面抽象出来的一个共相。既然这个共相是你抽象出来的,那它就不是一种自然意义上的存在、或者说物理意义上的存在。
(20)、反社会学。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4、伏尔泰主张主权在民吗
(1)、那休谟所说的经验又到底啥意思呢?举个例子,比如太阳明天会升起,因为你此前看到无数次太阳升起,于是你可以预判它明天还会大概率地升起。但是你没法证明它一定会从东边升起,你只能说我对此有一个足够强的期待,因为要是太阳真就不升起了你也没辙。而且,逻辑上来说太阳明儿就不升起了,这是也是完全可能存在的,胡乱打个比方,比如说忽然来了个三体人的飞船把太阳给击碎了,那你也就看不到太阳的升起了,或者太阳升起这事儿也就不存在了。
(2)、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激发人产生了新的价值观念,即人在上帝面前是自由、平等的。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在继承这一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天赋人权”观,他们认为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人拥有自然权利,这种自由的权利具有普遍性。因而人在政治上是自由、平等的,人能够通过理性创建一种基于自由和平等的全新政治秩序。
(3)、A、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作为启蒙运动的领袖,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开始的代表)
(4)、洛克 英国人 是对社会契约论的补充,宣扬人人平等,没有人有权利侵犯其他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主张政权需要得到人民的支持,人民不支持可以推翻。社会背景 英国内战 这样的经验主义 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宣言产生了很大影响。
(5)、休谟说,世界的本质是不可知的,我们能思考的只是一些可被我们整合的观念。
(6)、法国采用的是政治民族主义叙事方式。革命后的法国必须定义划分法国“人民”的标准。革命者提出,但凡认可同一部政治契约,如《人权宣言》的人,就是法兰西民族的一分子。这样,个体身份认同就摒弃了传统时代血统、宗教信仰、出身等现实身份标签,转而以政治价值认同作为根本依据。
(7)、启蒙运动产生于17世纪的英国,发展和高潮在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之后陆续传播到全球各地。
(8)、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法国启蒙运动那帮兄弟的主张,这帮兄弟认为世界有一个基本的理性的规则,我们依照这个规则就可以改造世界。在经验主义者看来,依照理性来改造世界这种想法,纯属胡闹。因为这规则也只不过是你想出来的又一观念而已。
(9)、第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宣传启蒙思想。他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人们同宗教狂热作斗争,主张宗教宽容,并指出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10)、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启,伏尔泰更是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1791年,起义的法国人民将伏尔泰的遗骸隆重地由香槟省运回巴黎,葬入先贤祠。
(11)、紧随科学革命的是启蒙运动。一般我们说“启蒙运动”,都是指17到18世纪发生在法国的那场思想解放运动,代表人物是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这伙人。
(12)、D、康德--------德国的!《纯粹理性批判》主张人要独立思考,理性批判,人生而平等自由但是要自律(这哥们是德国人哦!)(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大家可以想一下从早期的普罗泰格拉开始到现在多少年多少人的奋斗过程才得到这个结果哦!
(13)、伏尔泰在庄园内研究文学,而艾米丽则研究数学,她还是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译者。他们生活在一起,晚饭后喝喝咖啡,然后又各自工作,夜深人静之后又聚到了一起。夏特莱侯爵非但不憎恨伏尔泰,反而和他成了好友。有时候,侯爵会来拜访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聊会天之后就走了,从不干涉他们的行为。
(14)、现代民族国家从绝对主义国家走向人民主权国家的三个动因:
(15)、伏尔泰非常喜欢喝咖啡,这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了。有一次,一个人向伏尔泰诉说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咖啡是慢性毒药。伏尔泰在和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几乎从不打断别人的说话(这可能是他很有女人缘的原因之一)。那人见伏尔泰微笑着,一言不发,以为他是认同了自己的观点,因此非常高兴,向他道谢。
(16)、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触犯了资产阶级利益,激化了阶级矛盾,原先为专制统治服务的贵族逐渐重视自身自由传统,不再将君主视为自己的代表和保护人,要求限制王权,最终导致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为推翻詹姆斯二世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非暴力政变,史称“光荣革命”。次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转移到议会。这意味着国家不再属于君主,而属于人民大众。
(17)、但是法国革命者既然觉得现实世界错了,就会依照他们把握住的那些理性的理念,来改造现实世界,如果现实不服从改造,那就得加码;结果是现实更反抗,就再加码,法国大革命于是就变得极为暴烈。在经验主义者看来,正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为法国埋下了暴力革命的隐患。
(1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第一波浪潮是在南美洲。18世纪后半叶,西班牙已沦为二流国家,但其南美殖民地势力范围很大。在这种“中央孱弱、地方坐大”的局面下,西班牙王室感到不安。于是,强化了对殖民地的掠夺。如到18世纪末,墨西哥每年向西班牙王室的纳贡额达到1400万比索。其中,西班牙王室把1000万揣进自己腰包,仅将400万交给了墨西哥殖民政府。同时,西班牙王室为维持其权威,变本加厉地打压在墨西哥出生的西班牙后裔,将他们降为二等西班牙人,这导致南美移民及其后代的上升通道被通通堵死。
(19)、(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著,吴叡人 译:《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0)、自然法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古希腊时期就经常被人们拿出来讨论。简而言之,自然法就像是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的公理,是不言而喻的,它高于一切人类制定的法律。自然法强调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公正正义等思想。无论你是身处欧洲还是亚洲,都要符合自然法,因为它是一切人为法律的根源。